《非富不可:曹仁超给年轻人的投资忠告》是一本典型的曹仁超的投资书,也是他四十年来投资理念的收山之作。这次,他以从未有过的真诚,把自己的投资经验和感悟倾囊相授。在这本书中,曹仁超从点滴小事写起,意在有点到面,给读者展示一个投资大师波澜壮阔的投资经历,投资手段,投资理念以及投资技巧。如何判断时势,如何控制欲望,如何进退有据,如何制订最合适的投资策略,本书都将为你揭晓。
作者专门针对国内年轻人而写的理财智慧,解答他们的困惑,包括置业、投资、培养创意、如何克服贫富不均等。作者强调教养的重要, 亦宏观地谈及中国经济走向、全球金融环境洗牌后的形势, 深入浅出地分享自己和专家的创富经验,以及投资诀窍。
全球化竞争激烈,神州大地危中有机。
香港权威投资评论家曹仁超说:“年轻人,你要非富不可。”
《非富不可(曹仁超给年轻人的投资忠告)》是香港最牛理财专家曹仁超40年来投资不败秘诀,传授精挑“暴赢股”的秘技,向年轻人分析置业黄金时机、以及M型社会下的理财之道等。曹仁超给年轻人的最诚挚的建议:危机四伏的年代,年轻人要狠如狼,不可做绵羊!要知道若要享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富起来!
4.1 有财富才有真自由
如今很多年轻人觉得我老曹这一代人的价值观是“金钱主宰一切”,仿佛我们眼中只有钱。
其实我那一代人并非特别贪钱,而是大部份人在年轻时尝过穷滋味,亲身经历过没钱所带来的窘境。形成许多人会像我老曹一样,以发达作为人生目标,下决心脱离贫穷,形成对“金钱主宰一切”深信不疑,于是钱也就愈赚愈多。香港有不少富人都是这样白手起家的。
苏格拉底说:“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任何人如要活得自由自在,必须有点钱。我老曹非常同意。苏格拉底说的是挣脱贫穷枷锁,才能有真正的自由。试想想如果经济拮据,生活逼人,要为五斗米而折腰,自由度必定受到一定限制,想送子女出国留学、自己去旅行,甚至想离职休息一下都不行,无法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没有自由,就是没有选择权。
我老曹不介意被年轻人批评,不过年轻人也应该好好想一想,如果没有钱,你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心灵鸡汤说“金钱不能令人快乐”,“财富是负担”,可别误信。其实这些话是在讲给穷人听,目的是令穷人安份守己。真实情况有钱人通常比穷人快乐,因为财富可以让你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选择的自由。90%世上的困难皆能透过金钱去解决。贫贱夫妻百事哀,18岁谈恋爱时可以“有情饮水饱”,一旦结婚就得要担心金钱问题。没有财富,生活才会变成负担。若认为管理财富太麻烦,可以交给私人银行或专人负责,不必自己费心。
我老曹不是教你一生只追求财富,年轻人有热血有干劲,青春十分短暂,若能在这段期间专注创富,成就更大。甚至应该专注得彷佛“眼中只有钱”,贪钱更好。做事若不专注,又怎能成功?不少人以为别人是因为勤奋而发达,其实刚相反,世上勤奋得像头牛的人通常只会从事低收入工作。做事专注才是成功之道。
创富可以是一种兴趣,很多富人都是这样。若视赚钱为苦差,一定不会用心去做,也一定不会成功。就如我老曹过去每天写投资专栏,35年不变,有人问我辛苦吗?不,除了想不到写什么的时候。能为读者提供财务意见以改善理财方法,又能在搜寻数据过程中找到投资机会,实在乐趣无穷,也因此得到不少读者的支持。
人生数十载不算短,与其选择及时行乐,倒不如将人生分为不同阶段,设下不同目标:25~60岁时以创业致富为目标。必须“Get Rich Quick”(尽速致富),让利润跑在前面、止损愈快愈好,不要逃避风险、学习管理风险。60岁后则只要Stay-Rich(保持富有),便可轻轻松松地追求梦想和真正的自由。就如我老曹,今年已年届65岁,过去我4个月在股票市场虽然只斩获10%,但这10%已经是五百万。现在的我会用赚来的这笔钱,进行二次创业赚钱支持自己喜欢的慈善机构,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赚钱就可以只为梦想而不再担心生计。
无奈的一代
我老曹在前文说过,如今M型社会的香港,贫富悬殊情况已到了非常严重地步,2012年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37。中国内地也处于同样的情况,我会在后一章详述。
1997年后香港的GDP进入低增长期,一如1990年后的日本,不同的是中国经济起飞令香港过去15年GDP增长率仍可保持在4%左右,不像日本只有1.5%,不过上层社会所占财富和收入比重却愈来愈大,中产阶级所占那份进入极低增长期,穷人这份则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收入两极化进一步扩大,令人担心社会最终会变得很不稳定。
香港经济自2008年起进入回落期,估计时间长达10~20年。根据扩散音波理论,经济调整初期波幅会愈来愈大,过后便会收缩。2000—2010年世界经济调整波幅很大,自2011年起未来十年会愈来愈收缩,例如房价经过1997—2012年V型走势后,未来波幅有限;金价自2011年9月见1920美元后情况亦一样;恒生指数未来十年相信进入窄幅角力期;就业市场则只有轻微、温和的改善。说实话社会贫富两极分化这事儿,我老曹管不了,这是特区政府要去解决的问题,我只负责教大家怎么去赚钱。
常有媒体问我,未来经济是最好时刻还是最坏时刻?我说看你年纪而定。因为如今的香港已进入GDP低增长甚至停止增长期,由2011年起计未来10~20年,香港经济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
如果你65岁前已努力四十多年,开始退下火线,现在的经济环境真是不错,投资以保护财富购买力为首选,面对2008年起的经济回落期,绝不成问题。要是你才刚离开大学,现在收入跟40多年前大学毕业的师兄、师姐比较,可谓云泥之别,我老曹在第一章就曾详述大学生的价值在过去五十年贬值十分厉害,速度快过美元购买力。未来你的前程,肯定艰辛难行,包括购买第一间住宅、结婚、生子及养车,这没办法,谁让你出世太晚呢?
今天香港的大企业早已进入Too big to fail 期(大的不能倒下),家庭式企业又小的无地自容。要知道如今铜锣湾几十平米的铺位已经月租数十万甚至过百万,生意兴隆的老店也要关门大吉。社会经济的活力一向来自中小企,当整个社会逐渐被大企业垄断,经济活力自然愈来愈少,消费者的选择也愈来愈寡,生活则愈来愈闷,年轻人在香港想要创富愈来愈难,穷则变,变则通。这条路行不通,找另外一条,总有一条路是行得通的。
逆境投资智慧
我老曹常说,打工永远不会致富。“所谓工字不出头”,就算你每天起早工作,累得像头牛,只是在为老板赚钱,财富永远不是自己,回报也不会达到最优。若你每年能替公司赚取100万元,老板最多只会付你50万元薪金,从来没有一位老板会付150万元给只能替他赚取100万元的员工。更别提无法为公司带来一百万利润的普罗大众了,工资最多只能满足满足温饱,无法脱贫,要致富必须有薪水以外的其他收入。年轻人创业是其中一条出路,若不想创业怎么办?我老曹鼓励大家投资。
20世纪70年代初,我开始玩高尔夫球,后来因为工作日渐繁忙而放弃,因为玩高尔夫不仅费用昂贵,还需要很多时间,绝对是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的游戏。我常说投资就像打高尔夫,定下目标,即使一时身处逆境也不需急躁,一步一步走下去总能成功。
玩高尔夫球,站在起点不会看见终点,只要顺着方向一杆一杆挥下去,总能离目标近一点,再近一点。年轻人不妨把目标订高一点,我常鼓励年轻人要有摘星的梦想。是的,星星或许永远是摘不到,但正由于你想摘星则自然努力会向上,年老回望,原来已走了那么远。
高尔夫球要玩得出色需要所有动作都不出错,完全是一项自我挑战游戏,每打出一棒都影响着下一棒。玩高尔夫真正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情况就像投资,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不应该买货时入市或在跌市中不肯止损,那就神仙难救。若你身处逆境不能心平气和,也成不了一位出色的高尔夫球手。
投资致富易
我1969年开始学投资。到今天超过八成的财富是投资所得的回报,只有不到两成是来自薪金减去开支后存下来的资金。投资可以说是创富最快、最容易成功的渠道,也是大部分人创富的方法。
以投资策略,可将人生划分为六个阶段:
一、摸索期——完成学业到出社会做事,直至结婚之前,手上财产较少但没有负担,理财知识不多。为了吸收知识,最好什么都去试试,以不借钱为底线;
二、稳健期——结婚后要负担家庭开支,支出大大加重了,而且过了摸索期,明白经济规律,一切以稳健为主;
三、进取期——婚后十年,事业上开始略有成就,收入已超过日常开支所需,子女未来教育费用成为主要财政压力。投资方面有了15年或以上经验,不妨进取一些;
四、成熟期——踏入50岁,无论事业或投资都进入了收成期,开始为退休生活作准备,在投资策略上明白何时攻、何时守,应该是男性最赚钱的十年;
五、保本期——60~65岁以上,步入退休年龄。投资策略宜保守,安全第一,保本为上,以免到时要依赖子女或政府援助过日子;
六、交棒期——70岁或以上,应将自己的投资智慧及财富逐步交到下一代手中,有能力的不妨热心公益,或游山玩水享受人生。
我老曹说,投资应该愈早开始愈好,年轻人应把握青春期学习投资之道,免得到了要养家糊口时才慢慢摸索。投资必须有资本,我老曹建议年轻人要坚持理财,量入为出,用25%的收入来投资。投资什么都可以,股票、黄金、期货、外汇、物业等等,可因应各人的性格、学识、环境来选择。
30岁前投资要进取,60岁后要稳健。年轻时资金少、智慧不多,只有勇气,“本小胆大”,因此要进取,不妨考虑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去投资,反正输光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最重要是不要怕失败,甚至一败涂地也没关系。
当年纪大时,资金多了、智慧多了,反而勇气少了,因此要稳,要懂得止损保本。可以根据以上六个阶段逐步由进取转为稳健,在30岁后将比重改为七三分(70%投资进取型、30%稳健型),40岁改为六四分(60%投资进取型、40%稳健型),70岁时改为三七分(30%进取型、70%稳健型)。
此时不要买热门股(Proven Winners),例如2000年的微软或电信盈科(00008.HK);及2012年的苹果股。不要投资“过气明星”,例如英特尔是CPU的技术权威,但今天新的高科技是云端技术,CPU技术谁都懂,不值得留恋。
投资不要太短线也不需要太长线。趋势形成后才加入,趋势结束后就退出,再不是“Buy and Hold”(长期持有不放),你们这一代必有更精采的未来。
P120-127
我老曹认为,2008年起香港真地闷得很!
我不是说香港没有娱乐,香港有着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但偏偏感觉如此郁闷,社会仿佛弥漫着一层灰沉的浓雾。因为香港各方面都问题多多,面对GDP陷入低增长期,年轻人出路大减,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无力感。
因为香港经济起飞的黄金30年在1997年结束,甚至10年经济高原期也在2007年完结,行业发展已趋成熟,难以突围,加上香港经济是海岛型结构,极受外围环境影响,无论哪个行业,都举步维艰。升斗小民无力改善生活环境,难道除了坐以待毙、出言发泄之外就别无他法?
断然不是。我老曹一直深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凭着这个信念,一步一步跨过难关,达成目标。特别是年轻一代,有的是理想、斗志、胆量,实在不应该轻易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但很可惜,当下的年轻人无论在香港抑或内地,大部分都被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变成温室小花和容易压伤的“草莓族”,经不起风浪、不能或者不愿受苦。在香港金融界流传一则真人真事:一个年轻人到某家公司面试,竟带着母亲一起前来。公司负责人问他为何让母亲也一起来,他未及回答,母亲就抢答说:“我是他的母亲,没有人比我这个母亲更了解他,所以对于我儿子有任何疑问,问我就可以了。”类似的“经典”故事,近年在各行各业相信也屡见不鲜、见怪不怪。
这些“草莓族”在天朗气清的日子仍可相安无事,可惜今天香港发展机会比以往少,还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精英的竞争,年轻人若不快快摆脱这些陋习,培养良好心态,往后面对的日子也只能是闷局、困局。
2013年5月,这本书的简体版即将出版,我针对内地的情况修订了内容,可惜我在作身体例行检查时却发现胃部有异样,很不幸化验结果显示是恶性肿瘤,需要立即做胃部切除手术,随后证实是癌症第一期,此乃不幸中之大幸。
我老曹一生都强调“止鸩”。买股票要懂得割仓,人生更是如此。面对困境第一不能怕了它,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越是苦难时期越应该卧薪尝胆、未雨绸缪,切记自乱阵脚。年轻人大可勇往直前不怕冒险,但出了问题定要及时止鸩。
我老曹期望通过这本书,纠正现今父母和年轻人所抱持的一些错误观念,并与年轻读者们分享我怎样看中国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未来趋势,用什么心态投资楼市、股市,还有不少年轻人创业的好例子。希望读过这本书的年轻人或他们的父母,明白无论大环境如何,只要懂得“势”,把握创“新”,创富成功的机会仍然无处不在,年轻一代要“非富不可”不难。
“曹仁超先生的财经文章,打破了书斋与市场的界限,读者既可以从中看到精明的街头智慧,也可以看到包容地吸收各种研究成果的开放视野,还可以看到曹仁超先生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把自己的投资感悟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的坦率和真诚。”
——巴曙松博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曹先生这本新书不仅能向年轻人传授投资理财之道,而且能向社会各界人士传递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健康社会理念。”
——朱燕来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助理总裁
“曹Sir最新著作内容甚有参考性,透过渊读本书,年轻读者可以吸收他的经验和智慧,在投资市场上避免走上冤枉路。”
——温天纳 资深投资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