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传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白平
出版社 求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白平所著的《孔子传》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孔子的一生,从孔子的家世背景,青年成长历程,人生定位转折,周游列国的经历,一直讲到晚年的孔子,还分列章节讲述孔子和其主要的几个弟子之间的交往和思想。书后附有作者对孔子思想的述评。

内容推荐

白平所著的《孔子传》是一部通俗易懂又有独特见解的传记。语言文白兼绎,史论共俱,再现孔子生平原貌,还原圣人曲折人生。阐释儒学现世精髓……《孔子传》是为政者、教育家、文化传播者、汉学拥趸者、史学爱好者、广大青少年等不可多得的极具参考价值的孔子生平传记。

目录

孔子的家世

孔子的家庭

孔子的前半生

人生定位的转折

不屈于阳货

欲投公山弗扰

孔子仕鲁

出走的原因

周游列国

晚年的孔子

孔子与冉求

孔子与宰予

孔子与子贡

孔子与子路

孔子与颜渊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人格风范

【附录】

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之我见

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什么是“中庸之道”?

孔子真的分不清五谷?

也说孔子的“难侍候” 

如何理解孔子的“父子相隐”观

远其子——孔子的教子之道

百善何以孝为先?

人生的六座里程碑

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孔子杀少正卯,韩非编出来的?

“子见南子”案的启示

关于“礼不下庶人” 

关于“刑不上大夫” 

关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孔子生辰揭谜质疑

试读章节

孔子的家世

如果较起真来,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全属于炎黄子孙。孔子的祖上和宋国国君同宗,宋国国君是商朝帝王的后裔,商朝的始祖名叫契,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说法,他应该算是帝喾的儿子,而帝喾则是黄帝的玄孙。

商朝被推翻后,周成王时,纣的庶兄微子启被封到了宋国。当时是世袭制的宗法社会,所以继任的历代宋国国君都是启的后人。宋闵公去世,继位的是他的弟弟炀公,但闵公的儿子鲋祀杀死了炀公,推举哥哥弗父何为国君,弗父何不肯,将本来可以属于自己的国君地位让给了鲋祀,鲋祀就是宋厉公。在当时,肯让出国君地位的行为是一种罕见的美德,所以弗父何受到了后人的赞誉。

弗父何没有当国君,是宋国的大夫,所以其后代都是世袭的宋国贵族,担任朝廷的大夫。弗父何的曾孙为正考父,具有优秀的品行和学问,他辅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地位越来越高,表现却越来越谦恭,生活十分简朴。他曾经得到周王朝太师的帮助,对《诗经·商颂》的12篇作品进行过校勘整理,对商朝历史文献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尽到了一个商朝子孙的历史责任。

正考父的儿子孔父嘉,在宋殇公时担任大司马。他的妻子很漂亮,有一次上街,被担任太宰的华父督见到而迷恋。华父督因此而找了个借口作乱,杀死了孔父嘉,夺取了他的妻子。为了躲避灾难,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在当时,各国对于前来投奔的外国贵族都比较优待,木金父有可能被鲁国任用为大夫。由于商朝的君主姓“子”,所以作为其后裔,木金父也该是姓子的。可能是为了纪念孔父嘉,所以逃到鲁国的后代们就以他的字为“氏”了,——氏是姓的分支,“孔父嘉”这个称谓,“孔父”是其字,“嘉”是其名。

木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从木金父到伯夏,其事迹在古书中都没有留下记载。

中国的古人往往有家世情结,以自己祖先中的名人为荣,以光宗耀祖为自己的责任,以辱没祖先为耻。这种观念对于子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发挥着积极的鞭策和激励作用。举个例子,汉朝时,李陵战败投降了匈奴,匈奴的单于十分器重李陵,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李陵的这些表现算是汉朝的叛徒,作为惩罚,汉朝杀死了李陵的妻子儿女。《史记·李将军列传》说:“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李氏祖先出自陇西,李陵的遭遇原本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李姓的“陇西之士”却都因为李陵而感到耻辱,这就是家世观念在当时的一种体现。

《礼记·檀弓上》说,孔子预感到自己要死了,便作歌慨叹:“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大意是说:泰山将要倒了,大梁将要断了,哲人将要死了啊。学生子贡来拜见他,他对子贡说:“夏人的灵柩停放在东阶之上,殷人的灵柩停放在堂上的两柱之间,周人的灵柩停放在西阶之上。我是殷人,前夜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我一定是将要死了。”

孔子到死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自己是殷人,说明他也有浓厚的家世情结。像祖先中弗父何、正考父这样的历史名人,其行事自然会对孔子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正是人们关注孔子家世的道理所在。P1-2

序言

春秋时期王室衰颓、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孔子应时而生,毕其一生传“先王之道”,创立儒家学派。他一生勤勉学习、思考研究、多才多艺,以其渊博的学识立身,为其政治革新的蓝图奋斗,终于成了大气候,是中国古往今来影响最为巨大的圣人。他的思想具有永不磨灭的光辉,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永恒的璀璨明珠。

在孔子还活着的时候,他的非凡价值就被人发现了。《论语·八佾》载,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经过卫国仪这个地方,当地管理边境的一个官员求见孔子。谈话结束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不必担心自己的仕途,机会就在眼前。这个社会黑暗混乱得太久了,该改变了。老天爷将派孔子为使者,向人们宣传天道,拨乱反正。”当时有个国家的太宰(官名,在百官中地位很高)问孔子的学生子贡:“您的老师是圣人吗?怎么那么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本来就是天要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的。”(《论语·子罕》)这位太宰认为孔子是一位“疑似”圣人,子贡则说孔子是“天扶植的圣人”,对于他们的这些议论,孔子本人不置可否,显然默认了圣人的称谓。

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们更是不遗余力地肯定了孔子“圣人”的地位。在《论语·子张》中,子贡说其他贤者的高度像丘陵,孔子的高度像太阳和月亮,没有人能超越。他还说孔子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就像登天不能靠台阶一样。到战国时期,孟子就直接称呼孑L子为圣人了,他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引用孔子的学生们的话,认为孔子作为一个圣人,比尧舜都强很多,是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秦王朝为了压制人们对其政治的非议,焚书坑儒,禁绝私学,只准许人们以吏为师,学习法令。儒学停止了传播,孔子也就没有了地位和影响。

汉代初年,学问复兴,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在政坛发生了激烈的角逐倾轧。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以后直到清末的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孔子的圣人地位未曾受到怀疑。

纵观历史,儒学和孔子是受到过强烈的否定的。战国时期,《庄子》一书对孔子和儒学予以了嘲讽否定,《墨子》一书也对孔子和儒家予以了攻击谩骂。但他们所依据的“事实”有凭空编造之嫌,代表了一种极其恶劣的学风,根本没有引起重视的价值。

清末以后,先是社会上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继而在全国展开了“批孔”的运动,孔子和儒学的形象越来越脏,到了一无是处的地步,成了万恶之源,以至于被要求承担起中国社会古往今来一切罪恶的责任。

现在,儒学又在被社会重新认识,出了很多的书。这些书大多不能令人满意,有的甚至粗制滥造,到了令人不能忍受的地步,于是笔者也想参与进来,向大家谈谈我眼中的孔子和儒学,便写了这本书。

我去年出版了《论语详解》,现在又写了这本《孔子传》,两本书中都没有对孔子和儒学说半个“不”字。这不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也不是故意要“为尊者讳”,确实是因为我即使再努力地“吹毛求疵”也求不出一点真正的“疵”来。实际上,我曾经刻意地想写篇专门给孔子和儒学找毛病的文章,最终因为找不到毛病而动不了笔,反而越来越感到自己对孔子和儒学的正面介绍不能到位,需要归纳阐述的东西太多,我是力不从心的。

常理认为,凡是人就都会有缺点,孔子怎么会无可指摘呢?我觉得这并不是孔子本人没有缺点,而是因为他的缺点“被失传”了。《论语·子张》:“子贡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是一条很有意思的材料,纣本来没有那么坏,但结果却是“天下之恶皆归焉”,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居下流”了,所以他的“善”就“被失传”了。子贡的话还可以有一种翻版:“尧之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务居上游,天下之美皆归焉。”孔子居于上游了,自然他的缺点也就会“被失传”。学生编辑《论语》,当然要有意或无意地摒弃对孔子不利的内容,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能怪他们。既然史料无所记载,也就不能怪我找不出孔子的缺点来,要怪也只能怪我将孔子的“圣”描述得不到位。

欢迎大家批评!

白平

2011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