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同眠
父亲的死,对戴暄来说,简直是场塌天大祸。
那年冬天,他才十四岁。突然就被人从课堂上拉走,去医院见父亲的最后一面。
父亲五官模糊,满脸血污,正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肢体已经僵硬。
戴暄完全蒙了,望着哭得死去活来的母亲,感觉就像在做梦。他一动不动地望着眼前这一切,突然一转身,狠狠跑掉了。
直到父亲下葬,戴暄都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他来不及。他还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父亲说。可是,已经永远没有机会了。
那个轧死父亲的男人名叫司长勇,是县柴油机厂的大货司机。从此以后,戴暄永远记住了这个名字。
他把这个名字,深深刻在墙角、地面、石碑、树干,以及所有他能默默发呆的地方。
他目光日渐黯然,成绩一落干丈。放学后再也不四处游逛,而是把自己一个人关进屋子里,忘我地玩一种投掷飞镖的游戏。
在那个塑料镖靶中心,有一个名字很快千疮百孔。
后来,戴暄只勉强考取了一所技术中专。毕业后,径直去了对口的县柴油机厂。这样,戴暄和司长勇就成了同事。
事情过去了好几年,知道内幕的人已经不多。但戴暄和司长勇内心里却永远有着隔膜。司长勇竭力回避与戴暄打交道,而戴暄却常故意创造机会与司长勇发生接触。
戴暄发现,因为当年的事故,司长勇早已不再开车,快五十岁的时候死了老伴,一个人干着全厂又脏又累的装卸。
可戴暄丝毫不感到宽慰,一想起惨死的父亲,他仍觉得气血翻涌。
戴暄还发现,司长勇极少参加酒场。即使参加,也总是沉默寡言,滴酒不沾。
每当这时,戴暄总会让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一边回忆着父亲的音容,一边用血红的眼睛瞪着身边那个当年酒后杀人的凶手。
两个人的较量,犹如黑暗中的潮汐,永无消停。
再后来厂子效益不行了,产品积压过剩,发工资像大便解干。同城一家机械厂前来挖人,戴暄凭技术是能跳走的,可临行前他突然放弃了。他忽然想到,如果他走了,司长勇岂非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接着,是已经走出阴霾的母亲劝慰戴暄:把你父亲的事放下吧?你也该找个人过日子了。
戴暄听后冷冷地望着母亲,说:你要嫁人就嫁,别不尊重我爸爸!
母亲无言以对,反复地叹气。不久,就嫁给了一个厨师。戴暄对此并不反对,但是一次都没有迈进过那个新家。
其实有人正暗恋着戴暄,一个名叫申玫的女同事对他就格外好。他工作时眼睛发干,她塞给他两支眼药水;一听出他感冒,她半夜跑出去给他买药;他来不及吃早饭,她早已为他准备好了饼干……
戴暄感到无所适从。十多年来,在他内心深处,除了惨死的父亲,就只有那个肇事的凶手!然而,他又发现这是个自幼失去父母,纯善而又孱弱的姑娘,一股柔情不禁油然而升。他忽然觉得母亲说得很对,是该找个人过日子了。只不过,他绝不可能忘记父亲!
一天夜里,戴暄下班,正遇上一伙流氓调戏妇女。戴暄血气上涌冲上去,混战中竟打跑了那些混蛋,只是手臂被刀划破了。女孩感动地搀着他去医院包扎,第二天一早,就找到了厂里。
女孩很漂亮,但戴暄不喜欢。戴暄如实坦白,自己有女朋友。可女孩坚决不放弃,亲自跑去找申玫谈判,并且给戴暄写了一封长长的情书。 戴暄觉得女孩实在无聊,但当他打开那封信时却结结实实地惊呆了。
女孩名叫司艳艳,竟是司长勇的独生女。
戴暄整整一夜没睡。第二天,他开始了与司艳艳的正式约会。一个月后,戴暄把司艳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并且带着她来到父亲坟旁,讲述了那个十多年前的事故。
司艳艳越听脸色越白,最后一头扎进戴暄的怀里放声大哭!戴暄把司艳艳狠狠推开去,大声怒吼:选我还是选你爸?现在就回答……
司艳艳嫁给戴暄整整半年,就从没见戴暄笑过。
那天戴暄一到家却大笑不止,司艳艳好奇地问,戴暄满嘴酒气地回答:今天是申玫结婚大喜的日子,你知道她嫁给了谁吗?
司艳艳满脸迷惑,她当然不知道,她只是看见戴暄的眼睛里,泪如雨下。
P5-7
一种文体和一个作家群体的崛起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序
最近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开始接触并关注小小说文体和小小说作家作品。在我的印象中,小小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体,它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世说新语》《搜神记》等古代典籍。可我又觉得,小小说更是一种年轻的文体,它从上世纪80年代发轫,历经90年代的探索、新世纪的发展,再到近几年的渐趋成熟,这个过程正好与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同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昭示着小说繁荣的又一个独特景观正在向我们走来。
首先,小小说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符合读者需要、很有大众亲和力的文体。它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历经20年已枝繁叶茂的小小说,也被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当做‘‘话题”和“现象”列为研究课题。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小小说文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离不开文坛有识之士的推波助澜,离不开广大报刊的倡导规范,离不开编辑家的悉心栽培和评论家的批评关注,也离不开成千上万作家们的辛勤耕耘和至少两代读者的喜爱与支持。正因为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小小说才得以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谋发展。
特别是2005年以来,小小说领域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活动,出版了不少“两个效益”俱佳的图书,也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家和标志性的作品。今年3月初,中国作家协会出台了最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正式明确小小说文体将以文集的形式纳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评奖。而且更有一件值得我们为小小说兴旺发展前景期待的事:在迅速崛起的新媒体业态中,小小说已开始在“手机阅读”的洪潮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这一点的未来景况也许我们谁也无法想象出来。总之,小小说的前景充满了光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的出版就显得别有意义。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最后,希望通过广大作家、编辑家、评论家和出版家的不断努力,中国文坛能出更多的小小说名家、大家,出更多的小小说经典作品,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小小说作品集。让我们一起期待一种文体和一个作家群体的崛起!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 何建明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孙春平、刘国芳、谢志强、陈毓、周海亮、海飞、曾颖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
本书收录了纪富强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本书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系列中的一本,精选了纪富强的62篇小小说精品,同时收录了7篇作品评论和作者的1篇创作心得,并附上了作者的创作年表。
本书广泛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寓意深刻,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