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的生活,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杰奎琳不过是个漂亮女人,她的人生无外乎购物和旅行。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许多极富魅力的女人都喜欢将她们的聪明才智隐藏在美貌和气质背后,杰奎琳也一样。她过人的才华常常躲在那身悠闲贵族风范的打扮后面。1962年,《纽约时报》中的一篇文章曾这样评论杰奎琳:“现代女性有一点儿头脑和教养完全没关系,只要她懂得用浓浓的女人味去掩盖就好。”
杰奎琳很早就懂得隐藏她的才智。也许是听了妈妈的话,她认为男人不喜欢有头脑的女人。不过,当她遇到未来的丈夫——肯尼迪时,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在入主白宫的一千多个日子里,杰奎琳的成就是巨大的。通过她的风格、她的优雅、她对艺术的热情支持以及她在历史保护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她就此改变了美国在世界其他国家眼中的形象。
虽然杰奎琳注定了要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大唱主角,但她生命之幕的开启却是相当平凡。在长岛东海岸一家小小的医院里,杰奎琳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从一开始,杰奎琳似乎就打算好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甚至包括选择自己的生自。她本该出生在6月中旬,却晚了足足六周才来到这个世界上。1929年7月28日,在距纽约市两小时路程的南安普敦,一座时尚小镇_的医院里,杰奎琳出生了。她是简妮特·诺顿·李和杰克·布维尔三世的第一个孩子。在她出生后三个月,1929年lO月,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股市大崩盘发生了,世界局势从此急转直下。
由于杰克·布雏尔投资不够谨慎,花钱又如流水,杰奎琳的家族很快就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以致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不得不发生改变。长达一生的不安全感和对贫穷的恐惧从此深深扎根在杰奎琳和小她四岁的妹妹李的心里,尽管相对而言,她们的生活还算舒适。
尽管杰奎琳出生优越,但布维尔家族也并非像祖父所坚称的那样,是法国贵族后裔。事实上,他们的祖先来自法国南部,做过裁缝。农民甚至家仆。“布维尔”这个颇具贵族风范的姓氏,真正的意思是“放牛人”。迈克·布维尔,家族第一位移民者,曾服役于拿破仑军队。1815年拿破仑兵败之后,他就离开法国,来到美国费城。他靠做勤杂工起家,后来做了木匠,最后成为一名成功的投机商。数十年之后,他的子孙开,始兴旺起来,有一些还与上流社会的家族联了姻,包括艾文斯家族、萨金特家族和德雷塞尔家族。
与一般看法完全相反的是,杰奎琳的爱尔兰血统多过法国血统。她的母亲简妮特·李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爱尔兰人。在1852年那场土豆饥荒中,她母亲的家族从爱尔兰考克郡迁移到美国。简妮特的外祖母玛格丽特·曼莉特本是为李家族烧饭洗衣的女仆,她满15浓重的爱尔兰方言,常常搞得外孙女十分尴尬.。
虽然杰奎琳的父亲杰克·布维尔三世拥有纯正的法国姓氏,但他也只有四分之一法国血统而已,另外的四分之三是苏格兰和英国混血。这样看来,杰奎琳也只有八分之一的法国血统。每当杰克·布维尔淘气的时候,他的母亲——杰奎琳的祖母就会取笑儿子继承了并不纯正的法国之血。杰奎琳的表哥约翰·H·戴维斯在他的著作《布维尔家族——美国家族的写照》中,记述了这样一件逸事:一次,杰克-布维尔的父亲发现儿子在马棚里刺破自己的手指,使劲挤出血来。“当杰克被问起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说为了将那些淘气的法国之血从自己体内挤干净。”
杰克·布维尔的母亲的影响力显然不及他的父亲小约翰·弗农·布维尔。“主子”(他喜欢别人这样称呼自己)告诉他的孩子和孙子们,他们是法国国王和王后的传人,属于名门望族方丹的后裔。他还花大力气自费出版了一部家族史,名叫《我们的祖先》,书中反复强调他的说法。当杰奎琳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很容易就相信了她的祖先拥有皇室血统。当然,这种说法后来被历史学家彻底推翻了。 无论杰奎琳是否承认历史事实,这并不重要。终其一生,她都是个忠诚的历史爱好者。她意识到,过去的经验教训同样可以为今天所用。
早在杰奎琳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她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她也有着一套独特的观点。.她不愿亲近人群,宁愿与马和狗为伴。她对于文学的爱好很早就显现出来。她不爱摆弄布娃娃,只爱读书,对拜伦、罗宾汉和斯嘉丽·奥哈拉如数家珍。.得知六岁的小杰奎琳竟然喜欢读契诃夫的小说时,她的老师都惊呆了。
6岁那年,杰奎琳被送进当时最好的贵族学校——查平女子学校。在女孩子们当中,她是最光彩夺目的那一个。玛丽·凡·伦斯勒·塞娅在她的著作《杰奎琳·布维尔·肯尼迪》中提到:杰奎琳当年的一位老师记得她是“最漂亮的一个小女孩,聪明过人,有艺术天赋,精灵淘气”。可是,所有对杰奎琳的溢美之词都无法平息她心里的巨大伤痛——她那严厉的母亲和终日酗酒、挥金如土、拈花惹草的父亲要离婚了。P5-8
我从刚刚懂事的时候起就钦佩和尊敬杰奎琳·肯尼迪。
——希拉里·克林顿
她那么年轻和时尚,我会下意识地希望自己更像杰奎琳·肯尼迪,而不是戴高乐夫人,她更像躲在丈夫背后的古典法国女人。
——法国总统夫人布鲁尼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在选战中一路走来散发自信,令外界惊艳不已,她的雅致造型令人想起著名的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
——美国时尚杂志《人物》
当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我与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唯一的关系就是我和丈夫在纽约刚好与她同住在一幢大楼里。没错,我一直是她的崇拜者,但她的人生经历与我的相去甚远,我实在想不出她的故事能对我产生何种影响。然而,随着我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她,奇迹发生了。我不仅看到她是如何影响了她身边的人,以及那些热爱她甚至诽谤她的人,更加明白了她的故事所蕴藏着的普遍真理是如何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随着写作的进行,我意识到她的经历已经让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杰奎琳只做那些对于她而言真正重要的事。为此,她可以拒绝其他人安排给她的事,丝毫不会心存愧疚,而我总想成为一个取悦别人的人。即便我没时间,或者根本不想答应别人的请求,但是“不行”二字也很难说出口。杰奎琳教我要像关照别人那样去关心自己。她还帮我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所爱的入,他们想要的和我想要的往往大相径庭,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无论对我还是对他们而言。
杰奎琳在“男人”——无论在私下里还是职场上结识的——这门功课上的成功,激励着我也去尝试她的那些小技巧,比如“灯塔派头”。将目光锁定在某人身上对我来说并不新鲜,但也许我该像杰奎琳那样,将这一招用在其他场合,而不仅仅是吸引某个男人的时候。
杰奎琳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她时刻注意着内心的感觉,聆听自己的心声,而我却总是忽略自己——即便我意识到不该如此。为此,我已付出不少代价。杰奎琳的人生让我顿悟,我应当关注自己的直觉,并按照它的指示行事。
许多时候,杰奎琳喜欢侍在家里,读上一本好书,与她的孩子们做伴,或者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这比外出应酬更合她的心意。看过杰奎琳是怎么生活的,我就会尽量从“繁忙”的工作和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抽身。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杰奎琳的生活飞越过高峰,也穿越过低谷,她只是比别人更高或更低一些罢了,但她在那、非凡的一生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却深深地影响了我。
蒂娜·珊蒂·弗莱荷蒂
像读到本书的许多读者一样,我并不认识杰奎琳,虽然我总觉得自己认识她。我从小就在纽约这座花园城市里长大,杰奎琳对我而言就仿佛一位电影明星。她拥有我梦想的一切——美貌、优雅和智慧。她嫁了一位英俊的丈夫,后来成了美国总统。她还有两个了不起的孩子,和我所见到过最令人羡慕的衣橱。当我还穿着T恤、牛仔裤的时候,我妈妈就已经为我介绍“杰奎琳风格”了:A字裙、双层珍珠项链、蓬松的发型再配以小巧别致的帽子。
虽然杰奎琳热爱时尚,可她知道漂亮衣服远远比不上穿衣服的人更有价值。外表固然重要,但如何生活才是最要紧的问题。不必怀疑,她将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家庭上——丈夫和孩子们。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母亲是人生的幸福之一。如果一个女人成功地扮演了母亲的角色,那么她就完成了人生中最伟大的业绩。杰奎琳还有一点让我钦佩,那就是她从不利用自己的孩子,也从不想要去依靠他们。她允许,甚至是鼓励卡洛琳和约翰去过他们的生活。我自己幸运地拥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像杰奎琳一样,我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放在第一位,把我的事业放在第二。一想到莉莎和安德里亚,我和丈夫赫尔姆特的心中就充满了骄傲、希望和爱意。
1960年,当杰奎琳的丈夫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之后,她的名字也迅速为全世界所知。华盛顿将她评价为一位魅力四射又聪明智慧的女性,她让丈夫独自站在聚光灯前,自己则心满意足地躲在他身后。没过多久,这个评价就站不住脚了:虽然肯尼迪仍然站在舞台的中心,但杰奎琳从未离开太远。
杰奎琳始终明白,笫一夫人是一个有着严格要求的角色。为了不让公众对自己失望,她建立起一套极高的行为标准,这也成为了我们可以借以参考的东西。谁能忘记她与肯尼迪总统那一次成功的法国之行?正是从那时起,,全世界都开始意识到,美国也有自己的风格、文化与品位。杰奎琳提升了美国在世界眼中的国家形象,而我始终觉得,她的这一功绩用再多的溢美之辞去评价都不为过。同样是因为她的眼光和主导,复原后的白宫才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份值得骄傲的财富。
杰奎琳去世得太早。她是如此迷人,浑身上下充满了谜一般的魔幻气质。她充满悲剧感的命运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都让我们永难忘怀。她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爱。再不会有第二个杰奎琳。
就像希腊帕特农神庙、巴黎圣母院和美国黄石公园的永恒之美一样,上帝将优雅的光辉倾洒在杰奎琳身上。愿她的美貌、智慧、力量和优秀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印刻在我们心中。
苏珊·露西
杰奎琳的风格是如此的鲜明、充满智慧、富有创造性。从她入住白宫成为肯尼迪夫人,到嫁给亚力士多德·欧纳西斯,到成为一名编辑,杰奎琳在每一个年代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向世人展示了真实的自我……
本书告诉你如何像杰奎琳一样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