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了解历史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图说历史丰碑”再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史实具体,通俗易懂,图片丰富悦目,是一部有品位的历史知识读物,简明生动的文本阅读,多样化的图片表现形式,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乱兴衰,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间组成一部凝重的历史百科全书。李默主编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就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再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史实具体,通俗易懂,图片丰富悦目,是一部有品位的历史知识读物,简明生动的文本阅读,多样化的图片表现形式,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乱兴衰,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间组成一部凝重的历史百科全书。文学家用他们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不懈的追求,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色彩。纵观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学历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创造这些瑰宝的文学家,不断把中国文学不断推向巅峰。

李默主编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对我国古代及近代文学家进行了客观介绍,并对他们的文学造诣和代表作品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做了精彩的介绍。

目录

赵穿弑晋灵公·董狐书法不隐

老子著书出关·《道德经》代表中国纯粹哲学

庄子作《逍遥游》

秦取郢都·屈原投江

贾谊作《吊屈原赋》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l

毛公传毛诗学

枚乘作《七发》

司马相如病逝

司马迁著成《史记》

《盐铁论》编成

《急就篇》编成

扬雄作《反离骚》

扬雄作《甘泉》、《羽猎》、《长杨》赋

《太玄经》成书

扬雄作《剧秦美新》

卫宏传《诗序》

梁鸿作《五噫歌》

袁康撰《越绝书》

班固作《两都赋》

班昭以文才昭著·受诏续《汉书》

王逸《楚辞章句》首开楚辞研究

王符著《潜夫论》

崔寔著《政论》

《古诗十九首》与所谓苏、李酬答诗完成

荀悦著成《汉纪》、《申鉴》

曹氏父子文学成就焕然

建安七子主导文坛发展

曹植作《赠白马王彪》《洛神赋》

皇象写《急就章》

陈寿撰成《三国志》

鲁褒作《钱神论》以讥时

干宝撰写《搜神记》

孙盛撰成《晋阳秋》

《拾遗记》作者去世

陶渊明作《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作《桃花源诗》

裴松之注《三国志》

刘义庆编著《世说新语》

王俭上《七志》

沈约著成《宋书》

文学家江淹逝世

钟嵘作《诗品》

文学家刘峻去世

《文选》编者梁太子萧统早逝

《七录》作者阮孝绪去世

《南齐书》作者萧子显去世

陆法言编《切韵》

《周书》撰成

王绩《野望》显示唐律诗成熟

王维《辋川集》代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大诗人李白醉逝

崔颢作《黄鹤楼》

张志和作《渔歌子》

皎然著《诗式》

白居易作《长恨歌》《琵琶行》

白居易作《与元九书》

段成式著《酉阳杂俎》

韩愈作《师说》

诗人元稹撰《承旨学士院记》

蒋防作《霍小玉传》

王建作《宫词》

李商隐作《无题》诗

徐铉、徐锴解《说文》

罗隐论明君

路振著《九国志》

杨亿编《西昆酬唱集》

晏殊作《珠玉词》

秦观著《蚕学》

秦观作《淮海词》

朱淑真作《断肠词》

李清照作《词论》

贺铸作《青玉案》

李清照作《声声慢》

岳飞作《满江红》

黄裳编《天文图》

陆游作《剑南诗稿》

吴文英作《梦窗词》

文天祥作《正气歌》

关汉卿作《窦娥冤》

马致远作《汉宫秋》

白朴作《梧桐雨》

郑光祖作《倩女离魂》

戴侗著《六书故》

张养浩作《潼关怀古》

张养浩撰《为政忠告》

苏天爵撰《元朝名臣事略》

回回诗人萨都剌作《雁门集》

欧阳玄著《至正河防记》

刘基作《郁离子》

高明所作《琵琶记》上演

宋濂主编的《元史》成书

施耐庵作《水浒传》

丘洛著《大学衍义补》

高濂著《遵生八笺》

李玉领导苏州派

诗人叶燮病逝

毛晋校刻《十七史》

戴名世《南山集》引起大案

乾隆题诗《棉花图》

纪昀主持编《四库全书总目》

《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去世

魏源编《海国图志》

黄遵宪作《日本国志》

梁启超作《西学书目表》

章炳麟重订《碹书》

柳亚子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

洪升作《长生殿》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郭沫若创作《屈原》等历史剧

试读章节

曹氏父子文学就焕然

文学史上有“三曹”之称的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文人诗歌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即建安诗歌的产生、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东汉建安(196~220)年间至曹魏黄初、太和年问(220~233)产生的诗歌被称为建安诗歌。代表人物除曹氏父子之外,还有“建安七子”。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多是缘事而发,悲壮慷慨,时代特征鲜明。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联系着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从而显得“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是沉着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鲜明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沉着品格是精神低沉的品格,但也是更加现实、具体的品格。文明的精神已经失去追求未知、无穷和奇谲意境的能力,而更多地与对世界的悲叹联系起来。曹氏父子和受他们影响的魏人是这一品格的正面代表。曹氏父子与汉乐府、东汉文人诗在形式、内容甚至格调上都有明显联系,但与古诗的蕴藉相比,他们更悲痛,调子更低,并且,对现实生活依附得也更深。

三曹的风格并不完全一样,曹操有其政治家的气势,曹植在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把注意力转向神话和其他境界。但与古诗十九首和唐代诗歌相比,他们沉着品格不容置疑,是中国文学史独此一家的品格。

曹氏父子在文学上的成就,具体来说各有特色。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方面的;曹丕则以诗歌和文学批评为最;曹植是建安文学集大成者,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艺术风格上,曹操的诗歌朴实无华,而以气韵深沉、感情真挚见长,最典型的情调就是慷慨悲凉,在体裁上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曹丕的诗歌笔致细腻,语言流畅,格调清新,有完整成熟的七言诗作品,他的《典论·论文》开综合评论作家作品之先河;曹植的诗、赋、散文在质量数量上都冠称当时,他的诗歌明朗和谐清新,尤其在五言诗上作出了较大贡献,他的诗不仅有“雅好慷慨”的一面,也有文采华丽的一面,“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是对他的诗恰当的评价,而在诗歌史上,他被看作五言诗一代宗匠,钟嵘称赞说是“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曹氏父子自身卓然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对建安文学的巨大贡献,使“建安风骨”形成并被高扬。“建安风骨”成为后代诗歌复古、纠正颓靡文风的大旗,在文学史上有极为深广的意义。

建安七子主导文坛发展

建安年间(196~220),在曹操统治集团里,聚集了七位有杰出才华的文学家,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史称建安七子,他们与三曹一起,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建安风骨”从此主导了文坛,成了后世文学所推崇和效法的仪范。

孔融(153~208),字文举,少年颖慧,汉末屡被征辟,归曹操后,曾作少府,因不满曹操的雄诈,多所乖忤,被免官,后又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很高,为曹操所忌,构罪被杀。

陈琳(?~217),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县东南)人,是七子中年纪最长者,汉末曾任大将军何进主薄。曾避冀州,为袁绍幕僚,袁军典章文籍,军中文书,大多出于其手,《为表绍檄豫州文》最为著名,文中历数曹操罪状,极富煽动性,官渡之战后,被曹操俘获,曹操深爱其才,没有追究他,任命他为司空军师祭酒。后又升任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

P34-36

序言

《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隋。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人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图说历史丰碑),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图说历史丰碑)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咀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点贡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9: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