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共和国首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战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欧阳青
出版社 长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共和国首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在领导全军政治工作,推动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中,始终坚决地贯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贯彻毛泽东的人民战争、人民军队的光辉思想,强调发扬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如今已是罗荣桓一百周年诞辰之际,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中共中央对罗荣桓的评价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

罗荣桓虽然离开了,但他的丰功伟绩,党和人民始终铭记在心。欧阳青专著的《共和国首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战传》便是纪念他的人物传记。

内容推荐

翻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出罗荣桓与众不同的两个特点:其一,罗荣桓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连党代表,而发动秋收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就是毛泽东,时任中央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所以说,罗荣桓与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二,作为戎马一生的元帅,罗荣桓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所担任的都是我军政治工作领导职务,很少直接担任军事指挥职务,他就是凭着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和军队建设的卓越贡献,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故而又被人们尊称为“政工元帅”。所以说,罗荣桓是在我军政治工作领域中贯彻毛泽东思想的杰出代表之一。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培养、提携、倚重也是长久的。

毛泽东在我军初创时期,创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军原则,日后成为我党我军发展自己、战胜敌人的法宝,成为系统的毛泽东思想。罗荣桓是这些建军原则尤其是政治工作原则的参与者、执行者和见证人。从三湾改编时的我军第一批连队党代表,到古田会议后的红四军政委:从第四次反“围剿”时的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到挺进齐鲁大地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委:从担负山东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重任,到驰骋大半个中国的第四野战军政委:从共和国首任总政治部主任到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罗荣桓为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发展,为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为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崇敬。

罗荣桓虽然长期处在政治工作岗位上,但他在处理问题、发表意见、坚持真理等事情上却如同军事干部那样坦率、痛快和直截了当。他善于团结和使用各方面的干部,领导建立干部工作制度,加强干部工作建设。他一贯坚持原则,为保持军队内部自身肌体的健康,与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即使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也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公正无私。他为我党我军所有的政治工作干部作了表率,正如叶剑英元帅所夸赞的“人类庄严一典型”,道出了罗荣桓的正直品格。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罗荣桓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林彪提出的学习毛泽东思想只学语录、“带着问题学”、“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等方式持不同意见,反对林彪把学习毛泽东思想庸俗化,引起了林彪的不满。但罗荣桓仍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毛泽东思想,坚持真理、主持正义、不顾私利,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卓越胆识和崇高品质。如今已是罗荣桓一百周年诞辰之际,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因而,欧阳青便专著的《共和国首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战传》他的人物传记。

罗荣桓虽然离开了,但他的丰功伟绩,党和人民始终铭记在心。希望通过《共和国首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战传》,能让他的事迹被更多读者朋友们所了解。

目录

第一章 桓桓于征

负笈求学

初入毛泽东麾下

“路遥知马力”

逆境中坚持真理

第二章 “林罗”搭档

“对付”林彪有“妙方”

殚精竭虑主后方

“全盛时期”的不合谐者

“林罗聂”联手战平津

第三章 “陈罗"合作

“陈罗”威名传吕梁

“好钢用在刀刃上”

打击日寇显虎威

依依不舍故友情

第四章 执掌山东

棋高一筹反摩擦

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五路大军卷齐鲁

第五章 “刀下留人”

挺身救战友

制止湖西“肃托”事件

实事求是“讲真话”

第六章 勇担重任

出任总政治部主任

构筑精神文化“阵地”

倡导向文化进军

创办政治学院

第七章 呕心沥血

高效率“精简整编”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重病在身不离岗

主持全军首次授衔工作

第八章 正邪较量

“发展观”与“顶峰论”

反对“带着问题学”

“牛头不对马嘴”

“林罗从来不是一起的”

第九章 政工巨匠

我军唯一的“政工元帅”

毛泽东评罗著名“十条”

草木含悲慰英杰

尾 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林罗”搭档

罗荣桓在高级领导岗位上的第一个搭档,就是难缠的林彪。

罗荣桓同林彪的第=次合作是执掌东北全局。

“桓桓于征”的罗荣桓.威风浩荡,凭实力驰骋在辽阔疆场。

东北民主联军崛起于白.山黑水。林彪主前方,罗荣桓主后方。

林彪整天面对满壁军用地图,罗荣桓称之为“林总的重点主义”。

“林罗刘”密切合作,辽沈战役声名远扬。

“林罗聂”再度合作,平津战役再创辉煌。

“对付”林彪有“妙方”。

只要是把部队交给林彪或罗荣桓指挥,毛泽东就放心了,如果是罗荣桓同林彪合作搭档,毛泽东就更放心了。这是二十多年残酷、激烈的“桓桓于征”,在他们之间磨炼出来的一种高度信任和默契。作为罗荣桓和林彪的老师,毛泽东对罗荣桓和林彪敞开胸怀。建国后,罗荣桓因病逝世,举国悲痛,毛泽东更发出了“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悲怆内心独白。不过,作为一个异数的林彪,后来在和平年代曾被钦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并正式写入党章,最终却落得个折戟沉沙、背党叛国的可耻下场。

罗荣桓同林彪的第一次合作,时间很早,起点也高。具体合作时间为1930年6月,搭档的职务为红四军军长和政委,当时罗荣桓二十八岁,林彪二十四岁。红四军是朱德、毛泽东亲自创建的部队。在1930年2月陂头会议上,朱德、毛泽东分别担任红一军团总指挥、政治委员,这之后便不再兼任红四军军长和政委的职务。选谁接任这两个重要的职务,最后,林彪和潘心源接下了红四军军长和红四军政委的接力棒。林彪参加革命的源头始于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潘心源参加革命的源头始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但当时潘作为中央巡视员正在湘赣边界和红五军工作,不能到红四军任职,即由熊寿祺代理军委书记。4月1日,红四军打下广东南雄后,熊作为红四军代表赴上海出席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前委即重新物色四军政委的人选。作为红四军政委,除必须具备立场坚定、观念正确、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等基本条件外,还要有宽广的胸怀。既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在非原则问题上又要有容人的度量,善于忍让、谅解。于是,毛泽东把目标锁定在罗荣桓身上。毫无疑问,罗荣桓符合担任红四军政委的所有条件。

毛泽东欣赏林彪打仗很稳重也很灵活,尤对他擅长于出敌不意、打敌人的伏击表示肯定,但对他个性很强、不愿听取别人意见的缺点不能认同。林彪担任第二十八团团长以来,同各届党代表大都搞不好关系,别人颇难同他共事。

毛泽东认为罗荣桓可以搞好和林彪的关系。因此建议由罗荣桓代理红四军政委,前委同意毛泽东的建议。

罗荣桓到任后,一心扑在部队建设上,把四军的政治工作、军事训练、供给工作抓得井井有条,与林彪配合得不错。林彪除了负责作战指挥外,对部队的日常工作索性不怎么过问了。毛泽东放了心,他高兴地对身边的同志说:“罗荣桓在四军,不是跟林彪团结得很好吗?”

罗荣桓对付冷僻、独断的林彪有一套办法,对这一点,毛泽东十分欣赏。8月份,罗荣桓正式担任红四军政委。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期间,罗荣桓和林彪配合默契,率部连续取得了重大胜利。

1930年12月30日,第一次反“围剿”战斗打响了。林彪、罗荣桓率领红四军插到龙冈以北,同红三军团、红三军、红十二军一道,围歼敌第十八师,活捉敌师长张辉瓒,接着又歼敌第五十师之一半,胜利粉碎了第一次“围剿”。

蒋介石不接受惨败的教训,又派何应钦为总司令,率领二十万大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红军立即与敌人脱离接触,向南撤到广昌、宁都一带。1931年4月20日,林彪、罗荣桓率红四军随方面军总部转移到离敌人仅20公里的东固、龙冈一带集结待命,等待有利战机的到来。几万大军集中在大山里头,刚过了几天,给养便发生了困难。每人每天只能发几分钱菜金,菜还没有地方买,柴禾得靠自己上山打。罗荣桓在这一期间一手抓训练,一手抓生活,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兢兢业业地工作。

5月14日,敌两个师离开富田向东固前进,有利战机出现了。16日下午,红四军抢占九寸岭、观音崖两处隘口,与敌激烈战斗,歼敌一个多师。红军随即向东横扫三百五十公里,十五天打五仗,俘获人枪两万余,胜利粉碎了第二次“围剿”。

……

P61-63

序言

作为共和国首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在领导全军政治工作,推动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中,始终坚决地贯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贯彻毛泽东的人民战争、人民军队的光辉思想,强调发扬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翻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出罗荣桓与众不同的两个特点:其一罗荣桓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连党代表,而发动秋收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就是毛泽东,时任中央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所以说,罗荣桓与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二,作为戎马一生的元帅,罗荣桓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所担任的都是我军政治工作领导职务,很少直接担任军事指挥职务,他就是凭着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和军队建设的卓越贡献,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故而又被人们尊称为“政工元帅”。所以说,罗荣桓是在我军政治工作领域中贯彻毛泽东思想的杰出代表之一。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培养、提携、倚重也是长久的。

毛泽东在我军初创时期,创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军原则,日后成为我党我军发展自己、战胜敌人的法宝,成为系统的毛泽东思想。罗荣桓是这些建军原则尤其是政治工作原则的参与者、执行者和见证人。从三湾改编时的我军第一批连队党代表,到古田会议后的红四军政委:从第四次反“围剿”时的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到挺进齐鲁大地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委:从担负山东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重任,到驰骋大半个中国的第四野战军政委:从共和国首任总政治部主任到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罗荣桓为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发展,为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为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崇敬。

罗荣桓虽然长期处在政治工作岗位上,但他在处理问题、发表意见、坚持真理等事情上却如同军事干部那样坦率、痛快和直截了当。他善于团结和使用各方面的干部,领导建立干部工作制度,加强干部工作建设。他一贯坚持原则,为保持军队内部自身肌体的健康,与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即使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也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公正无私。他为我党我军所有的政治工作干部作了表率,正如叶剑英元帅所夸赞的“人类庄严一典型”,道出了罗荣桓的正直品格。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罗荣桓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林彪提出的学习毛泽东思想只学语录、“带着问题学”、“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等方式持不同意见,反对林彪把学习毛泽东思想庸俗化,引起了林彪的不满。但罗荣桓仍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毛泽东思想,坚持真理、主持正义、不顾私利,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卓越胆识和崇高品质。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非常悲痛,最后写成了一首情感真挚的诗篇《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发出了“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追问。毛泽东主席对于罗荣桓元帅的为人和贡献,有过高度评价,概括成著名的”十条”,“政工元帅”确实名不虚传。

罗荣桓一百周年诞辰之际,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中共中央对罗荣桓的评价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

罗荣桓虽然离开了,但他的丰功伟绩,党和人民始终铭记在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