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集电视剧同名长篇小说!本书讲述的是八个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生的故事,在他们内心情感与现实之间展现出一个充满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的丰富世界,表达了人情与人性之美。该剧是首部由研究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以当代研究生为题材的校园电视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聚沙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胡辛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4集电视剧同名长篇小说!本书讲述的是八个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生的故事,在他们内心情感与现实之间展现出一个充满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的丰富世界,表达了人情与人性之美。该剧是首部由研究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以当代研究生为题材的校园电视剧。 内容推荐 江风轻拂,散沙飞扬。西江大学第一届电视艺术学八个研究生平静的生活表象下,却涌动着激流与暗流:来自老区的秋月儿勤工助学给一位老教授记口述史,却不知他就是同学沈佳琪的外公,更引发扑朔迷离的身世风波;张—驰发现已爱上秋月儿,秋月儿却悄然退学;顾言与沈佳琪、江鸿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张一驰为母治病惹上黑社会险象环生,同学们越帮越忙……以个性著称的现代骄子们在历经大浪淘沙、沙里淘金的精神碰撞,正从“散沙”走向“聚沙”。…… 目录 引子 序/黄会林 第一部 飞扬跋扈 第二部 吹尽狂沙 第三部 归真返璞 后记 试读章节 307寝室里,顾言在一边整理大箱子一边听着MP3。薛哲极其认真地给两本厚书包封皮。他的桌上三边堆放着书,对着他的脸的书堆上压一张横条:“坐拥书城”。似有点小题大做。 韦小北走了进来,轻轻地走到薛哲后面,恶作剧地把嘴凑到他身边,连珠炮似地说:“银幕是什么,爱森斯坦说银幕是画框,巴赞说银幕是窗户,精神分析学说银幕是镜子,米特里说银幕既是……” 薛哲吓了一跳,一侧身,竟将书城一角弄塌。他忙不迭地想扶住:我的书啊——我的书! 顾言见状,哈哈大笑。 韦小北倒不好意思了,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没想到你这么不经吓。 韦小北一边帮着收拾书,一边叹道:小学究呀,听听我淘的这张碟吧,这可是周杰伦JAY的最新专集呢!刚刚才上市的。 薛哲对韦小北手上那张还没有拆封的新碟一点兴趣也没有,只顾絮絮叨叨:我没心思听。研究生,不研究理论怎么行?三个学期要上完的专业课就有七门: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史、中国电视发展史、电视学、电视编导、毕业创作。唉,刚开学我已经感到压力很大了。周杰伦,周杰伦能帮我成为优秀研究生? 韦小北只有作投降状说:好啦,服了你了,就当我没说过啊。 顾言却放下手上的活,走了过来:话可不能这么说。爱因斯坦就说过,这个世界是由数字组成的,这个世界也是由音符组成的。 见着韦小北手上的碟,顾言眼一亮:哎呀,皮球,这不是周杰伦的《你比从前快乐》吗?有品位。我也正想买呢。 韦小北可觅着知音了:可不,我可是跑遍了西江城淘来的呵! 顾言热情高涨:来,到我的电脑里放,一起听听。 薛哲双手塞住耳朵,埋头继续看自己的书。 韦小北摇头:这书呆子,最好到庙里去读书。 顾言也摇头:现在庙里也热闹呀。皮球,听说你得过全省高校通俗歌手奖? 韦小北老实回答:是鼓励奖。嗳,你怎么也跟着沈佳琪喊我皮球?名儿叫出去了,日后我找女朋友困难呢。 顾言笑道:这是爱称。沈佳琪喊得,我喊不得? 韦小北可不干:肉麻死了。不过,沈佳琪的确可爱,不,也不叫可爱,对,就像《还珠格格》里唱的:有一个姑娘,她有一点任性,还有一点嚣张…… 顾言点头认同:对对对,就是小燕子。 薛哲却冷不丁地说:她可不是小燕子,她是匹野马。 顾言笑了:书呆子,看你的书去。 韦小北反对:野马?太夸张了。人家可是玲珑剔透。 顾言转了话题:不过,江鸿可以打满分,端庄秀丽,有气质;沈佳琪太野了点,不像个研究生。 韦小北不认同:切,依你看,研究生还有个模板呀?人家可是著名植物学家林中觉的外孙女,父母都在美国,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这就叫“大家闺秀”当代版。 顾言只有点头:也是,春兰秋菊,各得其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薛哲却又把头伸将过来,且连连摇头:污染,污染。 顾言笑着捶了一下薛哲:你小子一心二用嘛!说到污染,你看看,我们三个比你长好些岁,是叔叔辈了,一不抽烟,二不酗酒,连美眉都不能评价,这环境上哪去找? 薛哲忙问:张大哥也不抽烟?我觉得张一弛好像很成熟似的。 顾言摇头:岂止成熟?我看是有些阴郁。喂,小北,不知你发现了没有,他身上有好几处新伤,像是跟人扭打过。 韦小北只是笑,不言语。 顾言忽然悟到什么,忙说:哦,薛哲,可不许传话! 薛哲突然冒出一句:咱向来对美女都是岿然不动的! 顾言、韦小北相视,两人大笑。 顾言道:薛哲还真是高智商呢! 薛哲岔开话题:听说秋月儿没来报名,罗老师说她可能放弃不读了,太可惜了。 韦小北:是呀,太可惜了。 女生寝室也在议论秋月儿的事,边议论边将寝室收拾得干净熨帖。 沈佳琪的床位又是西方男女影星贴满床头,酷毙了;涂芃芃一方则花花绿绿,到处撒满零碎的甜蜜。江鸿的床位显得很素雅,白墙上只贴了一幅书法,上书苏东坡的《大江东去》;秋月儿的床位则空荡荡的。 沈佳琪对着镜子细细察看自己的小脸蛋。涂芃芃吃着零食,问大家可要分享。江鸿静静地坐着看书。 涂芃芃对沈佳琪分外讨好:佳琪,我真羡慕你的身材。我发誓减肥!就以你为奋斗目标。你得告诉我用的是什么秘诀? 沈佳琪哈哈大笑:我可是什么都敢吃。我的身段那可是爹妈给的,有什么办法呢。嗳,你哪都不怎么样,就皮肤白,像雪一般的白,冷艳。 涂芃芃反击:有什么办法呢?爹妈给的呀。 沈佳琪笑了: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涂芃芃话锋一转:佳琪,你家不就在校园里么,干吗住校? 沈佳琪边往脸上涂晚霜边说:本来嘛,可我外公非得我住校,说是得有集体主义精神。你说现在还有这个名词么?我外公真个是老古板,真拿他没办法。 涂芃芃:当然是家里舒服,别的不说,坐在抽水马桶上看小说的福现在是享不成了。 沈佳琪:嗳呀,太心有灵犀(读成了“迟”)一点通了。说的是,我对宿舍里公用的卫生间深恶(读成了e)痛绝!” 江鸿不由得回过头来纠正她:是心有灵犀(xi)、深恶(wu)痛绝。 涂芃芃怪模怪样地耸耸肩:才女。 沈佳琪不在乎地将莫名其妙、岂有此理读成莫名其沙、豆有此埋。 涂芃芃笑:不懂不懂,说些什么呀? 沈佳琪也笑:说你这人,怎么就没有一点幽默感呢? 江鸿知道她们气她,只有轻轻叹口气,摇了摇头。 P22-24 后记 没有记忆的生活不算生活 正如没有表达力的智慧 不能称之为智慧一样 记忆是我们的理性 我们的行动我们的情感 失去它我们什么都不是 ——路易斯·布努艾尔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06年3月30日,校园青春剧《散沙》在南昌大学青山湖校区水杉林里开机。没有发布会,没有新闻采访,甚至连鲜花和爆竹也没有,有的只是季节的嫩绿和万物生长的勃勃气息,有的是莘莘学子青春的灵动和飞扬。在我6l周岁的前夕,我策划并编导了这么一部没有偶像的青春剧,前景是明亮是黯然,路途是平坦是坎坷,结果是祸是福,我不知道,可我知道的是,所有的一切都会有。一路走过,阳光与风雨的色彩融汇,奋进与慵懒的节奏交错,可我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还会遭遇风刀霜剑,但既然选择了做,就无怨无悔,就要将青春剧进行到底。 是夜与学生一起审看素材,觉得醉眼醉心的美,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中,拍出来的影像当是全年最美的季节,人物言行之背景绿盈盈如梦如幻,分不清几缕柳丝、针针水杉、灼灼桃花、绒绒紫藤……朦胧迷离,全然是一幅幅水墨画,这是无技巧的大自然的造化钟神秀,我击掌:天助我也。 4月8日是阴天,因已联系好车辆,剧组按原计划赴厚田沙漠拍摄外景。这是南国才有的沙漠!宽阔的江水静静流淌,几乎是陡峭的沙崖高高耸立岸旁,沙崖是这样厚实雄伟,谁说沙只能是“散”而不能“聚”呢?我第一个脱鞋赤脚其上,潮湿却清爽,无一丝黏糊,童年时沙滩玩耍的感觉又回来了。我选择了坡度无安全隐患之处,指挥仰拍八个研究生运动镜头,我知道这会是一组有感觉的画面。这一组画面后剪辑成了片头,有技术专家问道:缓缓流泻之沙用了什么特技?答曰:全天然。也就刚拍好这组镜头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雨中拍摄的厚田沙漠当是另番景象。归途又不忘拍摄骤雨初歇后的油菜花田里的几组镜头。夜间上剪辑室看素材,大家都兴奋不已,无论是阴是雨,画面都很美。仿佛这部校园青春剧的帷幕在缓缓拉开中,从容地阅尽人间春色。 4月中下旬,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捷克,这是我第三次被中国作家协会组团出访国外。第一次是1997年的夏天出访美国,第二次是2002年冬天出访马来西亚。正是第一次出访美国好莱坞的游历,让我青少年时代的电影情结得到释放,环球影城中西部牛仔拍摄现场的还原、恐怖片的如临其境、晴空突然暴雨倾盆、暴涨的河水突地向旅游车淹来,最惊险的是我们的车刚过一座桥,桥就断了,全车惊叫!千钧一发!而毕华里山庄好莱坞明星各具特色的别墅,使我对“个性就是美”有了集结式的印象,声画与文字的冲撞在心田汹涌,读初中时就出入东湖畔的省图书馆,踮着脚尖从借书处的窗口将馆内的电影书籍一本本借出来看了个饱!与谢晋神交,为周璇哭泣……我想,我的后半生可能圆影视之梦。回国后,我即在全校开出《影视鉴赏》和《电视艺术》课程,选修的学生如浪如潮,生物楼阶梯教室225座座无虚席,因教室太宽敞,我们又打制了几十条乡土风味的条凳,这人气最旺的教室,仿佛间变成了乡场上的放电影,只见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银幕是什么?爱森斯坦说,它是旨在建立含义和效果的画框;巴赞说,它是面向世界的窗户;米特里说,它既是画框,又是窗户。精神分析学则提出一种新的隐喻,说银幕是一面镜子,这样艺术对象便由客体变为主体 走过千年,南昌大学成立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任命我为中心主任,我成了一个超年龄的特殊主任,自觉有几分玩笑,但校长电话挂到我家里,希望我把影视专业当一份事业来做。我既然喜欢,那就做吧,做到力不从心时。 2002年在植物繁茂生长的马来西亚,我曾到过太平湖,那种美的氤氲,将你笼罩溶化,人与自然是这样地和谐。一排排的雨树,如巨伞般张开,我想,这就是绿色的华盖,大气磅礴却又不叫人感到压抑,我坐在雨树下的椅子上,凝眸童话世界的蓝色的湖,轻阖双眼,我的家乡是黄山脚下的太平,那里的太平湖也很美,但我还未去过,什么时候该去看看了。 从马来西亚归来时,学校已换领导。就在这一年,我牵头申报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获批,2004年开始招生,于是我们有了江西高校第一个此类硕士点。硕士点却只有一个空壳,没有任何一件硬件设备,我奔走呼告,用执着、雄辩、智慧和机敏“借款”买来了一台松下AJ-D908摄像机,我对硬件的要求是拍出来的能上中央台。岂知校园里已是风言风语:拍不出东西,等于一堆废铁。于是我在新生入学前,率几位自愿前去瓷都的学生开拍景德镇专题片,陶瓷学院给予了吃住行的全力支撑。景德镇——我的一方热土。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我作为重要的主创之一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反映瓷都景德镇的9集电视系列片,不仅仅是撰稿人,而且,江西电视台副台长和景德镇市委秘书长两人签下协议书时,在场的还有我,一方要求我保证景德镇提供资金支撑,一方要求我必须保证拍出片子,我居然点头应允,并签了字!其实我算老几?那时44岁的我却仍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忘我地自信。从22岁到30岁,一个女人的黄金岁月留在了瓷都,景德镇是我此生难忘的第二故乡。关于景德镇的第一部大型电视系列片《瓷都景德镇》今天看来,片中的许多古老建筑物已灰飞烟灭,不少名流也已寿终正寝,这当是一部非常宝贵的资料片了。而2004年,是景德镇建镇千年纪念,我率师生几次赴景德镇,拍摄出9集电视专题片《瓷都名流》,被景德镇陶艺家颂为:品位最高、情感最真、画面最美的电视片。2005年元旦,江西卫视连着5天播出了该电视片,以后又重播。 2004年9月底,我应纽约大学电影学院之邀请,作学术交流。在这所没有围墙却有旗帜处处飘的著名大学校园里,我为影视学院极其注重实践而震撼!他们的摄制设备之丰富让我目瞪口呆!即便走马观花式参观半天都不够!在拉片室,无论是哪个时代哪种型号的录像带,都能立马播出让你观看,学习条件是如此之好。难怪,这里培养出马丁·斯科塞斯、奥利弗·斯通、李安等世界级大师!电影电视最忌纸上谈兵——一点也没错。 翌年春天,我们应井冈山“领袖峰”旅游区之邀,拍摄旅游风光片,因为我在这十余年中,一直在为关于江西老区的长篇小说《红与绿》积累资料,而且也已十几次上过井冈山,所以,我率师生仅仅去了领袖峰五天,回来后即剪辑出长短风光片各一部,江西卫视29次播出短片。 接下来,南昌大学面临本科评估,教务处又要我们拍摄了一部八大实验中心的专题片,长达28分钟,名为《春风绿遍红角洲》,这部片子将原本十分枯燥的内容因了画面的富有创意剪辑的鲜活流畅而升华了主题,成为校领导对外交流的重要礼品,而我们则完全尽义务。此前,南昌大学并校十周年的专题片《十年风采 千年跨越》(28分钟),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也由我撰稿、编导,与江西卫视专题部合作而成,当然,亦是尽义务的。《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中德联合研究院成立15周年后归属南昌大学的专题片,我担任撰稿和编导。就在开机的前一天清晨,我带着小孙孙在操场散步“倒行逆施”时,不慎被不知何人搬到跑道内侧的足球球门绊倒,好家伙,那可是生铁铸就的!顿觉被“腰斩”,可我居然咬着牙站了起来,小孙孙扶着我走回家,那是要上4层楼的!下午儿子媳妇开车送我去医院治疗时,医生认为我没事,他说,虽然有入扶,但我见你是自己走进来的。我答日:可我的腰肯定出了问题,你要知道我绝对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人。幸而老院长是我的朋友,于是,给我拍了张片子,两个小时后出结果——腰椎骨折!医生张大了嘴巴,半晌说:你——了不起!了不起的我也躺倒床上27天!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名叫《蔺铁头红旗不倒》,至今还记得被砍了脑袋的共产党员蔺用双手将脑袋摁在颈脖上,硬是活了下来干革命。那时我太小,对着书本都闭上了眼睛,但心里感动得不得了,泪流满面,世上还有这等英雄好汉?可能潜意识里就这么有了英雄情结吧,我是不畏艰难困苦的。因为时间不等人,我卧床遥控完成拍摄,等到剪辑时,拍摄的说是干不了,我这人是别人拿捏不了的,一气之下,让中德联合研究院担架抬我去到剪辑室,躺着指挥剪辑出片子。27天后,我站了起来,腰上扎着又厚又宽的腰带,去江西电视台做片头,就这样在一楼的编辑机房晃来晃去,那是盛夏八月呵,幸亏现而今的人们早已见怪不怪,没有对“奇装异服”的我表示惊诧,该片也顺利地在省台播出,并制作成光碟,省领导表扬,德国友人深表感谢。 其实,2003年春夏之交,我应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之邀,拍摄师德师风电视专题片《千里踏访颂师魂》时,就以“拼命三郎”之状态,将摄像机扛到深山老林、田头湖畔,让第一线的16个小学中学老师的事迹以声画播撒!审片那天,地县管教育的同志都到了场,审看时,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清,观后,又好几分钟静寂无声,尔后才暴发热烈的掌声,很多人都流了泪。这部专题片由中国教育台播放,获中国教育电视二等奖。从普通的教师身上,让人深切感受到:伟大出于平凡。 到得2005年的深秋,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两届学生的两门课程《影视编-导》和《毕业创作》该从理论走向实践了,我的要求是既可以单干,也可以组成小团队。事实上此前第一届同学每人先写了一个短剧,遗憾的是他们总无视真实的生活,而更愿意瞎编。改了N稿后,因其毕业论文撰写艰难,第二届学生便自愿报名参与进来,又讨论修改N次后,寒假后交来整理稿,中心老师集体审阅后。认为虽然算是入了门,但就这样拍摄还有太大的距离。怎么办?两届学生却激情高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思考再三,为爱护和激励大家的积极性,只有我亲自操刀了。并非单纯地为写剧本而写剧本,而是该硕士点招生两届以来,朝夕相处于一小小校园,拍摄接触的近距离,给我留下的感触太多太多,一些年轻人多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没完没了,给予别人——休想!爱解构是非观,甚至把“恶搞”传谣当乐趣,胆儿又大,在网上瞎写又把网上的当依据,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是极少数人,但用“散沙”来形容,我想并无太大的夸张。如何从“散沙”到“聚沙”,是本剧的立意。剧本历经师生几番激烈讨论后初步定了下来,但是,我们中心只有一台摄像机和一台大洋x一9000编辑机,单机拍摄单机剪辑这么个长篇连续剧,太勉为其难了!能行么?可这时,激情高涨的师生们已决心以“小米加步枪”的精神挑战“极限”。《散沙》终于迎来了开机。 所有的角色、所有的工作岗位都经过竞争才上岗,四月的上、中旬,从未有过的激越笼罩着中心的师生,课余和双休日都扑在拍片上。晚上,主创人员一律上4楼剪辑室看片,其他同学则自愿,但几乎每晚剪辑室都人满为患。大家都说,拍得太好了!如火的激情掩饰着种种危险信号:似乎一部电视剧不费吹灰之力便能一蹴而就!虽然我一而再再而三强调拍片需要较长时间的忍耐、坚守和超越,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其中第一届的男生还给第二届学生作了“吃苦耐劳拍《散沙》”的动员小报告。4月下旬我出访捷克,5月1日我从捷克飞到北京,又马不停蹄飞回南昌后,却发现风云突变,第一届扛机者“罢拍”,第二届研究生则都眼巴巴地等待着。我审时度势,在第二届学生中作动员,愿上的我火线扶植,五一假期后,很快,新人上手了。罢者归来无理取闹,我这人不信邪,摆事实讲道理后,请罢者自由选择——可以退出,自己做毕业创作。然而,罢者却又当众认错,要求归队。那就归吧。我坚信: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就这样走到了六月底,《江西日报》总编室的同志闻讯来到校园,江西卫视社会传真也几次前来采访,7月12日《散沙》封镜。7月19日《江西日报》以半版刊登出采访稿《要的就是纯真——我省高校自拍青春剧(散沙)》。8月3日江西卫视社会传真播出10分钟专题片《(散沙)背后的故事》,一时间,国内数十家纸质、电子传媒纷纷报道这一新闻。本以为胜利在望,大家定会再接再厉,谁知道,第二次逆转降临——剪辑又有入闹,我轻轻地一挥手——去也,难道没有你地球就不转了?我是一个能拿捏倒的人么?有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靴,于是我自己坐上剪辑台,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剪辑工作,跟随着我的男女生终培养成剪辑里手。在剪辑过程中发现原先的同期声存在太多的问题,想尽种种办法也无法解决,只有重新配音剪辑。然而主演嫌烦,尤其是有那么一两位,总是为私事迟到早退或干脆缺席,奇怪的是,余者不仅不敢指责自私者,反而将怨愤发泄到老师身上——这真是滑稽透顶的逻辑!于是爆发了第三次逆转,吵了个人仰马翻,我直觉得悲愤难忍,与拍片初衷相悖,决心停掉,但是,同学们又仍然坚持要做,行,剧组全体成员开大会,我作了长达40分钟的讲话,最后老师离开,由学生无记名投票,却仍以绝对压倒之势要走下去。就这样,走到了冬季,真觉着一种彻骨的冷。相比而言,剧组的女生比男生能吃苦耐劳又不惹是生非,赶时间的录制全是两个女老师领着七八个女生轮流拼搏而成,男生倒是娇生惯养些。直到10月30日,才完成24集电视连续剧的后期制作。 春季拍摄罢拍、夏季剪辑逃跑、秋季配音大吵,身临这些喧嚣与骚动之中,不少人劝我:竖子不足与谋!但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更多的是剧组内外感人肺腑的运动镜头,有一气呵成的“长镜头”,更有可拉近定睛细瞧的“大特写”。无论“风云变幻”,总有一大群“死心塌地”的主创、配角和幕后人推动着该剧前行:酷暑厚田沙漠的补拍,大家轮流上空调车休整,我因实地指挥一直在沙漠阳光下煎熬,可我的头顶始终有同学撑伞遮挡;风雨交加中穿街过巷,总有同学紧挽我的手臂,少男少女给我青春的力量;乡间田野与茅舍小屋的交错,演员自配道具,七八十年代的“壹拾元”是怎样的都没有丝毫差错;几番披星戴月的屋顶拍摄,夜与昼的交替间,我们为拍不出理想效果而苦苦揣摩,为走出困境而欢呼雀跃;公交车行驶中与上上下下的场景十几场,剧组人员精力高度集中,所有镜头皆一遍过,不管白天黑夜,司机听说是南昌大学师生拍电视剧,二话不说,热情相助,车上乘客亦通情达理、积极配合;因冬季校园镜头太少,盛夏凌晨4点大家即穿棉衣在校园里“群走”,一停机扒下棉衣男生赤膊女生短袖,相顾大笑;剪辑鏖战的三个月,我清晨4点即去剪辑室,中午就在剪辑室的地上打个盹,凌晨两点归家沐浴,披星戴月中研究生轮流接送我;2006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入学后亦加入其间,甘做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中青年教授热情客串,课前课后课间拍“上课”,其乐无穷:拍就要拍出个原生态!老教授将自己的家作为拍摄场地,闹哄哄前后半月之久,全家人仍伸出拇指把我夸:就你能!庐山植物园、南昌联通、网吧、商场、茶楼、佳佳基、跆拳道馆……友情协拍,市场经济中也并非处处“朝钱看”!《聚沙》播出后,南昌大学在负债累累的现状中,仍给予了必要的支持。尤其是此后省委统战部和中骏集团公司对我中心关于中国电视剧研究的无私支持,让人感佩不已。 百人剧组中搅来搅去的也就是那么两三个人,大多数同学都恪守纪律、吃苦耐劳、听从指挥,而且,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对这些极端自私的行径大家还是进行了一次次的批评反击,并且起到了震慑作用,邪毕竟是不压正的。中心粗略统计,拍摄期间开会78次,每次都是到了非开不可的地步,灵与肉的搏击,是这样子惊心动魄。静夜思,我想,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到人物的探研、镜头的推敲、细节的填充、表演的斟酌上该多好!这种种内耗太伤人。难怪我们这部剧是中国高校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因为“难、难、难”,所以才会“莫、莫、莫”。 其实,前途仍然困难重重,后在省广播电视厅和省台领导的帮助下,在广电总局的实事求是的理解中,我们补办了制作许可证,并根据广电总局的意见,将《散沙》更名为《聚沙》;又在省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于2007年3月20日双手接过播出许可证。屈指行程整整一年,从春天走到春天,毕竟是一部校园青春剧! 此前,2006年11月中旬我出席全国文代会期间,与我昔日的研究生一起去到中国教育台,见到了康宁台长,这是一位风度极好的知识女性,正是她的慧眼和现代教育理念,给了24集电视连续剧的播出以最关键的支持,这部剧终于于2007年5月黄金周在中国教育台首播,虽然时间安排在清晨4点半至7点20分,从1日至6日,每天4集连播,但是,大家——不仅仅是年轻人,很多老中青老师都以观看世界杯足球赛的劲头来看这部青春剧,真是“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呵。 电视剧播出后,反响很强烈。新浪网以系列网页独家支撑,中国网、千龙网、中国教育网、江西教育网、今视网、大江网、江西卫视、江西日报、南昌日报晚报、南昌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传媒皆再次给予了热情的评介。 人生苦短。春宵一刻值千金——我晚年的有限的黄金岁月就这样掼了下去,有点盲目地追青春,值也不值?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很累很累,比我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累N倍! 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市场经济中,我们没有钱,仅仅自筹和负债十几二十万元,拍出了一部长篇电视剧,从不敢说制作精良,但应该说是以真诚面对观众的,那种真实的生活气息、真实的校园氛围、真实的当代人的简单又复杂的关系、真实的快乐和郁闷,真实的团队精神与极端个人主义的PK……萦绕荧屏,怎么说也是传统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的一次再现或再演!还有那种真实的呼唤:呼唤真诚,呼唤真知,呼唤真情!即便是后现代语境中,也万万不该轻易解构和消解宝贵的东西。1991年秋,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曾召开我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蔷薇雨》剧本的论证会,中心领导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剧本主题,我边想边站了起来,答曰:今天我们得到的是我们从未拥有过的,而今天我们轻易抛却的,却是我们甚至是我们以后的几代人所要苦苦寻求的呢。16年逝去,在时间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人生苦短,16年的光阴我已从中年步入老年,但始终追寻的仍是我们轻易抛却的宝贵的东西。 我是一个性情中人,从不想隐瞒伪装自己;我又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眼里容不得沙子;所以我常常受到明的暗的伤害,尤其是暗的伤害,但我从不畏惧。这一次一年多的搏击,深知慈不掌兵,可又因面对学生,即便年龄偏大阅历较深者也还是学生,怎么也得宽容为本!拍摄之难难于上青天!能走到底,实因天时、地利、人不和终究还是走向了人和。所幸的是,我已经老矣,什么都经历过,名利皆淡泊,再没有任何人能够伤害我了。 拍摄中,我常常回想起我的童年时光…… 5岁时,我们家从赣州搬回南昌,一家人兵分两路,一路坐汽车;一路装载家具行李坐船,我和奶娘在船上。船上的日子,早已依稀仿佛,船停时,赤脚于江畔沙滩的嬉戏,脚掌感触的干净爽朗,脚背粒粒黄沙的疏松闪烁,那份感觉却至今记忆犹新。用黄沙办酒酒窝,不像粘土那么有形有状,可正是这无形无状,在捧沙时的金色流泻中有着莫名的感动。到南昌后,我们家居江畔北坛左侧100号,一幢三层楼,那时是名副其实的高高耸立。常去江边沙滩玩耍,沙,阳光折射成耀眼金色,细雨撒播成点点银坑,这,伴随着我的童年…… 俱往矣。就让往事随风而去。最繁华时也是最苍凉——苍凉,是一种手势。 就让《聚沙》成为绝唱——仅仅在中国教育台播出一次为绝——惊鸿一瞥。 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搏击”。相信记忆会铭刻于剧组每个成员的心田。 胡 辛 2007年5月27日 于南昌青山湖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