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知道长大后的事,长大了却记得小时候的事,所有儿时的伙伴,我会一直记得你。传说,如果你能在三叶草丛中发现一株四叶草,你蒋获得意想不到的幸福……
《四叶草丛书》是儿童文学作家的倾力之作,有着哲理的主题、丰富有趣的内容和时代感鲜明的文字。
十画所著的《坏蛋图》为其中之一,桃十画运用起来似孙悟空的金箍棒,挥洒自如。“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她把儿童幻想中的游戏场面一个接一个生动地打开在读者面前,什么能够测出一个人的坏蛋指数就像测试是否缺乏维生素一样简单精确的软件,什么吸集沙尘用以复制另一个地球,什么用导航仪来追捕坏蛋,什么外星球的喜剧明星……她熟练地将想象游戏、现实生活和童话艺术糅合起来,营造出了一个当代感很强的孩子所乐于进入的故事世界。
十画所著的《坏蛋图》为《四叶草丛书》之一。
《坏蛋图》讲述:蓝小得,四年级,就读于红星小学。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普通孩子的家庭没什么两样。可是突然有一天,蓝小得在家中的洗手间发现了一个秘密信箱, 只虎皮鹦鹉正往邮箱里投递信件。而爸爸那天特别忙,急匆匆出门开会去了。蓝小得偷偷打开信件,里面居然是一张“坏蛋图”。这张地图标注了许多坏蛋的疑似住所。蓝小得发现,爸爸除了是一名手机研发工程师外,还有另一个秘密的身份。随着坏蛋图的——展开,蓝小得发现周围的人都另有其秘密身份!
那么蓝小得的第二个身份又是什么呢?坏蛋们又都是什么模样的呢?
2.洗手间里的秘密
爸爸妈妈的卧室,乱得叫蓝小得瞠目结舌,衣服、鞋子、包包、书、音响,各种电线纵横交错。
可是洗手间里却一丝不乱,整整齐齐。
蓝小得的手靠近了镜柜的门,她听到强烈的心跳声。
柜子里面,一只雪白的鹦鹉坐在一张小桌子前,桌子上摆着冒热气的咖啡,心跳的声音正是从它那里传出。
蓝小得闭上眼睛,本能地伸出双手去抓鹦鹉。
“哇……”鹦鹉大叫一声,便没了声息。
“奶奶、奶奶,我抓到一只鹦鹉!”蓝小得咚咚地跑出来,把鹦鹉扔给了奶奶。
奶奶用围裙小心翼翼地包住了鹦鹉。
“什么鹦鹉,明明是我刚才看到的蝴蝶嘛!让我拿去夹在书里。”奶奶老眼昏花,说话颠三倒四。
蓝小得哭笑不得,她找来一个笼子,将鹦鹉装了进去。
鹦鹉脚朝天地躺着,两只爪子硬邦邦的,扣得紧紧的。
“呀,不会是被我用力太猛,弄死了吧!”蓝小得想。
蓝小得拿来一根吸管,给鹦鹉做人工呼吸,又按压了一下它的胸口。
这时,她发现,鹦鹉的胸口藏着一个小邮包。蓝小得将邮包小心翼翼地取了下来。
“嘎……”蓝小得又听到鹦鹉大叫了一声,但当她回头看时,白色的鹦鹉依然两爪朝天地躺着,双眼紧闭。
蓝小得将小邮包放在茶几上,邮包装得很仔细,还用防水的油纸层层包裹。
里面只装了一粒米!蓝小得真是失望!
不知道什么时候挤过来的奶奶,戴上了老花镜,把那粒米拈了起来,放在手心仔细端详。
“坏——蛋——图——”奶奶一字一顿地念出声来。
“什么,米上有字?”蓝小得赶紧回房间取来了放大镜。
米上不仅有字,还有地图。
这是一张秘密地图,地图上标注了许多蓝小得从没听说过的街道、房子名称。
这时,爸爸慌慌张张地回来了,径直走进了自己的卧室。
“你们两个,去过禁区了?”
“是的。是因为奶奶撞到了玻璃门,我去找大鼓包消失贴,门没锁,所以……”
“你看到了什么?”
“喏,这只鹦鹉在洗手间的镜柜里喝咖啡,爸爸,我不是在做梦吧!”
“坏了,你把鹦鹉弄死了!我可是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我得帮鹦鹉弄一个像样的墓碑!”爸爸绷着脸,咚咚咚下楼去了。
“蝴蝶耶,大蝴蝶!”奶奶又激动地喊起来,跌跌撞撞地朝着阳台的玻璃门走去。
蓝小得又紧张又激动地等待着爸爸上楼。
3.爸爸的秘密身份
爸爸推门进来,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就要往卧室里走。
奶奶拉住爸爸:“儿子,那只大蝴蝶飞走了,下次帮我捉一只彩色的好不好?”
“好的好的,我要去书房工作了,小得,带奶奶一起出去玩!”
“爸爸,我从鹦鹉那里缴获了战利品哟!”蓝小得将手中的米粒在爸爸眼前晃了晃。
“写了字的米粒儿哟!”
“那有什么,微雕艺术品嘛!”爸爸哼了一声。
P6-9
飞翔与守望
我的目光游走于这几本童话的字里行间,心境变得宽阔而自由,好像吸纳了许多清醇的气息。
快乐地写作乃是自由地写作,特别是为了孩子。
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春天和晴朗的天空。他们的身影时刻在我们心中跃动。面对这个缤纷的世界,和孩子在一起,发现着,思索着,表达着,我们也就有了一双好奇的眼睛,获得了一种追逐纯真梦想的快乐。
为孩子写作,可以感受到和灵魂本性最为贴近的温暖。
一个以母语写作为乐趣或生活方式的人写下的文字,可以把我们导入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天地。
这片新的天地,让我结识了这几位年轻的作家。我羡慕他们拥有美好的年华,又赶上了一个好时机。
今天,从事文学创作,绝不是什么虚妄不实的追求,多元化的创作模式给作家们提供了一个无限开阔的天地,人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
一般来说,年轻人天然地排斥守旧,他们不会把某一种模式奉为创作的圭臬。他们注重探索与创新,他们的创作方式与风格,就像他们的生命,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阅读这几位作家的作品,我感受到了清新的气息。看得出,他们的视野比较开阔,已不只是从仅有的那么几本经典中得到启示,而是从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中得到不同的滋养。
他们各自运用着自己熟悉的笔调来写作,没有太多的顾忌让自己陷入尴尬的窘境。面对孩子,他们也不会凭借一些教育理念去完成文字的图解,多的倒是一些从容的笔触和个性的张扬。
据说他们都曾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但也是我需要知晓的写作方式。我很好奇。我曾设想,“网络文学”作为文坛的一种时尚,可以让人在它的园地里天然地表达愿望,伴随着娓娓的自言自语,自由地播种文字。可以肯定,这种写作方式会满足对于心灵的诸多探求!
这是一个自己教自己写作的过程。他们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气质、学养、趣味,以及所长所短等等。
但是,文学创作还需要熔铸和提炼。所以,经过一段自由无忌的习作以后,作者会逐渐地、自觉地意识到创作既需要放开手脚,又需要细致打磨,文学创作的规律从来都是从这两个方面呵护着我们。
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就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制造出来的。
我与这几位年轻的作家至今不曾谋面。作为一个读者,这并不重要。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已走进他们创造的童话境界,与那里的精灵、花木和种种形象渐渐熟悉起来。同时,在我的眼前,也影影绰绰地浮现出作品所追求的不同风格,如情节的玄妙曲折、文字的机敏灵动、情调的温润芳馥、意境的洁净完美等等。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几本童话新作,鲜明地展现了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童年记忆,这体现了更为深厚执着的爱。
我希望这几位年轻作家,能永远拥有安宁静谧的心境。文学创作需要这样的心境。想象的翅膀可以使他们飞翔,但若能俯身细瞰,关注这片土地,守望土地上的家园、孩子、森林和鲜花,就会发现这些永远是我们创作渴求不餍的源泉。
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就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制造出来的。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
她熟练地将想象游戏、现实生活和童话艺术糅合起来,营造出了一个当代感很强的、孩子所乐于进入的故事世界。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