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著的《绿山墙的安妮(青少年彩绘版)》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书中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她自幼失去父母,在朋友和老师的关爱中没被生活的困难所挫败的感人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年彩绘版)/春雨经典中外文学精品廊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加)蒙哥马利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蒙哥马利著的《绿山墙的安妮(青少年彩绘版)》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书中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她自幼失去父母,在朋友和老师的关爱中没被生活的困难所挫败的感人故事。 内容推荐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年彩绘版)》是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的一部长篇小说。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一起生活在绿山墙农庄里。兄妹二人阴差阳错地领养了一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孤女安妮,从此他们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她以自己的天真和热情,征服了众人的心。 目录 给孩子,也给成人的梦——走进《绿山墙的安妮》的成长世界 中外名家眼中的蒙哥马利和《绿山墙的安妮》 第一章 林德夫人很惊讶 第二章 马修·卡斯伯特很惊讶 第三章 马瑞拉·卡斯伯特很惊讶 第四章 绿山墙农场的早晨 第五章 安妮的身世 第六章 马瑞拉拿定了主意 第七章 安妮的新生活开始了 第八章 雷切尔·林德夫人很惊讶 第九章 安妮的道歉 第十章 安妮的礼拜日学校印象 第十一章 关于友情的誓言 第十二章 紫晶别针风波 第十三章 学校里的风波 第十四章 邀请戴安娜喝茶惹出麻烦 第十五章 生活中新的乐趣 第十六章 安妮大显身手 第十七章 音乐会、灾难和坦白 第十八章 想象力的捉弄 第十九章 另类的调味品 第二十章 茶会与一次要不得的挑战 第二十一章 音乐会和灯笼袖 第二十二章 成立故事社 第二十三章 虚荣心惹麻烦 第二十四章 不幸的“百合少女” 第二十五章 安妮的人生新纪元 第二十六章 昆士班的成立 第二十七章 安妮长大了 第二十八章 公布榜单 第二十九章 酒店里的音乐会 第三十章 昆士学院的女学生 第三十一章 光荣与梦想 第三十二章 死神降临 第三十三章 峰回路转 试读章节 六月初的一个下午,林德夫人又坐在那儿。托马斯·林德——一个性格温顺的小个子男人,艾文利的人们都称他为“雷切尔·林德的掌柜”,刚好在马棚那边的田里播种他的芜菁。雷切尔·林德猜想,此时此刻,马修·卡斯伯特也一定在那片宽阔的红土地里干着同样的活儿。那片红土地靠着河沿,绿意葱葱,形状像人字形屋顶。 照理说下午三点半左右正是人们忙碌的时候。马修·卡斯伯特却不慌不忙地走下洼地,而没有翻过丘冈。他的身上穿着上等的带有白领的礼服,由此看来,肯定是有事要离开艾文利村;他还赶着马车,保准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现在的问题是,他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如果是换了别人的话,雷切尔只要脑子稍微一转,便会轻松地猜个八九不离十。而马修出门,肯定是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做。马修性格很内向,最讨厌与陌生人接触。在林德夫人看来,他今天身穿白领礼服赶着马车出远门,就像太阳从西边出来了那么不同寻常。雷切尔-林德绞尽脑汁,却怎么也不得要领。 “待喝完茶,我到绿山墙农场走一趟,看来,非得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非得去问马瑞拉不可了。”她暗下决心,默默地点了点头,下午喝完了茶,雷切尔太太便出门了。 马修·卡斯伯特的父亲和马修一样羞怯、沉默。在他建立这份家业时,他尽力地把它建在远离伙伴而又没有缩到树林里去的地方,绿山墙就位于他清除出来的那块地方的边角上,从大路那儿基本上看不见。一般来说,艾文利的其他房子都建在大路两边,这样才能够过社交生活。雷切尔太太认为住在绿山墙农场完全就不能称之为“生活”。 小路两边长满了野蔷薇,路面坑坑洼洼的,林德夫人一边往前走一边嘟囔着:“照这样足不出户,马修和马瑞拉非变成怪人不可,树即使再多,也不能和人闲聊吧。这两个人虽然看上去生活得很满足,那只不过是习惯了罢了,真像是被勒住了脖子还满不在乎的爱尔兰人。人呐,真了不起,什么都能适应!” 刚嘟囔到这儿,林德夫人步入了绿山墙的后园。那是个十分洁净、整齐的园子,一边是巨大的柳树,另一边是白杨树,看不见一根旁逸斜出的树枝,也没有一块乱糟糟的石头,这种情形和平常一样,并没有什么变化。她心底明白,马瑞拉打扫院子和她清扫房间一样勤快——这儿干净得可以在地上吃饭,完全不会吃进去一丁点儿灰尘。 雷切尔·林德用力扣了扣厨房门,随着一声“请进”,她大步走了进去。绿山墙的厨房是个让人开心的地方,或者说看上去有几分像从前用过的客厅一样,原本就是个让人愉快的地方。它的窗户面向东面和西面,从西面的窗户看出去就是后园。六月的阳光如潮水般流泻而下,马瑞拉与往常一样,坐在那里,一边沐浴着夕阳,一边编织着东西。里面的桌子上摆着早已准备好了的点心。 林德夫人随手关上了门,顺便瞥了一眼桌子,只见上面摆放着三个碟子。显然是马修要带什么人来一起吃饭。不过,碟内盛放着的都是些普通点心,有沙果酱和一种蛋糕。看来也不会是什么特别的客人。一向平静、并非称得上神秘的绿山墙农场,今天到底是怎么了?雷切尔·林德感到更加困惑了。 P2-3 序言 给孩子,也给成人的梦——走进《绿山墙的安妮》的成长世界 在童话王国中,灰姑娘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且富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类似的版本超过一千种,足见人们对“灰姑娘”存着难以割舍的情结。现在,捧在你手中的是一部小说,里面也有一位姑娘,她叫安妮,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加拿大的灰姑娘”。安妮可没有灰姑娘那么美丽,也没有像灰姑娘一样能在舞会上遇见一位王子,安妮只是一位长着“红头发”“满脸雀斑”的“喋喋不休”的孤儿。 在加拿大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马瑞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渐高,兄妹俩决定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以便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儿。可是孤儿院送来的却是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不错,这个女孩正是安妮!经过一天的相处,马修和马瑞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在以后的日子里,安妮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频闯出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后来,安妮上学了,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但是,正当安妮打算读大学的时候,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场面临着被卖给别人的困境。安妮知恩图报,毅然放弃去远方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在附近当一名女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马瑞拉。 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创作的这部小说,出版后即引起巨大轰动,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并逐渐风靡全球。安妮的故事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青睐,千百万崇拜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飞到爱德华王子岛的女作家手里,读者都渴望知道“小安妮后来怎么样了”,连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文字也挤在成堆的信件之中。马克·吐温身体虚弱,晚景凄凉,是安妮的故事照亮了他的苦境,他激动快乐地写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蒙哥马利把安妮的故事认真地一本接着一本地写,逐渐形成了“安妮系列”。 蒙哥马利在写《绿山墙的安妮》时,并没有使用多么特别的手法,她只是选取了贴近生活、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的喜剧性事件,运用传统的儿童文学中最常见的,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及动作的描写,并加入典型的环境来衬托渲染。然而,正是这些传统写作手法的成功结合,使这部小说成了一部闻名世界的儿童文学经典。此书的出版不仅照亮了加拿大一代人的心灵,而且使得加拿大本土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果选择从人物成长的角度阅读《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一定会带给你异常美妙的体验。 在安妮的生命中,出现了好几处转机,让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女孩的命运随时处于一种值得期待的变化之中。安妮原本是一个生活在灰暗世界里的孤儿,被马修和马瑞拉兄妹收养而来到了绿山墙农场。在绿山墙农场,巴里女士和斯泰希老师的出现给安妮平静的生活带来了另一种可能,有了她们的帮助,安妮才得以穿上漂亮的蓝裙子参加远足和演讲。而当安妮带着女王专修学校的最高荣誉回到绿山墙农场时,家中的变故不再允许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上大学继续深造。安妮最终选择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留下来照顾病弱的马瑞拉。安妮从一个幼稚冲动、酷爱幻想、不愿循规蹈矩、说话滔滔不绝的女孩,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勤奋努力、知恩图报的成年人。在生活的历练中,她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意识到了做梦和幻想的幼稚,同时爱与责任让她把绿山墙农场作为自己最终的心灵归宿。 朋友是每一个人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同行者。在安妮成长前行的道路上,有两组关系交织并行。 安妮与戴安娜,性格互补,彼此真诚坦白。戴安娜是安妮最好的好朋友,两人的友谊以“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誓言开始。黛安娜不像安妮那样冲动并屡屡闯祸,她更稳重。安妮愿意与戴安娜分享一切,哪怕是一颗巧克力糖,因为“如果给她的话,那另一半吃起来我会觉得甜两倍”。两人之间的互补关系,使得安妮在与黛安娜的交往中不断地反省自己、完善自己。我们能从她们身上学到如何真诚坦率地对待朋友。黛安娜是安妮的知音,她们第一次见面就发誓忠于对方。虽然黛安娜的妈妈曾一度因为安妮误让黛安娜醉酒而阻止她们的交往,但凭着两人共同的努力和安妮善良乐于助人的天性,两人终于重修旧好。在安妮看来,长相漂亮并有着一头黑发的黛安娜,正好符合她“如果一个人长得不好看,最好就是有个美丽的知心朋友”的想法。她们两个人都酷爱幻想,共同编织着美妙的童话,安妮在长辈那里被训斥的“胡言乱语”,在黛安娜那里都得到了共鸣。小说中安妮就曾多次表达了对黛安娜的羡慕之情,黛安娜可以说是一个安妮理想中的自己。她们两人之间的互补关系,使得安妮在与之交往中,逐渐成长,逐步完善。 安妮与基尔伯特,相互竞争,彼此融合互补。在绿山墙,基尔伯特是以安妮的竞争对手的面貌出现的。身材修长、长着一头乌黑卷发的基尔伯特聪明、自信,但有点骄傲。第一次见面,基尔伯特给安妮取了个绰号——“胡萝卜”,深深自卑于红头发的安妮扔石板反击,并拒绝基尔伯特的道歉。在一次表演中,安妮扮演一位孤独的少女,乘船漂流而下,不幸的是,船漏水即将沉没,基尔伯特突然出现将安妮带上岸,安妮仍然拒绝基尔伯特的示好。在之后的几年,他们齐头并进,一直都是“学习上的对手”。有趣的是,正是与基尔伯特良性的竞争,安妮在学业上才得以不断进步。每每遇到困难时,她总是会想到基尔伯特,以此激励自己。和基尔伯特之间看似对立的局面,使得安妮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最后甚至获得奖学金,有机会继续进入大学深造,连她的收养人马修和马瑞拉不禁也为她感到骄傲。故事的最后,同样争取当地小学聘书的基尔伯特主动放弃了竞争,以便安妮照料失去兄长的马瑞拉。历经骄傲、误会、固执,两个人终于和解。基尔伯特并不是安妮生命中的救世“王子”,却是与她互相激励携手共进的朋友。基尔伯特作为安妮的一个男性朋友,完善了安妮对于友谊的看法。安妮与基尔伯特的友谊也使我们读者明白:朋友之间的批评或许更有建设性,它能使友谊转化为个人前进的动力,更好地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对安妮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的,还有她的家人、邻居和老师。仁慈的收养人马瑞拉是一个守旧的老姑娘,起先她讨厌安妮的奇思妙想,试图让安妮也循规蹈矩。马瑞拉曾表示,所有的希望就是安妮能跟其他小姑娘一样顺从、守规矩。作为一个持有传统观念的妇人,邻居林德太太也认为自己对社区有维护职责,很喜欢留意别人的事情。一开始,林德太太反对他们收养安妮,认为马修兄妹不会教养孩子,并且初到绿山墙的安妮过于乖张,因此,试图亲自调教安妮的林德太太攻击安妮的长相。幸运的是马瑞拉和林德太太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她们认为安妮虽然过于古怪,但都愿意接纳这个小孤女。批评和严格要求的同时,两人都尽力地宽容看待安妮的“离经叛道”。 在绿山墙农场,还有两位不会魔法的“仙女”为安妮照亮了前行之路。戴安娜的姑姑巴里女士送给安妮一双漂亮的鞋子,并赞助了安妮的旅行,开拓了安妮的眼界;在途中收获的肯定与赞扬也让安妮获得了更多自信。另一位“仙女”斯泰希老师小姐教授给安妮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安妮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斯泰希老师小姐新颖、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安妮认识到课堂同样可以成为自己发挥想象力的天地。安妮日后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斯泰希老师小姐的影响可谓深远。斯泰希老师小姐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愿意付出努力发掘安妮的长处。“爱的教育”使安妮从一个丑陋的小孤女脱胎换骨成长为一名成熟、聪慧、进取不息的大学生。 生活在友善的家人和朋友之间获得美满结局的安妮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面对任何嘲讽和欺凌,都要乐观、坚持地活出自我;即使极度艰难困苦,只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最终会获得幸福。 读过小说我们看到了一个满脸雀斑的红头发小姑娘的美丽蜕变,这是属于孩子世界的梦,又未尝不是成人世界的梦呢? 马利云 书评(媒体评论) 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都有新的盼望,新的惊喜。 ——周国平 即使你不是安妮,你也会爱上安妮,疼痛已经那么多,让我们多看一些欢乐,不好吗? ——饶雪漫 《绿山墙的安妮》也就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露西·莫德·蒙格马利是一个杰出的女人,不过仍然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和牧师太太。 ——李文俊 安妮是继不朽的艾丽丝(指卡罗尔的《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小女主人公)之后最令人感动与喜爱的儿童形象。 ——[美]马克·吐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