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矣,故事矣;历史亦改事,故事亦历史。天地舞台,舞台天地;台下尝世间酸甜苦辣,合上演人生悲欢离舍。叙述“舞台人生”的辉煌,映射“人生舞台”的沧桑……
一代小生隽杰,叶胜于花,映红梨园世家;长翎宽甲,威武雄姿,气宇轩昂,演绎多少英雄沧桑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生隽杰叶盛兰/中华名伶传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周桓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矣,故事矣;历史亦改事,故事亦历史。天地舞台,舞台天地;台下尝世间酸甜苦辣,合上演人生悲欢离舍。叙述“舞台人生”的辉煌,映射“人生舞台”的沧桑…… 一代小生隽杰,叶胜于花,映红梨园世家;长翎宽甲,威武雄姿,气宇轩昂,演绎多少英雄沧桑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华名伶传奇丛书》系列之一的《小生隽杰叶盛兰》分册,书中通过“叶盛兰悉心学旦角,萧长华嘱意改小生”、“富社首次出京献艺,天津喜看叶氏双绝”、“再出山声势不减以往,演大春韵味犹似昔年”等篇章介绍了叶盛兰的生平事迹。 目录 代序 霜叶红于二月花 楔子 徽斑晋京京剧问世 三仙争盛盛兰挑斑 一、五双儿女一门人丁旺 四郎端章九岁入科班 二、叶盛兰悉心学旦角 萧长华嘱意改小生 三、“响鼓庙”茹富兰全力施教 “扶风社”马连良慧眼识才 四、富社首资出京献艺 天津喜看叶氏双绝 五、马连良如虎添翼 程继先授艺收徒 六、“忠信社”章遏云邀角 《雁门关》叶盛兰氽锅 七、梅马合作天津卫 叶氏独演《雅观楼》 八、助马助章名声日噪 允文戏武自挑头牌 九、前期几出拿手戏 对人一片善良心 十、以小生做头牌片组“育化社” 唱《罗成》成绝响风靡上海滩 十一、参加组织连排新戏 热心艺术提携青年 十二、《柳荫记》国内轰动 《雁荡山》赴法演出 十三、鼓帆前进遇风浪 反右斗争有插曲 十四、再出山声势下减以往 演大春韵味犹似昔年 十五、小礼堂因病辍演 《白蛇传》又现热潮 十六、十年动乱身心受残害 辗转病榻艺术不忘怀 结语 可叹名家含冤离去早 且喜叶派优秀传人多 试读章节 公演前的最后一次排练——彩排,在人民剧场进行。到场看戏的多为内行,对于叶少兰能否演好这个角色,演出乃父的风范,十分关切,又都不敢抱着多么大的希望。叶少兰出场了,从扮相到气度,从台风到念白,真有叶盛兰先生的意思,观众们或私下窃喜,或彼此细语,中心的内容是“不错”两个字。叶强开始的一段静场独唱,头一句,“三尺剑,一囊诗、满腔肝胆”,唱得字正腔圆,喷口有力,韵味浓厚,实在应该奔下好来,可是台下却没有人鼓掌,皆因想不到他会唱得这么好。但是等他接着唱下去的时候,不少人深为后悔,甚至自责: “为什么不给他鼓掌,鼓励鼓励他!” 这段唱唱完了最后一句时,台下给予了十分热烈的满堂好。由于观众们都听出了久已渴望的叶派韵味;也由于想过味儿来了:由恐怕他“不一定行”,转变到“真行”了。 从此叶强便以叶少兰的名字继承父业,与杜近芳挂并牌演出。此后又排演了《白蛇传》。多次在大合作、纪念演出等打擂台的场合,与杜近芳合演《断桥》,从唱到做,处处见“好”,使观众达到疯狂的程度。继之与冯志孝、袁世海共同排演的《群英会·借东风》,又获得好评。 好角到处抢,叶少兰唱红了,中国京剧院准备调他进来的事没能实现。战友京剧团接连让他和他的夫人许嘉宝排演了叶派名剧《吕布与貂婵》、《周仁献嫂》;单独让他排演了他父亲的代表作《水淹下邳》和全部《罗成》。叶少兰的威望日甚一日。尤其在上海,达到“红得发紫”、“红得摸不得”的程度。他当之无愧地荣获了《戏剧报》举办的第一届梅花奖。少兰胜而不骄,他经常谦虚地说: “这是大伙儿对我父亲的怀念,我的艺术还差得很远,还得好好学几年!” 叶少兰不仅驰誉国内,自1985年3月,他应邀去美国,在几个大城市的高级学府讲学,向国外的京剧爱好者介绍京剧的概况,并讲授技艺。他和他的夫人许嘉宝一年来足迹遍及美国大部分城市,又转到英国访问。于1986年4月载誉归国。 近十数年里,叶少兰不仅在战友京剧团又与其夫人许嘉宝,恢复乃父的后期名剧《柳荫记》与“马派”传人朱宝光,恢复乃父与马连良先生合演的《借赵云》。又应梅兰芳先生的公子梅葆玖之邀,支持重建的梅兰芳京剧团。不仅与梅葆玖合演《凤还巢》、《玉堂春》 《奇双会》等传统名剧,而且恢复排演梅先生的代表作《太真外传》。在这出戏里,少兰十分成功的塑造了才气横溢的大诗人李白这个人物,为行内外广大观众赞不绝口。叶少兰的名望已与早年乃父叶盛兰先生不相上下了! 叶少兰之外,叶盛兰先生还有两个外甥在艺术上也得到真传:一位是北京京剧院的茹绍荃;另一位是中国京剧院的萧润德。 茹绍荃,是叶盛兰的大姐丈茹富兰的次子,幼习文武小生,原为“富连成”科班“韵”字科的学生。他主演的《白门楼》、《雅观楼》等叶派名剧。 萧润德,是叶盛兰的妹丈萧盛萱的次子,幼习小生,就学于中国戏曲学校,与叶少兰为前后期同学。毕业后分配在中国京剧院为小生主演,以细腻传神的表演,深入内心地刻画剧中人物为特点。 这两位近年已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为主,因年龄关系,演出较少。 弟子中早期拜师的有李元瑞、马荣利两位。 新中国建立后拜师的,先是田建国、张岚方两位。 田建国系天津票友,业余从事京剧演出,私淑叶盛兰先生的演唱,并取得成绩。因其酷爱叶派艺术,于1954年拜叶盛兰先生为师。 张岚方原系著名小生高维廉先生的弟子,1957年在北京市京剧一团担任当家小生时,经李万春先生介绍,拜叶盛兰先生为师。 以后拜师的有中国京剧院的张春孝、聊城地区京剧团的李继曾、吉林省京剧院的绛呜兰三位。 其后则有夏永泉、萧润德、张学济、郭自勤四位,由中国京剧院主持集体拜叶盛兰为师。 再后又有朱福侠、马玉琪、满乐民拜叶盛兰为师。 此外,叶盛兰先生还培养了一位文武兼备的女弟子。 再如上海市戏曲学校毕业的陆伯平等,也都以叶盛兰先生为师。各地还有众多以叶盛兰为师,以及私淑叶派的演员,并有叶少兰等收下的再传弟子。其中肯于刻苦钻研,力求上进,取得成就者甚多。如今在舞台上取得的成绩突出,在观众当中享有盛誉的当属北京京剧院的李宏图。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详做介绍。总之,叶盛兰先生创造的叶派艺术之花,正在国内外的艺术园地里不断开放,竞吐芬芳。 我们祝贺这繁花似锦、代代相荣的蓬勃景象。 叶盛兰先生的大名和光辉业绩将永留人间。P164-167 序言 在戏曲舞台上,言及配角与主角之关系,经过演员和观众的多年总结, “有花无叶,干而无味”,“有叶无花,一盘散沙”的格言,流传很广;归结到“红花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似乎成为一个勿庸置疑的真理。主角的表演艺术,必须是中流砥柱的铮铮者,才能恬受“众叶”的掩映与衬托。但是,也有突破这个规律的现象,那就是配角的表演艺术超越了主角,叶胜于花,喧宾夺主。这种现象的结果,往往是叶非取宠而喧,花则揖宾而让。京剧自有史以来,从配角而跻身于主角的,层出不穷。最引人注目的奇迹,莫过于发端40年代的“叶氏双绝”。 “叶氏双绝”之所以称绝,绝在他们是挨肩的同胞兄弟,一个演武丑,一个演小生。以武丑、小生而堂而皇之的挑了大梁,得到观众公平的批准和热烈的拥护;更绝在他们都是在富连成科班坐科学艺,分别得到同行前辈中仅有的名宿倾囊赠艺,而在继往开来的过程中,循阶而上,不躐等、不躁进地发展了本行的艺术,终于创立了各自的门户,成为脍炙人口的叶派武丑和叶派小生。这就是叶盛章和叶盛兰。 叶盛章和叶盛兰去人未远,他们创造出来的叶派武丑与叶派小生,至今影响犹广,历有传人。叶盛兰的表演艺术,更引起普遍的影响和继承。一般演周瑜、吕布、罗成、周仁、杨宗保、许仙等角色的后起之秀的演员,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叶派的薰陶;虽未以叶派标榜,而衷心期望为叶派继承者的,颇不乏人。盛兰的哲嗣叶少兰,在与中国京剧院一团合作演出了《群英会》和《谢瑶环》以后,深受观众赞誉,喜慰叶派得传,庆为剧坛幸事。一切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他的根基与成就,正如“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千缰万辔,不能控制着骅骝的千里之足;密雾浓云,不能掩盖着鸿鹄的九霄之翅。然而千里足、九霄翅之得以驰骋翱翔,又必定经过严峻的砥厉和磨练。 …… 田汉同志写的《西厢记》,不但新意盎然,词句也相当典雅。盛兰尊重田老原作,字斟句酌地创造新腔;心领神会地研究做、表。他把那西厢待月的张生,演得是蕴藉中有热肠,缱绻中立风骨。在他所排演的扇子生戏里,《西厢记》可以说是他最后的一出,也是他最绝的一出。 在《赤壁之战》一剧中,周瑜、黄盖“壮别”一场虽然不大,而剧情浓缩,唱、念兼备。盛兰读过本子之后,非常喜爱这一富有诗意的场面。周瑜戴风帽,披斗篷,挎宝剑;出场用的是昆曲“杏花天”,以下和黄盖用“明月照江东,破浪待长风”的五言诗句,节奏性地发展周、黄之间的休戚相共、互相关怀的激情。最后周瑜唱“二六”,黄盖接“垛板”,把出场时静而不寂的气氛,升华到慨当以慷的境界,在排练时,叶盛兰与裘盛戎以精湛的表演技巧,随“白”而舞,左辉右映;五雀六燕,铢两悉称。可惜这场戏只演了三、四遍后,便因为某一权威人士的一句话,便腰斩而删了。 “西厢”、“赤壁”,轮流演出,盛兰纵横驰骋,“翎”“扇”交替;人不卸甲、马不离鞍地转战剧场。十几场之后,我发现他的嗓音有些失润,暗地里慰嘱他注意休息,他似有所诉而又不甘示弱地说:“我请医生检查了,嗓子已然充血!没有关系。欣逢十年大庆,我应当而且必须为六亿神州,尽绵薄之力,表寸草之心。我的嗓子就是一坏到底,也是值得的。何况我功底较深,还能应付。”他就是以这样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态度坚持演出。 盛章盛兰兄弟,一个创造了叶派武丑,一个创造了叶派小生,堪称叶氏双绝。盛兰更深得各师真传,刻苦钻研而成为绝品的绿叶;桃李不言,终成红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