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作家宗璞、张抗抗,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徐小平三人作序,著名记者何东撰写后记的《玮娓道来》,讲述17岁的章玮刚踏入大学校门,就希望自己大学期间能完成三件事情:1、导演一台晚会 2、主持一档谈话节目 3、出一本书。通过能力和努力,当他四年后走出校门时,三个心愿全部实现。
章玮采访了近百位社会名流,记录了他同这些精英人物:彭丽媛、董文华、马季、余秋雨、吕丽萍、于丹、赵忠祥、王刚……从相识到熟悉那一段段颇有意思的交往经历和名人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玮娓道来(我的金色少年笔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章玮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著名作家宗璞、张抗抗,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徐小平三人作序,著名记者何东撰写后记的《玮娓道来》,讲述17岁的章玮刚踏入大学校门,就希望自己大学期间能完成三件事情:1、导演一台晚会 2、主持一档谈话节目 3、出一本书。通过能力和努力,当他四年后走出校门时,三个心愿全部实现。 章玮采访了近百位社会名流,记录了他同这些精英人物:彭丽媛、董文华、马季、余秋雨、吕丽萍、于丹、赵忠祥、王刚……从相识到熟悉那一段段颇有意思的交往经历和名人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内容推荐 章玮的“金色少年笔记”,记述了他在北航四年的学子生涯中,作为一个媒体的“志愿者”,所亲历的那些生动、真实的故事和自己的体验、经验。章玮有一张真诚而稚拙的娃娃脸。他以自己清纯的目光,天生的组织和讲演才能,感动并感染了那么多的明星和学者。 目录 序言/宗璞、张抗抗、徐小平 玮实卓越 半随秋风半随性 江水独悬一叶舟 游走在声音王国的“骑士” 巨大的风险体验 卓越的个人成就 危难营救——晚会结束后的惊险故事 话剧皇后的梦 那一次善意的谎言 永不消逝的电波 祖国的花朵儿 祖国的花朵儿(二) “狗剩媳妇”与我,对手变朋友 想念虹云老师 我给“宋美龄”献花 玮娓道来 人,应该优雅地老去——风度翩翩的学问 人,应该优雅地老去之二——跨越世纪的美丽 人,应该优雅地老去之三——漂亮与英气同在 清明无雨忆总理 咖啡厅见奚美娟 领略意境丰盈的多重叠加 “爱好”刺激生命无穷动 母亲节的不了情 主持人随想一——油泼面朱军 主持人随想二——公共汽车赵忠祥 单枪匹马闯新浪 采访王刚 相当紧张 她不在乎“茅盾文学奖” 最近沐浴在孔子的光辉中 戏如其人的“嫂子” 华姨,生日快乐! 嘿,杨叔儿! 一支难忘的歌 诚实慈爱 马季,忧并快乐着 圣诞老人来了 感受《武林外传》主演的魅力 玮言耸听 我的路 我的偶像 别把明星当回事 也来一把“处女秀” 粉丝要煮熟 也曾被秋雨淋湿 害怕出门 拜托,少在我面前调情了 拜托,别在我面前劝酒了 我们会偶尔郁闷 我该何去何从 榜样似水银灯 给自我紧张做精神分析 单纯的失误 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 续 看上去很美之三——由“纯情小男生”引发的思考 我的爸爸比朱时茂强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天使? 玮美品质 院走童年 忆童年时,两小无猜 我爱话剧 我爱话剧之《我爱桃花》 友情,浓得化不开 一封家书忧思录 重拾室友缘 姹紫嫣红《牡丹亭》 舞台,和你在一起 看球,能使我们动起来! 女孩,一路走好! 倾听雪花,重得温暖的感动! 为了离别的纪念——实习快乐之吃 书与阅读 放不下的《人鱼小姐》 激情假日 回校途中桃色艳遇 兄弟重逢 无可救药 水样的春愁 盛夏的纯情 快乐的大一 朋友、经典老歌、演唱会 后记/何东 试读章节 认识杜宁林老师是通过一次大赛。 2004年央视举办第一届“CCTV全国青年电视朗诵大奖赛”,这是由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部李瑞英、罗京发起,由“沃尔沃汽车公司”赞助的首届朗诵大赛,配合“2004全国推广普通话年”的宣传,类似于之前的“CCTV青年歌手大赛”、“CCTV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因为第一次尝试,没有所谓的专业组、业余组之分,参赛者都站在同一平台上展开角逐。 我爱好朗诵,还没参加过此类国家级大型赛事,于是向组委会送去了简历和五分钟录像,正式报名。这意味着将与全国各地的参赛者PK,其中不乏专业文艺团体的专业人才、名嘴、名演员。我当时却没有丝毫紧张,我向来在任何挑战来临前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虚拟预设,并快乐地陶醉其中。这有什么?众在掺和!关键是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把自己全方位地展示在全国观众面前,没准还能沾沾其他名角的“星光”——他等得道,吾辈飞升!何况,我是年龄最小的选手,那会儿才18岁,评委应该会给点鼓励分、可爱分、勇气分吧! 结果,第一轮初赛过后,我就被刷下了。果不其然,顺利晋级者都是实力强悍的专业选手,有播音员、地方台主持人、话剧演员、影视演员等,只有极少数特别突出的业余参赛者艰难地挤进下一轮。 实话实说,我心服口服,革命尚未成功,小玮仍需努力。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虽然现在不得不挥一挥衣袖,却带走一片经验的“云彩”,我还会回来的。 抱着学习和欣赏的态度,我到现场观摩复赛。两小时后,又将有一半人出局,所以气氛异常紧张。当主持人管彤念到“杜宁林”这个名字时,舞台上,我看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仔细想想,这不是“狗剩媳妇”吗?怪不得这么面熟,再寻思寻思,往事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很小就看过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故事情节早已模糊,但对“狗剩媳妇”的印象还是比较清晰的。这个演员后来又出现在琼瑶剧《鬼丈夫》中,还跟潘长江一起在电视晚会上演过小品,原来她的名字叫杜宁林啊! 人就是这么奇怪,当我们看见天天闪烁眼前、曝光率极高的明星大腕,可能早就见怪不怪,并没多大感觉了,但如果某个被暂时遗忘却一直留存在原始记忆里的演员突然出现时,我们反而会因久违而感到无比亲切。 按理说,杜宁林已经成为全国知名演员,主演过很多电视电影,却还来参加比赛,除非有十足把握,否则一旦败下阵来确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这太冒险了,我在场下都替她捏着一把汗,可好在她发挥出色,一路下来获全场第二名,轻松进入最后总决赛。看来,这个演员有两下子。 几天后,在一个小型朋友聚会上,很凑巧又碰到杜宁林,只是她到得比较晚。聚会地点定在酒店二层,当她踩着木制阶梯,步履踏实而闲适地上楼时,呈现出一份不紧不慢的优雅节奏,这大概是作为演员的成熟女人必备的气质吧! 人们纷纷同她打招呼,她也频频点头致意,微笑在脸上一圈圈地漾开,行为亲切,风格柔和。总之,没有什么特别姿态,还有一点点朴素,让人很舒服。 我也礼节性地过去同她打打招呼,作完自我介绍后,我说:“杜老师,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其实咱们还是对手呢!我也参加了全国青年电视朗诵大奖赛。” “噢,真的?”她一惯舒展的脸上顿时透出股惊诧的紧凑感,似乎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接着问我:“那咱们明天下午一起参加总决赛啰?” “不不不,真不好意思,我初赛就被毙了,让您见笑了。”我以为说出这句话后,她会因高估我而失望,漫不经心地耸耸肩、叹叹气:“原来是这样啊。” 可她却很自然、很平和地说:“没关系的,这并不代表没有实力,等会儿就把你参赛的作品表演给我们大家看看,好不好?” “嗯,好的!”又以为她随口一说,我自然随口一应。 聚会过去了一半时间,大家情绪颇高,都预祝杜宁林明天比赛成功。她在盛情邀请下表演了自己的参赛节目,没有因为观众不多、场地不正式而敷衍了事,依然是全情投入、该怎么演还怎么演,博得了满堂喝彩。谁知道,她演完后竟当众重复刚见面时对我说的话,要我把初赛节目也展示展示,看样子杜老师一直记着这事呢,碰到这样一位友好又有心的老师,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第二天,全国电视总决赛的结果尘埃落定,杜老师获第三名,二等奖,应该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半个月后的颁奖晚会在央视八号演播厅举行,我被邀去现场,在候播厅又碰到了杜老师。她妆化得很浓,电视录像的需要,我对她表示了最诚挚的祝贺,能感觉到她平淡的喜悦,而且依然是那一脸朴实的微笑。 因为看这台晚会而得到灵感,我个人导演并亲自主持了一台名为《聆听经典,向往崇高》的音乐会,问杜老师有没有时间参加,时间定在11月11日,简直天助我也,10号之前她全部时间都在外地拍戏,10号、11号两天档期空出,于是很爽快地一口答应了我。 晚会前期我们一直保持着短信沟通。她是一个特别细心的演员,很善于同人交流,拍戏间隙时时不忘问我晚会的进展,我们双方的合作愉快而顺利,她表演的节目依然是大赛获奖作品《中年》。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一天,我照旧为晚会筹备着,突然接到杜老师一条短信:“小玮,我现在拍戏的剧组里有一位演员叫王庆祥,他也酷爱朗诵,我推荐他参加你的晚会,他本人也兴趣很浓,准备的作品是李白的《将进酒》,不知是否来得及,请回复。”当时我忙得昏天暗地,一下没有反应过来王庆祥是谁,况且《将进酒》已经属于国家话剧院的曹灿老师了,所以我立即回了一条短信:“杜老师,不好意思,《将进酒》已经被曹灿老师先选择了。对了,王庆祥是谁啊?” 杜老师没有再回我短信,我也继续奔走于投资方和音乐厅之间。晚上回家,突然记起白天那条短信,心里琢磨着,这王庆祥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好像听过这名字,杜老师推荐的应该不是等闲之辈吧?我越想就越觉得这个名字耳熟,就随口问问旁边一位朋友:“嘿,哥们儿,知道王庆祥是谁啵?”“演员啊,我看过他演的电影,《生死抉择》里的市长,还有电视剧《天下粮苍》里的清官,不错,真正的实力派啊!”我猛然一个激灵,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心跳到嗓子眼,脸热辣辣的。原来是他啊,他就是王庆祥,我太认识他啦,金鸡奖、华表奖双料影帝,以精湛的演技和冷酷的外表被观众誉为“中国的高仓健”。 天呐!这么难得的“贵客登门”竟被我拒之门外,不但损失大,更不礼貌,白天自己简直脑子进水了,人家杜老师那边肯定觉得这小孩可真无知,不识抬举。 我糗得顾不上再发短信,紧急拨通杜老师的电话,解释自己其实对王庆祥老师仰慕已久,只是脑子突然短路,没有反应过来,还望杜老师在他面前美言几句,我先前话语有什么不妥之处希望他多多谅解,如果可能的话,热烈欢迎王老师加入我的团队。杜老师表示没关系,她还没同王庆祥回话,又开玩笑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她把王庆祥电话给了我,叫我亲自跟他商量。王老师最后带着一首《雨霖铃》站在了晚会的舞台上。 现在还同杜老师保持着短信联系。有一次,我心血来潮,给她发了一条:“杜老师,我是那个帅哥小玮,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祝你的演艺事业越来越红!”马上就收到她的回复:“别逗了,当然记得了,小玮同学。至于红嘛,我不要,为什么不祝我常青?”她把这个“青”字换了上来,境界立即同以前大不一样了。这反而把我的脸映“红”了,我就惭愧了,同样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两个人,水平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杜老师没有什么架子,乐于助人,后来我开办“名流访谈”栏目,想找童星金铭的联系方式一直未果,还是杜老师帮忙解决的呢!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前几个小时,突然听说杜老师由于工作敬业在片场摔伤了。我得赶紧发一短信,噢不,该打电话送去我的问候,祝她早日康复,还有——艺术生命常青。P50-54 序言 2005年,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个热情的年轻人出现在三松堂前,这是章玮。 松树底下,我们开始了对谈。章玮邀请我作客他在新浪UC主持的《名流专访》,还说要在节目中穿插一个“宗璞作品网络朗诵会”。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文学作品凭借声音的演绎会变得更丰富传神。又知道他是北航飞机设计专业的学生,热爱文艺。不觉想起我那英年早逝的小弟,他是飞机强度专家,文学造诣很高。于是去到新浪网,做了一期节目,聆听了一次成功的音乐朗诵会。 一年过去,没想到章玮已经积累了许多文字,要出一本书。这当然是好事,我很支持他。由于患眼疾,我不方便再阅读了。章玮别出心裁地把他的书稿录成“有声读物”让我听。听罢感觉他文笔流畅,思维灵锐,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禁为他高兴。 章玮是我的小朋友,期待着他以后更多更好的作品。只希望社会活动不要影响他的学业。希望章玮努力读书,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2006年10月25日 (备注:宗璞,著名女作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长篇小说《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她出身书香名门,其父是哲学大师、国学大师冯友兰) 后记 最初相识章玮,是在我的博客当中。博客本来可谓是网络上的个人自由天地,但作为看客来者熙熙去者攘攘,更多留言本来多是些无关痛痒的闲话,或夸或骂全都认真不得。可如果偶尔仔细浏览某些留言,却也真能百里挑一、千里挑二地发现几位真正的高人。比如我从开博客而至今的一年不到,就已经帮助北京和外地的报社发现了好几位真正优秀的作者,他们本来都跟媒体甚至跟文科全毫无关系,但却能写出非常出色的稿件,而且又不像如今报纸圈、文化圈里那些所谓写家,从来只油腔滑调地浮在社会名声面之上。 我对章玮的注意,恰恰就是因为他在博客连续给我留言。他既不浮夸也不谩骂,只是看了文章之后说说自己的真实感觉。之后,我发现他对诸多貌似热闹宏大的事情与场面,都会本能敏锐地发出自己的质疑。比如说,2005、2006在上海已经举办了两届的电视主持人“盛典”,所有媒体都在大声叫好共致庆贺,偏偏就是这章玮却能从一派烈火烹油加花团锦簇当中,找到许多疑点。再比如,有一次他诚心去采访一位德高望重的所谓老电影表演艺术家,先听她长谈自己如何如何热爱中国电影,可接下来,仅仅一个非常小的细节,章玮就从这位电影艺术家的宏观大谈背后发现了一点破绽:当时是家里的乡下保姆手生,几个小时都煮不熟一锅米饭;于是那位老艺术家就走进厨房,大声喝斥那位农村姑娘……章玮当时心里一沉:难道一位享名全国的表演艺术家,就是这样德高望重地去呲哒一位底层姑娘吗?之后,他用很长的留言向我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与苦恼。 也就是从这两件事情之后,我注意到了章玮的敏感与捕捉。他显然面对社会还很不够圆滑——可我直觉到,他肯定是一棵很好的记者苗子:敢于质疑并且目光相当敏锐。我随后立即要求他把自己的博客地址马上发过来。当我一脚踩进他的博客,却真是吓了我一大跳:我一直以为相当成熟的章玮,竟才20岁,而且再看他博客中的照片,更是孩子气十足!我阅读他的博客内容,基本上都是明星采访,朱琳、赵忠祥、宋春丽、马季、关牧村、吕丽萍、杨立新、董文华……对待这些年长于他的明星们,他并没有在自己的博客文字当中更多去表现他的质疑与敏锐,他很明白采访别人就先要心怀真诚与尊重。 本来以为他肯定是学戏剧创作或者电影编剧的。可之后才惊讶地得知,小章玮居然是北京航空航天学飞机设计的,可他并不很想真往天上去飞,却偏偏非让自己落地而且还钻进了娱乐圈。而且整整四年“飞机设计”的大学生活居然很让章玮非常苦恼。很多年轻人巴不得的,他却毫无兴趣,这也真人各有志无法强勉。 2004年,当时只有18岁的章玮,因为无意在中央电视台的大演播室里,亲眼目睹了一场大型晚会,于是,他看得如醉如痴,竟然兀自突发奇想:我也应当能自己导演这样一台大型晚会。假如现在,如果有一个18岁的小男孩儿,当面跟我谈起这样一个创意——我肯定会觉得他是疯了。我以前也曾参与过几台大型晚会的策划,可仅仅是策划,就差点快被逼疯了。但这18岁的小章玮,就真的疯过一回,而且最后他还真的就将一场大型的晚会,不但给“疯”成了,居然还“疯”得非常成功。我后来见到了关于这场大型晚会的简单文字介绍——“一台《聆听经典,向往崇高》音乐演诵会,于2004年11月11日19:00时在海淀区天鸿科园大酒店鸿运音乐厅成功举办。这台音乐会由大学生章玮策划发起并亲任导演和主持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政话剧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战友歌舞团、北京朗诵艺术团给了章玮极大的支持和提携。晚会总导演章玮是在与某单位合作失败,继而赞助商撤回资金的艰难情况下另起炉灶、自筹资金、自组队伍。以极大的热情,极高的效率,极快的速度完成了原计划工作,才使这台晚会没有中途流产。” 事情一旦被文字说出,就显得太过轻易简单了。可赞助商的突然变卦、挨家去讨要赞助差点没被老板跟班痛打、大型晚会如何在仅仅18岁他那里为何没有流产?所有其中苦涩大家就最好从他的书里自己去解读了。我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了,娱乐圈里也算混得不浅,可我坚信自己不敢也无法去导演、主持一台大型晚会。可我真心钦佩一个能按照自己梦想去“疯”成许多事情的孩子。 之后,章玮的策划、组织、安排、运筹能力,马上就被新浪网的一位主管发现,所以他至今还在为新浪网客串着主持人。让我感觉非常幽默的是,一个专门考进北京航天大学的学飞机设计的孩子,后来居然让自己的所有想象力、胆量、工作能力,完全在一台娱乐化的大型晚会上得到了彻底的发挥。这也真叫造化弄人。 从我个人角度而看,只是觉得稍微有点可惜了,小章玮他今年才整整20岁,他应当先去干几年社会新闻,用心把身边的人生与生活看得再清楚些,然后再回头进军娱乐圈也不为迟。娱乐圈太过浮华,尽管小章玮心地单纯眼光干净,可这样的地方待久了,我倒不相信他会被什么弄脏,我只是担心他的目光有可能被娱乐圈里的虚假和花哨,给弄得近视和散光了。 好在,章玮还有的是年龄挥霍。 如今,有很多年轻人都说想跟我学做记者。可如果我真想收徒弟的话,那么首选当然就是小章玮,因为他懂得如何去怀疑和质问身边的生活,而不是一进入这个圈子里,就先学便宜的吹捧。所以他这书名虽然叫作《玮娓道来》,可他骨子里却隐隐藏着面对未来的锋芒与锐利。 小章玮最初是找我给他这本新书写“序”的。可我从来都不答应给别人的书写那东西,包括我自己的书,也是“自序”。明明人家自己的庙都搭成了,我干嘛还要在人家门口先立起我自己一块旗牌?所以就在这书的最后,写下这些算是给他当个后卫式的掩护吧。 何东 二○○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二 书评(媒体评论) 章玮有一张真诚而稚拙的娃娃脸。他以自己清纯的目光,天生的组织和讲演才能,感动并感染了那么多的明星和学者。 小小年纪,大大主意呵。 让我们在舞台下,演播室和书店,为章玮的勇气、胆识、激情,也许还有稚嫩——并鼓掌。并且,睁大眼睛,在他这人生的第一本书中,寻找一个年轻人探索生活“唯美”品质的种种感悟。 ——张抗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