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是明人冯梦龙编撰,后经清人蔡元放对之进行润色而成,是迄今为止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故事最通行的小说读本,刊行数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书作者凭借一种宏阔的历史视野,取材《左传》、《国语》诸书,对纷繁的历史事实加以适当的剪裁连缀,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春秋五霸兴衰更迭与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五百多年历史。
此次出版,以点石斋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其原本的绣像图全部位于总回目之后、正文之前,插图则每四回置于文前,对此,我们在编辑过程中稍做处理,把绣像与插图插入相关回目的内容相合之处,力图使全书图文并茂、美观大方,以便于读者欣赏阅读。
《东周列国志》是明人冯梦龙编撰,后经清人蔡元放对之进行润色而成,是迄今为止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故事最通行的小说读本,刊行数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书作者凭借一种宏阔的历史视野,取材《左传》、《国语》诸书,对纷繁的历史事实加以适当的剪裁连缀,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春秋五霸兴衰更迭与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五百多年历史。
在那个战争连年、世道纷乱的时代,作者着眼于重大历史事件与著名战争的描写,叙述了明主贤良经营国家、富国图霸、问鼎中原的历史进程和揭示战争前因后果、双方力量对比以及成败得失的历史沉思,如齐桓公不记带钩之恨,拜管仲为相,最终成就千秋霸业;秦晋崤山之战,蹇叔、百里奚哭师,预言秦师必将战败。小说同时关注人物的刻画,形象地展现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如兄妹淫乱、鲜廉寡耻的齐襄公;“割股啖君”忠心耿耿却又蔑视荣禄、情寄林泉的介子推。在艺术特色上,小说于广阔的历史时空中纵横捭阖,同时融入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一种宿命论与因果报应说对一些丑恶现象,如荒谬淫乱的暴君、曲意逢迎的谄佞之徒等作出诅咒。虽然这种鬼神想象、封建伦理的一维评判是唯心的和不可取的,但是多少显示了作者的价值取舍和道德倾向。
话说申侯进表之后,有人在镐京探信,闻知幽王命虢公为将,不日领兵伐申,星夜奔回,报知申侯。申侯大惊曰:“国小兵微,安能抵敌王师?”大夫吕章进曰:“天子无道,废嫡立庶,忠良去位,万民皆怨,此孤立之势也。今西戎兵力方强,与申国接壤,主公速致书戎主,借兵向镐,以救王后,必要天子传位于故太子,此伊、周之业也。语云‘先发制人’,机不可失。”申侯曰:“此言甚当。”遂备下金缯一车,遣人赍书与犬戎借兵,许以破镐之日,府库金帛,任凭搬取。戎主曰:“中国天子失政,申侯国舅召我以诛无道,扶立东宫,此我志也。”遂发戎兵一万五千,分为三队,右先锋孛丁,左先锋满也速,戎主自将中军,枪刀塞路,旌旆蔽空。申侯亦起本国之兵相助,浩浩荡荡,杀奔镐京而来。出其不意,将王城围绕三匝,水泄不通。幽王闻变,大惊曰:“机不密,祸先发。我兵未起,戎兵先动,此事如何?”虢石父奏曰:“吾王速遣人于骊山举起烽烟,诸侯救兵必至,内外夹攻,可取必胜。”幽王从其言,遣人举烽。诸侯之兵,无片甲来者。盖因前被烽火所戏,是时又以为诈,所以皆不起兵也。幽王见救兵不至,犬戎日夜攻城,即谓石父曰:“贼势未知强弱,卿可试之。朕当简阅壮勇,以继其后。”虢公本非能战之将,只得勉强应命,率领兵车二百乘,开门杀出。申侯在阵上望见石父出城,指谓戎主曰:“此欺君误国之贼,不可走了。”戎主闻之曰:“谁为我擒之?”孛丁曰:“小将愿往。”舞刀拍马,直取石父。斗不上十合,石父被孛丁一刀斩于车下。戎主与满也速一齐杀将前进,喊声大举,乱杀入城,逢屋放火,逢人举刀,连申侯也阻挡他不住,只得任其所为,城中大乱。
幽王未及阅军,见势头不好,以小车载褒姒和伯服,开后宰门出走。司徒郑伯友自后赶上,大叫:“吾王勿惊,臣当保驾。”出了北门,迤逦望骊山而去。途中又遇尹球来到,言:“犬戎焚烧宫室,抢掠库藏,祭公已死于乱军之中矣。”幽王心胆俱裂。郑伯友再令举烽,烽烟透入九霄,救兵依旧不到。犬戎兵追至骊山之下,将骊宫团团围住,口中只叫:“休走了昏君!”幽王与褒姒唬做一堆,相对而泣。郑伯友进曰:“事急矣!臣拼微命保驾,杀出重围,竟投臣国,以图后举。”幽王曰:“朕不听叔父之言,以至于此。朕今日夫妻父子之命,俱付之叔父矣。”当下郑伯教人至骊宫前,放起一把火来,以惑戎兵,自引幽王从宫后冲出。郑伯手持长矛,当先开路。尹球保着褒后母子,紧随幽王之后。行不多步,早有犬戎兵拦住,乃是小将古里赤。郑伯咬牙大怒,便接住交战。战不数合,一矛刺古里赤于马下。戎兵见郑伯骁勇,一时惊散。约行半里,背后喊声又起,先锋孛丁引大兵追来。郑伯叫尹球保驾先行,亲自断后,且战且走。却被犬戎铁骑横冲,分为两截。郑伯困在垓心,全无惧怯,这根矛神出鬼没,但当先者无不着手。犬戎主教四面放箭,箭如雨点,不分玉石,可怜一国贤侯,今日死于万镞之下。左先锋满也速早把幽王车仗掳住。犬戎主看见衮袍玉带,知是幽王,就车中一刀砍死,并杀伯服。褒姒美貌饶死,以轻车载之,带归毡帐取乐。尹球躲在车箱之内,亦被戎兵牵出斩之。
统计幽王在位共一十一年。因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拾取清水河边妖女,逃于褒国,此女即褒姒也。蛊惑君心,欺凌嫡母,害得幽王今日身亡国破。昔童谣所云:“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菔,实亡周国。”正应其兆,天数已定于宣王之时矣。东屏先生有诗曰:
多方图笑掖庭中,烽火光摇粉黛红。
自绝诸侯犹似可,忍教国祚丧羌戎。
又陇西居士咏史诗曰:
骊山一笑犬戎嗔,弧矢童谣已验真。
十八年来犹报应,挽回造化是何人?
又有一绝,单道尹球等无一善终,可为奸臣之戒。诗云:
巧话谗言媚暗君,满图富贵百年身。 一朝骈首同诛戮,落得千秋骂佞臣。
又有一绝,咏郑伯友之忠。诗曰:
石父捐躯尹氏亡,郑桓今日死勤王。
三人总为周家死,白骨风前那个香?
且说申侯在城内,见宫中火起,忙引本国之兵入宫,一路扑灭。先将申后放出冷宫。巡到琼台,不见幽王、褒姒踪迹。有人指说:“已出北门去矣。”料走骊山,慌忙追赶。于路上正迎着戎主,车马相凑,各问劳苦。说及昏君已杀,申侯大惊曰:“孤初心止欲纠正王慝,不意遂及于此。后世不忠于君者,必以孤为口实矣!”亟令从人收殓其尸,备礼葬之。戎主笑曰:“国舅所谓妇人之仁也!”P14-16
《东周列国志》是明人冯梦龙编撰,后经清人蔡元放对之进行润色而成,是迄今为止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故事最通行的小说读本,刊行数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书作者凭借一种宏阔的历史视野,取材《左传》、《国语》诸书,对纷繁的历史事实加以适当的剪裁连缀,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春秋五霸兴衰更迭与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五百多年历史。
在那个战争连年、世道纷乱的时代,作者着眼于重大历史事件与著名战争的描写,叙述了明主贤良经营国家、富国图霸、问鼎中原的历史进程和揭示战争前因后果、双方力量对比以及成败得失的历史沉思,如齐桓公不记带钩之恨,拜管仲为相,最终成就千秋霸业;秦晋崤山之战,蹇叔、百里奚哭师,预言秦师必将战败。小说同时关注人物的刻画,形象地展现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如兄妹淫乱、鲜廉寡耻的齐襄公;“割股啖君”忠心耿耿却又蔑视荣禄、情寄林泉的介子推。在艺术特色上,小说于广阔的历史时空中纵横捭阖,同时融入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一种宿命论与因果报应说对一些丑恶现象,如荒谬淫乱的暴君、曲意逢迎的谄佞之徒等作出诅咒。虽然这种鬼神想象、封建伦理的一维评判是唯心的和不可取的,但是多少显示了作者的价值取舍和道德倾向。
此次出版,以点石斋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其原本的绣像图全部位于总回目之后、正文之前,插图则每四回置于文前,对此,我们在编辑过程中稍做处理,把绣像与插图插入相关回目的内容相合之处,力图使全书图文并茂、美观大方,以便于读者欣赏阅读。恰当与否,祈望读者指正。
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