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羊脂球(青少版)/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法)莫泊桑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880年4月,一部题为《梅塘夜话》的中篇小说集在巴黎出版,小说集再现1870年普法战争的惨剧,在法国引起轰动,短短半个月内印刷发行了8版。作者是以左拉为首的6个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其中之一的居伊·德·莫泊桑在法国文坛上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然而正是他创作的中篇《羊脂球》产生的反响最大,著名文学家福楼拜读完小说集校样当即写信祝贺,称之为传世之作。而《羊脂球(青少版)》收集的他成名作《羊脂球》即是反映普法战争的力作。

内容推荐

《羊脂球(青少版)》是一篇以真实事件为素材的小说。

《羊脂球(青少版)》收集的居伊·德·莫泊桑成名作《羊脂球》即是反映普法战争的力作。他描写普法战争笔触不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大都从日常生活角度透视法国危难时刻各色人物的心态,有像《羊脂球》中那些自私、虚伪的上等人,为了使旅途不至中断,竟然逼迫同行的一个妓女答应普鲁士军官的无耻要求,花言巧语把她推入侵略者怀抱,事后又对她冷眼相看,任凭她一人在赶路的马车车厢内哭泣挨饿。有像《俘虏》中的年轻农妇,临危不惧,巧妙设计把敌军官兵关进地窖。有像《俘虏》中出现的法国军官,争抢战功,也有像《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中的普鲁士军人,日夜思念家中妻女,为了躲避战火而宁愿当法国俘虏。作者正是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用幽默和讽刺的笔调,把爱国心同自私自利、慈善同壮举、无辜同残酷、正义同荒谬对照,每一篇作品主题突出,故事意境显豁,情节震撼人心。同时代法国作家中,他的作品对普法战争描绘最多,表现最充分,而且每一篇都是广为传诵的佳作。

目录

珍珠小姐

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

我的叔叔于勒

小酒桶

项链

俘虏

庄园女佣的故事

西蒙的爸爸

衣橱

怪胎之母

羊脂球

二十九床病人

初雪

试读章节

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

——献给罗贝尔·潘雄

瓦尔特·施那夫斯随军人侵法国以来,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他身体肥胖,走路吃力,呼哧呼哧地直喘气,一双肥肥大大的平脚疼得他受不了。另外,他生性平和心肠好,根本不是那种耀武扬威,嗜血成性的人。他有4个孩子,一个个都让他疼爱,妻子年轻一头金发,令他每天晚上都在伤心地眷念她那柔情蜜意、温存体贴和热吻。他喜欢早睡晚起,慢悠悠地品尝精美好吃的东西,也喜欢到啤酒店喝几杯。而且他认为人一死,人生中一切美妙也就随之而去,所以他既出于本性,也出于理智,对大炮、步枪、手枪、军刀从心底深恶痛绝,觉得自己没有本事来敏捷麻利地摆弄这兵器保护他的胖肚子。

每当夜晚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的时候,身旁的那些弟兄都在呼呼地打呼噜,他却久久地思念留在那边没人管的妻子儿女,想他这一路上准是凶多吉少。万一他被打死,孩子们怎么办?而且就是现在,尽管他走的时候借债给他们留了一些钱,他们也不富裕。好几次瓦尔特·施那夫斯想得都伤心地哭了。

每次战斗一打响,他就觉得两条腿软绵绵,要不是怕整个队伍都会从他身上踩过去,他准是躺倒在地上了。子弹嗖嗖地飞.吓得他根根汗毛都倒竖了起来。

他在惊吓和忧虑中熬了好几个月。

他所在的军团朝诺曼底挺进,一天他被派去同一支小分队执行侦察任务,其实只是到当地搜索转一圈,然后就撤退回队。田野一片寂然廓落的景象,看不出有任何准备抵抗的样子。

于是普鲁士军从容不迫地开进一条布满沟壑的小山谷,突然一阵猛烈的射击迫使他们骤然停下,当时就有20多个人被撂倒。从巴掌大的一座小树林冲出一支游击队,步枪都上了刺刀,呼呼啦啦地朝前扑过来。  瓦尔特·施那夫斯先是愣着一动不动,他吓得六神无主,都没有想起逃跑。只是过了一阵他才想起赶快跑,但他又想那些干瘦的法国人像一群山羊似的连蹦带跳冲过来,相比之下,他自己跑得却像乌龟一样慢。这时,他发现在他前面6步远的地方有一条宽阔的土沟,里面长满荆棘,叶子都已经枯黄,他两脚一并,不管这沟深不深,就像从桥上跳河一样,扑通跳了下去。

他像箭一样飞快穿过厚厚一层藤萝和带尖刺的荆条,脸和手都被刮破,人重重地一屁股坐到全是石头块的沟底。

他抬起眼向上看,从他捅出的窟窿看到天空。这窟窿可能会把他暴露,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手脚并用,贴着浅浅的沟底,钻在密密匝匝缠在一起的枝条底下拼命赶快爬,远远躲开这交火的地方。爬了一阵他不爬了,重新坐了起来,像野兔一样,缩着身子躲在枯黄的深草丛里一动不动。

一段时间里他还听到子弹声、吼叫声和哭天抹泪的嚎叫声,接着乱哄哄的打仗声渐渐小下来,最后完全停止了,四周又是悄然无声,一片岑寂。

突然有什么东西在他背后颤动,他魂飞魄散吓得直跳。原来是一只小鸟落在一根树枝上,枯叶跟着抖动了一下。差不多有整整一个钟头的工夫,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心一直在怦怦乱跳。

夜晚渐渐降临,整条土沟慢慢被黑暗笼罩,这大兵不由得思量起来。他该怎么办?他会落到什么地步?回去找他的队伍?可又怎么找呢?上哪儿去找呢?战争开始以来他过的这种担惊受怕、疲惫痛苦的恐怖日子难道还得从头来一遍!不!他再也没有这份勇气了!他再也没有这种魄力去行军,去对付每分每秒都会冒出来的危险。

这可怎么办呢?他总不能老在土沟里待着,一直躲到仗打完。不行,绝对不行。如果他不用吃不用喝,这么下去倒也不算太可怕,可是饭得吃,而且每天都得吃。

此时此刻他孤独一人,带有武器,一身军装,待的地方是敌人的地盘,自己的人离得很远,不可能来保护他,他不禁全身上下颤颤发抖。

突然他想:“我只要当成俘虏就好了。”这时他的心簌簌发颤,急切地、控制不住地想当法国人的俘虏。对,当俘虏!他就得救了,有吃有住,子弹打不着,军刀砍不着,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好端端地在有人看着的监狱中待着。当俘虏!这梦多美呀!

他当下拿定主意:

“我送上门去当俘虏。”

他站起身,决定立刻实施他的计划,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但他却呆着木然不动,蓦地产生了种种熬心的想法和新的恐惧。

他上哪儿去当俘虏?怎么送上门?朝哪个方向走?一幅又……

P20-22

序言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以其题材鲜明,丰富多彩的大量中短篇小说称誉于19世纪明星棋布的法国文坛,被同代法国著名小说家法郎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也为世人视为与同一时代的俄国契诃夫(1860一1904)、美国欧·亨利(1862—1910)平列的世界短篇小说大师。

1880年4月,一部题为《梅塘夜话》的中篇小说集在巴黎出版,小说集再现1870年普法战争的惨剧,在法国引起轰动,短短半个月内印刷发行了8版。作者是以左拉为首的6个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其中之一的莫泊桑在法国文坛上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然而正是他创作的中篇《羊脂球》产生的反响最大,著名文学家福楼拜读完小说集校样当即写信祝贺,称之为传世之作。

1850年8月莫泊桑生于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1873年后,他随母亲童年时代的好友福楼拜学习小说创作,深受福楼拜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影响,懂得文学创作必须仔细观察生活,挖掘别人没有注意的东西,为其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羊脂球》使莫泊桑一举成名正是福楼拜的悉心指导和莫泊桑本人勤学苦练的结果。

《羊脂球》获得巨大成功后,莫泊桑的创作欲犹如洪水一泻千里,他辞去公职,接二连三发表小说作品,同时为报刊撰写评论。从1880年发表《羊脂球》至1891年因病辍笔10年间,莫泊桑共发表300余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1部诗集,3部抒情游记以及数量可观的评论文章和一些戏剧作品。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他以神来之笔描绘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是名篇佳作,把现实主义的小说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题材可以归纳为4类,以书中所选作品为例,简要介绍如下:  挥之不去的普法战争阴影:莫泊桑在普法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这场由法国挑起,又以法国惨败而结束的战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莫泊桑怀着悲愤和自豪交织在一起的民族感情写下了有关普法战争的多篇小说,讴歌法国人民的爱国壮举,揭露所谓上等人在祖国危难时的虚伪,暴露普鲁士侵略军的残暴。本书收集的莫泊桑成名作《羊脂球》即是反映普法战争的力作。莫泊桑描写普法战争笔触不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大都从日常生活角度透视法国危难时刻各色人物的心态,有像《羊脂球》中那些自私、虚伪的上等人,为了使旅途不至中断,竟然逼迫同行的一个妓女答应普鲁士军官的无耻要求,花言巧语把她推入侵略者怀抱,事后又对她冷眼相看,任凭她一人在赶路的马车车厢内哭泣挨饿。有像《俘虏》中的年轻农妇,临危不惧,巧妙设计把敌军官兵关进地窖。有像《俘虏》中出现的法国军官,争抢战功,也有像《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中的普鲁士军人,日夜思念家中妻女,为了躲避战火而宁愿当法国俘虏。莫泊桑正是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用幽默和讽刺的笔调,把爱国心同自私自利、慈善同壮举、无辜同残酷、正义同荒谬对照,每一篇作品主题突出,故事意境显豁,情节震撼人心。同时代法国作家中,莫泊桑的作品对普法战争描绘最多,表现最充分,而且每一篇都是广为传诵的佳作。

庸俗委琐而又辛酸不尽的公务员生活:莫泊桑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供职有10年时间,熟悉政府部门中抄抄写写的小科员。这些人整体属于小资产阶级群体,他们身居闹市,向往近在咫尺的上流社会,而又始终不能跻身其中。这些人对上司和其他有地位的人既畏惧又想巴结讨好,一旦有机会接近上流社会则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犹如上等人一样体面光彩,而他们对穷困而于己无利的人,则惟恐避之不及。他们虚荣势利,生活单调刻板,有的为了一时的风光而付出巨大代价,有的为了偶然一次享受结果弄巧成拙,有的为了一点家产闹得亲戚反目,或者不敢相认,有的甚至在一片空虚中绝望自尽。莫泊桑对这一群体的心态最了解,就这一题材创作的中短篇作品最多,本书收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莫泊桑对他们虚荣、庸俗的心态加以讽刺、鞭挞,但对他们辛酸不尽的生活则不乏同情、怜悯。《项链》中卢瓦泽尔夫妇在丢失借来的项链之后,没有借口抵赖,而是靠节俭勤劳,通过10年艰辛劳动还清了因赔还项链而欠下的巨款。莫泊桑对这一类小资产阶级群体生活和心态的描述,显示了当时法国社会中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也流露出作家本人对这些小公务员的复杂心情,他叹其不争,惜其不能,又哀其不幸,从而为一篇篇啼笑皆非的故事增添了更多感人之处和令人深思的地方。

五彩斑斓的诺曼底风土人情:莫泊桑之前的法国文学作品大都以巴黎的都市生活为背景,而莫泊桑自幼生活在诺曼底农村,凭借由乡情产生的创作灵感,他用轻松幽默,而又略带几丝忧伤的笔调,把诺曼底风光和乡村生活带进法国文学,描绘出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农村风俗画。如本书选的《小酒桶》、《庄园女佣的故事》、《西蒙的爸爸》等篇都是诺曼底乡土小说中的精品。从这些小说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莫泊桑通过这类题材小说,饱含激情地反映了法国社会迈向工业化的时候,受到时代潮流冲击的农村传统生活,可以说这类作品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风俗画卷,今天我们读这些作品同样会产生联想和共鸣,从他所描绘的各色农村人物和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中得到启迪。

光怪陆离的怪诞故事: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出现怪诞故事作家,在复杂的社会思潮影响下,怪诞文学形成一股潮流。莫泊桑从26岁起常犯心绞痛和剧烈的偏头痛,34岁那年又出现了神经性疾病的征兆,病痛和药物常常使他产生幻觉,受当时怪诞文学潮流的影响,莫泊桑把他病中的幻觉化入小说,本书收选的《手》是一篇怪诞故事。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能归入怪诞小说的有30多篇,《手》叙述一只剥去皮肤的手对当初把手砍下来的那个人进行复仇的故事,其他短篇有的描写神经病人的感觉,有的描写疯狂状态,有的描写催眠术、动物磁效应等所谓“超自然”现象。

莫泊桑写下许多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中短篇,描绘出一大批体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俘虏》中的年轻农妇机智勇敢,巧妙生擒敌军官兵,《庄园女佣的故事》、《修软椅的女人》两篇中,下层劳动妇女为了生活,为了得到幻想中的爱而苦苦挣扎;《珍珠小姐》中的私生女终生得不到爱情和温暖;《陪嫁》中的新婚妇人受丈夫蒙骗,落个人财两空;《巴蒂斯特太太》中的妇人本是性摧残的受害者,但她长期遭受世俗偏见的蔑视,终于不堪忍受而投河自尽;《二十九床病人》中的女病人因屡遭普鲁士军官强暴而患上梅毒,幻想用梅毒杀死敌人,自己也因梅毒不治而惨然死去,这一个个女性形象同样体现了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莫泊桑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妓女占有特殊地位。作家摒弃世俗观念,怀着同情心,并以理性的笔调描绘她们的生活,剖析她们的心灵,既肯定《羊脂球》中的妓女那样富有善良和正义感,同情《衣橱》中的妓女那样凄惨,为了生计,她只得把儿子关进衣橱,在唯一的房间中接客,同时也鞭挞像《墓碑》、《泰利耶小楼》中的那些妓女所表现的麻木和荒淫。莫泊桑终身未娶,但与女人有着无尽纠葛和缠绵,然而他在创作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时,笔调纯正,即便刻画妓女淫荡的作品,仍不愧是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艺术篇章,具有社会意义和思索价值。

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大都千字左右,情节高度集中,人物呼之欲出,而且具有深刻社会意义,这正是小说艺术大师的功力所在。莫泊桑运用对照手法,把上等人的虚伪、自私与社会下层人民的正直和同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擅长细节描写,老农捡烂泥地中一段绳子时贪图小便宜,又怕被人家看见丢脸的矛盾心态,被作家细腻的笔触描绘得生动有趣。莫泊桑在小说中常采用夸张手笔,诺曼底农村小说中许多捉弄人的故事令人捧腹大笑,又让人在笑过之后深思。莫泊桑小说布局巧妙,有的截取生活一个横断面,故事情节可以延续一段人生,也可以仅仅延续几小时而已。有的从侧面烘托,白描中融入细腻的心理探索,既有平铺直叙,也有倒叙回忆。许多短篇在寥寥几笔勾画出背景后,即有人物出场,采用第一人称娓娓动听地讲述起来,读者不知不觉被拉进故事情节,随着故事陈述者走进19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集19世纪小说大成,把小说艺术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读他的作品不但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且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9世纪法国漫游,目睹那儿的人情世态。种种人物,或高尚,或委琐,或卑贱,都不曾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但正是这些凡人琐事造成心灵上的震撼,给人带来启迪。(本文有删节)

高 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