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是鉴赏图册,又是故事书、工具书。书的第一部分是从欣赏者的角度解读欧洲大教堂的方方面面,在正文之前为我们欣赏那些“石头的交响乐”做一点铺垫。第二部分,也就是正文部分,重点介绍欧洲49座教堂建筑,选择标准主要基于它们的知名度以及在宗教史、建筑史和艺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每座教堂都有一篇描述建筑风格、建筑过程、相关历史事件和主要看点的文字,并配有多幅建筑图片,提供直观和感性的“释义”。每篇标出的“受关注程度”(最高级为★★★★★)仅代表某座教堂的人气指数,并不能以此判断该教堂的“身价”。随后进入第三部分,让我们做一次范围更为广泛的图文浏览,快节奏地点评本书正文部分未涉及的其他30座著名的欧洲教堂建筑。
只有当你具有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建筑常识,才能充分地感悟大教堂想要传达和表现的一切;你会发现自己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石质堆砌物,你能感受到那里处处流动着炽热的情感、勃勃的妙趣和生机。本书是一本能够伴随你踏上前往欧洲的旅途,或神游欧洲认识西方主流文化的入门书。
解读欧洲大教堂(代前言)
土耳其 圣索非亚大教堂(Hagia Sophia)
英 国 坎特伯雷主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
韦尔斯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Wells)
索尔兹伯里主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Cathedral)
德 国 巴拉丁礼拜堂(The Palatine Chapel of Charlemagne)
科隆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Cologne)
乌尔姆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Utm)
德累斯顿宫廷礼拜堂(catholic Court Chapel or Hofldrche)
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 or Berlin Cathedral)
奥地利 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m or St.Stephen’s Cathedral)
圣卡尔教堂(The Karlskirche)
法 国 圣德尼修道院教堂(The Cathedral ofSaint-Denis)
沙特尔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Chartres)
巴黎圣母院(The Cathedral of Notre—Dame)
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strasbourg or The Cathedral of Strasbourg)
鲁昂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Rouen)
兰斯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Reims)
亚眠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Amiens)
圣礼拜堂(Sainte—Chapelle)
圣艾蒂安·迪蒙教堂(The Church Of Siant-Etienne-du-Mont)
圣心大教堂(The Sacre—Coeur)
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or Ronchamp)
比利时 圣母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梵蒂冈 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apel)
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 Basihca)
意大利 圣维莱塔教堂(Basilica of Santi Vitale)
圣方济各教堂(Basilica of St.Francis)
比萨大教堂(C~hedral ofPisa)
圣马可大教堂(Basilica of San Marco)
新圣母玛利亚教堂(Church ofSanta Maria NoveUa)
佛拉瑞光荣圣母院(Tanta Maria G10riosa dei Frari)
圣十字教堂(The Cathedral of Santa Croce)
佛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
米兰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Milan or Duomo)
圣洛伦佐教堂(Church of San Lorenzo)
拉特兰诺的圣乔瓦尼教堂(Basilica of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安康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四喷泉圣卡洛教堂(SanCarlo alleQuattroFontane)
西班牙 托莱多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Toledo)
圣家族教堂(Sagrada Familia)
捷 克 圣维特大教堂(St.Vitus’Cathedral)
乌克兰 圣索非亚大教堂(St.Sophia Cathedral)
俄罗斯 圣巴西勒教堂(The Cathedral ofthe Intercession or St.Basil,s)
彼得-保罗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St.Peter and St.Paul)
圣伊萨大教堂(St.Isaac’S Cathedral)
耶稣基督复活教堂(The 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 of Tesus Christ)
林肯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Lincoln(英国)
约克大教堂York Minister(英国)
伊利大教堂ElyCathedral(英国)
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The Chapel at King’s College(英国)
施派尔大教堂Speyer C~hedral(德国)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KaiserWilhelmMemorialChurch(德国)
圣约拿教堂The Church ofSanktJohannes Nepomuk(德国)
萨尔茨堡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Salzburg(奥地利)
斯坦因霍夫教堂SteinhofChurch(奥地利)
拉昂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Laon(法国)
圣皮埃尔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Saint-Pierre(法国)
巴黎荣军院新教堂Dome des Invalides(法国)
玛德兰教堂The Church ofLa Madeleine(法国)
圣米歇尔大教堂Cathedrale Sts Michel et Gudule(比利时)
锡耶纳大教堂Duomo(意大利)
奥尔维耶托大教堂Duomo(意大利)
圣玛利亚大教堂Santa Maria Maggioro(意大利)
城外的圣保罗大教堂san Paolo outside theWalls(意大利)
耶稣会教堂Jesuit Church ofII Gesh(意大利)
圣洛伦佐教堂Church of San Lorenzo(意大利)
救世主教堂Redentore Church(意大利)
马加什教堂Matthias Church(匈牙利)
布尔戈斯大教堂Burgos’Cathedral(西班牙)
圣地亚哥大教堂Santiago Cathedral(西班牙)
塞维利亚大教堂Seville’s Cathedral(西班牙)
西教堂Westerkerk(荷兰)
伯根蒂教堂Borgund Church(挪威)
圣母领报大教堂BlagoveshchenskiySobor(俄罗斯)
切斯马教堂ChesmenskayaTserkov(俄罗斯)
喀山大教堂Kazan Cathedral(俄罗斯)
土耳其
许多世纪以来,圣索非亚大教堂一直是全世界最受关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还长期成为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冲突之源。有关它的争论似乎从未平息过,而争论的焦点居然是:它究竟应该算是基督教的大教堂,还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后来采取了折中的处置方式,那就是让它以拜占廷遗迹的身份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圣索非亚大教堂确实是拜占廷建筑最完美的代表和拜占廷文化的象征。
“Hagia Sophia”(圣索非亚)在希腊文中是“圣智”的意思。按照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圣智”指三位一体神性中列在次位的耶稣基督。圣索非亚大教堂还因其巨大的规模而获得了一个俗称——Megale Ekklesia,意思是“大教堂”。在君士坦丁堡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座圣索非亚教堂。第一座是公元360年建成的有半圆形后殿的巴西利卡式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的儿子君士坦丁二世下令建造。这座当时君士坦丁堡最大的教堂于公元404年毁于宗教暴动。第二座圣索非亚教堂于415年落成,是结构相似的巴西利卡式教堂,有5个纵厅,开3个大门,宽度为60米,其遗址在现存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正门外。这座教堂毁于532年的另一次宗教叛乱。第二座圣索非亚教堂被毁后仅32天,第三座圣索非亚教堂,即现存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便开工建造了。查士丁尼皇帝刚平定了一场叛乱,他发誓要建造世界上最宏伟的圣殿,来作为东方新耶路撒冷的权力和信仰的象征。因此他的拜占廷帝国便上下动员,倾其全力,不但要在建筑的结构上前无古人,而且其富丽堂皇的程度要超越曾经有过的和当时存在的一切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外形上的特点是在方形平台上覆盖圆形穹顶,别具风采的圆顶(后来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倒是喜欢仿效这种圆顶结构)由两个半球形拱门支撑,教堂的体积非常庞大,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大教堂的设计者可能是来自米利都的伊索多拉斯和来自特拉列斯的安提莫斯,他们并不是建筑师,而是数学家,擅长的是几何学。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们两人此前曾设计过任何建筑物。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敢设计出在建筑领域前所未有的大穹顶,只有这样的人才敢设想这样一套宏大、复杂的支撑体系。拜占廷的建筑师确实具有建造圆顶的丰富经验,但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这个圆顶直径达32米,而且不靠墙面承托,这对拜占廷的建筑师来说也是闻所未闻。后来有人评论道:这个穹顶“似乎漂浮在没有坚实基础的空气之中”,或者它“漂浮在一条来自天国的金色光带之中”;这是因为穹顶的基座上开了一圈总共40扇拱形窗,整个基座让照射进来的光线穿透,致使圆顶看上去就像没有支撑一样。当时拜占廷帝国内的建筑都相当保守,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设计和建造无疑是革命性的,还没有先例。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将圣索非亚大教堂誉为世界建筑第八奇迹。
当时两位设计者的手下有约100名匠师和1万名劳工。据说查士丁尼皇帝也参与了工程设计,他在梦中曾得到神启,从而确定了新教堂的形式,按照这个传说,两位数学家似乎只忙于做小心求证的工作。在建造过程中,两位设计者确实动摇过,当工程进行到主拱的起拱点时,他们发现承拱的窗间墙开始向外倾斜,便报告皇帝说这个结构可能承受不了。可查士丁尼却坚持说,就按照这些大拱建下去,直到它们遇合,相互支撑。反正这个结构到大教堂竣工也没有出问题。整个工程耗费了约32万磅黄金,因此,仅仅五年帝国的国库就变得空虚了。公元537年12月27日,圣索非亚大教堂举行了落成典礼。查士丁尼皇帝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竟然不顾礼仪程序径直跑进大厅,高举双臂朝天呼喊:感谢上帝选中我完成如此宏伟的工程,我超过了建造耶路撒冷圣殿的所罗门王!圣索非亚大教堂是信徒们的朝圣之地。据说查士丁尼皇帝曾将头靠在这里的一根石柱上治好了偏头痛,以后人们便相信这里的每一根柱子都能治好某种特定的疾病。
大教堂最早的圆顶仅存在了20年。公元553至557年间,君士坦丁堡发生了好几次地震,公元558年,这个圆顶轰然坍塌。此时原先的设计者已相继去世,于是一批专家便来共同商讨圆顶的重建问题。新圆顶的设计者是小伊西多勒斯,他将南北拱的内面从拱腰到拱顶加宽,这样中心空间更接近于方形,然后在缩小了一些的圆顶基座上建起了比原先高6米的圆顶。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圆顶。虽说后来圆顶出现过局部坍塌,进行过数次整修,但对小伊西多勒斯的设计未做大的改动。
奥斯曼帝国时期,大教堂被改建成清真寺,周围矗立起4座高达73米、又细又尖的宣礼塔,用途是登高呼唤,提醒穆斯林按时进行祈祷和参加礼拜活动。穹顶上的十字架也被伊斯兰教的半月标志所取代,5万枚金币被熔化掉用以装饰这个半月标志。正因为穆斯林对这座建筑分外敬重,它才能够完整地保存到今天。有人赞叹圣索非亚大教堂从外观和内部都给人以方圆契合、自然和谐的美感,而高超的建筑构造及技术也使它在这个地震频发的地带经受住了多次考验。但也有人觉得大教堂的整个外观呆板沉重,并无动人之处,斜靠在大教堂上的笨重的扶壁以及聚集在四周的许多附属建筑物显得拥挤不堪,难以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设计在颜色和内部装饰方面独具匠心。教堂外部颜色呈暗红色,而且缺乏装饰,教堂的内部却被壁画和镶嵌画装饰得繁华艳丽。教堂内部的穹顶和地面都用彩色玻璃镶嵌装饰图案,墩子和墙面则装饰以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这些装饰多是用白、黑、绿、红等颜色组成的图案,同时衬以金色。其承重柱多为深绿色,柱头一律用白色云石镶以金箔,一些部位还被包上金色的铜箍。光线从穹顶下40个拱形小天窗照射进来,再经过大面积金碧辉煌的马赛克的反光,整个教堂内部光影交织、闪闪烁烁,仿佛光线不是来自室外,而是出自室内,形成了浓郁的神秘气氛。由于伊斯兰教规禁止圣像崇拜,墙上的壁画和镶嵌画在16世纪之后统统用灰泥粉刷覆盖,穹顶上面的耶稣像也在15世纪被换成了《古兰经》的文句。直到20世纪30年代大教堂改成博物馆以后,被遮盖的壁画和镶嵌画才逐渐被剥露出来,其色彩鲜艳依旧。
P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