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邵的《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解读人才,也是惟一一部流传至今的人才学理论著作,素有“识人宝鉴”的美称,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第一流的人才学著作。为了让更多的人阅读经典,汲取国学智慧,诸葛谨主编了这本《人物志的智慧》。在综合比较不同版本的基础上,含英咀华,分别从经文、注释、译文、评析和故事五大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人物志》。满足了读者渴望一本与时俱进、案例翔实的《人物志》的心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物志的智慧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刘劭 |
出版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邵的《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解读人才,也是惟一一部流传至今的人才学理论著作,素有“识人宝鉴”的美称,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第一流的人才学著作。为了让更多的人阅读经典,汲取国学智慧,诸葛谨主编了这本《人物志的智慧》。在综合比较不同版本的基础上,含英咀华,分别从经文、注释、译文、评析和故事五大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人物志》。满足了读者渴望一本与时俱进、案例翔实的《人物志》的心愿。 内容推荐 诸葛谨主编的这部《人物志的智慧》是一部清末名臣曾国藩置于案头、朝夕研习的辨才秘典;是一部红顶商人胡雪岩周旋官场、纵横商界的必备宝典;是一部国学大师南怀谨倾心阅读、鼎力推荐的国学经典。足见,《人物志的智慧》这本书多么值得阅读。 目录 第一章 鉴别人才的九大特征 第一节 见 面 九方皋相马/4 第二节 九大特征 老妇人识别汉武帝/9 第三节 中和之才最可贵 梅妻鹤子/12 第四节 聪明次之 善用偏才,扬长避短/15 第五节 人才的五个层次 陈蕃识“伪孝”/19 第二章 识别忠正与奸邪 第一节 考察精神 曾国藩识别江忠源/24 第二节 识别人的邪正 “愚笨”的曾国藩/28 第三节 考察小心者与大胆者 曾国藩的识人之能/32 第三章 分析性格 第一节 性格识人 陶朱公救子/36 第二节 领导者理想性格分析 空有高名的管宁/40 第三节 十二种偏才性格分析 卫青与霍去病/44 第四章 分类考察 第一节 德行高妙的人 晏婴的马车夫/50 第二节 强调制度的人 诛杀晁错/52 第三节 谋略之才 大傻瓜“王湛”/55 第四节 国体栋梁之才 五朝老臣——伊尹/58 第五节 大臣地方官之才 “无粮无银无兵”的县令西门豹/61 第六节 智意之士 审时度势的叔孙通/64 第七节 臧否之才 梁惠王三见淳于髡/67 第八节 伎俩之才 长岭私访记/70 第九节 文儒之才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73 第五章 观察言语 第一节 言语识人 项橐三难孔夫子/79 第二节 言谈鉴别优劣 世界上不存在寒冷、黑暗和邪恶?/84 第三节 七种似是而非的人 与隐蕃交往的不同结果/88 第四节 从论辩中考察人 逸马杀犬于道/92 第五节 从言语中察人得失 逢凶化吉的郭淮/95 第六节 言谈中的八个优点 聪慧的长孙皇后/99 第六章 考察才能 第一节 人才的特点 “伏雏”治理小县/104 第二节 八种人才的优势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108 第三节 各类人才的职权 丁渭重建皇宫/112 第四节 主管之才与使用之才 功高震主惨遭杀/115 第七章 考察外形内心 第一节 总论外形内心 宁古塔一样的人物/120 第二节 考察外形 吕后诛杀韩信/123 第三节 考察内心 郑武公取胡国/127 第八章 情态 第一节 总论情态 慕容冲/132 第二节 论恒态 曾国藩与舞姬/136 第三节 论时态 三顾茅庐/139 第九章 早慧与大器晚成 第一节 总论须眉 甘 罗/145 第二节 早 慧 孔 融/149 第三节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的魏舒/153 第十章 闻声辨人 第一节 总论声音 孔子与丘吾子/158 第二节 论 声 管仲辅佐齐桓公/162 第三节 论 音 秦王诛缪毐/165 第十一章 从为人处事考察 第一节 从胸襟气度知人成就 张良进履/170 第二节 如何判断一个人荣福的长久与短暂 可以自由出入的王府/173 第三节 谦卑含容与当仁不让 借 路/176 第四节 兢兢业业与嘻嘻哈哈 投笔从戎/178 第五节 警惕“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的项羽/182 第六节 从“吃亏是福”考察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不得善终的齐桓公/185 第十二章 英才与雄才 第一节 英雄之分 独一无二是萧何/190 第二节 三种英才 真正的英才张良/193 第三节 三种雄才 盗亦有道/196 第四节 谁是英雄 一代明主康熙皇帝/199 第五节 英才雄才孰重孰轻 周文王重用姜尚/202 第十三章 八种基本方法 第一节 判断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 善良的渔人/209 第二节 从表情考察内心世界 杨坚避祸/213 第三节 从表面特征判断人的声望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215 第四节 判断模棱两可人的方法 李林甫二三事/220 第五节 观其敬爱,识其前程 吴起用兵/223 第六节 从情绪上察人心胸 萧何月下追韩信/228 第七节 从缺点反观优点 高力士脱靴/232 第八节 从聪明看成就 曾国藩识别刘铭传/236 第十四章 六种基本错误 第一节 耳闻目睹也有偏差 齐威王发威/243 第二节 个人好恶的影响 曾国藩上当/245 第三节 重早慧轻晚成 大器晚成的名将/249 第四节 同类的人未必相互称颂 列子和孔子/252 第五节 地位财势对人才的影响 朱买臣与王猛/256 第三节 奇人异士的真伪 桓玄夫人识刘裕/260 第十五章 主要错误 第一节 以己观人 生不逢时的颜驷/266 第二节 各类人才易犯的识人错误 吕布之死/268 第三节 如何排解“以己观火”的错误 房弼死得真冤/272 第十六章 知人的苦难 第一节 知人之难 以貌取人而丢掉西川/278 第二节 第一印象的错误 孔子困于陈、蔡/282 第三节 动静结合考察人 魏文候选相/285 第四节 人才得到任用困难 韩非之死/290 《人物志》各种版本序、跋和后记赏析/291 试读章节 第二节 九大特征 凡有血气者 莫不合元一以为质 体五行而著形 苟衣形质 犹可即而求之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 【原典】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然则平陂①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②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注释】 ①平陂(bei):平正偏邪。 ②惨怿(y1):惨,悲伤;怿,喜悦。 【译文】 人物心性才情的变化呈现出九种征象。忠直奸邪的在于神正直明朗与否,智明愚暗的在于精清爽明快与否,勇敢怯懦的在于筋劲健与否,坚强柔弱的在于骨强硬与否,沉浮静噪的在于气沉定与否,欢喜悲伤的在于色悦与否,端庄大方、邪顽卑下的在于仪整与否,心怀奸邪、端庄严肃的在于容严与否,性情平和、急进鲁莽的在于言急与否。 【评析】 1.观神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神,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孝。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邪。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这里谈及的“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它发自于人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的“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2.观精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精,可以识别他的智明愚暗。聪明敏慧的人,其精条达明畅;愚钝鲁莽的人,其精粗疏暗昧。这个“精”,与“精明强干”的“精”字在意义上有些联系,但识别起来并不容易。 3.观筋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筋,能识别他的胆量。筋劲,其人勇猛有力;筋松,其人怯懦乏劲,像柔弱无缚鸡之力的酸腐书生。一个人手足如受到伤害,医生要专门看一下手足能否自由地活动,如伸展自如,表明筋完好无损,医治起来不甚麻烦。 4.观骨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骨,能识别他的强弱。骨健,其人强壮;骨弱,其人柔弱。曾国藩曾在鉴别人才时认为神和骨是识别一个人的门户和纲领,有开门见山的作用,他在《冰鉴》中说: “一身骨相,具乎面部。”筋和骨则经常联系在一起来考察一个人的力量和勇怯。 5.观气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气,可以发现他的沉浮静噪,这是成大事的必备素质。沉得住气,临危不乱,这样的人可担当大任;浮躁不安,毛手毛脚,难以集中全部力量去攻坚,这样的人做事往往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6.观色识人 色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动声色之人,需从其他角度来鉴别他们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讲,仁善厚道之人,有温和柔顺之色;勇敢顽强之人,有激奋亢厉刚毅之色;睿智慧哲之人,有明朗豁达之色。 7.观仪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仪,可以发现他的素质的好坏、修养的高低。仪态端庄大方的,修养深厚、素质高;仪态奸邪、畏缩卑琐的,修养浅薄、素质差。曾国藩说:“端庄厚重是贵相。”这是“仪”的一种表现。 8.观容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容,能够发现他的正邪谨散。容止不正,其人心怀他念,需要考察这个人的真实动机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内心纯粹,心无旁杂,不会轻易地见利忘义。一般而言,容止庄猛的,勇武刚健;容止沉稳的,谨慎有节;容止圣端的,肃敬威严。 9.观言识人 缓急之状在于言,言为心声,观察一个人说话,能看出他的性格。性情柔顺和祥,说话平缓;性情急躁的,说话直爽。 【故事】 老妇人识别汉武帝 汉武帝喜欢打猎,有时是群臣俱在,声势浩大;有时则是轻服便装,只带小队人马。 有一次,他轻服便装打猎晚归,路经一个村子借宿,开门的老头见来者不善,带着弓马刀剑的,以为是盗匪,不敢怠慢。待汉武帝一行人歇下后,老头子找老太婆商量,想去招集其他后生小伙子来攻打这群强人。老太婆急忙止住老头子:“我看那领头的人气度不凡。容貌之间有种顶天立地、不为事势屈折的气概。这不应该是普通人的容貌,一般盗匪更不用提了。还是谨慎点好。” 汉武帝的侍卫自然将此话听在耳中,报告给汉武帝。第二天早起,告辞。一夜无事,老头子心中稍安。不过数日,朝廷下旨封老头子夫妇为官。原来汉武帝惊奇于老太婆的能耐,故有心照顾二老。 如此看来,老太婆虽然不知道“知人之能”,但生活经验却教给她一些容貌与人心性、品质、才能的关系,故有此趣闻流传后世。 P7-9 序言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莫不以人才为最重。从汉高祖刘邦将取得天下的原因归结为得“三杰”,到唐太宗李世民将人才比喻为“国之利器”,再到明太祖朱元璋将人才视为“国宝”,直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我最看重的是人才”,重视人才如一条红线,贯穿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 得人才者得天下,几千年分分合合的历史告诉我们,天下难得,人才更难得。而得才之难源于辨才、识才之难。 历史是不乏研读人才之人的,自然相应的书籍也是汗牛充栋,然而众多的典籍中,历来被世人推崇并流传到至今且影响深大的却只有一本,就是三国曹魏政权后期人物刘劭的《人物志》。 刘劭,字孔才,魏朝广平邯郸(今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人。他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编有类书《皇览》,参与制定了《新律》。著有《乐论》、《许都赋》、《洛都赋》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仅见《人物志》、《赵都赋》、《上都官考课疏》。 其中,《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解读人才,也是惟一一部流传至今的人才学理论著作,素有“识人宝鉴”的美称,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第一流的人才学著作。 清末名臣曾国藩终生将其置于案头、朝夕研习。视其为识才、辨才秘典;红顶商人胡雪岩一生精心研读、亲身实践,凭其周旋官场、纵横商界;国学大师南怀瑾览遍国学,然后鼎力推荐世人阅读的一部国学经典。 如何把人分析得很透彻,什么样的人是通材,什么样的人是偏才,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大事,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小事,《人物志》给我们作出了最全面的回答,它还探讨了人的内在修养、性情与外显能力及行事风格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的独特视角。 因此,《人物志》一面世,就备受世人关注。 宋人阮逸说:“是书也,博而畅,辩而不肆,非众说之流也。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檠栝,其效不为小矣。予安得不序而传之!媲夫良金美玉,兢横一启,而观者必知其宝也。” 明代郑曼说《人物志》“事核词章,三代而下,善评人品者,莫或能逾之矣”。 清朝纪晓岚说“其书主于论辩人才,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分别流品,研析疑似”,“所言究悉物情,而精核近理”。 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我自己很喜欢刘劭此书。认为他提出‘平淡’二字,其中即有甚深修养功夫。”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赖奥克将《人物志》翻译成英文,取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出版后立即风靡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让更多的人阅读经典,汲取国学智慧,我们策划编辑了本书。 我们在综合比较不同版本的基础上,含英咀华,分别从经文、注释、译文、评析和故事五大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人物志》。满足了读者渴望一本与时俱进、案例翔实的《人物志》的心愿。 周公三吐哺,得以人才济济、举国安定;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求,得以英才荟萃、国势渐盛;刘备三顾茅庐,得以卧龙出山、成就帝业;曹操“唯才是举”,得以人才齐聚、终统天下。我们亦唯有惟“才”是瞻,然后运用“观才、识才、用才”的智慧,才能成就伟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