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编著的这本《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发家史》以理性的姿态、宽广的视角,全方位选取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清末民初的高端发家经典案例,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积淀中,精选出世人公认的发家精英,并沿着他们发家的足迹进行理性剖析、解读,旨在从他们所实现的人生跨越中,挖掘出让人亢奋和震撼的人性光辉。
本书既可以当做历史读物来读,因为里面包含了发家者惊心动魄的人生悲喜;也可以当做励志图书来读,因为其中所有的主人公们,都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实现了重大的飞跃,上演了一出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励志活剧,并最终给读者带来更大的启迪和借鉴的价值。
莎士比亚说:“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回顾中国历史上那些风云人物的发家之路,那些值得我们去回味的人和事,你会看到,历史真的就在我们身边。
《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发家史》选取大量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通过对每一位人物发家历程的精要归纳和分析,让我们领略到他们独具特色的个性、敏锐的商业意识、各不相同的经营谋略、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找寻到实现我们心中财富理想的各种各样的成功之路。
《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发家史》由博文编著。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政治巨擘,他不但给璀璨夺目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还给后人留下扭转乾坤、撼动山河的豪迈壮举。通过历史的切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天子从登基之日起,就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发家计划。从清除强权,到荡平六国,再到修筑长城,秦始皇一连串的政治决断,都显示出了他炉火纯青的政治艺术。也正是他傲居群雄的强悍作风,才把他自己推向了无与伦比的政治巅峰——千古一帝。他所创造的封建帝制,或者说,他匠心独运的发家史,不但震撼了当时的朝代,还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
背景身世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降生,取名赢政,又名赵正。有关秦始皇的身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版本。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为秦庄襄王子楚的儿子。子楚是秦国的王孙,自小便被派到遥远的赵国做人质。在此期间,子楚看上了吕不韦的姬妾,将她据为己有,此后两人便生下了赢政,即秦始皇。后人通常称赢政之母为赵姬。
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不同的是,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秦始皇则成为了吕不韦的儿子。具体的解释是说,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赵姬献给了子楚,但当时赵姬已经怀上了吕不韦的孩子,而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对于这两个不同版本,后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吕不韦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人们不得而知,但吕不韦的存在,确实对秦始皇一生的影响十分显著。事实上,吕不韦也确实与秦始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是吕不韦当初对人质子楚的赏识,那么秦始皇的发家之路或许在一开始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发家秘史
傀儡天子,韬光养晦
如果当初子楚这位被赵国扣押的人质无法继承秦国的王位,那么作为他的儿子,赢政自然也与秦王之位无缘。但历史却偏偏在这时被一个人改写了,这个人就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来自濮阳的—个大商人,他凭借过人的经商头脑而累积了万贯家财,这为他日后协助子楚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子楚能够从一个身在异国的人质,到成功返回秦国,再到登上秦王之位,吕不韦可谓是最大的功臣,这些奠定了他日后在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但他日渐丰满的政治势力也成为了赢政发家之路上的一道阻碍。
公元前250年,赢政9岁之时,他的父亲子楚便以太子的身份继承了安国君的王位,称秦庄襄王。此时,赢政和他的母亲赵姬也在吕不韦的精心安排下来到了秦国,分别被封为太子和王后。而功不可没的吕不韦则做了相国,并被封为文信侯,拥有食邑十万户。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13岁的赢政登基为秦王。不过,由于年纪尚小,赢政在继位之初没能控制政权,政权被吕不韦和王太后赵姬所操控,因此当时的赢政只能算是一个傀儡天子。
赢政即位之时,吕不韦经过多年的招兵买马,在宫中的势力已经十分庞大,并被尊称为“仲父”,成为了秦始皇最初统治的一大威胁。此外,在赢政充当傀儡天子的时间里,还出现了另一个历史人物,也对他的统治形成了威胁,这个人名为缪毐。
据说在秦庄襄王去世后,赵姬由于寂寞难耐,便开始与吕不韦偷情。对于赵姬的示好,吕不韦最初欣然接受,后来待赢政逐渐长大后,他才开始有所避讳,担心太过沉溺于儿女私情会威胁到他自己的地位。于是,为了摆脱赵姬的纠缠,他找到了嫪毐,让他假扮成宦官入宫,作为新欢献给了赵姬。
嫪毐和赵姬情投意合,不仅做了苟且之事,还使赵姬怀了身孕。由于怕事情暴露,所以吕不韦只能再次献计,对赢政说太后赵姬寝宫的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赢政不疑有诈,立即着手安排让赵姬搬出了王宫。此后,赵姬与缪毐更加肆无忌惮,先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缪毐则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势力庞大。这使嫪毐逐渐变得不可一世,时常以秦王的继父自居,对赢政的统治形成了直接的威胁。
由此可见,赢政在位的前几年,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完全被操控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最后又出现了一个同样热衷权力的嫪毐,从而将赢政独立执政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的程度。因为无论是从年龄方面,还是从阅历方面,赢政都没法与吕不韦相比,甚至连缪真都不及。
因此在面对吕不韦和嫪尊这两股强大势力的威胁,l型及他们相继发出的挑衅时,赢政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并没有贸然地进行对抗,他表面不动声色,实则等待时机。这一等,就是七八年,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蛰伏期,但他忍受住了,这也成为他得到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
公元前238年,赢政按照传统的规矩举行了加冠礼,可以亲政了。此时,最先沉不住气的是姆毐,他担心秦王亲政后会影响到自己现在的强大势力,于是便率先发动了叛乱。然而让缪毐没有想到的是,“默默无闻”的赢政早已备好了充足的精兵,只等着这个时机的来临。最终,嫪毐的叛军落败,而他自己则遭到了车裂的酷刑,赔上了性命。
嫪毐死后,他与赵姬的两个私生子,以及众多同党也都被赢政杀死。同时赢政还想要将自己的母亲赵姬软禁起来,最后被朝臣们说服,才免除了对母亲的责罚。清除完缪毐的党羽之后,赢政又开始设法铲除吕不韦的势力。他先是免除了吕不韦的相国之位,后又对他下了一道绝命书,斥责他不配拥有现在的一切,欲将其放逐到巴蜀。吕不韦被逼无奈,又担心自己的命终有一天会保不住,因此便作了自行了断的决定,于公元前238年饮毐酒而死。
除掉了吕不韦和嫪毐这两个庞大的势力之后,秦始皇正式开始亲政,为他的发家之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曾预测秦庄襄王子楚会前途无量的吕不韦,估计事先也没有预料到,真正前途无量的竞然是这个曾被他所控制的傀儡天子。
P2-5
中国恢弘厚重的历史中既有波澜壮阔的史诗投影,也有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化积淀。当人们回眸凝望时,最让人心潮起伏的,依然还是那些站在历史的潮头浪尖呼风唤雨的伟人巨擘。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以各自不同的豪迈气势铸造了中国古代一段段令人热血激荡的历史。他们中既有开疆裂土、再造中兴的卓越君王,也有功勋昭日月、威名震乾坤的开国元勋;既有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文臣谋士,也有驰骋疆场、威震敌胆的骁勇悍将;既有衣钵满满、政商俱兴的红顶商人,也有富可敌国、堆金摞银的商业大腕。他们不但传承了华夏文明,还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透过他们的身影,我们可以重温那一幕幕荡气回肠的史诗画卷。
但是,世界上从没有生来就成功的人。“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决不是一首好诗”,同样,历史上的成功者们也有过蹒跚学步,也有过牙牙学语,也有过挣扎,也有过阵痛,甚至他们也跟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曾经长时间地处于迷茫和精神的游离当中。但最终,他们都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可是人们在羡慕他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好风光之时,却往往忽视了他们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的不懈攀爬。事实上,每一个成功者的发家之路都值得人们去研究,去回味。
这些名扬天下的高端发家者,他们虽然身处的朝代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发家的规模和层次不同,但他们有着非常相似的共性,那就是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方向明确的奋斗目标、让人仰慕的辉煌成就,以及拥有不甘命运摆布、不向权势低头的叛逆性格。无论他是落草乡伍之间,还是降生庙堂之上,都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刷新青史,勾勒出属于自己的恢弘篇章,他们的存在,让世界更精彩,也让历史成为了后人最好的老师。
本书以理性的姿态、宽广的视角,全方位选取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清末民初的高端发家经典案例,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积淀中,精选出世人公认的发家精英,并沿着他们发家的足迹进行理性剖析、解读,旨在从他们所实现的人生跨越中,挖掘出让人亢奋和震撼的人性光辉。
与此同时,在历朝历代的杰出人物当中,作者根据发家方式上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和遴选。那些精挑细选出来的主人公,都是各自领域的风云人物、人中龙凤,每一个人都称得上才华横溢。他们是华夏群英谱中的精萃,更是永远都不会被历史湮灭的耀眼明星,代表着中国古代崇高的境界和智慧。
本书以全景式的俯瞰扫描,并以后人的视角把主人公们重新放回他们自己所处的时空之后再进行审视,这样一来,便可以在丰满人物形象的同时,有意识地挖掘出每一个主人公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并对他们的感悟加以提炼。
本书既可以当做历史读物来读,因为里面包含了发家者惊心动魄的人生悲喜;也可以当做励志图书来读,因为其中所有的主人公们,都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实现了重大的飞跃,上演了一出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励志活剧,并最终给读者带来更大的启迪和借鉴的价值。本书会成为我们努力向上的指航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