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者乡土人文版精选集(4)
分类
作者 读者乡土人文版编辑部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者乡土人文版编辑部编写的这本《读者乡土人文版精选集(4)》编选《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2011年第7期至第12期的精华内容,融乡情、亲情、感悟和地方人文于一体,以清新隽永的文字和浑朴的姿态,让读者感受家园故土的宁静美妙,让心灵重温真情至爱的柔软触动。汇点滴方聚江海,积硅步终行千里。篇篇美文,期期精选,结集为您呈现华夏地方人文浑朴、隽永之美。

内容推荐

《读者·乡土人文版》是一本综合性文摘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读者》旗下的第一份系列刊。刊物力求从不同侧面和多个角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自然细腻的笔触,描绘游子刻骨铭心的故园之思,抒写国人挥之不去的故土情结,刻画华夏大地神奇瑰丽的民俗与造物之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温厚、庄重的内涵,融乡情、亲情、感悟、旅食、民居、地理、地方人文及文化遗产于一体,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美丽、传奇、质朴的家园。《读者乡土人文版精选集(4)》荟萃《读者·乡土人文版》近年选编文章之精华,集结成册,以飨读者。

《读者乡土人文版精选集(4)》由读者乡土人文版编辑部编写。

目录

百味人生

爱他什么/张鸣跃

每天一次的激烈相会/李娟

一只鸡蛋的温暖/孙道荣

一辈子有多少来不及/青衫

童年/李读

万物从容/许道军

补丁也可以绣成花朵/孙道荣

一个农民要下楼/李晓

一个孩子对地震的记忆/阿忆

城市的伤/一路开花

让脸蛋稍息/吕清明

喜马拉雅山能炸出个口子吗/毕淑敏

艾草青团/袁文

豌豆尖上的滴绿时光/权蓉

瓦松/仉咏

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张鹰

敲碎坚硬的壳/赵盛基

德国人的职业操守/郭龙

相依为命/丁立梅

天地间一株麦子/刘文波

寄居处/尤今

人是要有尊严的/流沙

不要把佛信得那么痛苦/张丽钧

有些幸福我们看不见/马国福

留一双眼睛看着你长大/邹扶澜

奶河/刘国星

中年是下午茶/董桥

南方小镇/雪小禅

冯四/刘亮程

如果一只鸟儿选择了轻生/古保祥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流沙

草药与大地的苦/鲍尔吉·原野

好人万建光/狴月

百姓生活

两生花/王宁

九娘/李景宁

鄂伦春渔猎人/段华

城市里的庄稼/侯拥华

一只芦花鸡丢了/郭宏文

壮壮/韦如辉

婆婆的布袋/鲍尔吉·原野

最后的小脚/包光潜

我爸我妈的美丽爱情/阿慧

舔碗/李兴义

开镰大戏/蒋建伟

闷爸/红叶

满屋的太阳/崔修建

一棵树/李兴义

阳光下的亚麻/吴安臣

乡村少年的一个下午/黄建

干娘/井田

杀秋大戏/蒋建伟

到村庄寻找一个人/王新华

保姆万姐/岑桑

养大的儿子成了客/敏明的岛

借条/鲁小莫

花喜鹊,叫喳喳/王振东

风俗民情

宁波的“过房亲”和拜师傅/钟一凡

乡间拦新娘/徐宣冬

“走老人婆”的日子/向求纬

哈尼族奇妙的取名礼俗/王桥银

阿台奇鹰猪/徐纯

亲情驿站

深藏在时光中的卑微父爱/陈晓辉

穷人的补丁/朱成玉

隔壁的父亲/周海亮

白雪的墓园/迟子建

妈不敢哭/倪萍

老爸成了小孩/周云蓬

老胡是我爸/云中漫步

害怕儿女失去他/玲珑

我不能忘记他的好/许永礼

爱比粮食更珍贵/余显斌

捡回老父亲/赵珊珊

永远的格桑梅朵/一别经年

十八件毛衣/红鸟

行走乡土

赛里木湖的蓝色诱惑/梁彤瑾

只取千灯一盏/乔忠延

梅花落下的村庄/林帝浣

西递有好雨/孔文

在米脂/贾平凹

一方水土

显摆的银川人/唐荣尧

泉州——寻宝之城/蔡崇达

和田人的苏帕情结/张钊

心灵家园

泥鸟/李成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水往高处流/豆春明

又到一年菌子熟/和菜头

一棵树在城市的夜里死了/李汀

驴事/袁俊宏

北地/衣水

农具的眼睛/迟子建

收藏阳光/余继聪

亲亲我的泥巴/孙本召

石头院墙唱着歌/郭宏文

异域博览

八十年,伦敦没有变化/牛道斌

美利坚义工/王晋军

不急,这里是非洲时间/桂涛

英国独特的“餐桌教育”/刘锴

瓦拉纳西:天堂的入口/陈颖

古今轶事

百年开学第一课/邓康延

那时的优雅/王吴军

那一代人的读书功夫/苗振业

以笨服人/蒋骁飞

人与自然

骆驼的事/李娟

与狼对视/王族

你或许不知道的兔子/王霞

小驼羊福克斯/刘瑛

植物的“爱恨情仇”/王小彬

旅食天下

葫芦头泡馍/赵兴才

客家酸笋/赖晨

黄州烧梅/王景瑞

《红楼梦》之桂花糖芯/宜晴

江南美食叫花鸡/周礼

济南的炸荷花/张稚庐

永远的下饭菜/二毛

试读章节

补丁也可以绣成花朵

孙道荣

拐角凹进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她的舞台。她在这里摆摊织补,已经好几年了。

我每次路过,都能看见她坐在那里,埋头织补,身边的车水马龙似乎离她很远。她很少抬头,只有针线在她的手上不停地穿梭。

这里原本是城乡结合部,这几年城市西迁,这块地也跟着火热起来,到处都是建筑工地。上她那儿织补的人,大多是附近工地上的民工。衣服被铁丝划了个口子,或者被电焊烧破了个洞,他们就拿来,让她织补一下。也不贵,两三元钱,就能将破旧的地方织补如新。如果不是工作服,而是穿出去见人的衣服,她会更用心一些,用线、针脚、纹理,都和原来的衣服一样,绝对看不出织补过。

从她所在的拐角往前100米,是一所学校。我的孩子以前就在那所学校读书,每次接送孩子,都经过她的身旁,也就对她多留意了一点。

一天,妻子从箱底翻出了一条连衣裙,还是我们刚结婚时买的,是妻子最喜欢的一条裙子,但翻出来一看,胸口处被虫蛀了一个大洞。妻子黯然神伤。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她的影子——也许她可以织补好。

我拿着裙子过去。她低头接过裙子,看了看,摇摇头说:“洞太大了,不好织补了。”我对她说:“这条裙子对我妻子的意义不一般,请你帮帮忙。”她又看了看裙子,忽然问我:“你妻子喜欢什么样的花?”“牡丹。”我告诉她。她看着我:“要不然我将这个洞绣成一朵牡丹,你看怎么样?”我连连点头,说:“太好了。”

她从一个竹筐里拿出一大堆彩色的线,开始绣花。我注意到她的手,粗大、浮肿,一点也不像一双绣花的手。我疑惑地问她:“能绣好吗?”她点点头,告诉我,以前她在一家丝绸厂上班,就是刺绣工,后来工厂倒闭了,她才开始在街上摆摊织补。“我原来绣的花可漂亮了。”她笑着说,“原来的手也不像现在这么笨拙,在外面冻的,成冻疮了,所以才这么难看。”

正说着话,一个背书包的女孩走了过来。以为女孩也是要织补的,我往边上挪了挪。她笑了:“这是我女儿,就在那边的学校上学。”女孩看看我,喊了一声“叔叔”,就放下书包,帮她整理线盒。很多线头乱了,女孩就一根一根地理清,重新绕好。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孩子从我们面前走过。有些孩子看来是女孩的同学,她们和女孩亲热地打着招呼。女孩一边帮妈妈理线,一边和同学招呼着,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我好奇地看着女孩,稚气的脸上已经有青春的气息。她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她的同学看到她的妈妈是个街头织补女。这出乎我的意料。我有个同学,就因为长相土了点、苍老了点,他的儿子从来不让他参加家长会,也不让他去学校接自己。男孩认为自己的爸爸太寒碜了,出现在同学面前会丢了他的脸。

我对她说:“你的女儿真好。”她看看女儿,笑着说:“是啊,她很懂事。这几年,孩子跟着我们也吃了不少苦。”女孩嘴一撇:“吃什么苦啊,你和爸爸才苦呢。”忙完了手头的活,女孩拿出书本,趴在妈妈的凳子上做起了作业。我问她:“怎么不回家去做作业?”女孩说:“我们要等爸爸来接我们,然后一起回家。”

她穿针引线,牡丹的雏形已经显露出来。这时候,一个中年男人蹬着三轮车过来了,女孩亲热地喊他“爸爸”。我对她说:“天快黑了,要不我明天再来拿,你们先回家吧。”她摇摇头说:“就快好了。”

路灯亮起来的时候,她终于将牡丹绣好了。那件陈旧的连衣裙,因为这朵鲜艳的牡丹而靓丽起来。

中年男人将三轮车上的修理工具重新摆放一下,腾出一个空位子来,然后他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放在了那个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她的下半身是瘫痪的。女孩将妈妈的马扎、竹筐放好,背着书包,跟在爸爸的三轮车后,蹦蹦跳跳地离去。

目送他们一家三口离去的背影,我拿着那件绣了牡丹花的裙子回家。你完全看不出来,牡丹之处是一个补丁。

P15-1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0: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