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那些人儿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彭匈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中有太多的人物被世人所铭记,他们都有鲜明的特点:诸葛的计谋、关羽的忠义、张飞的鲁莽;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不同味道的三国,有的为曹操兵败赤壁唏嘘不已,有的为周瑜的英年早逝扼腕叹息,有的为诸葛亮的无力回天而痛哭流涕,这些都是三国的魅力所在。本书作者选取了诸葛亮、曹操、吕布、杨修、孔融等50多个三国风云人物,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三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杰枭雄,再现了那段历史中最为精彩的事件和场面,以故事状人物,以人物话历史,以历史说文化。

内容推荐

《当皇帝不好玩》、《诸葛大名垂宇宙》、《董卓死状》、《时髦青年吕布》、《曹营特警》、《袁氏兄弟的考核鉴定》、《荆州这块大奶酪》、《皇叔名片大派用场》、《玄德公的眼泪在飞》、《甄洛与貂蝉孰美》、《为张飞讨个说法》……

本书点击了诸葛亮、曹操、吕布、杨修、孔融、祢衡、刘备、关羽、张飞等50多个三国风云人物,书中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三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杰枭雄,再现了那段历史中最为精彩的事件和场面,以故事状人物,以人物话历史,以历史说文化。

本书援引大量史料,文笔练达,平和通达,言简意赅,亦庄亦谐,令读者了解历史真相,悟出其中道理。

本书附漫画家崔注中先生50幅精彩插图。

目录

[了却一桩心愿](代自序)

[当皇帝不好玩]

[董卓死状]

[是谋略家,非政治家]

[一个书呆子标本]

[时髦青年吕布]

[很能办事的小人]

[曹操的多疑与诚信]

[曹操的奢靡与清廉]

[曹营特警]

[假如郭嘉不死]

[毒计出贾诩]

[曹操杀杨修]

[愤青祢衡]

[孑L融死因]

[曹家哥们]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甄洛与貂蝉孰美]

[曹刘与女人]

[三国中的神异现象]

[话说谣与谶]

[袁氏兄弟的考核鉴定]

[荆州这块大奶酪]

[韬晦大师]

[皇叔名片大派用场]

[玄德公的眼泪在飞]

[诸葛大名垂宇宙]

[万古云霄一羽毛]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中国古代机器人]

[关羽成神四部曲]

[人间烟火说关公]

[为张飞讨个说法]

[张飞与酒]

[为赵子龙鸣不平]

[激将黄忠与不服马超]

[反骨的传说]

[会诊马谡]

[东吴女子]

[孙坚缘何成丑角]

[狮儿难与争锋也]

[喜爱太史慈的理由]

[生子当如孙仲谋]

[遥想公瑾当年]

[奇男子鲁肃]

[知识改变吕蒙]

[少帅陆逊]

[老资格张昭]

[名嘴与臭嘴]

[少爷不如老爷]

[三国终结者]

试读章节

[当皇帝不好玩]

封建社会,地位最高的人物就是皇帝。南面称孤,一言九鼎,何等威风。翻阅中外史书,在此高位上坐得很郁闷,甚至整日形如惊弓之鸟者,不在少数。汉献帝刘协算一个。

刘协打从九岁坐上龙位,几乎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他的高处严寒,别有一番滋味。

先是董卓擅权,带剑入朝,动辄呵叱。迁都大事,无须奏请,火焚宗庙宫阙,劫天子并后妃西去。一国之君,只有战战兢兢的份。

董卓身亡,来不及喘上一口气,雪上加霜,又遭李、郭之乱。《三国志·魏书六》裴松之注引《献帝纪》载,李■劫持帝后,一路之上,仓皇凄惨,饮食不继。“诸侍臣皆有饥色,时盛暑热,人尽寒心。帝求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遭李催呵叱:“乃以腐牛骨,皆臭不可食。”帝坐牛车至大阳,断炊,晚宿于瓦屋中。“野老进粟饭,粗粝不能下咽。”这就是他皇室生活之一斑。整个少年时代,他的记忆,唯有惊恐二字。好不容易回到洛阳,却是满目断壁残垣,“宫室烧尽,街陌荒芜”,只得临时住在老太监旧宅中,其余百官皆搭简易救灾棚栖身。尚书郎以下者,每日都得自己打樵采薇以疗饥,饿死者不计其数。此等生活,并非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

曹操迎天子驾幸许都后,献帝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每况愈下。应该说,他最害怕的,还是曹操。演义写国舅董承衣带诏泄败,曹操人宫寻仇,来弑董贵妃。当着献帝的面,命武士将怀孕五个月的董妃勒死于宫门之外。后人有诗日:“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更为惨烈的事还在后头,建安十九年十一月,裴注引《曹瞒传》叙述曹操派华歆带人捕杀伏皇后,伏后躲于房内夹壁,被华歆破壁搜出,揪伏后头髻拖出(歆坏户发壁,牵后出),经过献帝面前,伏后大声呼救,献帝有何表现呢,唯有捶胸大恸,哭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也。”曹操命左右将伏皇后乱棒打死,并将伏后所生二子鸩杀,诛伏氏族人数百。

贵为天子,一辈子都脱不开失魂落魄。后世李商隐诗“何如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说的虽为唐明皇,却也很容易让人想到汉献帝的。

明冯梦龙以佛家因果报应之说,虚构了这命运轮回之事。《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说,书生司马貌贫寒不得志,写诗骂天骂地,惊动玉帝,玉帝准他代理阎王六个时辰,审理数百年地狱积案。第一桩便是韩信、彭越、英布状告刘邦、吕后合谋残害忠臣。听罢各方陈述,便一个个发落了断:“韩信,你尽忠报国,替汉家夺下大半江山,可惜衔冤而死。发你在樵乡曹嵩家托生,姓曹,名操,表字孟德。先为汉相,后为魏王,坐镇许都,享有汉家山河之半。那时威权盖世,任从你谋报前世之仇。当身不得称帝,明你无叛汉之心。子受汉禅,追尊你为武帝,偿十大功劳也。”

接下来发落被吕后剁成肉酱的大梁王彭越做了蜀主刘备,九江王英布做了东吴主孙权。让这三位被冤杀的功臣把汉家的天下瓜分了。

又唤过汉高祖刘邦发落:“你来生仍投入汉家,立为献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胆战魂惊,坐卧不安,度日如年。因前世君负其臣,来生臣欺其君以相报。”

唤吕后发落:“你在伏家投胎,后日仍做献帝之后,被曹操千磨百难,将红罗勒死宫中,以报长乐宫杀信之仇。”

更为荒诞的,是让项羽投胎为关羽。当年分了项羽尸体前去领功的王翳、吕马童、杨喜、吕胜、杨武等人,全部成了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刀下之鬼。

“三言二拍”的这个故事来自《三国志平话》。这是一部成书于宋末元初的话本,民间传说加主观想象居多,文字也粗糙,连野史都算不得的。不过它所表达的老百姓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信念,给人留下的印象倒是很深。

其实从性格才干上看,献帝刘协也并非窝囊之辈,演义描绘他的言行举止,活脱脱一个冰雪聪明的阳光少年形象。当初董卓废少帝,立他为献帝,也是经过一番观察思考的。裴注引《献帝纪》中记载,卓于混乱之中寻得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卓问少帝缘由,少帝答得磕磕巴巴,不知所云。“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由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

汉自刘邦立业,光武中兴,至此已是末世。汉祚已竭,天下三分,历史自有它的发展规律。且不说刘协有多大本事,就是枭雄如刘备者,加上睿智如诸葛亮者,“匡复汉室”,也只能是一个幌子罢了。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曹丕使群臣逼宫,令献帝禅位,自称魏文帝,废献帝为山阳公。不过,表面文章倒也做到了家,让献帝自己表态,虚心向先贤学习,“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常,唯归有德”。而曹丕呢,假装谦虚,作《上二书三让禅)),推来让去,实在硬要我当,我也只好“肃承天命”了。于是设坛于繁阳,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大赦天下。

不过话又说回来,相比历史上的宫廷政变,这似乎也不失为一种权力的和平更替,献帝既避免了血光之灾,生活上还得到了“给予出路”的政策,食邑万户,保留了一个“山阳公”的名号,在礼仪待遇等其他方面还享受到许多优惠,四子均封列侯。刘协本人活到五十四岁,比曹丕还长寿。死时曹丕儿子魏明帝曹睿“素服发哀”,后追谥他为“汉孝献皇帝,葬以汉礼”。

相比诸多别的人物来,刘协算是得了一个善终,应了那句“好死不如赖活”的俗话。P1-4

序言

这五十篇三国人物的文字,先是写了魏、蜀、吴三大阵营的主要人物。广西师大历史系钟文典教授叮嘱我,不要只顾了大人物而忽略了小人物。三国里的许多小人物,如蒋干、杨修等,是很值得写一写的。史志上也有关于他们的记载。于是,文章中有整段涉及的人物就远不止五十个了。

看了不少书,调动了我记忆中的一切与三国人物有关的资讯。单从涉及的内容看,便驳杂得可以。一是名著《三国演义》;二是史籍《三国志》、《后汉书》、《晋书》、《资治通鉴》等;三是有关三国的民间话本与野史,如《三国志评话》、《世说新语》、《搜神记》等;四是三国戏曲,包括元杂剧、京剧和地方戏;五是历代关于三国的诗文;六是三国内容的连环画;七是古今中外世情百态。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我最喜欢也最看重的是《三国演义》。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场面宏阔,文笔练达,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揭示人性的复杂,铺陈谋略的精到,无有出其右者。

《三国志》是一部良史。作者陈寿,曾在蜀汉为官,后为西晋著作郎、治书侍御史。其选材严谨,芟夷繁缛,简约精当。后有南朝刘宋时裴松之作注。裴注广征博引,补缺纠谬,注文篇幅竟多于原志三倍。史家将《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有趣的是,《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其中《魏书》篇幅占了全志一半,对曹操是褒多贬少。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却是以蜀汉为正统,尊刘抑曹。毛伦、毛宗岗父子的改评本作了优劣互见的增删,总体上更强化了这一倾向。名著与良史对比阅读,奥妙无穷。

我念初中时就读过《三国志评话》,这部以民间传说为依据的话本,虽然文字粗疏,但叙述有趣,角度多端。三国戏则是中国戏曲的大宗,据《京剧剧目初探》一书披露,以三国为内容的剧目多达一百三十八出。其流布之广,影响之大,无可比拟。自晋以降,以三国人事为题的诗文日盛,陆机、谢灵运、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王安石、苏东坡、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都有脍炙人口之诗词传世。不少诗词我都能背。至于看三国连环画,从小就是我的爱好。入迷之时,何止“欣然忘食”。至今我仍藏有上海人美的全套《三国演义》连环画珍藏版。这些包罗万象的东西,按照我本人的解读,融入自己的观点,便写成了这五十篇关于三国的文化随笔。

我发表第一篇三国人物文章,是在十三年前,写的是吕布。此后陆续写了诸葛亮、曹操、杨修、孔融、祢衡、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分别收入我早些年出版的随笔集《向往和谐》及《会心一笑》中。易先生品三国,倒是引发了我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写完这五十篇文章。我和易先生曾经同在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做过《纵横中国》栏目的特邀嘉宾,当时各说各话,未尝交往。

真正从骨子里影响了我的,确有一人,那就是我的父亲,一个精力过剩并充满浪漫情怀的商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超级三国粉丝。上世纪初,我祖父从江西吉安来到桂林平乐经商。我父亲三兄弟,他是老大。祖父决定,老大继承祖业,做生意;两个弟弟上学念书。于是我两个叔叔都大学毕业,我父亲一天学也没上过。祖父也挺务实,他先教父亲识文断句,然后买了一楼的书,说,自己看。我父亲把那一楼的书看完,最后遴选出两套最爱。一是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另一就是《三国演义》。这一楼的书,传到我手上,只剩下一部《(详注集部精粹》了。

父亲记性极好,闲暇无事,常以背书为乐。我听他背诵过的就有李斯谏逐客书》、《史记·滑稽列传》、诸葛亮《出师表》、梁任公《欧游心影录》等。此外还经常听见他对某些文章作鉴赏性评点,头头是道,时有妙语。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未上过一天学的父亲,凭着他的自学功底,竟在桂林市文山中学(江西会馆学校)做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教的便是历史。

一九九二年我在漓江出版社任社长时,曾与总编辑聂震宁陪同作家王蒙到平乐参加李商隐学术研讨会(李商隐曾在平乐做过幕僚,有过诗作)。会余到我家小坐,年近八旬的父亲竟然给客人背起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由于口音和口齿问题,王蒙听不太懂,我只好在一旁充当翻译: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们去看三国戏。我的记忆中,他曾干过一件轰动县城的事,省桂剧团来演《三气周瑜》和《辕门射戟》,他竟把前面十五排门票包了,分送亲朋好友及生意场上的关系户。开台之时,命我二哥大放鞭炮助威。时至今日,周都督那挥洒自如的唱腔仍在我耳畔回响:“文要降武要战纷纷议论,有本都带人马扭转乾坤。庞士元献连环曹兵倒运,祭东风还仗那诸葛孔明。”有一次,父亲同我谈论杨修的死因,他说了三条,我补充了两条,他眼中放出的对我充满赞许和鼓励的异样光彩,我至今未能忘怀。如今关于三国人物的五十篇文章终于写完,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父亲如泉下有知,当笑慰矣。

每篇文章均配有一幅妙趣横生的漫画。漫画家崔注中先生是我在出版社工作时的同事兼朋友。老崔的漫画人像,乃是一绝。我曾看过他给装帧界著名人士曹辛之、张守义、张慈中等人画的漫画头像,十分传神。社里常有女编辑也嚷嚷着要他动笔,老崔警告,脸上某一部位须得夸张丑化,休要怪我。女孩齐声: “不怪!”于是便画。画毕,她们竟将作品贴于工作间墙壁上,进门先来一通“哈哈哈”,气氛好极。老崔对三国内容亦稔熟,画来无论人物表情、内心、服饰、器具、背景,均很传神到位。

总之,借此《三国那些人儿》出版之际,对所有鼎力相助的朋友,尤其是《南国早抛)、漓江出版社的老总和编辑们,我深表谢忱。

彭匈

二○○八年五月

书评(媒体评论)

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眼高手也高。

——贾平凹(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

彭匈先生用今天的眼光掂量那时的人物,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东西(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读三国能读出无穷智慧的人不少,但能说出来与人共享的却不多。彭匈谈三国则是令人敬佩的少数之一,真的敬佩!

——鬼子(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五十篇文章,有出处,富文采,见性情,蕴含着大智慧。想必我的同龄人也一定会喜欢。

——张淑云(广西民族大学教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