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唯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小说,也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夫的成名之作,更是一部著名的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作品描写瑞典南部农村一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他整天无所事事、不爱学习。有一天,他拒绝跟父母到教堂做礼拜,而宁愿自己在家里读圣经。突然家里出现了一个小狐仙,把他变成了一个手指大的小人儿。经过家门的一群大雁引诱尼尔斯家养的鹅跟它们一起去旅行,一只大公鹅动了心,想跟大雁飞走。尼尔斯担心让鹅飞走会受到父母的责怪,便用力拖住大公鹅,结果被带上了天,做了一次周游全瑞典的旅行。
来,让我们准备起程,跟随尼尔斯去进行一次奇妙而愉快的童话之旅。
一个还没有巴掌大的小人儿,骑着家鹅,跟随大雁,翱翔于蓝天白云间……
这部童话的主人公尼尔斯是瑞典南部乡村的一个14岁男孩。他懒散玩劣,不爱学习,专爱搞恶作剧,还欺负小动物。一天他因为捉弄小狐仙,被变成了一个拇指大小、而且突然能听得懂动物语言的小人儿。这时,一群北飞的大雁从天上飞过,尼尔斯家的一只公鹅受到诱惑,也要跟着飞走,尼尔斯想阻止公鹅,却被公鹅带到了空中。从此,他以家鹅为坐骑,以大雁为同伴,开始了奇特的空中漫游。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险,一个个温馨美丽的传说,使我们如临其境,让我们兴奋、感动、神往,更使我们加深了对善良、友谊和责任的理解。
来,让我们准备起程,跟随尼尔斯去进行一次奇妙而愉快的童话之旅。
大雁
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的。”
他站在镜子前面闭上眼睛,过了好几分钟才睁开。当时他估计怪样子肯定消失了。可是怪样子并没有消失,他仍然像刚才一样小。从别的方面看,他和以前完全一样。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他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无济于事的,一定得想别的办法。他觉得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去找小狐仙讲和。
他跳到地板上开始寻找。他把椅子和柜橱后面、沙发底下和烤炉里都看了一遍。他甚至还钻进了几个耗子洞里,但还是没有找到他。
他一边寻找一边哭喊、恳求和许愿。他说他再也不对任何人失信,再也不捣蛋,读讲章时再也不睡觉。只要他能重新变成人,他一定做一个可爱、温柔、听话的孩子。但是不管怎么许愿还是毫无用处。
他忽然想起,曾听母亲讲过,小狐仙平时都是住在牛棚里的。他立刻决定到那里去看看是否能找到他。幸好房门半开着,不然他还够不到锁无法开门呢,而现在他没碰到任何障碍就跑出去了。
他到了门廊下就找他的木鞋,因为在屋子里他一直是光穿着袜子走路的。他正想着他怎样才能拖动那双又大又重的木鞋,可是他立刻看见门槛上放着一双很小的木鞋。他发现小狐仙考虑得很周到,竟然把木鞋也变小了,于是就更加不安起来。看来这件令人烦恼的事日子还长着呢。
门廊外面那块破槲木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他一看见男孩就叫了起来:“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院子里的鹅和鸡立即掉过头来盯着男孩,并发出了一阵使人无法忍受的咯咯声。“咯咯里咕,”公鸡叫道,“他活该,咯咯里咕,他扯过我的鸡冠!”
“咕咕咕,他活该!”母鸡们叫道,而且叫个没完没了。那些鹅则聚集在一起,仰起头问,“是谁把他变成了这个样子?是谁把他变成了这个样子?”
然而最奇怪的是男孩听懂了他们说的话。他感到大为吃惊,竟一丝不动地站在台阶上听了起来。“这可能是因为我变成了狐仙的缘故吧!”他自语着,“肯定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才听懂了禽兽的话语。”
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使他实在无法忍受。他捡起一块石头朝他们扔了过去,并骂道:“住嘴,你们这群乌合之众!”
但是他没有想到,他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鸡根本就不怕他。整群鸡都跑到他身边,站在他周围叫着:“咕咕咕,你活该!咕咕咕,你活该!”
男孩想摆脱他们,可是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如果不是家里养的那只猫走了出来,他是怎么也溜不掉的。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聚精会神地在地上刨虫子吃。
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亲爱的猫咪,”他说,“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猫没有立刻回答。他坐下来,把尾巴精心地在腿前盘成了一个圆圈,两眼盯着男孩。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
“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呀!”男孩说,“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吗?”
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他先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然后才回答。“要我帮你的忙?是不是因为你经常揪我的尾巴?”他最后说。
这时男孩恼怒了。他已经完全忘记他现在是多么弱小无力。“怎么着?我还要揪你的尾巴!”他说着便向猫扑了过去。
转眼间,猫摇身一变,男孩几乎不敢相信他还是刚才那个动物。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肉皮,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他拼命地喊着救命。
可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断定,他死亡的时刻到了。正在这时,他又觉得猫把爪子收了回去,松开了他的喉咙。
“好了。”猫说,“这回够了,看在女主人的面上,这次我饶了你。我只想让你知道,咱们俩现在究竟谁厉害。”
接着,猫就走开了,看上去像他来的时候一样温柔和善。男孩羞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赶紧溜到牛棚里去找小狐仙了。
牛棚里只有三头牛。但男孩进去的时候,却是吼声四起,一片混乱,听起来至少是三十头。
“哞,哞,哞,”那头名叫五月玫瑰的牛叫道,“好极了,天下还真有公道!”
“哞,哞,哞,”三头奶牛一齐叫起来。她们叫得一个比一个凶,男孩简直听不清她们叫的是什么。
男孩想打听小狐仙在哪里,但是牛都吵翻了天,他根本无法使她们听见自己说什么,那情景就像他平时把一只陌生的狗放进牛棚里时出现的情形一样。她们后腿乱踢,脖子乱晃,伸出头,把角对准了他。
“你过来,”名叫五月玫瑰的牛说,“我给你一蹄子,让你久久不能忘记!”
“你过来,”另一头牛金百合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你过来,我也叫你尝尝你去年夏天经常用木鞋打我的时候是什么滋味!”名叫星星的牛吼道。
“你过来,你曾经把马蜂放进我的耳朵里,现在我要报仇!”金百合叫着。
五月玫瑰在她们中间年纪最大、最聪明,而且也最生气。“你过来,”她说,“你做的事都应该得到报应了。你曾多次从你母亲腿下抽走她挤奶时坐的小凳,你多次在你母亲提着奶桶走过时伸脚绊倒她,你多次气得她站在这里流眼泪!”
男孩想对她们说,过去他对她们不好,现在后悔了,只要她们告诉他小狐仙在哪里,以后他就再也不捣蛋了。但是牛都不听他说话。她们吵闹得非常凶,他真担心有的牛会挣断缰绳,所以他觉得还是趁早溜掉为妙。
他垂头丧气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院子里不会有人帮他寻找小狐仙,这他是能够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找到小狐仙也没有多大用处。
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缘的厚石头围墙上。他在上面坐下来,思索着如果他不能变成人,后果将如何。父母亲从教堂回家后一定会感到很吃惊。是的,全国都会吃惊;东威门荷格、陶里铺和斯古罗铺都会有人来看;全威门荷格区都会有人来看。父母亲还可能会把他拿到克维克集市上去让大伙看呢。 这样一想太可怕了。他想,再没有人看见他才好呢。
他太不幸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像他那样不幸。他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怪物了。
P6-8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著名作家赛尔玛·拉格洛夫(1858-1940)的成名之作,她以这部作品获得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描写瑞典南部农村一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他整天无所事事、不爱学习。有一天,他拒绝跟父母到教堂做礼拜,而宁愿自己在家里读圣经。突然家里出现了一个小狐仙,把他变成了一个手指大的小人儿。经过家门的一群大雁引诱尼尔斯家养的鹅跟它们一起去旅行,一只大公鹅动了心,想跟大雁飞走。尼尔斯担心让鹅飞走会受到父母的责怪,便用力拖住大公鹅,结果被带上了天,做了一次周游全瑞典的旅行。
作者以尼尔斯骑鹅旅行为线索,描绘出一派极为新颖、气象万千的瑞典景色。在本书中,大自然和动物生活占主导地位,也有历史古迹和各种传统的记述,但最主要的是作家成功地再现了人民在业区的生活及他们所依存的荒原大地。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1905年与挪威联盟解体后出现的民族进步的信念标志。除此以外,作家还热情地描述了工业的发展、农业的进步、林业的改革、劳动的愉快,以及人们的幸福生活。
人们通常把这部作品看成是“描写瑞典国土和人民”的地理书,并以此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有的版本还加了《瑞典圣歌集》第424首中的一、五、六节和著名诗人卡尔·斯诺伊尔斯基(1841-1903)的颂歌《瑞典地图》。
作家让尼尔斯生活在动物中间,从而被教育成一个忠诚和富有责任感的孩子。这种想法来源于英国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1865~1936)的《林莽之书》中的莫格列。
赛尔玛·拉格洛夫出生在瑞典中部韦姆兰省的一个小庄园里,父亲是一位军官。她三岁的时候,髋骨关节变形了,从此走路困难,给她造成很大痛苦。幸好她的祖母很会讲故事,这给她的童年带来很大乐趣。她在长期的静养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方面为她后来成为作家起了很大作用。
赛尔玛很早就立志要成为一个作家。但是她与当时瑞典的很多女性一样,为了独立生存,她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到瑞典南部的一个小城当了教师(1885-1895)。她在执教期间开始了创作生活。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约斯达·贝林的故事》(1891),其中的几章曾经在《伊顿》杂志社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其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无形的锁链》(1894)、《孔阿海拉的王后》(1899);长篇小说《一座贵族庄园的传说》(1899)、《耶路撒冷》(1901-1902)、《普初加里的皇帝》(1914);小说三部曲《罗文舍尔德家族的指环》(1925)、《沙劳德·罗文舍尔德》(1925)和《阿娜·斯维治》(1928)。
赛尔玛·拉格洛夫属于瑞典文学史上的“90年代”作家,《骑鹅旅行记》在民族浪漫主义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品不仅在瑞典被多次出版印刷、拍成电影,还被译成几十种文字。1978年我国出版了《骑鹅旅行记》的中文全译本,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电视台连续播出了全套的动画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次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美绘版的《骑鹅旅行记》,对原作进行了适当删减,使情节更集中紧凑,故事更生动有趣,形象更突出,更有个性,同时这套书又配有大量精美漂亮的插图。我相信,它将使读者感受一次愉快顺畅的童话之旅。
我在瑞典留学期间,参加了1981年在赛尔玛·拉格洛夫故居莫尔巴卡庄园举行的学术研讨会,来自瑞典和其他国家研究拉格洛夫的专家宣读了关于作家和作品的论文。昔日的莫尔巴卡是一座草顶房子的小庄园,作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对原来的建筑进行了改造,平房变成了楼房。作家在多部作品中对莫尔巴卡小庄园做过很多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有庄园故事、有对亲眷的回忆和地方传说。按照作家的遗愿,如今这里变成了拉格洛夫纪念馆和图书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那里参观、凭吊。
李之义 2008年8月28日
《骑鹅旅行记》获此殊荣是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崇高的理想主义、生动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
半个世纪之前,身为森林里的孩子,我在阅读尼尔斯的故事时,从中感受到了两个预言:一个是不久以后自己也能够听懂鸟类的语言;另一个是自己也将与亲爱的野鹅结伴而行,从空中飞往遥远而又令人神往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大江健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