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送84位烈士回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鲁顺民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众多权威媒体重磅出击,聚焦本书主人公——感动中国的王艾甫老人。本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之一。

王艾甫,他用双手默默擦亮的,不仅仅是被岁月尘封的烈士的名字,不仅仅是烈士亲人们的心,还有我们为共产主义,为劳苦大众英勇献身的革命理想,这是大写的历史,更是大写的真理。

内容推荐

本书主人公——王艾甫为解放战争太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寻访亲人,送烈士魂归故里的大义之举,感动和震撼着我们。

烈士孙耀的女儿找寻父亲下落,几十年没有音讯,最后把一包袱的介绍信付之一炬,曾经彻底断绝了念头,在垂垂暮年终于盼到了王艾甫送来的父亲阵亡通知书。

“处烈队”副队长杜明学,当年亲手掩埋的英雄,有111名出现在王艾甫搜集整理的365位河北阵亡英雄名单上,报纸刊登完毕那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

烈士路焕文的妻子王沧言,60年守着遗孤凄苦等待,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听到丈夫的墓地由王艾甫找到时,老人流着泪,说出来的只有一句话:这下,可就能合葬了……

目录

为了生命的尊严与荣誉

引子 左权夜话

第一章 一个老兵和另外一群老兵的缘分

第二章 转机

第三章 曲曲折折汾河川

第四章 大学生万里寻亲

第五章 接力,告慰烈士英魂

第六章 魂兮归来

第七章 燕赵悲歌

第八章 送归荣誉,找回记忆

尾声 无法停驻的脚步

附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一个老兵和另外一群老兵的缘分

与烈士不期而遇

一切都源于1996年的那个春天。

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又叫做南宫,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的文物旧货市场,每到周六、周日,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王艾甫在部队当兵的时候就有收藏的爱好,几十年下来,他已经是太原市乃至山西省有名的收藏家,在山西省收藏界无人不晓,每到周末都要到南宫来淘拣自己的收藏品,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说,对他而言,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用王艾甫自己的话来说,他的收藏原则是“人弃我取”,他戏称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捡破烂”的。几十年来,王艾甫把自己的收藏归类整理,形成了钱币、抗战文物、图书、火花、烟标、节目单、门票、“文革”品、票证、邮票、电影招贴、扑克牌12个大的主题收藏,其中以钱币收藏和抗战文物最为突出。

2003年7月,王艾甫向收藏界展示出自己历时一年半的一件作品——一把巨型古钱币编织而成的祈福剑,作为太原市建城2500年献礼。这把剑选用万枚唐“开元通宝”古钱币,剑身长4.12米,寓四季12个月“天天平安”之意。剑宽250毫米,重250公斤,寓意太原建城2500年。这把剑甫一问世,当然引起新闻界的注意,《太原晚报》、《生活晨报》、《太原日报》分别在显著位置作了相关报道。

而抗战文物收藏一直是王艾甫引为自豪的长项,到目前为止,他收藏的有关八路军一二。师和八路军总部在太行根据地的文物已逾千件。工作之余,王艾甫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太原、临汾、晋城、长治等地的旧货市场和数不清的村庄院落。他从收藏历史纪念馆、纪念碑和烈士陵园照片开始,一件一件收集能记录战争岁月的文献和实物。抗战时期的书本、账本、报刊、传单、旧军装、地雷壳,甚至当年用过的纺车、独轮车和当年八路军驻地老百姓家中的门板都成了他的藏品。

关于收藏,王艾甫有着许多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艾甫在旧货市场发现一批200多套1937年前太原国民师范的书籍和宣传品,如获至宝,花1000多元悉数买下。这些东西后被证实为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太原国民师范旧址成立纪念馆,他当即将这些东西无偿捐献。

谈起收藏,王艾甫脸上会漾起难以掩饰的自足和自信,在左权古庙里的第二个下午,我们谈论收藏的时间甚至要超过正题,这老汉兴致高得不得了。其实,对收藏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仗着读过几本书,跟他谈史树青、王世襄、朱家浯、马未都,没想到王艾甫好像好长时间没有碰到知音一样,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2005年,他会同一帮朋友成立了太原收藏协会,被公推为会长。由此可见,此老在收藏界的资格之老了。

但是,在1996年春天的那个星期六,他出现了一个收藏家不应有的闪失,而这一瞬间的失态彻底改写了他晚年平静的生活。他不无感慨地说,这也许就是天意,否则解释不通的。

那是一个清明节后的星期六,北方早春的天气略带寒意,街道两侧那些垂柳刚刚吐出嫩芽,枝条在寒冷的早春天气里舒展开来,太原南宫文物市场因这清寒天气的衬托反倒显得人气很旺。对于倒卖文物的贩子和收藏爱好者来说,周六这一天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一周一开市,从各地赶来的文物贩子总会带一些“新货”过来,有经验的收藏爱好者往往一大早就赶来了,甚至更早,几乎与最早赶到这里设点摆摊的小贩们同步。买卖双方在惊鸿一瞥之间就都开始揣摸对方心思,言语之间暗藏锋机。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就是在这清晨里“捡漏”捡得的。这个清晨,也是对收藏爱好者的学识、经验、眼光的一个考验。

当时还在山西省检察院上班的王艾甫当然也不例外,每一个周六,其实就是他的小节日,像一个老农周期性的劳作,是乐趣,是享受,当然也是收获。他一大早就赶过来,沿着长长的市场走过去,每一次或大或小总有所得,甚至会突然收获一个惊喜。

他的脸在文物市场上简直太熟了,那一张和善的脸就是他的名片,小贩们大多认得这老汉,不认得也知道他的名头,只要是他看准的东西,开口一个价,打死不松口,这倒不是他们成心刁难老汉,而是宾服老汉的一双眼睛,但凡人得他老人家法眼的物件,那一定是宝贝,是真货,那还能松口?

多年以来,他与这些小贩们巧妙周旋、斗智斗勇、砍价杀价,不伤和气又各取所需,他在这些小贩中间还是有很高人望的。要说收藏的乐趣,这也是乐趣之一,甚至是一份少不得的乐趣。

但是那一天,出现的偶然,几乎就是天意,当他在翻拣一个小贩装满废纸旧书的麻包的时候,几乎是顺手一摸,一样东西就拿在手里,是一个泛黄的册子,他呆住了。

“太原战役”、“阵亡”几个字在他眼前晃了晃,他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停下手定睛看时,刚才并没有看错,上面清楚地写着“六十八军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几个字。

这怎么可能?开什么玩笑?

这样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是什么东西啊,怎么会和废纸放在一起,流落到收破烂的小贩手里?

一个个疑问在王艾甫的脑子里飞快地来回打转,与其说是疑惑,是不解,还不如说是一种排斥、抵触或拒绝。

然而,拿在他手里的,恰恰就是这样一件在感情上在理念上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东西。他不知道这些东西应该放在哪里,但他知道这些东西应该在它应该在的地方,至少,不应该出现在市声如潮、锱铢必较的旧货市场的小摊贩这里。P6-9

序言

为了生命的尊严与荣誉

魏巍

早春三月,万物复苏。一本书和书中的主人公王艾甫,像惊蛰的雷音与天堂的雨水,让我这个老兵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心灵的震荡久久难以平息,几分慨叹几分敬意,悲喜交集中有些痛!

而此前,王艾甫的故事,已经感动了大半个中国。

历史寻找有缘之人。王艾甫是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干部,业余收藏中的一次意外邂逅,使他得到了四大本解放战争期间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和夹藏其中的84份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泛黄的纸张,漫漶的字迹,900多个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名字,仿佛革命烈士那湮没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在天之灵,轰然打开了他心灵的共鸣和永难忘怀的军人情结,冥冥中他听到了逝者的呼唤,看到了九泉之下一双双渴望回家的眼睛。于是,风雨十年为烈士寻亲,足迹遍布十余省区,不惜倾家荡产,影响各界广泛参与,从两鬓染霜到一头白发,共为60多名阵亡烈士寻到了亲人,或魂归故里,或恢复烈士名誉,让为国捐躯者英名彰显,让他们几十年思断肠、哭干泪的亲人们,终于得到了一份迟到的心灵慰藉和一份永恒的光荣。

王艾甫曾是一名军人。他家兄弟六人,就有五人当过兵。由此可知,三晋大地的英雄血脉和精忠报国的门风是如何熏染了他,营养了他。24年的军旅生涯,亲眼目睹多位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战友牺牲在自己身旁,更使王艾甫刻骨铭心地体验了军人的崇高和死亡的沉重。战场是流血牺牲的地方,也是生死情深的地方;是让人不惜赴汤蹈火的地方,也是让人懂得尊重生命的地方;是残酷无情的地方,也是赋予人生以大情大义的地方。就是这一份军人独有的情感特质,使王艾甫以花甲之身,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肩起了送英灵回家,还逝者光荣,让革命烈士英名永存,激励今人后世这一神圣使命。

他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过深重的苦难与屈辱,更有过可歌可泣的奋斗与抗争,支撑着中华民族巍然屹立的最伟大力量,是那些普通人,是那些勤劳、朴实,一声召唤便不惜以死报国的劳苦百姓。中华史册应该镌刻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中华儿女”、“人民英雄”这些宏大而崇高的名词下,只有站着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么,我们的民族史,我们的英雄史,才是活生生的,才是完整的,才是有血有肉有精魂的。他说:“我不敢想象,当年他们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倒下的情景;我也不敢想象,一位位烈士的亲人遥望远方,悲痛欲绝的情景。为烈士寻亲,只是一种纪念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实质是:应该为烈士招魂!”

为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贡献生命的烈士们招魂,为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而前仆后继的先烈们招魂,为那些正值二十年华就把鲜血浇灌在共和国基座上的战士们招魂,这不应该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时刻不能忘怀的吗?不应该是在一个崇尚物质,而精神有些挂空的时代,每个人的必修课吗?不应该是每一个真正的中华子孙,必须自觉和经常接受的灵魂洗礼吗?为他们招魂,不也正是我们每一个后来人,得到灵魂的领引吗?

世界著名绘画大师凡·高曾在思想深处发出这样的感慨:“死去的人借助生者得到重生。如果他们悄无声息地死去,实际上我们那一部分也随着他们去了。”王艾甫在一个物欲旺盏的年代,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于喧嚣时世,行大义之举,殚精竭虑,荜路蓝缕,甚至要经受偌多的怀疑、误解、冷漠与讥讽、乃至无良知者的谩骂和手脚相加,以一颗百折不挠的赤热之心,以大海捞针般的艰难和韧性,接续着战争年代军队未完成的工作,承担着和平年代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帮助那些死去的烈士一一回家。当我们在书中读到:在蒙蒙秋雨中、乡亲父老夹道迎接,十万头鞭炮凌空爆响,王艾甫将郝载虎烈士的阵亡通知书郑重交给其亲人,于香烟缭绕中置放到灵位上时;当我们在书中听到:那盼父亲盼了60年,等父亲等了60年的霍玉花老太太,在王艾甫的陪同下,伏在父亲墓前一声凄楚长唤“哎——走啦”时;当我们在书中看到:王艾甫原赴河北正定,把精心装裱好的阵亡通知书,亲手送到赵献烈士已经80岁的妻子梁贵兰面前,老人颤抖着双手满面热泪流淌时;当我们在书中看到:烈士李振才的侄子李金山,为父亲终于在有生之年圆了寻弟梦,而铿然跪倒在恩人王艾甫脚前时……一幕幕感天动地,我们怎能不为这打通时空界限,接连生死亲情,英灵得以回归,心灵得以寄托的场景而肝胆灼痛,而喉咙酸楚,而潸然动容呢!

王艾甫用一己良知报烈士以人间大义,烈士亲人用深深感恩报王艾甫以无限敬重。他们无亲无故,却把感情血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共怀朴素大爱,却使中华美德在物质之上得到了再现与闪光。我称王艾甫是历史记忆的打捞者,是善待生命的守望者,是革命道义的弘扬者,更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以单薄的力量和广阔的情怀,担荷了历史的重量和公共的良知,他用传奇般的故事告诉世人:在我们这块古老而肥沃,浸满先人血汗的土地上,革命精神的传承,是足可期待的。

王艾甫,他用双手默默擦亮的,不仅仅是被岁月尘封的烈士的名字,不仅仅是烈士亲人们的心,还有我们为共产主义,为劳苦大众英勇献身的革命理想,这是大写的历史,更是大写的真理。

我谨以一个老兵的名义,向这本书,向大写的好人王艾甫,敬礼!

2007年4月

后记

无法停驻的脚步

惭愧,直到接近尾声,我才注意到王艾甫的腿脚有些不便。多少年来,他就是这样走着的。说瘸不瘸,说拐不拐,走起来总是乏乏的没有力气。而且,也直到最后,我才注意到,一旦劳累,他的两颊就泛起一种潮红。

我才注意到,他是一位老人。以前只是觉得他是一位老人,但没有像此刻从心理上感到他是一位老人。真正的老境是柔弱的,乏力的,甚至有些无助,但是,就是这样一副柔弱的身板多少年来干着这样一件感动着许多人的事情。就这样干了过来。

他见到我很高兴,因为在电话中,我经常问到他筹办的那个工艺品厂的情况。腊月,他忙得抽不开身,安排活计,绘制大样,寻找图案,推销产品。在口气里总能体会到他心里面的忐忑不安。到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他高兴地对我讲,产品没问题的,做了1500多盏灯笼,一下子就让左权县各部门预租了1000盏,剩下500多自己村里用足够。谁知道,正月初五一过,再找他,又马不停蹄从太原回左权了,那个工艺品厂的产品一下子脱销了,老汉大正月还得组织人马再赶制500多盏灯笼。

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局。我很为老人感到高兴。左权的花灯,从正月十三一直要挂到正月十九,不必说,还得王艾甫亲自督阵,布置展览,悬挂展品。他在电话里说,我这个花灯一往出挂呀,整个县城都变成彩色的了,那家伙,那个阵势一你不来看看?

忙碌中间,他哪里能放下为烈士寻亲的事情?他在左权的那个电话一直没有闲着,在太原的热线电话也没有闲着。正月十七的那一天,县城的事还没有完结,他又赶回太原,腊月里两个寻亲者提供的资料基本确定,得赶回来亲自核实。

陪着他回家取资料的时候,在那条古旧的巷子里,我才发现他的腿确实有些不对劲,走起来一拐一拐的。

2007年春天的寒流正从身边经过,风里有些寒意,吹乱了王艾甫满头银发,让人感到有些特别不忍。身边更年轻的人匆匆走过,几乎所有的人都回过头来看他,这张平常的面孔在哪里见到过的,在哪里见过?行人看一看,又回过头来看一看。

上前去,搀住老人。我说话也有些不利索,但是说:“王老师,走慢点!”其实,我是想说,你该歇一歇啦,你该停下来,好好休息休息。可说不出口。

湖北的汤华明刚刚从电子邮箱里发过一个信息,郝载虎烈士的身份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被确认,日前,云梦县民政局将迟到了58年的烈士纪念证书送抵烈士故里双郝村。

我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或许老人忙碌而疲惫的日子会轻松一些吧。

2007年3月11日凌晨 初稿

2007年3月16日 二稿

书评(媒体评论)

王艾甫,他用双手默默擦亮的,不仅仅是被岁月尘封的烈士的名字,不仅仅是烈士亲人们的心,还有我们为共产主义,为劳苦大众英勇献身的革命理想。这是大写的历史,更是大写的真理。

我谨以一个老兵的名义,向这本书,向大写的好人王艾甫,敬礼!

——魏巍

为烈士寻亲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历史记忆的过程。通过为烈士寻亲,让烈士魂归故里,把那一份迟到的荣誉送还他们的亲人。

——王艾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