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嫉妒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爱泼斯坦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嫉妒者希望推毁别人的幸福。

七宗罪——骄傲、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贪吃、淫欲,长久以来是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道德家所关注的问题。在当代,我们仍着迷于这些久远的罪恶,我们中有的人与这些罪恶进行斗争,有些人则为它们歌功颂德,这揭示了我们界定人性的持久愿望,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神圣的热望。牛津大学出版社和纽约公共图书馆把美国当代七位著名学者、作家聚集在一起,写下关于这七宗罪的深思冥想,成为这一套妙趣横生的系列丛书。

作者展示了嫉妒的众多面目。他分析思想家们――例如罗尔斯、叔本华和尼采——为什么写出这么出色的嫉妒;他分辨嫉妒、羡慕、怨恨和幸灾乐祸,为种种令人嫉妒的事情分门别类,包括财富、美貌、权力、天赋、知识和智慧、好运和青春……爱泼斯坦用一种深思和风趣的方式凸现我们人性的弱点。

内容推荐

约瑟夫·爱泼斯坦(Joseph Epstein)用一种轻轻披着知识外衣谈天说地、博学而谦逊的写作风格,带我们踏上一趟与嫉妒的许多面目遭遇的旅程。他认为思想家们如约翰·罗尔斯(John RawIs)、叔本华(Schopenhauer)和尼采(Nietzsche)有关嫉妒的文字写得那么出色;他辨识嫉妒、羡慕、妒羡、怨恨和幸灾乐祸,为种种令人嫉妒的事物分门别类,包括财富、美貌、权力、天赋、知识和智慧、极度好运,以及青春。他看到学术界的怨气,那里的嫉妒夹杂着由无能所激起的势利,还方甏心费力地计较宇宙的不平等;他还提供了一次对《奥赛罗》(Othello)的精彩阅读,提出这部作品更多的是以伊耶戈(Iago)的嫉妒而非奥赛罗(Othello)的妒羡来推进的。他揭露嫉妒的背后是~种强烈的恶意一嫉妒者希望摧毁别人的幸福。

爱泼斯坦以过人的睿智,用一种深思、刺激和风趣的方式凸现我们人性的弱点。

目录

编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并非妨羡

第二章 辨识嫉妒

第三章 隐秘的恶行

第四章 美貌与朋友不共戴天?

第五章 耀眼的奖赏

第六章 年轻人,上帝也诅咒他们

第七章 奸恶的真面目 

第八章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嫉妒

第九章 犹太人,我们的良友

第十章 幸灾乐祸

第十一章 不忿的别名

第十二章 嫉妒是人性吗?

第十三章 我的嫉妒生涯

第十四章 贫乏的心理卫生 

参考书目

关于作者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并非妒羡

七宗罪里,只有嫉妒是毫无趣味可言。懒惰看起来可能没什么意思,暴怒也是如此,但沉醉于一种懒散的状态里是自得其乐的,而把愤怒表达出来也是一种释放,这并非一点愉悦也没有。作为补偿,嫉妒可能是七宗罪当中最难以捉摸的——或许我应该说是最隐伏的。毫无疑问,它是人们最不愿意坦白承认的一宗罪恶,因为坦白了嫉妒可能就是承认了自己胸襟狭窄、卑鄙、小心眼。这可能也是最具普遍性的。除了苏格拉底、耶稣、奥勒留、圣方济各、德肋撒修女和少数几个人外,我们都曾经感受过嫉妒的闪现,哪怕是以各种不同的程度,从微小的刺痛到深刻的、毁灭灵魂的、撕心裂肺的伤害。嫉妒是如此广泛地存在——就我所知,在所有已知的语言中都有嫉妒这个词——以至于人们都相信它是一宗罪恶,而最备受争议的是,它到底是不是人性的一部分。

嫉妒是一种“感觉”、“情绪”、“罪恶”、“性格倾向”还是一种“世界观”?或许它也是一种罗夏测试(Rorschach test):说出你所嫉妒的就会大量显露你的本性。它可能是所有这一切——甚至更多。没人会怀疑,无论它是什么,嫉妒都理所当然是一个会引发强烈反应,其实是过激反应的词:它是英语当中为数不多的仍旧保有让人心生反感之力量的几个词语之一。我们大多数人如果被指责犯下其他六宗罪中的任何一项,都依然能够安然入睡;唯有被指责为心怀嫉妒时会寝食难安,因为这项指责直指人格。其他几宗罪,尽管都为宗教所不容,却不会如此彻底和深刻地贬损、诋毁一个人。尤其是嫉妒这污名暗示的是心胸狭窄。

《韦氏大词典》里对这个词的解释有些差强人意:“(1)(中性)恶意;(2)对别人占着好处的痛苦或怨恨意识,伴随着想拥有同样好处的欲望。”《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较之更为贴切:它首先把嫉妒定义为“恶意或敌对的感情;憎恶,怨恨,敌意”,接着又定义为“蓄意的罪恶,伤害,损害”,两种定义都很模糊。但伟大的《牛津英语词典》在第三种解释里终于说到了点子上,在这里它把嫉妒定义为“由于觊觎的好处被他人所得而产生的屈辱感和敌意”,而嫉妒一词的用法突然冒出大约1500种。《牛津英语词典》还增加了第四种解释,在这种解释里这个词不带“恶意”,而且得和(a)“想取得跟别人同等的成就,或同样优秀的愿望;竞争”相关,以及(b)表达“对为他人所享有的好处的渴望”。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里认为竞争是有益的嫉妒,或者嫉妒终结于钦佩,因此嫉妒引发了模仿。然而,必须补充的是,嫉妒并非总是起这样的作用。除了消除嫉妒,与它相关几乎没有什么好处,而要消除嫉妒并非易事,经历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不论《牛津英语词典》还是《韦氏大词典》的解释都忽略了嫉妒(envy)与妒羡(jealousy)之间至关重要的差别。大多数人也都没有注意到嫉妒和妒羡之间有什么实在的差别,错误地将这两个词通用。我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做。亨利·沃森·福勒出版于1926年的杰作《现代英语用法词典》对这两个词都没有设词条,表明以前并没有混淆。布赖恩·A.加纳在他出版于1998年的《美语用法词典》里说,“细心的作家区分这些词语的用法”,但他本人做得并不够。他写道:“妒羡完全限于个人内心的感受,嫉妒更广泛地用于表达对一个更幸运者充满愤恨的意图。”

有人带着浓重书生气式的兴奋拿出王牌打败了一位知名的语用学专家,我很高兴地宣布,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区别在于人妒羡某人所拥有的,嫉妒别人所拥有的。妒羡并非总是贬义的,虽然我们会妒羡别人的尊严、民权、荣誉。而嫉妒,除了亚里士多德所提到的好胜心之外,几乎总是贬义的。用老套的说法来比喻的话,妒羡好比“绿眼怪兽”,嫉妒就是一头恼怒的、斜着惺忪红眼的怪兽。再温柔地对它,嫉妒也永远不会变得大方或善良。

尽管在妒羡和嫉妒两者之间,妒羡的感受更为强烈,也更为现实一些:毕竟有时产生妒羡的心理是正常的。而且不是所有的妒羡都和性心理有关。再说一次,妒羡的对象可以是某人的名誉、廉正或其他好的方面。而嫉妒总是不对的:根据事实本身,嫉妒就是错误的。

除了竞争性的嫉妒,我想只有一种嫉妒是我自己,恐怕也有一些正在阅读本书的读者们认为不是贬义的:那就是信仰嫉妒。嫉妒的对象是那些对宗教持真诚、深厚和知性的信仰的人们,这种信仰能帮助他们度过最黑暗的危机和死亡。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而希望感受这种情绪,那么除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书我推荐不出更适合的东西了。书中你会遇到一个只有三十多岁的女人,在她风华正茂的岁月却被告知将要走向生命的终点,由于她是天主教徒,她对即将到来的结局没有丝毫怨言和恐惧。不久前我在维也纳听了一场感觉非常精彩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会,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但忍不住想如果我是个虔诚的教徒,我不知道会更加被感动到什么程度呢,因为《第九交响曲》在我看来很多地方都像是部宗教作品。信仰嫉妒是嫉妒,唉,对此我们无能为力,只能静静地心怀之。

嫉妒也必须和一般的愿望区别开来。看到别人在社会上如鱼得水就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或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回到年轻时代;或渴望更富裕;或想变得更高、更苗条、更健壮、更灵活、更漂亮。所有这些都是愿望。嫉妒从来都是非常特别、并不一般的——至少强烈感觉到的嫉妒是如此。

嫉妒者们通常是不公平现象的收集者。“在嫉妒的其他成分中,有一种是对公正的热爱,”威廉·哈兹利特写道,“我们受到不公正待遇会比应交到好运更生气。”他所说的有点道理,但我的感觉并不完全如此。通常,嫉妒所表达的感情比对公正的热爱更私人化。另一有用的区别是克尔恺郭尔在《死亡的疾病》中所写的:“羡慕是快乐的自我投降;嫉妒是不快的自我满足。”嫉妒总是问一个诱导性的问题:我怎么样?为什么他或她拥有美貌、才华、财富、权力、全世界的关爱,以及其他天赋,或是无论如何都比我拥有的多?为什么不是我比他(她)多?

多罗斯·塞尔斯在一本关于七宗罪的小书中写道:“嫉妒是大平等主义者:如果无法把事情提升至同样高的水平,就将其降为一样的低……嫉妒,往好里说是野心家和势利小人,往坏里看它是毁灭者——宁愿让所有人都一起痛苦也不会让谁比自己过得幸福。”嫉妒是一种自我心灵毒害,通常更关心别人拥有什么,而不是缺少什么。嫉妒的一个显著特征,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提到的,它使嫉妒者“一门心思破坏他人的幸福”。

我们用“令人嫉妒”这个词来形容别人的家庭生活、健康状况和好运气时,可能并没有仇视的心理。同样,一个人会说,“我真嫉妒你能在法国南部度两个月的假。”说这话的时候,他心里并没有算计着怎样阻止那人成行。或有人说,“我可不嫉妒他所负的工作责任”时,只是意味着这个人很高兴能够不操这份心。可能应该有一个介于嫉妒(envy)和羡慕(admiration)之间的词语,就像应该有个词介于聪明和天才之间一样。但是还没有。语言在这里显得无能为力。

嫉妒不应该和公开争斗混淆在一起。别人拥有你想要的东西——客户、高的职位或级别、政府办公室、权力地位——而你为求得之,或多或少地积极竞争,这都是公开的。公开性改变了游戏的性质。嫉妒几乎是从来不会表现在台面上的;它是秘密的,幕后暗中策划的。赫尔穆特·舍克所著的《嫉妒:一种社会行为理论》(Envy:A Theory ofSocial Behavior)是关于嫉妒这一主题论述最全面的书。他在书中提出,嫉妒“是一种寂静无声的秘密过程,并不总是可证实的。”能被称为嫉妒的感情背后一定有着些许强烈的恶意,而且有时不是些许而已。

这种恶意无以名状,冷血、隐秘的敌意,无力的渴求,潜藏的怨恨,以及对所有群体怀有恶意是嫉妒的重心。拉罗什福科用一把银短剑优雅地挑开了嫉妒的外衣,他写道:“在我们最好朋友的不幸遭遇中,我们总能找到让我们不那么难过的部分。”是的,的确没有那么难过。亲爱古老的嫉妒。  P31-39

序言

本书是一个讲座的一部分,也是七宗罪系列书中的一本。这套书由纽约公共图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共同推出。我们的目的是邀请学者和作家勾画出我们理解和对待罪恶的基本方式,每本书围绕一宗罪展开。通过对主题进行历时和共时性研究,每个作者都发现了每一宗罪对精神性、伦理和日常生活所提出的概念的和实际的挑战。

关于七宗罪的概念并不源于《圣经》。资料显示有关罪恶的早期清单,在公元4世纪,首先是本都的埃瓦格里乌斯(Evagrius ofPontus)对罪恶进行了分类,之后卡修斯的约翰(John ofCassius)也做了类似的工作。到了6世纪,罗马教皇格雷戈里(Gregory the Great)归纳出了传统的七宗罪。他依据各种罪恶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列,认为自己开列的这七种罪恶对人类灵魂造成的伤害最大,并且是所有罪恶的根源。由于某些罪恶包含于其他罪恶之中,而且,根据宗教的看法,类似的术语可以被互换地使用,所以用下面的几个词来总结这七种罪恶:骄傲、贪婪、淫欲、嫉妒、贪吃、暴怒和懒惰。相对于这些罪恶''基督教神学家归纳了七种神圣的美德——最重要的几种美德是:审慎、节制、正义、坚忍;此外还包括宗教意义上的几种美德:信仰、希望、慈爱。有关七宗罪的认知激发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批作家的创作灵感,这些作家包括:乔叟、但丁和斯宾塞,他们以人格化的方式给予了七宗罪丰富而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之后有越来越多的描述为这些死罪增添了在地狱里的关联颜色、动物和惩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这些著名的清单曾出现在神学和哲学的小册子上,而且还出现在心理学、政治、社会批评、大众文化以及艺术和文学中。不管这七种罪恶对你而言是仅仅代表了人类最常见的弱点,还是代表了更为严重的精神上的堕落,它们都会激发想象并促使人们去问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什么是你身上最致命的罪恶呢?

在当代,我们仍着迷于这些历史久远的罪恶,我们中有的人与这些罪恶进行斗争,有些人则为它们歌功颂德,这揭示了我们界定人性的持久愿望,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神圣的热望。我希望这本书和整个书系引起读者对罪恶、美德、精神性和人性的东西进行类似的反思。

埃尔达·罗托尔(Elda Rotor)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