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1949年至1978年这二十九年来我国城市方面的几十份新闻简报。每份简报都由原片解说词、新闻链接和历史检索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原片解说词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新闻简报的解说词内容,铿锵而激昂的语言使读者很容易感受到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信息;新闻链接则详细介绍与披露了新闻简报的背后故事,使读者对新闻简报的内容有一个立体的、生动的了解;历史检索则以大事记的形式介绍了同一时期国内所发生的外交、文化、民生等各种事情,便于今天的读者重温与了解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城市(附光盘1949-1978)/新闻简报中国 |
分类 | |
作者 | 周艳//朱勤效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1949年至1978年这二十九年来我国城市方面的几十份新闻简报。每份简报都由原片解说词、新闻链接和历史检索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原片解说词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新闻简报的解说词内容,铿锵而激昂的语言使读者很容易感受到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信息;新闻链接则详细介绍与披露了新闻简报的背后故事,使读者对新闻简报的内容有一个立体的、生动的了解;历史检索则以大事记的形式介绍了同一时期国内所发生的外交、文化、民生等各种事情,便于今天的读者重温与了解历史。 内容推荐 《新闻简报中国》丛书包括10册,即检阅共和国、领袖、外交(上、下)、生活、百姓、民生、城市、科教、体育等,每本书均配有一个光盘,收录了数十个难得一见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闻简报”。 该系列丛书真实再现共和国那段难忘的青春往事,从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到迎接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代表团,马季、时传祥等劳动大军在百货大楼劳动,以及全民锄四害捉麻雀、儿童游戏等均有介绍。在内容上由原片解说词、新闻链接、历史检索等组成。 原片解说词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新闻简报的解说词内容,铿锵而激昂的语言使读者很容易感受到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信息;新闻链接则详细介绍与披露了新闻简报的背后故事,使读者对新闻简报的内容有一个立体的、生动的了解;历史检索则以大事记的形式介绍了同一时期国内所发生的外交、文化、民生等各种事情,便于今天的读者重温与了解历史。 在文字内容的基础上,本系列丛书还从新闻简报中选择了3000多幅图片,其中有许多极少露面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珍贵历史镜头,通过一幅幅连贯生动的或黑白、或彩色影像,向读者真实地展示了共和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使读者以最直观的方式来“阅读”历史。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城市一册。 目录 新闻简报1949-4 青岛 新闻简报1951-27 都江堰 新闻简报1955-57 勘探三峡 今日中国1956-5 布达拉宫 新闻简报1956-22 三门峡勘探工程 新闻简报1956-47 夏日华山 新闻简报1956-56 庐山 新闻简报1956-71 在西沙群岛上 新闻简报1957-14 西湖春雪 新闻简报1957-20 草原城海拉尔 新闻简报1958-22 兴安岭下宝藏多 新闻简报1959-2 兴修密云水库 新闻简报1959-64 银川新面貌 新闻简报1959-54 新北京城 新闻简报1959-66 郑州新面貌 新闻简报1960-58 青海湖 新闻简报1961-37 园林新景 新闻简报1961-49 桂林风景 新闻简报1962-16 杜甫草堂 新闻简报1963-40 漫步乌鲁木齐 新闻简报1964-36 海南果香 今日中国1965-4 武汉 新闻简报1965-20 向神农架原始森林进军 新闻简报1974-37 今日延吉 新闻简报1977 1977年的上海 新闻简报1978-13 避暑山庄 今日中国1978-5 广州一瞥 试读章节 青岛 2008年8月9日至23日期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在奥运会分赛场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隆重举行,此次的青岛奥帆赛共吸引了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名运动员报名参加,参赛选手之多、比赛规模之大,使本届奥帆赛成为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又一次盛事,更让历经了千年岁月风雨,见证了百年中华兴衰的青岛以它崭新的面貌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作为一座1891年才建置,至今只有110年历史的城市,青岛无疑是年轻的,但其实在这片土地上很早就有了我们祖先的活动,青岛的历史也在中华文明的起始时期就汇入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早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东夷族的原始居民就已经在青岛地域集群而居了。近些年来经过文物普查和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调查,在青岛地区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更证明早在原始社会,这片热土上就生活着我们的先民,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建立了青岛最初的雏形,并与中华大地上其他各地人民一道开启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五次巡游天下,三次登临青岛所在的琅琊郡,他把3万户人家迁到了琅琊,免除了他们12年的赋役,并“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石刻上的题字为左丞相李斯篆书镌成,后始皇刻石被毁,今天保留下来的秦二世刻石,成为珍贵的历史遗物。这一时期,秦始皇还派方士徐福率众从琅琊、胶州湾附近出海寻求仙药,造就了青岛地区最初的政治文化盛事。 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青岛都是重要的海上军事防御要塞,时称卫所。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当时的即墨知县许铤上疏朝廷,提出开放这一带的海上运输,奏疏获得明廷批准后,青岛、女姑、金家等海口宣告开放。当时的青岛主要通商闽浙苏淮,自此开始,青岛的海运贸易日趋活跃起来,但是由于后来的明清政府继续奉行保守政策,海禁也再度转严,青岛的发展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战败,中华大地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外国侵略势力也借此机会加紧了从沿海到内地的大肆侵略和扩张。而青岛由于地处胶州湾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引发了西方列强的野心,同时也日益为当时清廷的有识之士所关切。 1885年,清廷成立了海军衙门,随即派人赴山东、河北等各海口实地勘察,选择良港建立海军基地,当时的清朝驻德国公使许景澄等最先提出在青岛胶州湾一带建设海军基地的设想。 1891年5月,北洋大臣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后,亲自与山东巡抚张曜南下到胶州湾视察,经实地勘察,深感胶州湾位置重要,于是联名上奏朝廷,建议在此建造炮台,驻军设防。6月14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了在青岛胶州湾一带设防的建议,青岛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此开始。 与此同时,另一种目光也在贪婪地注视着年轻的青岛。1897年11月1日,对青岛地区觊觎已久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借口德国传教士被杀事件,命德国军舰从上海启程,13日德国舰队驶抵胶州湾后,以“来此游历”为幌子欺骗中国驻军。第二天,德军突然登陆,已经是千疮百孔的清王朝无力反抗,于是下令不予抵抗,就这样,德军顺利占领了青岛。 随后,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条约规定: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先以99年为限;德国可以建造由青岛经潍县、淄川至济南和青岛经沂州、莱芜至济南的两条铁路,并在铁路两旁30里内享有开矿权,山东兴办各项工程,德人有优先承办权。 从此,包括青岛在内的胶澳地区正式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成了德国人的势力范围。1898年10月12日德国宣布青岛为胶澳租借地的市区。此后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又先后被日、美两国相继霸占,成为外国列强任意猎食的对象,列强对青岛的侵略,一方面在客观上加快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但同时也更加激起了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的反抗,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青岛又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 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军事管制委员会、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共青岛市委依靠和团结全市工人阶级和各界人民,顺利地完成了入城接管任务,并取缔了美国在青岛的驻军基地,青岛宣告新生。 新闻链接 时代的记录——青岛的历史建筑 特殊的历史背景,必然造就特殊的建筑文化。而青岛就是这样一座拥有着独特建筑文化的城市。青岛先后经历了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的侵占长达几十年,外国侵略者的铁蹄加深了中外民族矛盾,但同时也造就了青岛多元的城市建筑文化。 在德国盘踞青岛时期,青岛城市设计主要提倡的是中世纪欧洲城市自由活泼的建筑风格,整体城市风格以德意志民族传统形式为主调,同时由于受到19世纪初欧洲复古思潮和“新艺术运动”即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青岛的建筑大多提倡色彩纷呈、造型迥异的风格。在建筑材料运用方面,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公共建筑多用石料,如花岗岩、闪绿岩、墨灰色石等青岛地区特有的石料资源,同时加以严格的建筑施工规范,使建筑质量普遍优良。在这个时期青岛房屋设计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很多建筑采用红瓦、黄墙、石基风格,屋顶富变化,屋瓦样式多变。 1914年,日本人取代德国人侵占青岛,为便于统治和掠夺,也进行了城市拓展,基本按德国1910年的规划实施,外辟了馆陶路、市场路、聊城路等新街区,这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建筑大都是仿德式、仿英式、仿欧洲古典式及折中式复兴式建筑。但这建筑没能实质性地改变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格局及建筑风貌基调。 日占时期的建筑多讲究经济实用,室内高度与使用面积相对德式建筑明显减少,如德式建筑室内高4至4.4米,而日式一般为3米。这时期建筑没有大片外廊和露台,多用钢筋混凝土,建筑质量也明显逊色。日占时期建筑总面积多于德占时期,但大多质量偏低,少数公共建筑除外。1938年1月二战期间,日本人再侵青岛,处在战争时期的日本人疯狂掳掠,几乎没留下值得一提的建筑,虽然也编纂过《地方计划》和《母市计划》,企图扩张城市规模,但实际上很难考虑城市建设事宜,其建筑活动基本服务于日军军事。 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青岛时期,受西方建筑理论影响,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模仿和探索,呈现折中多姿的建筑风格,如中山路银行建筑群、八大关建筑群,是这方面的集中体现。此外,这时期一些公共建筑主要突显传统民族风格,如栈桥回澜阁、水族馆、红十字会大殿等,既吸取中国传统,又巧妙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堪称中西合璧的成功之作。这期间,港埠区、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都有较大发展,1935年颁布的《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案》将城市性质定为“工商、居住、游览城市”“中国五大经济区中黄河区的出海口”,城市建筑一直遵循这个计划案,发展也较为顺利。 今天,外国侵略者占据青岛的历史早已过去,青岛的城市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这些建筑仍然被保留了下来,不仅仅因为这些建筑经过长期积累锤炼,极富异国情调,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它们非常形象地展示了青岛半个世纪的城市历史,记录了青岛一个时代的岁月历程。 …… P1-9 序言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来处充满好奇。 面对奔腾不息的时间之河,岁月流逝的速度有多快,想要探究过往的愿望就有多强烈。 而对于历史的态度,将影响我们的现实和未来。 在共和国迎来六十华诞之际,我们想用诚实的眼睛,带着尊重的心,回望共和国的青春往事。 1949年,《新闻简报》伴随着新中国一起诞生。它用电影胶片纪录和传播新闻,每周一期,每期约十分钟,含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978年后改为《祖国新貌》,直到1993年结束。 如今,这些影片安静地栖身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库房里。 那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历史。 曾经举步维艰又充满希望,曾经沸腾如火又激情莽撞。 和书本上的历史不同,《新闻简报》里有一个鲜活的中国。今天,当这些黑白画面在眼前滑过,即便已经隔着几十个春秋的距离,那些单纯的、饱满的、粗糙的、新鲜的气息依然喷薄而出。 摄影机不说谎。 进步是真实的进步,幼稚是真实的幼稚;喜悦是真实的喜悦,苦涩是真实的苦涩。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珍存着关于成长的记忆。 国家同样如此。 为此,必须要感谢所有尽忠职守的前辈。作为当时唯一一个用镜头纪录时代的团队,他们为共和国留下了一部影像档案,让今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纪录电影摄制机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是当年中国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创造者:《新闻简报》曾是国人集体收看的“新闻联播”——在电影院里,或者在露天的广场上。 距离自己千里之外的素不相识的人们,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有着怎样的情感? 年轻的共和国,经历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片开映前十分钟的“加片”并不仅仅是热场,它让人们得知了南国粮食的丰收、东北工厂的投产、西部铁路的铺通、外国友人的来访;还有,泼水节的欢乐有多么浓烈,全运会上是谁打破了纪录,全聚德的烤鸭如何美味,英雄牌金笔怎么做到高品质…… 《新闻简报》是电视机进入中国家庭之前,一个极为广泛而有效的大众传播渠道。 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新闻简报》是新闻,是政治,是文化,甚至是娱乐。它是一扇打开的窗,在某一段时期里甚至是唯一的一扇窗,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描述: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在纪录历史的过程中,《新闻简报》自己也进入了历史。 如今,我们已生活在多元化的时代,也正是在这个彩色的世界里,那些黑白影像开始显露出经过时间沉淀的质感。喧嚣热闹中,它无声地提示着:还有另一个认识自己的维度。 所以,我们开启多年的珍藏,选编了这十册图书。 修去岁月的划痕,让历史清晰显影。在这样的愿望下,本套图书力求原汁原味:全部图片都来自纪录影片的画格,并保留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原片解说词。独家拥有和首次面世,是本套图书的核心价值;学习尊重历史和聆听历史,是编者由衷的期许。 六十年一甲子,谨此向所有的成长致敬。 2009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