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活(附光盘1951-1986)/新闻简报中国
分类
作者 周艳//朱勤效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以为这是“假演”,其实应该叫“加演”。这是共和国一代人儿时的影院记忆,一个时代的景仰记录,一部共和国的青春史诗。

修去岁月的划痕,让历史清晰显影,本册为《生活(1951-1986)》,力求原汁原味:全部图片都来自纪录影片的画格,并保留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原片解说词。

内容推荐

修去岁月的划痕,让历史清晰显影。在这样的愿望下,《新闻简报》图书力求原汁原味:全部图片都来自纪录影片的画格,并保留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原片解说词。独家拥有和首次面世,是本套图书的核心价值;学习尊重历史和聆听历史,是编者由衷的期许。

本册为《生活(1951-1986)》。

目录

新闻简报1951-26

公祭常宝垄、程树棠二烈士

新闻简报1952-1

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

新闻简报1952-29

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机车“八一号”

新闻简报1952-34

那达慕大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新闻简报1955-16

发行新人民币

新闻简报1957-35

泪罗江畔过端午

新闻简报1958-11

反浪费的火焰

新闻简报1958-44

活着的白毛女

新闻简报1959

人民大会堂

《新闻简报》中的共和国服装史

今日中国1963-6

新老作家

新闻简报1963-12

儿童游戏表演

今日中国1964-5

欢度春节

新闻简报1964-16

草原英雄小姐妹

新闻简报1965-37

U-2飞机残骸在京展出

新闻简报1972-31

一座两千多年前的汉墓出土

新闻简报1975-12

特赦释放全部在押战争罪犯

新闻简报1978-4

欢乐的泼水节

新闻简报1978-17

欢乐的火把节

新闻简报1982-9

武术新秀——李连杰

新闻简报1984-24

夜市

新闻简报1985-2

地铁新干线

新闻简报1986-26

“芙蓉镇”访谢晋

试读章节

50年代,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上,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有领袖的儿子,有著名的将领,有普通的战士,还有前去慰问的文艺工作者……

1951年《新闻简报》第26号反映的,便是一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文艺战士——我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着“小蘑菇”之称的常宝堃。

常宝堃,北京人,满族,1922年4月生于河北张家口。4岁开始随父“撂地”卖艺,表演戏法的“说口”。由于他童声清亮、口齿伶俐、抓哏逗笑、聪慧机敏,颇受观众的喜爱。因张家口盛产蘑菇,人们亲昵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蘑菇”。

1931年,年仅9岁的“小蘑菇”已经能说30多段相声了,并且,他记忆力强、嗓音独特、好学勤练,和父亲的配合更是幽默和谐,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常宝堃的聪明伶俐引起了北京的一位评书艺人陈荣启的注意。在连续听了3天“小蘑菇”演出的相声后,陈荣启兴奋地找到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好朋友、相声名家张寿臣,希望他能收“小蘑菇”为徒。

作为名家,张寿臣对徒弟的条件要求十分严格,比如:必须是北京人;眼睛要大;伶俐且不油滑,能言但不贫嘴,规矩而不木讷,条件可谓十分苛刻。但让陈荣启没想到的是,张寿臣第一次看到常宝堃,就爱得不得了,说这孩子就是一个说相声的坯子,一个好苗子,我收他!从此,“小蘑菇”常宝堃就开始跟着师父张寿臣学习相声。

在当时,张寿臣的名气正旺,除了要在小梨园和小广寒等游艺场演出,早晚还要应付电台和各种有钱人家里举办的堂会演出邀请,每天日程都排得满满的。而常宝堃每个白天也要跟着父亲演出,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所以,他们师徒的传艺受艺只能在深夜进行。每次授课后,张寿臣都对常宝堃很满意,经常对人讲:“这孩子有‘相’有‘声’,不是死背词儿,有个活泛劲儿。他学会了一个段子,白天就去地儿上使,越压越瓷实。”

在跟着张寿臣学艺3年多的时间里,常宝堃学会了近200个段子,就是说他平均每五六天就要学会一段,这样的授艺方法在相声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名师出高徒”这句话,用在张寿臣和“小蘑菇”这对师徒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师父的严格要求和手把手的教导下,常宝堃在天津很快就成了一颗家喻户晓的相声新星,“小蘑菇”这个名字也在京津两地引起了轰动。

从此,“小蘑菇”常宝堃告别了“撂地”卖艺的生活,不但进了杂耍园子,还到广播电台直播,在影院放映电影前加演相声。1935年,胜利唱片公司为常宝堃录制了相声唱片《小孩语》。这一年,他刚13岁。

据常宝堃的弟弟常宝华回忆:“我哥哥在11岁的时候,红到什么程度?比如快到春节了,阴历腊月二十几,他跟着我父亲在电台说相声,说了几句话,说快过年了,我首先给我观众爷爷奶奶、大娘大爷、叔叔婶婶、哥哥姐姐们拜个年。就他这一句话,我们家里就收到寄给我哥哥的如雪片般飞来的信,有的里边有拜年贺卡,有的连贺卡都没有,打开一看全是钱,给他的压岁钱,这是当年我父亲跟我说的,就说你哥哥人缘好到这个程度。”

对于“小蘑菇”名气的日益上升,师父张寿臣也感到喜悦和欣慰,他把已经名声大震的徒弟常宝堃称作是自己的“名徒”,而“小蘑菇”自己也始终保持着谦虚好学的精神。

一次,相声艺人侯一尘在《天声报》上公开批评“小蘑菇”的某些表演有“低趣之处”,常宝堃见报后马上诚恳接受,并在报上作了回复:“今蒙各方爱护以诚,出以不客气之指教,非常感激。此后,决遵诸公意旨,向上努力,决向艺术进一新境,方不负舆论诸公谆谆爱护之至意。”P2-5

序言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高峰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来处充满好奇。

面对奔腾不息的时间之河,岁月流逝的速度有多快,想要探究过往的愿望就有多强烈。

而对于历史的态度,将影响我们的现实和未来。

在共和国迎来六十华诞之际,我们想用诚实的眼睛,带着尊重的心,回望共和国的青春往事。

1949年,《新闻简报》伴随着新中国一起诞生。它用电影胶片纪录和传播新闻,每周一期,每期约十分钟,含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978年后改为《祖国新貌》,直到1993年结束。

如今,这些影片安静地栖身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库房里。

那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历史。

曾经举步维艰又充满希望,曾经沸腾如火又激情莽撞。

和书本上的历史不同,《新闻简报》里有一个鲜活的中国。今天,当这些黑白画面在眼前滑过,即便已经隔着几十个春秋的距离,那些单纯的、饱满的、粗糙的、新鲜的气息依然喷薄而出。

摄影机不说谎。

进步是真实的进步,幼稚是真实的幼稚;喜悦是真实的喜悦,苦涩是真实的苦涩。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珍存着关于成长的记忆。

国家同样如此。

为此,必须要感谢所有尽忠职守的前辈。作为当时唯一一个用镜头纪录时代的团队,他们为共和国留下了一部影像档案,让今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纪录电影摄制机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是当年中国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创造者:《新闻简报》曾是国人集体收看的“新闻联播”——在电影院里,或者在露天的广场上。

距离自己千里之外的素不相识的人们,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有着怎样的情感?

年轻的共和国,经历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片开映前十分钟的“加片”并不仅仅是热场,它让人们得知了南国粮食的丰收、东北工厂的投产、西部铁路的铺通、外国友人的来访;还有,泼水节的欢乐有多么浓烈,全运会上是谁打破了纪录,全聚德的烤鸭如何美味,英雄牌金笔怎么做到高品质……

《新闻简报》是电视机进入中国家庭之前,一个极为广泛而有效的大众传播渠道。

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新闻简报》是新闻,是政治,是文化,甚至是娱乐。它是一扇打开的窗,在某一段时期里甚至是唯一的一扇窗,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描述: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在纪录历史的过程中,《新闻简报》自己也进入了历史。

如今,我们已生活在多元化的时代,也正是在这个彩色的世界里,那些黑白影像开始显露出经过时间沉淀的质感。喧嚣热闹中,它无声地提示着:还有另一个认识自己的维度。

所以,我们开启多年的珍藏,选编了这十册图书。

修去岁月的划痕,让历史清晰显影。在这样的愿望下,本套图书力求原汁原味:全部图片都来自纪录影片的画格,并保留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原片解说词。独家拥有和首次面世,是本套图书的核心价值;学习尊重历史和聆听历史,是编者由衷的期许。

六十年一甲子,谨此向所有的成长致敬。

2009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