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把文字唤醒/张炜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这是多么有名的散文。清少纳言,宫内小女官,作者。她是天武天皇的十代孙。由于当时没有录音录像一类技术,我们对遥远的过去只有依赖文字去理解和感受了。然而这种感受是微妙的,需要感受者有相当的能力,有对于文字的敏感,特别是对于另一个时空的悟想能力。阅读需要会意,会意这存留于墨色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悦、一情一景。文字之细腻纤弱,宛如丝线者,往往出于女性之手。

女性之中的女性,大约要数清少纳言一类。当年,像枕头那么高的一沓好纸就能引起她的写作欲,于是她就想把这沓纸一点点写满。我们可以想象她那时的心气高远,并想象她的字迹也是好看的,而且对自己的记叙也是小有得意的。

多么琐屑的文字。她真是耐烦。不耐烦就没有了这样的贵族文学。下等人的文学是粗放的,有时甚至需要一点猥亵和血腥。清少纳言的文字当然是属于上等人的。她是皇宫里的女官,自有自己的雅趣。弱不禁风的人和文,清淡,寂寞,多情,也有很多无聊。

在无聊中吟唱,不停地吟唱,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功夫。

对她和她们来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宫中一些人的心情和消息。还有似淡还浓的爱情。在宫中,给她们的一剂猛药就是爱情。她们在爱情的边缘徘徊的痕迹,就是这些文字,是隐而不彰的心路。

她们常常从中发现一些针头线脑的小事。这些小事因为极为有心的人才能拾起,所以也成了深刻见地的一部分。应对俳句之类,竞也成了大事。那些歌在今天看来是何等简单。可是这些歌中有那么多清纯迷人的东西,以至于会让人神往和迷惑起来。

当然,离开了一个国度的情与境,特别是她们的情与境,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和体味这些歌。和歌,俳句,真是一些古怪之物,它比日本清酒更清。  如果说我们对文字的造诣本身着迷,还不如说是对于那时的皇宫生活、那时的一位宫女的情怀和见闻更感兴趣。出土文物的价值是无形的,无法用更通俗明了的语言解说的。我们在回避一笔大到不可以估价的无形资产,比如这些很早以前的文字。

方丈记

鸭长明失意以后就出家了。这与中国过去的情形十分相似。人在两极中生活,大起大落,繁华之后的冷寂无边,也真是抵达了一种艺术境界。然而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所以身在其中的人就有了许多常人没有的感慨。

那一茬日本智识者与今天稍有不同的,就是他们更为依赖中国文化。离开了汉诗和典籍简直不行,那会在精神上无法腾挪。博尔赫斯说到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时,用了一句妙比:中国文化就在一边,它是日本文化的守护神。只有读老一代日本文学家,特别是智识阶层的文字,才会深刻体味这种“保护神”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的深意。

但是中国文化移植于岛国,经过了千年的海风吹拂,其中有了更多的盐味。

被中国改造过的佛教思想,还有庄儒思想,在古代日本文人心灵中有不可移动的位置。他们的观念中常常有“无常”和“空”,如同不停地读《红楼梦》中的那首“好了歌”一般。鸭长明记载了日本历史上一些有名的灾变,其惨烈令人惊怵。可是他也指出:经过了一些时日,也就是这样的大灾变,竟然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了无痕迹,人们又照旧玩嬉享乐。他则是一个灾难的顽固指认者,所以他可以是智者和思想者。

他描述自己时下的状态和心境为:“知己知世,无所求,无所奔,只希望静,以无愁为乐。”如果这是一种能够达到的境界,当然是神仙一样的生活。可惜这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一种特殊境遇下的悟想和慨叹,虽然难得,但其中总会打一些折扣罢。

蓑衣和拐杖、草庐,是这些与独居者为伴。他的无愁楚无欲望,是自我流放的必需,而不太像得意的清唱。这一点中国与岛国的士大夫们是一样的,即被迫告别奢华者居多。寄情于山水,这时候既有机会,又有这种相濡以沫的体会和情感。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独居山中,与猿为友,这当然是走得够远的了。不仅如此,人们不可忘记的还有他先前的荣耀,于是也就更加增添了一些神秘。独居人的所有文字都简朴至极,没有什么修饰的兴致,极像顺手抓来的几把山土和草木,于是也就有了背向文章的平淡之美。

只是很少的一点文字留在这里,却可以长存。这其实仅是时光的秘密。人们还是不忍将那段时光抹掉。时光是属于所有人的,时光在文字里留下来,供后来人去品咂和玩味。

如果时光保存在一个人的无数文字中,那么只会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被珍视。

P3-5

目录

一辑

 品咂时光的声音

 枕草子

 方丈记

 阴翳礼赞

 和泉式部日记

 蜻蛉日记

 紫式部日记

 更级日记

 徒然草

 奥州小道

 北越雪谱

 断肠亭记

 千曲川速写

 自然与人生

二辑

 万松浦书院开坛

 书院的思与在

 美丽的万松浦

 从国际艺术村谈起

 谈简朴生活

 诗歌时段

 作家的不同房间

 仅有一个旅途

 诗意及其背景

 翱翔于云端的精灵

 因为绝望而哭泣

 纯文学的当代境遇

 精神背景之争

 伦理内容与形式意味

三辑

 山水情结

 北望立交桥

 帐篷

 山屋

 三线老屋

 波斯地毯

 老农舍

 东去的居所

 水啊

 水啊

 唯一的树

 岛主

 向东方

 时间的检验和鉴别

 马耳山文谈

 文学写作的神秘性

 告诉我书的消息

四辑

 写得更多更久而已

 不绝如缕的诗声

 理想的阅读

 少年的读与写

 写作,办杂志和行走

 文苑三探

 今天的遗憾和慨叹

 想象·功课·气象

 把文字唤醒

 三十年前的读与写

 何为文学阅读

 有一位作家

 两难的时代

 沉迷与超越

 言说的细部

 丛林秘史或野地悲歌

 在半岛上游走

附录 散文总目

序言

这是我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几乎是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丢失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渐渐都像迎风奔驰的老马,背上的一些驮载难免要在路上飞扬四散,再也无从寻觅。

从头看这大大小小的篇章,让我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难以平静。这分明是树的年轮,是履痕和足迹,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稚嫩和面红耳赤的冲动,今天看非但不尽是羞愧,而且还引起我多多少少的钦羡。单纯直撞的勇气与昨日紧紧相连,如今这一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潜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时、在倾听扑扑海浪和漫漫市声的无眠之夜,才缓缓地升腾起丝丝绺绺。是的,我仍然为当年人和文学的承诺而激动不已。

我的出生地在半岛地区,即那个东部海角。那里曾经有无边的丛林,有大片的松树,离河的入海口不远,又在重要的古港之侧,于是被命名为万松浦。一个人由此地起步远行,就近的比喻是一条船从这里起航,缓缓驶入了风雨之中。如果留有一部长长的出航志,那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必定连接着万松浦、开始于万松浦。

人是一条船,并且始终是独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长。这部出航记录未免颜色斑驳,腥成汗泅,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

记得有一次回到故地,一个辛苦劳作的下午,我疲惫不堪地走入了万松浦的丛林。当时正是温煦的春天,飞蝶和小虫在洁白的沙土上舞动蹿跑,四野泛绿,鼻孔里全是青生气息。这时我的目光被什么吸引住——那是正在冒出沙土的一蓬蓬树棵嫩芽,它们呈深紫色向上茂长,四周是迎向春阳的新草与灌木……我一动不动地站定。大野熏蒸之气将我团团笼罩,恍惚间又一次返回了童年。置身此地此情,好像全部人生又在从头开始,兴奋与感激溢满全身。我仿佛接受了冥冥中的昭示,在心里说:你永远也不要离开这里,不要偏移和忘却——这就是那一刻的领悟、感知和记忆。

那是难忘的瞬间感受。也就是类似那个春天下午的一种莫名之力、一种悟想,时不时地在心底泛起,提醒我,并用以抵御生命的苍老、阴郁和颓丧。多少年来,万松浦一直伴我吟哦,伴我长旅——它的意义,它与我、与我一生劳作的关系,若以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而论,那么更多的是“兴”,而不是“比”。它总是明亮着和激励着我的整个劳动。

这些文字是系列的短章编年,更是一部丝绺相连的心书,一部长长的书。它们出生或早或晚,都一概源发于万松浦的根柢之上。

内容推荐

张炜是当代创作力最强、作品最丰、获得荣誉最多、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30岁之前即获得了除“茅奖”之外的国内所有重要奖项,又于2010年获得茅盾文学奖。他浩繁的作品已筑成中国当代文学中一座坚实的丰碑。《把文字唤醒/张炜文集》收录了张炜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呈现出了张炜出类拔萃的精神高度、思想深度和不竭的艺术创造力,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文学经典。

编辑推荐

在网络与视听信息泛滥的时代,为什么要阅读文学作品?《把文字唤醒/张炜文集》传递了这样的观点:首先,因为人的生命对于语言艺术的痴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要求,它不会随时间而改变。其次,一个民族的语言方面的演进,其源头来之于文学。即一个时代的文学语言决定那个时代语言的高度与广度。再次,艺术语言的诗性(想象力、浪漫气质、音乐韵律、幸福感)是抵御网络视听对人性戗害的最有效也是最后保垒。《把文字唤醒/张炜文集》中,作者用大量篇幅为青少年阅读鼓与呼,亲自主导万松浦书院的创建与发展,都源自于作家在良知催逼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