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著的《维克多的焰火》主人公维克多是一直再微笑不过的蟑螂,而且还是一只小蟑螂。他因为一次偶然的状况,从窗台坠落到了被称作“恐怖后院”的院落。维克多因为背部长着不一样的条纹,从小就被族群、被家人冷落,没有朋友喜欢他。坠落到后院之后,本来以为会险象环生,结果却是绝地逢生。他遇见了一只漂泊信天翁、一个善良乐观的小女孩、一只怀揣梦想的小女生蟑螂、视力障碍的老狗布鲁克,还有迷恋橄榄球明星的凤头鹦鹉丽娜。维克多不再孤独和自闭,他逐渐地认识自己,也逐渐地认识房间之外的大千世界,最终成为拥有梦想的了不起的蟑螂!
周敏著的《维克多的焰火》的主人公是一只再微小不过的蟑螂,而且还是一只小蟑螂,他叫维克多。
维克多因为一次偶然的状况,从窗台坠落到了被称作“恐怖后院”的院落。他的背部长着不一样的条纹,从小就被族群和家人冷落,没有朋友喜欢他。坠落到后院之后,本来以为会险象环生,结果却遇见一串“不怎么样”的朋友:不会飞的漂泊信天翁、古怪的蟑螂姑娘、视力有障碍的老狗布鲁克,还有迷恋橄榄球明星的凤头鹦鹉丽娜……“恐怖后院”的探险开始了!
第一章 多米诺街的后院
不知过了多久,维克多从昏沉中逐渐清醒过来。此时已是旭日东升,阳光照在草叶尖的露珠上,发出一闪一闪的金色光芒。他先用右面的前腿摸了摸头,然后又动了动其他几条腿,感觉身体一切正常。知道自己安然无恙后,他踏实了。
接着,他开始努力回忆,试图重现昏迷之前发生的一幕。他隐隐记得,像往常一样,他独自一人在靠近窗子边缘的地方寻找食物。其他伙伴并不喜欢他,看到他或者绕行,或者嘲讽几句。父母也为有他这样特别的孩子而惭愧,对他不闻不问,很少关心。他已经渐渐习惯这样的生活了。虽然有些形单影只,却也少了几分喧嚣,多了些许宁静。
他记起在自己转身朝向窗外一侧的时候,距离他最近的应该是妈妈。她正在忙着照看自己的兄弟姐妹们,细心指导他们如何快速取食,如何避开敌人,包括人类。维克多虽然背对着妈妈,可她讲的话还是很自然地飘进他的耳朵。不知不觉中,他竟然按照妈妈的要求小心地行动着——认真地捡拾着少许撒落的面包屑。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情景,维克多并不是很介意。这样的生活态度让他自己都觉得很奇怪,甚至有些不解。维克多常常会躲在一旁—— 一个寂寞的很少有人注意的角落——和那些围绕着妈妈、被妈妈宠爱的兄弟姐妹做同样的事。在他看来,妈妈也同样在说给他听,只不过是他和妈妈没有互相看着对方罢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天底下各种各样的父母都有,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正当维克多安慰完自己,优哉游哉地品尝面包屑时,身后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似乎有寻常的波动。刚刚感受到这些异样,他还没来得及回过头去,就被一股力量顺着窗户开着的缝隙推出屋子,坠落到院外的深渊,随后就传来重重的关窗声。
维克多努力地搜索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这是股什么力量呢?似乎是谁在身后用力推了自己一下,或是踢了一脚。当时,离自己最近的是妈妈。难道她讨厌自己竟然到了如此地步,非要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外面这个“恐怖后院”吗?
平心而论,维克多是个规规矩矩、为人和善、很有礼貌的小蟑螂。讲话的时候,还多少有些羞怯,腼腆得不太像个男生。按照常理,父母是不应该讨厌规矩听话的孩子的,即便他因为略显平庸而难讨欢心,他们通常也不会有太多反感。
问题出在维克多的身体上:他后背的肤色不似其他的兄弟姐妹,而是以淡褐色和黑色为主,逐渐过渡,变成明亮的黄色和黑色相间!一道明亮的黄色,接着一道深沉的黑色,总共有七条纹路。远远看去,很像是一只蜜蜂。
为了这奇怪的长相,维克多的爸爸和妈妈没少拌嘴。起先,妈妈还在维护自己的孩子,认为这很正常,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可随着爸爸怒气的升级,口口声声讲这不是自己的孩子,妈妈的态度也逐渐转变了——毕竟她的孩子众多,大可不必为了其中的一个而影响夫妻感情。听着其他亲戚朋友的闲言碎语,妈妈慢慢开始厌恶这个像蜜蜂一样的孩子了,也在有意无意地渐渐疏远他。
起先,维克多还抱有一丝幻想,或许,自己背上的特殊纹路终有一天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许,它会随着第一次蜕皮而脱落。可事与愿违,在经历了第一次蜕皮之后,这些纹路的颜色却更加明显——黝黑和明黄,这么刺眼的颜色背在背上,让他成为同伴眼中的异类,没有人愿意和他为伍,更有甚者,背地里称他为“怪胎”。
维克多觉得特别委屈,为此经常掉眼泪,但他从不在别人面前哭,通常是在白天休息的时候,躲在橱柜背板的缝隙,或是挂钟的背面,一个人抽泣。不过,他慢慢发现哭泣起不到任何作用,眼泪掉得再多,也无法洗掉这些斑纹,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了。
既然大家不喜欢和自己在一起,那就只能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单独行动。整个族群是昼伏夜出,行动往往在熄灯之后,天亮之前,时间不算太长。维克多通常会跟在队伍的最后,或是干脆背道而驰,远离大部队。他往往会出现在一些大家不愿意去,或是不太敢去的地方,比如窗台、楼梯扶手、天花板等处。这些地方不仅容易暴露目标,还可能会遭遇“冷血杀手”——蜘蛛——编织好的陷阱,危险系数极高。
好在维克多是个细心的孩子,谨小慎微,从不莽撞前行。他喜欢在窗台寻找食物,可从来都和窗户打开的缝隙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被风吹到“恐怖后院”。“恐怖后院”的名称来自父母和族中长辈们的口中。在给维克多这一批新生儿的辅导中,“避险教育”是重中之重。首要的是严格遵守外出时间,躲避人类。再者,远离危险地段也尤为重要。在这些危险地段当中,后院是大家的梦魇。
……
P1-5
爱与自由的书写,及其他
曹文轩
童话,是为孩子落笔的纯美书写。主人公或许是微小的,命题却是宏大的。
比如“爱”与“自由”的命题,当然还有“希望”、“孤独”、“追逐”、“等待”、“重逢”等等,就像一口口汩汩的泉眼,在这泉眼底下,是磅礴宏大的命运曲。它们交会在一起,翻涌成人生长河,说不尽道不完。真要掰开往里窥探,必然是波光粼粼好似银河,宏伟如山海乃至宇宙苍穹。人们用无数的色彩来描绘它们,用悲喜的瞳孔、旋转的舞步、起起落落的白日黑夜来讲述它们。这些命题,有时候波澜浩瀚,有时候吹起微风寥寥,讲述孤单的丑小鸭、结网的蜘蛛、声哑的吹号天鹅,或是一只长着蜜蜂图案的小蟑螂。
这只叫做维克多的小蟑螂,就在懵懂中品尝着“爱”与“自由”的滋味。作为被族群孤立、“驱逐”(事后知道,其实是场误会)的小东西,即使在被迫开始的探险之旅中,能结交的也是一连串“不怎么样”的朋友:失明的老猎犬、结巴的信天翁、古怪的蟑螂姑娘、迷恋橄榄球明星的凤头鹦鹉、断了半条腿的乔伊叔叔。有些昆虫版《绿野仙踪》的味道。(依照这第一部的架构来看,大概接下来从第二部起,真的就是一场浩荡的探险了吧。)这群生活中的“失败者”、“孤独者”们围绕在一起,形成了经典的探险故事叙述结构。它们怀着羞涩的愿望,穿梭在剧情起落处,连接着叙事脉络。故事的讲述者并没有看轻童话的意味,去刻意将童话故事讲得飘飘然,而是毫不掩饰这些小东西们懒惰、自私的坏毛病,细腻地描绘了从逃避、安于现状到努力追求自由的心理过程。这个行文流畅的故事,是在对爱与自由的领悟中,徐徐展开的。叙述者把目光聚焦在一个胆小、孤独却憨厚的小蟑螂身上,呈现出童话所具有的弱小者视角和万物有灵的态度。对于善恶的把握,也是温和的。即使是些不讨喜的负面角色(譬如,说三道四的麻雀或是满面嘲讽的家犬),描绘间都显得很柔软。这些善意、轻快的语言,在意象世界的建构中承载了呈现主题的重任,轻巧流畅,读起来画意丛生。描绘间,还常有漂亮的色块。尤其是维克多,被赋予了黑黄相间的明亮背壳。再结合人影喧嚣的生活场景、独特的新西兰风情,有些类似《里约大冒险》这类时下盛行的动画电影。仿佛文字间能有声音和节奏,能看得见老猎犬耷拉的耳朵,夜晚焰火的狂欢或是乔伊驾着羽毛乘风而飞的神态。这种动画电影的感受与童话本身的魅力是密不可分的。
她的魅力是来自心里面那些再真实不过的快乐。她使你心情愉快,眼神明亮。
这些快乐来源于心怀梦想的坚持、与人为善的温暖、品味孤独的成长、乐于分享的坦荡,散落在生活的许多细节里。当我们想起来要去感受生活,剥开心中的真与善时,它们就会显露出来。所幸,还有一支支绘写的笔,正孜孜不倦地将这些淡忘在成人世界的美好,变成优雅的文字。小蟑螂维克多的“多米诺街大院历险记”,就是如此勾勒而成。它正蕴含这样真实的快乐,尤其是当那生命重回到阳光下,当那焰火腾空在黑夜的时候。我们教导孩子们要阅读,一些父母挑选满书柜的经典名著,或是捧着读本将故事读进孩子的梦里,就是希望能挖掘出向上成长的力量,用这些好的东西、这些真实的快乐去浇灌他们,长出挺拔的身姿和善良的双眼。作为遵循孩子的精神世界而创作的作品,童话或是其他的儿童文学形式,正是在用灵动、奇幻、妙趣给孩子们讲述生活道理。读一个好故事,会让人终身受益。所以,我常唠唠叨叨地说,读书长精神,读好书,读有文脉的书。也总是真诚地希望儿童文学里能再多一些温润纯粹的作品,再多一些认真为孩子们写作的人。
要知道,这些关于真善美的阅读记忆,也许有想象不到的能量,能贯穿一个正直人生的成长。
比如说,这只小蟑螂维克多,或许也曾爬过一些厚重的书脊,可它一定不知道,在文学史上,也有一位维克多,蓄着棉白蓬松的大胡子。这位大胡子先生,手执羽笔,战斗一生,书写着爱与宽恕,自由与痛,追逐与哀愁。勇敢如战士。
祝愿周敏写出更多更美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