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生十局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李军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局者,博弈也,世事如棋局,人生如棋局。棋局之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犹人世之无常难料,云谲波诡。

有时候我们在与他人对局,更多的时候是与自己对局。人生面临着许多的矛盾和对立的选择,生与死,利与害,得与失,祸与福,荣与辱,成与败、苦与乐……这就像自己与自己对弈,在各自的人生棋盘上,一手执白,一手执黑,每一次落子,都带来正反两种结果。无论哪一方的输或赢都令我们踌躇不已。

一生十局,有生死之局,利害之局,得失之局,祸福之局,荣辱之局,成败之局,苦乐之局,贫富之局,贵贱之局,男女之局。

一生十局,局局有机关,局局有变数,每一局是输是赢,是好是坏就全在一心了。记住了:人生虽如棋局,但人生毕竟不是棋局,因为人生是不能悔棋的。走好每一步,才能使每一颗落子都有雷霆之势,万钧之力!

内容推荐

一生十局,有生死之局,利害之局,得失之局,祸福之局,荣辱之局,成败之局,苦乐之局,贫富之局,贵贱之局,男女之局。

一、生死之局。生死到底是什么?何为生,何为死?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古人云:“死生也大矣。”莎士比亚也说过:“是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人类自诞生到现在,对于自身的生死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弄明白。不知生,焉知死?可是不知死,又安知生?生与死,是够复杂的。

二、得失之局。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但何者为得,何者为失?有时此时得,彼时失;有时此时失,彼时得。有的人得而复失,有的人失而复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度过了一生。得到是一种快乐,失去也是一种幸福。有小失才有大得。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的岁月,却得到了成熟的人生。不要患得患失,否则到头来可能就是一无所得,后悔终生。

三、利害之局。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害。所谓权衡利弊,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也要看到谋利在先,祸害在后,不能只见利而不见害,同时还要做到“兴利必先除害”。

四、祸福之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塞翁得马,焉之非祸”。祸福之间,有时候是很难预料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祸,也没有绝对的福。祸福存乎一心,“一个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了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因此命运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福还是祸,而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人生中确实难免有幸与不幸,关键是要永葆心灵的乐观和意志的坚强。人要坦然面对祸福,更要超越祸福。

五、贫富之局。“物质是财富之母,精神是财富之父。”这世上的穷人可以很富,这世上的富人也可以很穷。真正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作为人类,精神上的贫穷其实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悲。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最贫穷的人其实是那些只把金钱视为财富的人。很多时候,精神上的满足,比日进斗金还要快乐。

六、贵贱之局。其实贵贱尊卑都是人为定的,没有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也没有人生来就比别人低贱。上天对自己的子民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天不私覆,地不私载,日月无私照。”什么样的人最高贵?那些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为人类留下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人最高贵;什么样的人最卑贱?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到生命终结时还不知道自己所为何来的人最卑贱。

七、苦乐之局。何谓苦?何为乐?处在不同地位的人,具有不同道德修养的人,其苦乐观自然不同。我们提佴的是不以物质享受的多寡来衡量苦与乐,而应追求道德精神的自我完善。即使是物质生活极度贫困,只要心中有理想,有追求,也会以苦为乐。孟子提倡“与民同乐”,范仲淹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大众的苦乐为苦乐,把个人的生命融人社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再苦也是一种乐。

八、宠辱之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其实人生一世,宠辱参半,何者为宠,何者为辱?得意之时,前呼后拥,左右逢源;失意之时,门庭冷落,无人问津。对宠辱不可过于认真,一味沉湎其中,而应该看得超然一点,多些坦然从容,淡泊宁静,该看花时看花,该观云时观云,宠辱得失于我有何碍?

九、成败之局。对于成功,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强烈的渴望。所以每做一件事情前,我们总会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可是如果真的失败了怎么办呢?于是又有人拍着胸脯说:“不成功,便成仁!”自古以来,不成功便成仁的事是有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失败者都要成仁,否则,天下就没有几个活人了。正所谓:“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要失败。”

十、男女之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但欲不可纵。人生有太多的诱惑,美色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虽说食色是人的本性,但是也要在一定限度之内,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不是多情,而是一种原始的占有欲。恨不得天下美色皆归我有,皆为我用,有这样心理的人并不少。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要想成为真正的英雄,就必须先过美人关。

目录

第一局 生与死

1.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

2.生命的意义

3.珍惜生命

4.笑对死亡

5.明生死,重大义

第二局 得与失

1.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2.得其所得,失其所失

3.有小失才能有大得

4.不要患得患失

5.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三局 利与害

1.明是非,辨利害

2.谋利在先,祸害在后

3.利害与共,一致行动

4.兴利必先除害

5.见利必先思害

第四局 祸与福

1.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2.机智应对,转祸为福

3.得福不忘祸

4.祸患积于忽微

5.吃亏是福

第五局 贫与富

1.贫富的标准

2.安贫乐道

3.贫而有志

4.富不可骄

5.穷则思变

第六局 贵与贱

1.贵贱皆人定

2.君为轻,民为贵

3.君不以民贵,民不以君尊

4.不畏权贵,低而不贱

5.生命的贵贱

第七局 苦与乐

1.苦乐两相依

2.苦难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4.知足常乐

5.乐不可极

第八局 宠与辱

1.忍辱也要忍宠

2.忍辱负重大丈夫

3.宠辱不惊,名成身退

第九局 成与败

1.胜不骄,败不馁

2.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3.创业难,守业更难

4.不以成败论英雄

5.胜利者也受指责

第十局 男与女

1.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2.欲不可纵

3.生死相许

4.相濡以沫

5.参透情关

6.英雄须过美人关

试读章节

3.有小失才能有大得

《老子》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是讲人的一生之中,名誉、名声和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呢?自身与财物相比,何者是第一位的呢?得到名利地位与丧失生命相衡量起来,哪一个是真正的得到,哪一个又是真正的丧失呢?所以说过分追求名利地位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你有庞大的储藏,一旦有变则必然是巨大的损失。对于追求名利地位这些东西,要适可而止,才能生活得长久;否则就会受到屈辱,丧失你一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老子的话极具辩证法思想,告诉我们应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上看得失的问题。也许一个人可以做到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但是事事吃亏,总觉得自己在遭受损失,渐渐地就会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会去计较自己的得失,再也不肯忍气吞声地吃亏,一定要分辩个明明白白,结果朋友之间,同事之问是非不断,自己也惹得一身闲气,而想得到的也照样没有得到,这是失的多还是得的多呢?

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又会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人生亦然。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却得到了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失恋,首先是一种幸运,其次才是一种不幸。失恋,为了爱是必要的,因为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的;既然你心中有爱,那对方就必定无爱,不然你们又何必分手呢?而爱在你这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已经赢得了值得羡慕的一分,你的人生由此变得丰富,思想也因此而成熟。人在得意中常会遭遇到小的失败,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譬如一位千万富翁,很可能因为失去了两百万元的账而郁郁不乐;一位经理可能因为遭受总经理的白眼而心萌去意。他们计较眼前的小不如意,却不想想自己已经是非常得意的人,正因如此,许多得意者反不如一般人活得快乐,甚至千万富翁自杀了,经理辞职了,到头来这些得意的人由于自己的看不开,终于成了真正的失意者。

人生没有绝对的事。在某些时候,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33岁时就成了美国第一个百万富翁,43岁时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垄断企业——标准石油公司,每周收入达几万美元。然而,他却是个只求“得”,不愿“失”的资本家。一次,他托运4万美元的货物,在途经伊利湖时,为避意外之灾,他投了保险,但货物托运顺利,并未发生意外,于是,他为所交的150美元保险费而懊悔不已,伤心得失魂落魄,病倒在床上。他的这种患得患失、锱铢必较的思想观念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使他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伤害。到53岁时,他“看起来像个木乃伊”已经“死了”。医生为了挽救他的性命,为他做了心理咨询,告诉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失去一定的金钱,要么失去自己的生命。在医生的帮助和治疗下,他对此终于有了深刻的醒悟。他开始为他人着想,热心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先后捐出几笔巨款援助芝加哥大学、塔斯基黑人大学,并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和无知。洛克菲勒把钱捐给社会之后,感到了人生最大的满足,再也不为应该失去的金钱而烦恼了。他轻松快活地多活了45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贱,名不齐,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火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宓子贱正在做单父宰。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了,不久就能够收割入库了,可是战争一来,这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当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贱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个也认为:“是啊,这样把粮食打下来,可以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储备,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作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宓子贱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过了一些日子,齐军一来,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

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贱,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宓子贱说:“今天没有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令,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吗?其实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因为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为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存了这种借敌国入侵能获取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是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难以整治,那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宓子贱自有他的得失观,他之所以拒绝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麦子,是认为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那一点点粮食,而让民众存有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才是无形的、无限的、长久的损失。得与失应该如何舍取,宓于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只有一时的失,才能有长久的得,只有有小失,才能有大得。

北宋时期的孙伯纯,名孙冕,曾以史官的身份出任海州知州。海州是个靠海很近的地区,当时,发运使准备在海州地区设置三个盐场。孙伯纯自上任以来,关心百姓疾苦,为政清廉,善于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很得民心。对在海州设置盐场一事,他考虑再三认为此事不妥,便上书朝廷,反对在海州设盐场。发运使派人亲自到海州来,坚持要在海州设立盐场。孙伯纯则据理力争,力陈利弊,不肯妥协。而当地的百姓大多不同意孙伯纯的看法,都认为一旦盐场设立,人们可以获利、就业,多得收入,劝他放弃自己的意见。孙伯纯则从长远大局考虑,坚持己见,对乡亲说:“设盐场是能在短期内获利,大家也许暂时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但是当盐太多,运不出去也卖不出去的时候,大患也就要来临了。那时的损失会更大,不仅乡人受损,国家也会受损失,我们不能不考虑啊!”由于他的极力反对,在海州设盐场的事也只好被搁置下来。后来孙伯纯被免职以后,朝廷还是在海州设置了三个盐场。盐场设置以后,当地百姓不仅没有获利,被派的公差和徭役比过去繁杂得多,社会秩序也每况愈下。几年以后,三个盐场的盐堆积如山,卖也卖不掉,运又运不走,导致朝廷本想获利现在却大亏其本。当地富家破产,盐民失业,社会也越来越不稳定,人们这才怀念起孙伯纯来,但为时已晚。

孙伯纯作为一地的行政长官,在具体分析了全国食盐产供销的状况以后,认识到不能再盲目地增加投入,扩大生产,以获取眼前小利。而他的后任,贪图一时的名利,只着眼于自己任上和海州地区眼前的局部利益,终于贻害百姓,使国家也遭受到不少的损失。不能正确处理得与失的关系,必然会贻害无穷,真可谓“有小得必有大失”,这也从反面论证了“有小失才能有大得”的道理。

P32-36

序言

局论

局者,博弈也,世事如棋局,人生如棋局。棋局之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犹人世之无常难料,云谲波诡。

有时候我们是在与他人对局,更多的时候是与自己对局。人生面临着许多的矛盾和对立的选择,生与死,得与失,利与害,祸与福,苦与乐,宠与辱,成与败……这就像自己与自己对弈,在各自的人生棋盘上,一手执白,一手执黑,每一次落子,都带来正反两种结果。无论哪一方的输或赢都令我们踌躇不已。

一、生死之局。生死到底是什么?何为生,何为死?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古人云:“死生也大矣。”莎士比亚也说过:“是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人类自诞生到现在,对于自身的生死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弄明白。不知生,焉知死?可是不知死,又安知生?生与死,是够复杂的。

二、得失之局。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但何者为得,何者为失?有时此时得,彼时失;有时此时失,彼时得。有的人得而复失,有的人失而复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度过了一生。得到是一种快乐,失去也是一种幸福。有小失才有大得。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的岁月,却得到了成熟的人生。不要患得患失,否则到头来可能就是一无所得,后悔终生。

三、利害之局。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害。所谓权衡利弊,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也要看到谋利在先,祸害在后,不能只见利而不见害,同时还要做到“兴利必先除害”。

四、祸福之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塞翁得马,焉之非祸”。祸福之间,有时候是很难预料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祸,也没有绝对的福。祸福存乎一心,“一个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了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因此命运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福还是祸,而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人生中确实难免有幸与不幸,关键是要永葆心灵的乐观和意志的坚强。人要坦然面对祸福,更要超越祸福。

五、贫富之局。“物质是财富之母,精神是财富之父。”这世上的穷人可以很富,这世上的富人也可以很穷。真正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作为人类,精神上的贫穷其实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悲。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最贫穷的人其实是那些只把金钱视为财富的人。很多时候,精神上的满足,比日进斗金还要快乐。

六、贵贱之局。其实贵贱尊卑都是人为定的,没有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也没有人生来就比别人低贱。上天对自己的子民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天不私覆,地不私载,日月无私照。”什么样的人最高贵?那些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为人类留下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人最高贵;什么样的人最卑贱?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到生命终结时还不知道自己所为何来的人最卑贱。

七、苦乐之局。何谓苦?何为乐?处在不同地位的人,具有不同道德修养的人,其苦乐观自然不同。我们提佴的是不以物质享受的多寡来衡量苦与乐,而应追求道德精神的自我完善。即使是物质生活极度贫困,只要心中有理想,有追求,也会以苦为乐。孟子提倡“与民同乐”,范仲淹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大众的苦乐为苦乐,把个人的生命融人社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再苦也是一种乐。

八、宠辱之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其实人生一世,宠辱参半,何者为宠,何者为辱?得意之时,前呼后拥,左右逢源;失意之时,门庭冷落,无人问津。对宠辱不可过于认真,一味沉湎其中,而应该看得超然一点,多些坦然从容,淡泊宁静,该看花时看花,该观云时观云,宠辱得失于我有何碍?  九、成败之局。对于成功,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强烈的渴望。所以每做一件事情前,我们总会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可是如果真的失败了怎么办呢?于是又有人拍着胸脯说:“不成功,便成仁!”自古以来,不成功便成仁的事是有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失败者都要成仁,否则,天下就没有几个活人了。正所谓:“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要失败。”

十、男女之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但欲不可纵。人生有太多的诱惑,美色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虽说食色是人的本性,但是也要在一定限度之内,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不是多情,而是一种原始的占有欲。恨不得天下美色皆归我有,皆为我用,有这样心理的人并不少。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要想成为真正的英雄,就必须先过美人关。

一生十局,局局有机关,局局有变数,每一局是输是赢,是好是坏,就“存乎一心”了。记住了:人生虽如棋局,但人生毕竟不是棋局,因为人生是不能悔棋的。走好每一步,才能使每一颗落子都有雷霆之势,万钧之力!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