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是一种自在》以“自在”为题,精选了林清玄富含禅意的散文,无论是在人的情感、生活的哲思以及对佛教的领悟方面都无不体现着禅意的味道,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看是一种自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清玄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不看是一种自在》以“自在”为题,精选了林清玄富含禅意的散文,无论是在人的情感、生活的哲思以及对佛教的领悟方面都无不体现着禅意的味道,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内容推荐 身为华语知名的散文大家,林清玄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既能把禅理写进生活,又能从生活中品出禅机。其文风清雅温馨,宛如春雨滋润万物,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或深或浅的哲理启迪着众生,感悟着世人。同时,林清玄还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着世间疾苦,创作多立足于“爱与美”“情与义”“善的循环”,寄希望能激发读者温柔、感动、浪漫、理想等正面的能量。 这套禅意散文精选集(全四册),是林清玄四十余年创作之路的智慧结晶,除了亲自作序推荐,表明写作的中心思想外,还增加了部分未曾发表的新作与有缘的朋友分享,这在作者此前所有的选集中是绝无仅有的。 《不看是一种自在》为其中之一:眼不见,心为净;耳不听,心不烦。很多人埋怨生活累,其实是我们的心累,而心累又源于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接收了外界太多纷扰的信息,从而影响了心情,破坏了安静自在的生活。其实,人生就那么简单。做个单纯的人,走一段幸福的路。 目录 第一卷 阳春世界 云散 不知最亲切 冰冻面线糊 《楞严经》二帖 金刚糖 种草 不要指着月亮发誓 阳春世界 往事只能回味 盘桓 静静的鸢尾花 纯善的心 心灵的护岸 有风格的小偷 不流汗的运动 季节十二帖 内外皆柔软 鸟声中的再版 路上的情书 牡丹也者 黄昏·微温·冬雪的早晨 玻璃心 私藏茶与私房茶 晴窗一扇 古龙的最后境界与愿望 怀君与怀珠 月到天心 第二卷 生命的馅 快乐地活在当下 思想的天鹅 草先萌 大佛的避雷针 乐受的心 时间道场 敏感的妖怪 情困与物困 生命的馅 眼前的时光 闭关 大不了 无常两则 失恋之必要 关于颜色 在飞机的航道 单纯的宝藏 水中的蓝天 急 爱与恨 教堂与坟墓 金片子 海边的白蝴蝶 孔雀菜 南蛮黄釉 无怨的风 第三卷 最有禅意的 爱语 红尘有缘 以自己为灯 一尘 最有禅意的 一只毛虫的圆满 唯我独尊 大雁塔 金色莲花 自由人 苏东坡与禅 心里的织锦 未完成之美 问世间,情是何物 试读章节 未完成之美 朋友送我一个印度的檀香木雕刻,雕得十分写实精细。 是一个赤裸半身的老农夫,打开鸡笼正在喂鸡,鸡仔也雕得栩栩如生,连鸡毛都历历可见。最美的是那个鸡笼,是一体刻成,每一条藤都像是真的。 我对朋友说:“实在太美了!” 但是在赞叹的时候,我却觉得那完美里面缺少了一点什么,可是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我把那个檀香木雕和几个铜雕放在一起摆在柜子,每回看见都会生起一个念头:太工整了,仿佛少了一点什么。 今天中午来了一场六级地震,客厅柜子一阵乒乒乓乓,等地震平息,我立刻赶去看,几个雕像掉在地上,铜雕丝毫无损,呀!那老人喂鸡的雕刻品,因为鸡笼太细了,破掉一个不规则的大洞。 我正暗自可惜,把它放回柜子里,突然眼睛一亮,太美了! 原来我觉得欠缺的一点什么,现在因为破洞而补足了,多一点自然、一点随意、一点浪漫、一点创造力。 有破洞的雕刻竟比完整的,更美。 那些历史伟大的艺术总使我有一种“未完成”的感觉。我想,这正是艺术创作与工艺品的不同吧!刻意求工的结果,使作品显得造作而僵硬了。 那种未完成是最美的,人生亦复如此。 未完成确实是艺术与人生的重要因素,于艺术,它带来一种玄想和空间,总觉得梵高仍在燃烧、毕卡索在油彩间犹在玩笑;马远、夏珪还有未尽之意,范宽、郭熙的心留在深深的山林之中。因为艺术的未完成,艺术创作乃无有终极。 于人生,它带来一种遗憾和凄凉,那些令我们感动的英雄事业,是成吉思汗远征失利、项羽在乌江的自刎、拿破仑的滑铁卢。也使得项羽在我们的心中,比刘邦还可亲。那些令我们低徊叹息的伟大爱情,也都是未完成的,想一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结婚,就会在古堡中过着凡尘的日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洞房花烛,也将在礼教的束缚中,了其残生。呀!还是没有完成的爱情才好啊! 没有遗憾的生命情态、已完成的爱情结局,都将是工艺品,不是艺术创作,那时就要期待地震或台风了。 有一次,我到香港,特别去拜见当代少见的通人南怀瑾先生,问他一个令我疑惑很久的问题:“为什么南先生的作品总是未完成,像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观正派研究等,而经典总是讲了半部?为什么南先生不把它写完呢?” 童颜鹤发的南先生哈哈大笑,说:“如果我都做完了,你们后来的人要做什么呢?” 然后,南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曾随民初的高僧虚云老和尚修行,虚云常常同时在各地盖大庙,却没有一座庙盖完成的,往往明墙屋瓦粗具,他就放下,又去盖新的庙了。 少年的南怀谨非常纳闷,有一次实在忍不住,就问虚云老和尚:“师父,我看别的师父盖庙,都是一盖数十年,雕梁画栋、美轮美奂,为什么您的庙不盖好一点?还这么粗糙就跑去盖别的庙呢?” 虚云老和尚听了也是哈哈大笑:“我如果全盖好了,后来的人有什么事可以做呢?” 我告辞的时候,南先生拍拍我的肩膀说:“人生不要太求全,求全就多责备呀!” 我至今难忘南先生那白眉毛下面,澄明的、意味深长的眼睛。 未完成,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菩萨的境界了。 像地藏王菩萨的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若尽,方成菩提。”因为地狱不可能空,菩萨誓言就永远的未完成,也因为这种遗憾,才使我们一想到地藏菩萨就要心酸动容。 像智慧的文殊菩萨,誓言:“在诸佛未成佛前,永为诸佛之师;在诸佛成佛后,永为诸佛弟子。”因为要做老师,所以要境界高远;因为要做弟子,所以要高远中有谦卑,保留一点不完成。 像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也发誓言:“要度尽世间一切众生,方成正觉,若有一众生未得度,而自弃此弘誓,别令我的脑袋成千片。”世间众生不可能度尽,所以观世音菩萨就永无宁日了。 菩萨志愿永不完成,所以最高境界叫做“等觉菩萨”或“一生补处菩萨”,也就是已具佛格而不成佛,宁可自己不完成来与不完成的众生常相左右。 传说从前有一位小乘行者证得阿罗汉的果位,断尽了色界与无色界的一切迷惑,永入涅槃,不再生死流转,在涅槃呆久了,想尝尝做菩萨的滋味,于是下入凡间。 他一下凡就看见路边的一个小儿啼哭,问其缘由,孩子说:“因为我的母亲得了眼疾,需要一颗新的眼睛,先生,您可以布施眼睛给我吗?” 阿罗汉心想“做菩萨最重要的就是有求必应”,于是忍痛把自己右眼挖出来,当他把眼睛送给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阿罗汉惊问其故,孩子说:“我妈妈需要左眼,你却挖右眼给我,不管啦!你再挖左眼给我。” 阿罗汉听了,大叹菩萨难为,长叹一声,飞天而去。 这是大乘行者编出来贬抑小乘修行的传说,虽不可信,却让我们看到菩萨血泪斑斑的道路。 菩萨比佛更能抚慰我们的心,是由于他的可完成而未完成、可圆满而未圆满,因此温柔可亲。菩萨比阿罗汉更能震撼我们的情,是因为他永留一丝友情在人间、永留一份遗憾未完成。 前面成佛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本来可以浩荡奔赴前程,但后面的路上还有众生憾恨与啼哭的声音,心中不免悲悯不忍,于是选择那未完成的路。这样的画面,何等的美好!彷佛听到远天的音乐,曼陀罗花云上飘舞! 好音乐不必终章,听一小段就能聆赏;好电影不必结局,看十个镜头即已知悉;好的情感、好的人生历程不一定要像圆规画出来的一样,只要尽情尽意,一个片断就够动人了。 保有一些未完成的遗憾来温存,既不求全、也不责备,随缘而不随俗、随意而不随便,如空中苍鹰顺气流飞升,如海中游鱼随海浪而自由,未完成是最美的,人生总是如此。 P248-252 序言 榉树与香樟的牵手 在江苏的园林,看见了许多高大的榉树与香樟,树形苍古悠美,姿态万千。心里起了疑情,问了当地的朋友。 朋友说:“这是我们江苏古代的风俗。”原来,在江苏的许多大户人家,生了男孩就会在花园里种一棵榉树,期许这个孩子将来可以中举。如果生了女儿,就会在园中种一棵香樟,来表达内心的欢喜。 朋友自豪地说:“在中国其他的地方,生女儿都叫‘弄瓦’,生男孩叫‘弄璋’。只有在江苏例外,生女儿的欢喜不亚于男孩,所以种一棵樟树来纪念,表示生女儿也是弄璋呀!” 我围绕着那些两人才能合抱的榉树与香樟,内心感动不已,想到几百年前的人就有这样深刻的期许与祝愿,就像受到温柔的春风吹拂,澎湃而波动。 榉树与香樟的故事未完,还有更深情的一面。 到了二八年华,园中的榉树与香樟会长高过围墙,人们走过围墙,看到榉树探头,就会知道“这家的少年可以娶亲了”!如果长出围墙的是香樟,就知道“这家的姑娘可以出嫁了”。若是这家的门风不错,自己家又正好有初长成的少爷姑娘,就可以央请媒婆去提亲了。 那些走街穿巷的媒婆,见了墙头的榉树与香樟,也会主动去凑合。等到树顶长过了屋顶,表示事情急了,往往说媒就能成功。 在我眼前的榉树与香樟,竟是古代的婚姻密码,循着密码,还可以找到古代父母那些美丽的心愿,看见了南方人的浪漫精神。 浪漫精神不仅如此,在江苏,如果有人请喝酒,最好的待客不是昂贵的红酒,也不是浓烈的白酒,最顶级的是黄酒,尤其是窖藏多年的黄酒。 江苏的许多地方,生孩子的时候,不论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会请最好的酿酒师,酿很多黄酒存在地窖,等到男孩长大娶亲的时候,拿出来一半当聘礼,一半请亲朋好友共饮,叫做“状元红”;若是女孩,一半当嫁妆,一半共饮,称为“女儿红”。 本来是黄酒,怎么会变成“红”呢?一是为了喜庆;二是因为酒储放的时间长了,酒色偏红;三是为了祝福,酒缸上都贴了红纸。 “状元红”“女儿红”二十年只是基本数,也有三四十年的。我每次看朋友从橱柜中小心翼翼地捧出一缸老黄酒,一打开封存了数十年的酒香,从时空的长廊汩汩穿出,未饮已先醉了。 使我醉的,不是酒,是时间,也是空间。我们活在借来的空间里,我们也活在时间的锁链中,是酒香穿透了我们,使我们在漂泊中还有明觉。 使我醉的,不是酒,是浪漫,也是深情。千百年来,父母就有这么浪漫的心,就有如此深情的期许,那酒香有一代一代的缠绵,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在我们的血液里沸腾不已。 我捧着一杯四十年的女儿红,听着遥远的秋风,吹过榉树,拂过香樟,不知多少秋声,在杯中回旋。 玫瑰与钻石的拥抱 清朝诗人张灿写过一首诗: 琴棋书画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字都变更, 柴米油盐酱醋茶。 每一思及,都心有所感。 年轻的时候,谁不想过浪漫的生活呢?在浪漫的生活里,一切都是无价的,一本书,一幅画,一张琴,一盘棋,一首诗,一壶酒,一朵花,天涯漫漫,任你漂泊,好风徐徐,自在逍遥。 有一天突然警醒,世俗的浪涛从远处袭来,一切都成为有价,要买盐买米,要加油添醋,你被俗事捆绑,成为平凡的人,失去了诗心,也听不见音乐。浪漫,一点一滴地流向了江海,仅存的灵性,也一蒙一昧地被人群淹没了。 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突然看见了远方的城堡,一路奔行,最后才发现一切都是海市蜃楼,待要回看,已找不到前来的脚印,更别说一直在脚边的玫瑰与绿洲了。 浪漫或世俗确是人生中的两难,正如玫瑰与钻石比价一样,在只能送玫瑰的年代,一朵花就是一切。等到送得起钻石的年纪,玫瑰早已经凋零,而一颗钻石,不可能是一切! 环境变得太快了,世俗变得太庞然了,欲求的来袭大得胜过北京的雾霾,浪漫之心早已不是一点一滴的流失,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崩解了。 每一思及,都令我伤感! 幸好,我是一个作家,在很年少的时候,就培养了浪漫的追寻,而在我的青年时代,就警觉了世俗的缺漏,使我一直有浪漫的心,感动的情,理想的怀抱。 文学的梦想,如车的两轮,使我在世俗的道路上,能不断地向远方奔驰;浪漫与感动,如鸟之双翼,使我在平凡的山水中,随风鼓翅,飞越群山,观照了山水的不凡。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人生不能重来,只能长留回忆。我只能很确定地说,走上作家之路,是最不悔的。 温柔与感动的交织 二十年前,我成立“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申请成立的时候,主管单位要我写出基金会的主旨。 我想了一个主旨:“爱与美的温柔改革,情与义的感动教育。”副旨是“透过爱与美、情与义的温柔与感动,创造人间的善的循环”。这个基金会的主旨,正是我写作的中心思维。 四十年的写作生涯,常有人问我:与别的作家,你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我是“观点先行”的作家。 我的作品是为了人生的观点而存在的,因此我的作品正是立基于“爱与美”“情与义”“善的循环”,希望能激发温柔、感动、浪漫、理想等正面的能量。 华文天下出版公司,最近编辑了四册选集,分别以“智慧”、“自在”、“清净”、“慈悲”为题,重现了从前的观点,与有缘的朋友分享。 昔日的繁华,在回眸一笑间,我希望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林清玄 2014年夏日台北,清淳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