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向世界微笑
当得知我要去柬埔寨旅游时,一位朋友曾颇为诧异地问:“去那又小又穷的国家,看啥?”我答:“没听说柬埔寨的吴哥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称做‘东方四大奇迹’吗?我参加的是由北京直飞暹粒的包机旅行团,专门去看吴哥古迹。”而当我从吴哥归来,有朋友得知我此行拍了500多张照片时,又不禁大为惊讶:“你又不是摄影家,几天时间里哪有那么多景致可拍?”
留在我数码相机里的第一组照片,是“吴哥的微笑”。
那天抵达暹粒已是深夜,下榻之后才知道, “吴哥”一词是对暹粒城北六公里的古迹群的统称。吴哥古迹始建于公元802年,前后用400余年建成,共有大小各式建筑600余座,分布在约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而列人“东方四大奇迹”的只是这古迹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吴哥窟,俗称“小吴哥”。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筑。窟内标志性的三座中央宝塔是束埔寨国旗上的徽记,足见其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因此,在我想来,此行的第一个景点,无疑应先看吴哥窟。未料柬埔寨的华裔导游小文解释说,世界上的寺庙正门都是朝南,当年国王苏鲁亚巴尔曼二世为了供奉代表西方的维希奴神,却将吴哥窟设计成正门朝西。如果我们明天上午去看吴哥窟,就正好全是逆光,咋照相留影呀?还有,吴哥窟全部用石头建构,这石头很奇特,夕阳西下时,会全都变成金黄色。因此,我们明天的行程是,上午先看“大吴哥”,下午再看“小吴哥”。
到了“大吴哥”,方知这里原是高棉帝国的王城,也就是吴哥的“心脏”。它确实规模宏大,占地大约10平方公里,系吴哥最伟大的国王阁耶跋摩七世(1181年至1219年在位)修建,其鼎盛时期,王城周边人口曾达百万之众。我们是乘大巴士来到“大吴哥”南城门前的,据说这是五座城门中保存和修护得最好的一座,高达20多米。走近一看,不仅城门正上方是一尊巨佛的面部雕像,而且门两侧与背后,也各有一尊巨佛的面部雕像。导游说,这叫“四面佛”,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待一会儿,到了巴戎寺,就会看到49座宝塔上,都有四面佛。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吴哥的微笑”。
我们是换乘小巴士来到距南城门1500米的巴戎寺的。下车一看,这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的圆形宝塔,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据说按照宗教意识,这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周围建起了48座大小不一的宝塔,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每一座宝塔上的四面佛很像观音菩萨,宽阔的前额、微垂的眼睑、厚重的双唇,阅尽了千百年风雨兴衰的深邃双眸里,饱含着悲悯与淡然,但其原型实质上就是阁耶跋摩七世本人。我颇为惊奇地发现,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抬头一望,总能看到有一尊高高在上的佛像,他含笑的眼睛正注视着我,令我感受到他潜在的威慑力,不由得肃然起敬。因此,无论游客是在哪个角落、从哪个角度拍照留影,镜头里都留下了那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的“吴哥的微笑”。
巴戎寺的49座大小不一的宝塔,加上五座四面佛塔式城门,恰好代表当时鼎盛吴哥王朝所统辖的54个省份,象征着高棉王国的强盛。据史书记载,吴哥王朝曾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之一。从9世纪的最后十年耶输跋摩一世迁都至吴哥直到13世纪初期,吴哥诸王统治着南起中南半岛南端,北至云南,东自越南,西到孟加拉湾的大片土地。在此期间,他们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从事大规模建设,以为自己和国都增光添彩。自阁耶跋摩七世后,国势逐渐衰落,1431年暹罗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发现。也就是说,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这“吴哥的微笑”竟然与世隔绝,无人得见其尊容。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