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兵讲述(9)/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老兵讲述(9)》收录了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基层老兵的回忆性文章。这些文章均为其所亲历抗战事件的忆述。当时他们或为刚刚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训练兵,或为刚刚军校毕业的小兵,或为下级军官……他们抱着保家卫国之心,满腔热血投身抗战。文章展现了这些基层军人眼中的抗战情形,记录了他们在战争中所做的点点滴滴,反映了基层军人的抗战状态,洋溢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对于抗战历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内容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全套16册,收录了1000多位普通民众和士兵亲历抗战岁月的回忆文章,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

所收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老兵讲述(9)》为其中一册,收录了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基层老兵的回忆性文章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1937年

 赵克非:不守信约的日军向宛平开炮

 范铭书:1937年卢沟桥抗战

 刘申荣:一个二等水兵经历的海空之战

 张鲜:句容空战,炸弹如雨点般落下

 刘启尧:爆破组合身炸坦克

 朱增爽:南京余生

 李润怀:炮打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陈道友:亲历忻口之战

第二章 1938年

 徐时辅:忆湖口——马当之战

 侯祖松:武汉外围阳新半壁山的阻击战

 佚名:两次兰州空战大捷的纪实

 夏国栋:“四二九”空战大捷

 阙辅三:铺陈葛店封锁线

 谭刚:抗日战争片断——黄梅广济之役

第三章 1939年

 张润进:在枫溪镇与日军战斗

 刘祖辉:日军首次入侵桂南被击退的经过

 王福善:中条山战役中,保护家眷和20多人的生命安全

 吴槐:富春江东沙洲战役亲历情景

 郭世茂:忆鲁西戴李窑头一战

 翟作相:反扫荡战争的一段纪实

 屈保坤:在泊镇击落日军飞机

 颜士琦:抢修飞机场克复昆仑关

第四章 1940年

 罗然:日本鬼子中伏记

 王中领:在景山大战中与日军拼刺刀

 马万:抗日随枣战役回忆片断

 魏涛:碧血黄花,浙江萧山战役

 张东昌:打通滇缅路的激战

 田有祚:忆苏北佃(湖)薛(集)悲壮战役

第五章 1941年

 原寿梓:福州大湖战役

 韩绍愈:战斗在日军心脏里——吴下乔之役

 段海洲:夜袭南鲁集

 陈蔼:飞虎歼敌,大快人心

第六章 1942年

 杨瑞禾:瑞丽机场的战斗

 陈东岳:千里大突围

 朱安宁:奇击日军于桃园

第七章 1943年

 高德埠:朱家坪战役

 叶国珍:尚书庄的战役

 朱惠秋:奇袭东阳

 王诗光:小曼竹年节歼日军

第八章 1944年

 翟作相:大陈家庄战役

 任振霞:晋南洪洞县杜戍战役

 尹秉义:回忆我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

 应子雄:忆炸钱江大桥

 徐余:智擒日酋黑奇

 吕玉书:埋地雷,破铁网

 曾诚度:最后一次战斗任务

 蔡重锷:英勇的突击队,战场的尖兵

第九章 1945年

 纪殿传:一次偷袭日军战绩纪实

 陈牧今:东尾歼日军,日军大佐命亡

 蔚颖滨:花岗暴动纪实

 胡绥坤:伏击日军军车的胜利情景

 曾力鸣:长沙受降

 王卫苍:蚌埠受降记

 刘永庆:庆祝抗战胜利大游行

 刘志读:狂欢之夜

 熊泰宇:我听到日本投降的时候

 白方席:最感兴奋的时候

 夏禄敏:携起手来,为了实现祖国统一

 傅震:引爆日军油库

试读章节

赵克非:不守信约的日军向宛平开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我铁甲车第二大队部驻保定,辖五个中队,第四中队长肇旭撤到平汉铁路涿州车站,第五中队长邹立敬撤到门头沟后弃车到保定,第六中队长刘人铭和第七中队长徐士廉撤到平绥铁路,第八中队长潘永波驻防正定。我是第八中队第九分队(战斗列车)上尉队长,驻防长辛店,该分队的列车是我国铁甲车队最坚固的战斗列车,是流线型双层铁轨合成,再以混凝土灌注,装备野炮4门、迫击炮2门、重机枪8挺、轻机枪12挺。

7月7日夜10时,长辛店车站接到宛平县电话说,日军借口失踪士兵,要求到宛平城内搜查,遭到驻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金营长和王县长的严词拒绝,日军开枪示威。我得知情况后,一面报告中队,一面准备战斗,并于7月8日午后3时率中山号战斗列车挺进卢沟桥,与驻军吉星文团联系协同作战。约6时左右,日军炮轰宛平城,我即令炮兵打了第一炮,继之与日军开始交战。

我铁甲车以猛烈的炮火轰击日军阵地,掩护步兵作战。午后7时许,日军又发起攻击,我与友军都以猛烈的火力抵御来犯之日军,双方都有伤亡。

9日举行谈判,双方停火,撤离指定地点。但不守信约的日军撕毁协议,又向宛平开炮;lO日日军又向各处调遣军队,于上午10时用飞机轰炸扫射,同时来支援的大炮坦克也向我军进攻。正在激战中,突然发现有铁甲车参战,也以炮火向我轰击,我即令炮手将炮位降到水平,向日军铁甲车的前方位置(这处没有装甲)连续轰击,使炮弹穿人车内爆炸。这一招使日军的铁甲车立即瘫痪,致使车辆、武器、人员遭到破坏和伤亡,失去了战斗力。

这次日军发动猛攻,我部与吉星文团互相配合,火力支持。焦点是与日军争夺永定河的两桥,敌我双方伤亡惨重,日军死尸成堆。从此我列车天天到卢沟桥上侦察日军行动,有时日军炮轰我军,我军当即还击。在这几天的战斗中,我列车上的日军炮弹痕迹累累,深度达到三四厘米,但没有一弹穿人,更有许多是擦皮滑过。

15日以后,我队与第四中队交替换防,担任涿县琉璃河与前方的巡逻任务,以防御日军迂回包围,维护后方交通。约于20日这一天,第四中队的战斗列车,由中队长肇旭率领来前方换防。当时我队在松林店,约1时许,闻有炮声,遂前往支持,发现铁路被破坏,该队被日军包围,无法撤退,而我队又难以接近。我中队立即轰击日军,终是不支,退到侧方。这时第四中队弃车逃回后方,平津铁路线上只有中山号一列,随着战局的变化逐渐撤至琉璃河、涿州、正定、保定等站。

范铭书:1937年卢沟桥抗战

一、抗战前平津形势

1931年九一八日本出兵,占领东三省,继续向关内进犯,并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不平等条约。到卢沟桥事变前夕,平津两市都有日本驻兵。唐山、山海关、丰台、张家口亦有日本驻兵,多者一个连少者一个排,随意换防。日本兵坐中国火车不买票,在北宁铁路和京绥铁路往来,司空见惯。

1937年,宋哲元为华北政务委员会主席,北平市长为秦德纯。北平市各街道有朝鲜族住户——当时我住西直门里玉佛寺四号,前门大街路西有朝鲜游艺场,其中有日本式游戏,纯是一种赌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竞在正街上如此鬼混,已经不成风气。

更有西直门里路南,天津老乡开个宝星厂,安装电灯和修理自行车。在玉佛寺胡同住的朝鲜族人,与该厂交易,发生矛盾。有一天早晨,朝鲜浪人持刀至宝星厂行凶,刺伤其经理,而中国派出所公安人员竞不敢过问!

且有朝鲜浪人(不务正业者)开设海洛因馆,吸食白面,出卖白面,结果吸食者浪费金钱,面黄肌瘦。

种种怪现象,不一而足,作者仅举出一二例,可见一斑。P3-5

序言

前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鏖战,承受了巨大的创痛与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作为抗战的主体,中国的普通民众和士兵为抵御日本法西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经济供给和强大的精神支持,体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真正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这些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视角,回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正是我们编辑《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的立意所在。

全套丛书共16册,近300万字,分为《老兵讲述》十册、《百姓讲述》四册和《“草根”英雄》《铁蹄与生存》各一册。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这些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秘密协助部队作战的邮电职工、铁路工人,有饱受战火蹂躏而奋起反抗的农民、士绅,有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教师、学生,有坚持在烽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奋战在沦陷区的普通共产党员,有捐款捐物、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工作者和普通职员,更有为数众多的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士兵。之中,既有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来自国民党中央军,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地区的抗日军队。如川军、湘军、桂军、滇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各类抗日作战队伍。

一篇篇浴血奋战的战场记忆,一篇篇国破家亡之痛的追述,生动勾勒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恢宏时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如此大规模反映社会基层兵民抗日的回忆资料集中出版,目前尚属首次,从而使本丛书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编辑委员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