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梦先觉
分类
作者 陈彤彬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拂晓之前,谁在南粤沉睡的土地上发出了带血的叩问?曙光初露,谁以夸父般的血性从北到南迎接民族复兴的朝阳?谁举起他苍松般的手臂,拨乱反正,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送到南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驱散黎民心头的迷惘,让南国边陲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在刹那间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使珠江三角洲扬起振兴的热望,成就民族的梦想?

大梦谁先觉?谁?是他们。一个小分队,一群勇敢而坚毅的人,一个能让民族振兴的设计师足以托负理想,能给南粤千千万万百姓带来勇气的中共广东省委一班人。他们前仆后继,用30年的光阴,把青春接力,接力一场惊世长跑,带领南粤人民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新天地。

内容推荐

《大梦先觉》以时间为序,也就是从广东改革开放的最初探索开始,阐释了改革开放历史必然,以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急流勇进、敢于创新的共产党人群像为落笔点,试图较真实地记录广东改革开放的艰难起步,展示了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曲折而艰辛的道路。

“大梦先觉者”们奋不顾身,勇闯“禁区”。敢于“趟雷”,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人民心里,载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目录

“血路”先驱

习仲勋 广东改革开放的拓荒者

杨尚昆 绘下广东改革开放蓝图第一笔

任仲夷 万户安居乐业日,谁知多少不眠时

刘田夫 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林若 一个在大地上播种绿色和激情的人

梁灵光 曙光初露时的大梦先觉者

吴南生 回眸1979年的中国

朱森林 改革开放就是“圣火”,它照亮了中国

杜瑞芝 一个说话从来不拐弯的人

王宗春 党风建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方苞 忆深圳往事

厉有为 万言书事件中的尖峰较量

温玉柱 从粤西山区走出的将军

程里 走过风雨.走过阳光的历程

张汉青 赤子情怀总是诗

匡吉 解读风口浪尖上的激情人生

康乐书 一个县委书记亲历的农村大变革

黎子流 从田埂中走出来的平民市长

袁庚 蛇口崛起中的时代弄潮者

试读章节

习仲勋 广东改革开放的拓荒者

张汉青

习仲勋(1913—2002),陕西省富平县人。

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革命后,从事学生运动。1930年至1932年,在西北军中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至1936年在陕西、甘肃领导农民运动,开展游击战争,曾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了粉碎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围剿”的战役。1936年至1943年,任关中地委书记、分区保安司令部政委等职。1943年至1949年任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西北局书记,西北野战军副政委,西北军区政委,与彭德怀、贺龙同志一起领导了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大西北的斗争。建国后,曾任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代主席,西北土改委员会主任,领导了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运动。1952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秘书长、副总理。粉碎“四人帮”以后,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委会主任,广东省省长,广州部队第一政委。

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届、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78年4月6日,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当时正在举行的中共广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闭幕会上,初到广东工作的习仲勋作了讲话。他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南来主持广东工作的。先是任省委第二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2月,任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后又当选为省长。1980年12月,习仲勋调到中央工作,离开了广东。

毗邻港澳、四季常青的广东,对这位出生和长期战斗在祖国西北地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说,无疑是很新鲜和富于吸引力的。当时的广东,在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正亟待医治“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创伤,寻求前进的路子。局面是多么纷繁复杂,主持省委全面工作的担子又是多么繁重啊!在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因“《刘志丹》小说案”被审查。这个所谓“利用小说反党”的冤案,使他过了长达十六年的受审查的生活,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达十年之久。直至1978年3月,也就是在他前来广东的前一个月,才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尽管长期蒙冤屈受折磨,但他来广东之后,却以一名老战士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工作,给广东的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在《南方日报》任副总编辑,后调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有机会接触习仲勋。现在就我所知,对这位可敬的老同志在广东工作期间的情况,作以下如实的记述。

足迹踏遍南粤大地

习仲勋到广东之后,深入各地,了解实际。在此期间,中央、省委的会议很多,但他主动争取时间下去调查研究。1978年7月,他到宝安县城深圳,并到沙头角镇考察,第一次看到那条独特的“中英街”。一街之隔,香港那边显得繁华热闹,而我们这边却荒凉冷清,不少人跑到那边去不回来,习仲勋看着心里感到很难受。他对宝安县委书记方苞和沙头角镇的干部说,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林彪、“四人帮”破坏所遗留下来的,许多本来是对的事情也不敢搞、不让搞。比如,在香港那边几千亩属宝安管的耕地的过境耕作问题;让香港资本家进设备开采沙石出口,收入两家分成问题;吸收外资搞加工业问题;恢复边境小额贸易问题,等等。习仲勋支持和鼓励宝安的同志“说办就办,不要等”。只要能把生产搞上去的,就干,不要先去反它什么“主义”。它们是资本主义,但有些好的方法我们要学习。当时讲这种话,是很有胆识的。习仲勋鼓励地处祖国南大门的干部群众,要为祖国争口气,使外边的人一进来,就感到充满新气象。那次他还到了蛇口,看到一个渔业生产大队有5对船,最大的150吨,共有二百多个劳力出海,生产搞得不错,渔民收入也较高。他很高兴。但也了解到还存在不少困难,如渔船的维修没有150吨的船台,零件买不到,口粮供应不足,水产资源受破坏等。习仲勋这次宝安之行,亲自对边境地区的问题进行调查,对他认识广东和考虑解决广东的问题,是有重要作用的。

接着,习仲勋又开始了他称之为“东三区”之行的考察。从1978年7月至8月,他先后到了当时梅县、汕头、惠阳地区的21个县,接触了很多人。他一路找各级干部座谈,找群众谈话,到村庄、地头、山野、工厂调查。最后用八个字概括他的印象:“形势很好,问题不少。”这年的早造,广东遇上连续四十多天的低温阴雨,推迟了插秧季节,经过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粮食生产仍获得了好收成。三个地区早造丰收了,人心比较稳定,群众情绪较高。但广东的农业发展不快,耕作还比较落后。当时正是晚造插秧季节,在龙川,路上没有看到拖拉机耕田,到了五华、兴宁才看到稍多一点。而后来在普宁的洪阳,看到三个人拉着一张犁在耕地,习仲勋感到很难过。他说:“这怎么得了,解放29年了,还靠人力拉犁!”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但牛力不足,拖拉机质量很差,维修费用很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去讲支农,实际上农业并没有摆在首要位置上。而企业的扭亏增盈,有的是搞“转亏增盈”,把亏都“转”到农民头上了。在东江上游一带,他看到许多山头是光秃秃的,便反复强调要把山治好。他说,广东山区占70%,农田基本建设不光要治水,而且要治山,我们要靠山吃山,吃山就要养山,不养山就会“坐吃山空”。山林对农业的关系极大,一片森林就是个小水库,凡是森林覆盖面积大的地方,水土就不流失,还可以调节气候。

P1-3

序言

“血路”先驱

郭玉山

“无与伦比!”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给北京奥运会的评价。

外刊评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年礼。

托赖30年改革开放拓展的空间,中国百年奥运梦得以实现。

中国30年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无与伦比,造就了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

奥运金牌获得者成为国家英雄,奖励,表彰,披红挂绿,无比风光。在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那些改革先驱们。他们胸前没有金牌,但他们理应拥有比金牌更“金”的荣耀。

人类历史。或许可以说是寻找道路的历史。中国近代史,百年坎坷,百年求索,贯穿着强国富民道路的寻找和选择。在没有路的混沌中打开路,改良或者变法,革命或者改革,时代先驱,时代先锋,时代的先行者。演绎的却是关于道路的故事和诗篇。历史证明,中国找到了开启新时代的路,那就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

这是一条怎样艰难的道路啊!

创办经济特区之初,邓小平寄语:杀出一条血路来。

血路!一条血路!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改革开放的历程。

回首来路,改革先驱者摸着石头过河,多少激流险滩,多少崎岖泥泞,他们探索奋进,走过来了。

来路回首。改革先驱者杀出了一条血路,多少束缚枷锁,多少壁垒关隘。他们斩关夺隘,走过来了。

拂晓之前,谁在南粤沉睡的土地上发出了带血的叩问?曙光初露,谁以夸父般的血性从北到南迎接民族复兴的朝阳?谁举起他苍松般的手臂,拨乱反正,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送到南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驱散黎民心头的迷惘,让南国边陲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在刹那间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使珠江三角洲扬起振兴的热望,成就民族的梦想?

大梦谁先觉?谁?是他们。一个小分队,一群勇敢而坚毅的人,一个能让民族振兴的设计师足以托负理想,能给南粤千千万万百姓带来勇气的中共广东省委一班人。他们前仆后继,用30年的光阴,把青春接力,接力一场惊世长跑,带领南粤人民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新天地。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当改革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核心,那些改革先驱,难道不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这个时代的榜样?他们卓立潮头,在摇撼世界的旋律中,舞出天风海曰的情怀、生命的交响;他们在灰暗笼罩的天空,打开明亮的窗;他们在禁锢中探索道路和方向;在灰烬上种植葱茏和黄金;他们在实践人民的意愿中,闪烁着勇气和智慧的光芒。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

改革开放30年,三十而立,中国正以强者之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30年,中国摆脱了贫困落后。

这30年,中国正迈向小康。

这30年,中国在与时俱进。

这30年,中国在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挺进。

沿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更绵密的改革阵势正向纵深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开始把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写到辽阔大地上。

风打雨淹,冰锁雪压,地陷山移,任何咬难和艰险,也消解不了中国的凝聚力,也阻挡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昭示,改革先驱们,经受了汹涌目光的选择和淘洗,他们的生命更澄澈更纯粹;接受了人民目光的判断和簇拥,他们更无愧于天下无败于天下地巍然耸立。——我们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但愿能记住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人的细节。

后记

在我们的国家已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今天,我们深情回望,回望那个祖国的黎明,回望那些肩负重任而步履坚定去迎接初阳的身影,想起他们的艰难,想起他们的勇气,想起他们的无私,想起他们大梦先觉。带领广东人民实施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华民族描绘的伟大复兴蓝图所立下的丰功伟绩。风雨历程三十载,几多豪情壮志,几多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中共广东省委老干局主办的《秋光》杂志,从2003年开始,有计划地对离休的省级老领导进行了采访,以五年时间对一批老领导进行了系列报道。人物专访集《大梦先觉》由秋光杂志社总编辑陈彤彬主编,其中大部分内容均选自《秋光》杂志。

《大梦先觉》以时间为序,也就是从广东改革开放的最初探索开始,阐释了改革开放历史必然,以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急流勇进、敢于创新的共产党人群像为落笔点,试图较真实地记录广东改革开放的艰难起步,展示了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曲折而艰辛的道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采访到部分领导,他们的专访文章不能收录到这本集里。在怀着深深的遗憾和歉意的同时,我们深深怀念他们,他们和本书记述的、过去三十年来带领广东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一样,赢得了广东人民的敬意。“大梦先觉者”们奋不顾身,勇闯“禁区”。敢于“趟雷”,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人民心里,载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大梦先觉》的编辑出版,作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献礼,得到了广东省委老干局、秋光杂志社领导、编辑、记者及南方日报社编辑、记者等的全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编辑:刘小玲

2008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