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为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组织,证券交易所本身的法律定位和基本治理安排却沒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本书作者大胆提出,和所有非互助化的境外交易所一样,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组织架构和治理模式也是我国证券交易所摆脱体制羁绊、实现自我超越的一个最佳选择。
本书的出版不仅体现了一个交易所从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独有的历史使命感,也彰显了年轻学者勤于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勇气。
中国已经跨进了WTO的大门,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证券交易所也将走向世界,直面来自市场环境和竞争者的种种挑战。和国际上所有成熟和新兴的证券市场一样,生存和发展的忧虑同样困扰着处在变革时代的中国证券交易所。
本书立足于中国证券交易所发展的实际,以证券交易所组织形态和法人治理为研究对象,意图通过对历史传统和国际趋势的分析,理清对中国证券交易所法律形态的模糊认识,探索中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革的可行性,是作者将理论学习对接于实际工作的一次良好尝试。
序
序二
导言
一、关于本书的研究方法
二、关于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对传统证券交易所组织和治理模式的考察
第一章 历史的回眸:证券交易所的产生
第一节 早期证券交易所的萌芽
第二节 世界各地证券交易所的产生
第二章 传统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形态
第一节 会员互助合作组织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节 有限保证责任公司和非营利公司
第四节 国家所有的证券交易所
第三章 会员制治理结构辨析
第一节 为什么是会员制?
第二节 会员制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会员制证券交易所的自律
第四节 对会员制的批评
第二部分 对非互助化后交易所公司形式的考察
第四章 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运动的背景
第一节 证券交易所运作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证券交易所功能的演进
第五章 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的实例
第一节 开风气之先的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
第二节 发达市场非互助化个案分析: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第三节 政府推动的非互助化:新兴市场的例子
第六章 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的绩效检验
第一节 全球证券交易所的非互助化浪潮
第二节 非互助化使交易所价值提升
第三节 非互助化改善交易所绩效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 会员制的最后一个堡垒?——作为特例的NYSE
第一节 为什么不“非互助化”?
第二节 渐进式改革
第八章 交易所非互助化带来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营利目标和自律监管的冲突
第二节 私人所有和公共利益的冲突
第三部分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形态
第九章 法人制度理论辨析
第一节 法人及其分类
第二节 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
第三节 我国法人分类的问题及其改革
第十章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形态(一):法律条文的考察
第一节 证券交易所章程
第二节 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
第三节 证券法
第十一章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形态(二):历史过程的考察
第一节 从股份制说起
第二节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和“世界上最小的股票交易所”
第三节 集中交易市场的建立
第四节 证券交易所的发展
第四部分 对我国证券交易所改革的思考
第十二章 证券交易所改革的必然性
第一节 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的回归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成熟度
第三节 资本市场大发展的要求
第四节 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第十三章 我国证券交易所改革的设想
第一节 构建市场化的证券监管体系
第二节 构建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
第三节 交易所组织结构选择:会员制VS公司制
第十四章 我国证券交易所改革的步骤
第一节 证券立法的改变
第二节 交易所的所有权结构改革
第三节 完善交易所公司的治理结构
第十五章 公司制交易所的业务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一级市场拓展战略
第二节 二级市场创新战略
第三节 财务管理战略
第四节 国际化发展战略
参考书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参考网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