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印,男,现年48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4年7月从警至今。现为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公安文联常务理事,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北京市顺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乡村记忆》,分为“亲情友情”、“自然与人”、“人生感悟”、“从警岁月”四个部分。作者用散文这种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他的警察情节、工作和生活。感情真挚,文笔质朴,内容清新,是警营里一部有价值的散文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乡村记忆/中华美文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德印 |
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德印,男,现年48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4年7月从警至今。现为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公安文联常务理事,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北京市顺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乡村记忆》,分为“亲情友情”、“自然与人”、“人生感悟”、“从警岁月”四个部分。作者用散文这种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他的警察情节、工作和生活。感情真挚,文笔质朴,内容清新,是警营里一部有价值的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赵德印编著的《乡村记忆》由四部分组成,即“亲情友情”“自然与人”“人生感悟”“从警岁月”。全书集作者的农村记忆、童年回忆、旅游随感、影视观感、阅读杂感及从警三十年的感悟于一体。完全可以说是一部作者的内心生活史,是作者刻画自己心灵奥秘和心路历程的作品。 《乡村记忆》中散文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心绪、思辨和理想,令人感到诗意盎然、淳朴浑厚,给人经久难忘的印象,无论从文学欣赏角度还是从为人处世方面,都让人获益匪浅,颇具艺术和教育价值。 目录 第一辑 亲情友情 奶奶带给我的七夕记忆 属于母亲的菜园 冬日里 我回了一趟老家 乡村记忆 儿时纯真的珍藏 追梦的年纪 中秋情结 爱的感觉 生命 流浪的历程 让我感伤的情人节 老年公寓里的顺义摄影家 怀揣感恩之心生活 红袖与书生共剪西窗 摆弄着粽叶的日子 36年前的龙年春节 老鼠咬破了我的新衣裤 第二辑 自然与人 早春时节到北京郊区采野菜去 拥抱秋天 樱花 一株莲的自述 一棵古槐引发的一种精神 乡村田园的记忆心扉 喜鹊·山鸡 顺义城 一路繁花 水塘荷花 水的感悟 山里辛庄的梨花凹 秋天的怀恋之感 秋日里的思绪 年轻人的同心果 美在夏夜 龙年夏日走丹霞 留给黄色泥土的真情 聆听司马台长城战鼓魂 老家院落里的杨树林 咀嚼“知了”二字 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有感 记忆2012龙年雨季 槐花飘香的五月 怀恋潮白河 怀揣阳光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华北赋 胡杨的韧劲 荷花摇曳的季节 故乡的袅袅炊烟 感慨“谷雨日” 冬天的雪 冬日感觉 大同黄昏感受 大红枣儿枝头挂 村里大街上炒米飘香的记忆 窗棂里的晚秋阳光 初冬印象 潮白河水里深处 北京郊区老家的香椿 北京国际鲜花港的春天 4月里的思念 “知了”情趣 “饺子酒”之外的美食 话说柿子 第三辑 人生感悟 做人如白开水 专卖炒货的耄耋老人 主动低头 会有很多收获 中秋夜的读书感悟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与自己的长公子一起游览圆明园 拥抱你—2012年 影片《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影片《南京!南京!》让我的心灵震颤 以包容的态度去面对一切 寻觅幸福 幸福在你的手上 幸福是一种亲身感受 幸福的涵义 心怀“感恩的心” 心底无私天地宽 心底的良知 写作精品文章 感动受众群体 笑对人生 好好疼自己 我与诗词的40年情缘 “妥协”的艺术 体验生命价值 体会折腾 丰富人生 书中独有淡雅香 盛夏七月 让我们剔除浮躁 生活在欲望之城的悲哀 审视人性 人要学会拒绝 人生漫步 人生路上的挚友 人生就是奋斗 人生刚柔之间的两种气质 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当生生不息 清明时节祭爱国“先烈” 年轻人渴望得到尊重 面对现实 必须坚强 漫漫九十载 承载中华梦 旅行的心扉 龙年岁首 追忆往昔的思绪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廉洁是一种生活方式 老电影 融入了我的生活 宽容 更显人格魅力 快乐 检验幸福指数 距离的考验是一首情诗 咀嚼萧笛演奏家陈悦《追风的女儿》 靓丽 武威钟鼓楼 华夏儿女飞天梦 搁置与思索 感言“食盐恐慌” 感怀《瓦尔登湖》里的三张椅子 奋斗者的岁月 冬至之夜的思绪 诚实做人 沉思是一种真实的享受 徜徉红色摇篮西柏坡 常怀“包容”之心 与人善言 不断拔高自己 包容是北京人的一种美德 包容表现为退一步的大气 爱与不爱的人生反思 《唐山大地震》的震撼 《美国往事》影片给我的感触 《富春山居图》何时结束隔海分离 《第一书记》带给人们的思考 “雅量”雕琢人的心境 “稿费税”和写稿乐趣 回忆2011 依然感觉岁月沧桑 公交车的爱国情分 第四辑 从警岁月 在京郊热土上耕耘青春 用忠诚承载和平与希望 用心灵的镜子常照照自己 用“心”做起 一挑水给我带来的力量 一名平凡警察的感悟 祝福祖国母亲迎来60岁生日 写给为公安事业牺牲的民警周月悬 写给七月的歌 小议“成功” 闲聊“倾听” 厦门城市掠影 夏夜巡逻的记忆 微笑着 便会快乐自信 兔年的最后职守之夜 首都特警的幸福 首都警察厚德为先 首都公安之家 首都公安赋 三月春夜的平安守望 人要善待批评 让人感动的“好好活”场景 请美女好好想想 是否愿意嫁给警察 女警在岗位上绽放美丽 留一份厚德的心扉给自己 老百姓的欢笑因警察而精彩 警嫂的爱情体现 警察责任 警察生活 警察身边的春节 警察独有的快乐 警察点评 警察的幸福 警察的平凡 脚踏实地与把握机会 坚守在绿色国际港的警花 回家的感觉 胡杨一样的品格 黑白胶片诠释《南京!南京!》 贵在平凡 感受《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 甘愿做一片绿叶 风雨情深的记忆 保持坚定的毅力 把握自己是一种历练 阿民的“想受” 10枚1角硬币的背后 “上善如水”给从事警察职业的启示 后记 试读章节 冬日里我回了一趟老家 总也忘不了,我在冬日里回了一趟老家的实际感受。 记得那天早晨,正在熟睡的我,被儿子用双手胡噜醒。一看时间,已到了自己昨晚和家人约定的七点钟。我赶紧一骨碌爬起来,虽然是在房间内,但在这个冬日的清晨,还是特别的寒冷。我忍不住打了几个寒战,重又缩回了被窝儿。 是啊!在这个难得休息的周末,此时,暖和的被窝儿是我最想拥有的。可想到答应过爸妈回一趟老家,看一下祖屋,也只得穿好衣服,依依不舍地离开暖和的床。 对于从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乡下老家,我可是有十余年没回去住了,来到顺义小城工作,平时总是忙于应付各种杂务,虽说有怀恋老家的感觉,但总缺少成行的动力。 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新一届村支部、村委不懈的努力,老家的状况越来越好,我在心里早有了开车回去看看的想法。 刚巧,爸妈说要回一趟老家,也好看一下祖屋是否已经损坏,想叫我陪他们去。我想平时都是爸妈帮我把家里搞得整整齐齐的,让我能更加安心地工作,趁着周末送他们回一趟老家,也是理所当然的小事,就答应了他们。 走出房门,天刚放亮儿,弟弟已打来电话,问我出发了没有。我赶紧带着儿子,接上久等的弟弟和爸妈,一路驱车前行。存车上,已读初中三年级的侄儿问我老家是什么样子的。我说老家是一个很让人留恋的地方。听了我的话,从来没有去过的他对老家更加向往。 我想,现在的孩子虽然在城里接受的教育要比我们当时好得多.但亲近自然的感受绝对没有我们的五分之一,想当初我和他相同年纪的时候,老家的田地里早已留下我不知多少印痕。 随着老家的渐近,天空变得越发湛蓝,阳光也更加灿烂,照耀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万物。路沟旁凝固的冰块儿,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宛如春天里解渴的冰棒,让儿子和侄儿惊叫着要下去拿来品尝。 老家已在视线之中,车外的景物变得越发的熟悉,但又似乎很陌生。我在脑海里急速地搜寻着老家现如今光滑的水泥公路,当初是什么样子,但总也理不出一个清晰的轮廓。 看着车外,当初曾和小伙伴们一起尿尿和泥的专门用来堆积玉米秸、小麦秸的杂物场,现如今变成了停车场;还有那曾经让我们受到良好教育的蓝砖蓝瓦的小学校,也逃不掉被拆迁的命运,拆掉的一边已然成了老家公路联系外头的纽带。 走下车,看到原来感觉挺大的村庄,似乎小了很多,虽然现如今留在村里的人不多,但还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男人们正忙着推运沙子、钢筋、红砖、水泥到自家门前,准备改建茅厕、厢房。而勤快的妇女们也没闲着,她们正利用这晴好的天气晒白薯干儿、柿子干儿、黑枣干儿,还有窝瓜子、南瓜子及萝卜条等各式菜干儿。看着这些熟悉而久违的场景,我好想置身其中细细地去品尝。 来到村边自家的房屋,原先感觉好大的房间,现在却觉得容不下几个人。房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损坏,但毕竟长久没有人住,不成样子。弟弟和爸爸赶紧去收拾,我正想动手时,侄儿却叫我带他和儿子到村中去看看,想想自己也做不来,就爽快地答廊了侄JL的要求。 一圈儿转下来,感觉老家的确变了很多。这不,村后那块经常和小朋友做藏猫儿游戏的大石头,已长满了爬山虎。村旁经常玩耍的白杨林,更是郁郁葱葱,透着灵气。想当初,这就是我们嬉戏打闹的地方。 我还带他们来到小时候经常抓泥鳅的水塘边,现在已经干涸。看到此情此景,我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快中午了,我和儿子、侄儿一起来到自家门口边上的一家饭店用餐。在门外就闻到了家乡饭菜特有的香味儿,一走进餐厅,看到桌子上摆着特意为我们准备的农家豆腐丝、肉皮冻拌黄豆、炖大公鸡、红烧鲤鱼、猪肉炖粉条、白菜炒豆腐等好吃的农家菜,还没吃到嘴里,就早已流出了口水。这样好吃的菜硬是让我多吃了两碗小米饭。 下午,我在村口碰到了一位发小,赶紧发了一包中南海香烟给他,并和他聊了起来。他说,现在党的政策真好,在家的农民家家户户收获起来的粮食都吃不完,存款也还行,多亏党的政策好!村里你原来的哥们儿收益都很好,比你在城里工作不次…… 回来的路上,我虽然很累,但却感觉心情舒畅多了。P8-10 序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很多前辈作家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我也曾说,文学就是我的经历。那么,有了熟悉的生活,是否就意味着能写出好作品呢?那也不一定。这里还有个对生活的提炼和艺术的表达问题。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收到很多业余作者发来的稿件,一般的作者一次只发来一两篇,而有的作者竟然一次给我发过来五六篇,甚至是二三十篇,那意思是我把自己的作品都给你,能不能发,你瞧着办吧。凭心而论,我对这样的作者是很反感的,这倒不是因为他对我的不尊重,而更多的是觉得他对自己也不负责任。好在我还有着一个职业编辑的责任心,往往还是从中选一两篇看看的。多年下来,我发现很多业余作者有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亟须解决:第一,题材的雷同。典型的是乡村题材和军营题材。如写乡村,都写童年的记忆:记忆中的老屋、老树、老街坊,以及村东头的碾子、村西头的老井;也有的是写从城里回故乡的感受,大都前一半写的是怎样进村,后一半写看到老宅,见到多年的乡亲、同学,其程式是鲁迅的《故乡》。军营题材也如此,许多部队作者笔下写的永远是故乡的月亮多么皎洁,小桥、池塘多么有田园风光。第二,表现手法的雷同。换句话说,有的连表现手法都称不上,简直就是生活的流水账,想到哪儿记到哪儿。突出的是标题的陈旧与老套。如:《记忆的小河》《我家的小院》《中秋月儿圆》,等等。第三,语言的直白与枯燥。大多数业余作者的语言,几乎是一致的,缺少地域性,更缺少地域性中的个性表达。尤其是对同一题材的描写,好像是一个人写的。 我在谈赵德印散文之前,所以要说上面的话,自然与赵德印的作品有关。最近几年,我交往的作者朋友中,有不少公安民警。我觉得这一点也不奇怪,警察也有七情六欲、温暖情怀啊!如果说警察写的是侦破案例,或者说写的是侦探小说,肯定会赢得读者的喜欢。可是,假如他们不写这些,只写作为普通人的公共情怀的诗歌、散文,那还会有读者吗?当然会有,只不过没那么多罢了。也有特殊的,我的朋友鲍尔吉·原野就是一名警察,他的散文在国内独树一帜,其影响力甚至在某些知名的小说家之上。 赵德印写作时间不短了,大约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那时期,北京郊区活跃着一大批文学写作者。二三十年后,有的人写出了名堂,搞起了专业。有的人改弦更张,做起了生意,进入了仕途。有更多的人尽管成就不大,但仍然像老黄牛一样,在文学这条拥挤的小路上奋力前行。赵德印这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乡村记忆》,无疑是他这么多年散文创作的一个集大成之作。我看过之后,如果从专业的角度说,这些散文也许还算不得精品,有些明显带有初学乍练的痕迹。我以为这没什么不好,谁没有人生的第一步、第一本呢?我这样说,并没有看低赵德印的意思。相反,从这本原始的散文写作中,我却看到了作者几多闪光的东西。有的对于已经成名的散文家来说也是值得借鉴的。第一,身为一名警察,且在县城公安分局担任一定领导职务,作者始终保持着人民性,对生活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关注:第二,作者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作品几乎都是从生活的细微处去发现、去写作;第三,作品的文字短小,属于千字文,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这让我想起2008年我在西安出席第三届全国冰心散文奖颁奖大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的散文名家,喜欢写大散文?少则三五千字,多则三五万字,那样的作品我们的中学生读着费劲。我建议,为了孩子们,请你发动一下全国的作家,要学会给孩子们写千字文!中学语文老师的话,对于当时主持会议的我,简直是五雷轰顶,太刺激啦!是啊,在提倡生活短平快的今天,我们的写作者什么时候关心过孩子们呢? 我以为,对于一般的阅读者,赵德印的散文或许是可以被认可的。但如果从散文的更高的艺术标准看,这些散文,包括一些准散文的作品,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好的散文,不仅要让读者从中知道什么,更要从中感受到什么。如果只读出知道的东西而没有强烈的感受,就很难取得艺术的感染与共鸣。我相信,我的这些见解,赵德印会从内心接受的。 还有一点需要提示的,作者在写作时,不要想急于宣传什么,要想你对生活有什么独特的发现和感受。你的经历一定要是别人没经历过的,或者是别人经历过但还没有独特感受的。那种大众的公共的经验感受是不宜在文字中出现的。你所写的必须是你对生活诗意的表达。用公安术语说,你做的永远是个案,而不是公案。而要做到这一点,肯定要完成自身的身份角色转变。即你不是单位的宣传员,你是一个既存在于社会又游离于社会的独特的观察家,你的眼光、你的文字只代表书桌前的你,与单位讲话的你无关。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只要德印兄经过努力,一定会逐渐找到散文写作的规律的。我期待他下一部散文集的早日问世。 后记 散文是我喜欢的一种文体写作方式。 这些散文是我从警二十九年来积累的一种精神财富,凝聚了自己业余时间的很多心血。文集里的大多数文章都没有矫饰过,里面有的文章直白到没有文学修辞,没有起承转合,甚至凤头豹尾、卒章显志,但却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历史。因为我只想让读者看后能有阅读的愉悦,欣赏的快感。现实生活中,警察的工作、生活,给旁人的感觉是刻板、严肃。然而,不看警察用真情实感写作的文章,永远只能是一点儿浅表的认识。倘若让读者有机会读到这本书,权当起到一个指路标的作用,让读者由此前进,有机会进入警察文学幽深林子的腹地。 这本散文集里,直接写工作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写生活事、思乡事、情感事、小事及琐事。我只想通过一个个人物、一段段故事、一丛丛小草、一朵朵小花的灵动而展示警察生活的平凡和美丽。 “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文豪欧阳修曾经如此夫子自道。润身者,滋养身心也。多年来的散文写作,让我真切地感到,散文能够激发心灵的搏动,情感的激涌,或是对生活对生命的审视和反刍。写作散文,使一个有丧夫之痛的妻子能够超越生死,直追生命和爱情的真谛,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新绽出大爱之花。如不写作散文,那被日常琐事磨砺的心灵便会一朝枯竭,干涩凋萎。写作散文,回眸反观,会发现人生有许多美景和美事等待发掘。如不写作散文,不翻检心灵储存、分析得失、思辨至理,便会如盲人骑瞎马般前行。我认为文章不仅可以润身,修身养心,滋润精神世界,还一定能突破欧阳修所言的“止于”,也可“及物”。一个内心世界丰富、敏于及向往真善美的人,他的人生故事定会别有一番风味儿。 二十九年的警察人生实践,让我感觉生活中的所有警察同行都是纯粹的、钢性的、直线条的,而我只想通过一篇篇美丽的花瓣般的散文,尽量表现出警察生活的激昂、含蓄、绚烂、沉静,让读者通过阅读,从中领略到当代散文的生活意境和思想之美。 这些散文的结集出版,并不能说明我的文学功底深厚,写作技巧娴熟。因为我的许多观点、语言、文字都来自警察群体,甚至借鉴于他们的感情集合、生活描写。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我十分感谢那些鼓励和帮助过我的编辑、作家、长辈、老师、朋友,以及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读者。对于你们的鼎力帮助,我表示崇高的、深切的谢意! 我将牢记你们的教诲和激励,为大家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散文的殿堂里步步登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