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本培训行业人物访谈录。旨在构筑国内顶尖培训师智慧碰撞的平台,展现国内培训业核心精英的思想火花,探寻国内培训行业持续发展之路。
本书收录了十三位培训师的访谈内容,展示了他们对本行业、本职业、本专业的理解,以及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悟。这些培训师虽然称不上是鼎鼎大名的大师级人物,但都已成功地在业界占据一席之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训师高端访谈与思想对话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陈龙海//朱伟正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本培训行业人物访谈录。旨在构筑国内顶尖培训师智慧碰撞的平台,展现国内培训业核心精英的思想火花,探寻国内培训行业持续发展之路。 本书收录了十三位培训师的访谈内容,展示了他们对本行业、本职业、本专业的理解,以及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悟。这些培训师虽然称不上是鼎鼎大名的大师级人物,但都已成功地在业界占据一席之地。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培训行业精英的访谈录,相信对于广大已经或将要成为培训师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指南。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如何训练现场培训技巧?如何加强自己的内在修炼?本书十多位经验丰富的培训师会告诉你:怎样从入门变得专业。 高端培训师的精辟观点,包含了最前沿的管理、营销和战略决策思想。 培训师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就是高效、持续学习的能力。不光要从书上学,从工作、生活中学,还要懂得从别人身上学。借本书,让我们与同行中人保持零距离的沟通和接触。 目录 李胜杰:绘制心灵的画卷 邓安迪:中国的“卡耐基” 杨思卓:ATC告诉你什么叫培训 李羿峰:商业感性的锋芒 李强:沉淀,选择优势 杜杰:竞争中我们不做对手 柳荣:让中国生产精益化 刘辉:把善良职业 单仁:合作的仁义之师 朱俐安:做精彩的女人很简单 华红兵:酒香就怕巷子深 章义伍:用流程“复制”成功 林凯旋:用360°的心看世界 试读章节 我发觉在企业里面沟通一个信念很困难,因为大家分不清楚管理能力是什么,领导能力是什么。上课的时候,我就让他们讨论一点:为什么要上我这个领导力的课?我们在学管理五大功能的时候,一直在学做计划,你会做计划,但这并不代表你有能力塑造一个崇高的愿景,来吸引你的追随者。这是领导力的概念:你要有能力塑造崇高的愿景,来吸引你的追随者。很多人说,我们要夺得全世界第一,那是你第一,你这样讲,人家会认为那是你家的事情。在国外会有一个专门的企业代言人,帮公司去推销愿景,推销愿景的价值,解释愿景成功后对每一个员工有何好处,这样大家才会接受。中国最成功的愿景推销者是谁?毛主席。在当时中国那么艰苦的时候,让人民都认同他的观点,这就叫做沟通愿景的能力。所以你会做计划,并不代表你有能力沟通、推销你的愿景。所以领导力就是一种沟通愿景的能力。 还有你要懂得,组织是管理能力很重要的一环,任务分配也是。如果你懂得组织人员,这个工作要几个人来、应该派谁去,你都分配得很好,但这并不代表你有能力去整合相关的人和资源——人家不服你,,你就整合不动,这需要人际关系的整合能力。现在有很多的项目经理,也已经不是普通的直属关系——不是你的下属,你整合得动别人吗?你有这个职位并不代表你就能很有效地整合人。还有资源、财务的配合,这些都属于整合概念。还有你要懂得控制,控制过程有效才会有成果嘛。还要懂得激励别人,要有能力激励别人,并且获得他人衷心的合作。当时大家都没有这种领导力的概念,安迪学院的价值就在这个地方,我们既能把你的管理能力培养好,更重视对你的领导能力的培养。我们最主要的是在企业与个体之间架起实现双赢的桥梁,企业主管层如果有这种能力的话,绩效的产生就相对简单了。所以有很多人上了管理课,还要上加深领导力的课。 所谓的执行力,很多讲师阐述的观点非常好,执行力的本质是什么?是领导者、主管们的品质,这个品质谈的就是水平。执行力就是如果一个人没有领导力品质在,即使口号讲得再好,计划能力再强,目标制定得再严谨,细节管理得再好,也没有用,人家不服你,就没有办法合作。现在的领导者常常要说服别人——我所谓的领导者包括最下面的一级主管,也要培养这种能力——你要说服别人,才能让人从内而外地改变,要不那么大的企业你怎么盯啊?你盯一辈子也是盯不住的。 我最近在书本上和人们口中经常看到、听到“整合”这个词,您能解释一下整合的概念吗? 整合的概念就是领导者沟通艺术的概念。就是你叫别人做事情的一种艺术,你请别人做事情的艺术。 您觉得安迪学院在中国的发展愿景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 我也常常和同仁讨论公司未来的发展愿景,因为唯有让同仁一起,形成大家都认同的理念方向,这样的蓝图才是我们追求的。我们最希望的蓝图,就是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健康的理念。其实我们的任何发展都和我们的下一代有关,如果下一代因为我们的理念推动而变得更健康、更自信、EQ更高 EQ是我们理念的基础,EQ更高,这个社会就更懂得尊重一一勇于超越自我,这就是我最终的目的。不只是成人教育,我们也希望成立这样一个学习机构,让更多的孩子能通过这样的训练成为社会上的“青年领袖”。有一句口号是这样说的:“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这就是我们的最终蓝图,就像中国的“希望工程”一样,希望下一代拥有更正确的人生。 安迪学院青少年班的宗旨就在于培养“未来的青年领袖”。 是培养下一代青少年素质,使他们更好,更健康的机制。 对,所以我才会有一个全人教育的理念。不是说你功课考得很好就可以成为下一代的青年领袖,不是说你有哈佛大学的学历,或者其他名牌大学学历,你就能成为下一代的青年领袖。你不懂得整合人员的能力,你没有沟通愿景的能力也是不行的。我们的学员里有很多博士,有大学教授,他们都有丰富的学历和专长,但是他们仍然来学习。 中国有句俗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您为什么要提倡“青少年全人教育”的理念呢? “全人”的定义不是完美的人,不是这个意思。这刚好让我有了说明的机会,全人的概念应该是健全人格发展的概念,健全的人格发展和均衡生活的发展。简单地讲,一句话:要了’解乐在工作和均衡生活的意义。乐在你的工作,怎么乐在工作?乐在工作并不代表你要当老板,而是你是否能在工作里发挥得很好,这是第一。第二是,你能不能平衡自己的生活,你的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还有均衡生活的重要性,均衡生活是一个健康的概念。就好像是一个椅子的四个脚一样,缺一不可。均衡你的生活,还要有健康的身体。我们一定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要活得更快乐,而且要有更高的EQ。EQ是我们的核心理念,情商很重要,这是我脱离卡耐基以后最重要的一个理论支持点。所谓的全人教育就是EQ的训练,你会发现一个人很热忱,很镇定,情绪控制力很好,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好,这些都是EQ的精神。还有他的自我激励很好,这也是EQ的观点。这就是我讲的健全人格的特征。有个好的价值观来配合他的行为,他就能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历练。 现在不管做什么都是讲标准的,您觉得“全人教育”有标准吗? 的确现在很多事都讲标准。我们看待每个学员的标准是不同的,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假如有四个人去比赛,培训好了,这四个人的起跑点不同,就不能用一个标准来判输赢。我们学员的素质也是一样,不是齐头并进的。看到他对于一个课题的发挥,我会给他更多的信心去超越自己。作为一个培训师,一个教练,面对不同的学员该用什么态度?就像在学校里,老师不应该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北大学生的标准来教,也不应该用成绩作为衡量你是不是好学生的单一标准。 我们这里一般都将分数作为最重要的标准,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有什么好处都是这些学生的。 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观点,好的教育观点应该是:每个人都好像处于一栋楼中,有的人在较低的楼层起跑,有的人在较高的楼层起跑。好的教练是能够让学员不断地超越自己,并不是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线之后才是好学生。你看,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是个大文学家,他的文采很好,但是有谁会在乎他的文法错误?还有爱因斯坦,他的数学能力好,却很少有人注意他的文学学得不好。好的导师应是因材施教的,不应该有齐头似的教育观。P18-20 序言 一直以来,我都是培训行业的专业观察者。而最近几年,因为《培训》杂志,我又成了培训行业的真实记录者。这两个角色,我都深以为自豪。 《培训》杂志是我以及我的同仁们坚持的志业,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刊物,引导和推动国内培训行业的发育和发展。《培训师高端访谈》编委会的朋友跟我沟通他们策划本书的初衷,看到他们与我们在同一个方向努力着,做着同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非常欣喜。于是,忍不住为之说上两句。 我在国内做了多年的公务员,对宏观经济改革的形势比较了解,后来被派往国外学习和进修。总的感觉,国内的培训行业比国外还是要落后不少。但是,国内的培训市场非常庞大,每年都有大批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国外也有很多的培训公司进来中国发展。而对于培训师个人来说,他们有着非常好的前景。目前,培训师是一个很多人比较向往的职业,也是一个能较多体现自我价值、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职业,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培训师的队伍还会不断壮大。 可能是由于文化的差异,相对于美国企业,我们中国企业对“人”的关注度更高。在培训上面,就表现为美国的培训更多以课程为导向,而我们的培训对培训师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国内的企业在选择培训的时候,往往是侧重于选择一个培训师。怎么样去衡量一个培训师?我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第一个方面要具备专业素质,包括必须的知识背景和从业背景,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从业背景以及专业的培训师素质训练。此外,他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职业道德。 《培训师高端访谈》收录了十三位培训师的访谈内容,展示了他们对本行业、本职业、本专业的理解,以及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悟。这些培训师虽然称不上是鼎鼎大名的大师级人物,但都已成功地在业界占据一席之地。我个人认为,在偌大的中国,这已非常难得;而更加难得的是,在与他们的灵魂接触,与他们的思想碰撞的时候,我们的确能够有所收获。这个“我们”,包括现在以及将来的培训师、企业的培训经理以及众多的职业工作者们。 正如《培训》杂志致力于成为培训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一样,我相信,本书的编者以及本书中的十三位培训师都秉持着一个信念: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 最后,诚挚祝愿中国的培训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的企业蒸蒸日上! 朱伟正 《培训》杂志主编 2006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