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感悟中国式做人处世智慧第3版经典畅销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常桦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为道,孔子尚仁。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用道体。

常桦编著的《左手老子右手孔子》一书深入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把孔子与老子历经两千年而依然充满生命力的人生智慧展示给读者,让我们去欣赏、品味,并从中找到我们民族辉煌发展的文化基因,相信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华夏儿女定会从中引起共鸣!

内容推荐

老子为道,孔子尚仁。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用道体。中国人无论在生活上、思想上,还是在潜意识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并体现着这种思想。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全方位阐释了老子和孔子这两位先贤大哲不朽的思想,力图使广大喜欢国学的读者能从先贤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如何做人的历史人文教养,能从先贤的处世智慧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为更好地做人处世、成就事业提供帮助。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由常桦编著。

目录

上卷 老子为道

卷一 道法自然的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

无为而无所不为

人生应顺其自然

取法于天地自然

不敢为天下先

不战而胜的智慧

以平和之心对待名利

自然而然地取得成功

欣然接受世间一切

卷二 抱朴守拙的智慧

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

谦虚使人进步

柔弱胜刚强

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

解除贪婪的枷锁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贪欲是人生的祸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不断丰富自我

卷三 韬光养晦的智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转劣势为优势

轻敌是失败之源

无声胜有声

刚柔并济,方能安居乐业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韬光养晦,养精蓄锐

以屈求伸,以退为进

欲取先予的智慧

卷四 纳福去祸的智慧

功成身退,赢得潇洒人生

在逆境中奋起抗争

自是必败,自矜者必亡

祸莫大于不知足

悲欢人生变数多

慎终如始, 立于不败

富贵而骄,招致人生祸患

了解自己的不足

卷五 和谐融洽的智慧

以圣人之心赢盛世

君无为而民有为

创造和谐融洽的人生

见微知著显风流

不争才能享有崇高威望

礼贤下士,招揽天下英才

宜戒浮躁,不可轻率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下卷 孔子尚仁

卷六 博学慎思的智慧

孟母三迁择善邻

实践仁道,矢志不渝

用人必须先识人

笑到最后的是强者

小不忍则乱大谋

悬梁刺股,不患无位

登堂入室的成功资本

成大业的根基

卷七 自我成长的智慧

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不降其志也不辱其身

勇于迎接挑战

多个朋友多条路

才美不可外露

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欣赏别人的优点

骄傲必然招致失败

人无信不立

卷八 超然物外的智慧

寻找永恒的快乐

学会喜欢自己

不为五斗米折腰

见利忘义一败涂地

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大丈夫之所为

不义之富贵如浮云

卷九 中庸平和的智慧

从逆境中看到希望

为自己留下余地

匹夫立志,可参天地

穷则独善其身

成己成人,方为仁之大道

拿得起又能放得下

未雨绸缪显智勇

诚实守信,方能立足于世

处世须务实贵和

中庸之道的智慧

先自治以治人

卷十 成人之美的智慧

给生命注入正义的理念

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

“仁”从孝悌开始

身心充溢浩然之气

为人处世之大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成人之美,是为真君子

雪中送炭,君子之风

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

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老子说:“不尚贤,使民无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认为,不推崇贤能以免人们争功邀名,不看重宝物以免人们竞相为盗,不炫耀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以免人们心思惑乱。老子的智慧体现在遵循自然之理,顺势以举事,而不能妄因己意,为所欲为。因此,他素有“为无为”,“无为无不为”之说。对这种无为而治的领导智慧,老子有一种形象的比喻,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鲜者,鱼也。烹小鱼无须翻挠,待时可成;治大国同样不必兴作,顺势便能收到功效。

对于为什么要无为的问题,老子从无为的最终有为和有为的最终无为两方面作了论证。对于前者,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对于后者,他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那么如何才算无为呢?老子认为应当是“去甚、去奢、去泰”,即因势利导,合弃一切过度的措施,取消一切不适当的政举,去除奢费行径。老子激烈指斥了统治者的“有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把人民的饥饿、难治、轻死归因于统治者的贪婪和有为,可谓一语中的。

老子无为而治的智慧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理论。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要求乘时顺势而动,不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去恣意妄为。恣意妄为只会事与愿违,顺应自然才能建立事功。正因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命意在此,所以它才可能在后世一些有头脑的统治者那里得到采用,才会在后人中产生历久不衰的影响。今天,我们不尊重客观规律,凭着个人的冲动和喜好办事的还不乏其人,对这些人来说,应当认真学习一下老子的智慧。嘲无为而无所不为

老子认为,世界的生成模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指阴阳未分前,宇宙混沌一体;“二”,指宇宙分为阴阳;“三”,即阴、阳、和。所谓“三生万物”,即通过阴阳对立、和合,生成新的统一体。

由于“道”是一个无形无象的形而上实存体,因此是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概念对它进行命名、称呼的,任何名称一旦确定,所指的关系就确定了,也就是说,对象的物质体的特性也就确定了,譬如我们用“地球”这个概念指称地球,那么“地球”二字的范围也就被规定了,月球、太阳等就不能再用“地球”来指称。“道”是一个永恒的、不可限定的存在,所以不能用一个具体概念去指称。

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即道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它无形、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一句话,是虚,是无。所以,“道生万物”,即“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是自然而然的,对万物的生长,它不强制,不干预,顺其自然。它产生万物而又不据为己有,有利万物而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以万物主宰自居。这种“玄德”,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由道出发,老子认为人要“虚其心”、“知足”、“不争”、“无为”、“自然”。

对于我们而言,只有认识这些规律,顺从而不违背这些规律,适应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规律要顺从而不是违背。可是纵观我们人类的昨天和今天,在人类对于万物的认识中,对规律的作用和性质还是没有足够的认识。许多人只知孜孜追求名利,去实现各种欲望,对宇宙和自然的规律简直是不屑一顾,做了许多违背规律的事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告诉我们,宇宙和自然的大道是普遍无限和绝对永恒的,是难以描述的。难以描述,是因为我们人类的思维、语言是具有极大局限的、是片面的。由此我们应该知道,不管你对“道”的认识如何,都是局限的,所以,不应停留在原地而不思进取。要想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必须不断地加以认识,这才是认识“道”的正确方法。

我们一旦真正认识了这“道”深邃难测、微妙难识的本质,也就打开了认识世界万物的根源和运动、发展、进化的奥秘,也就找到了我们立身处世的原理,我们便会在这宇宙和自然的大道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P3-6

序言

老子为道,孔子尚仁。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用道体。中国人无论在生活上、思想上,还是在潜意识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并体现着这种思想。

老子和孔子这两位先贤大哲的思想和智慧,是我们不竭的智慧源泉,为了能够使广大喜欢国学的朋友们能从先贤的智慧中获得如何做人处世的智慧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启迪,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为更好地做人处世、成就事业提供帮助。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经过修订,第3版就要出版了,心中依然是诚惶诚恐,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第l版是于2006年5月推出,同年11月就印刷了3次。2010年1月,本书推出修订后的第2版,两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知识的需要,本书很快售罄。

2011年,我到山东曲阜——孔子故里,深入孔府、孔庙和孔林,实地游学,感受儒家的思想和孔子的智慧,感悟良多。为此,我又把全书进行更加深入的梳理,增删了一些内容,使其更加通俗易懂。同时插入了我在山东曲阜拍摄的相关照片,这样图文并茂,更加方便读者领会孔子和老子的智慧!

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同仁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分别是周妮、唐德春、陈奂岳、陈丽华、马泽峰、汪京、常付轩、刘辉、薛冬、岳卫平、孙建伟等,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本书才得以呈现在您的面前,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前两版的出版和销售中,一些读者朋友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和中肯的批评,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还望方家继续批评指正,使本书更加完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