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说货币(货币狼烟)》由牛刀所著,人民币汇率即将崩盘,未来财富大趋势转向,普通人如何投资理财?
在2012年开始的全球经济新周期里,人民币资产都要受损,股市不行,楼市不行,所以,最好的理财方法就是学会外汇理财。
财经评论人牛刀最新力作,一本准确预见当下热点及未来趋势的财经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牛刀说货币(货币狼烟)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牛刀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牛刀说货币(货币狼烟)》由牛刀所著,人民币汇率即将崩盘,未来财富大趋势转向,普通人如何投资理财? 在2012年开始的全球经济新周期里,人民币资产都要受损,股市不行,楼市不行,所以,最好的理财方法就是学会外汇理财。 财经评论人牛刀最新力作,一本准确预见当下热点及未来趋势的财经书。 内容推荐 在货币战争逐渐变成现实的今天,货币变成风向标,代表一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及影响力,更标识全球财富的流向大趋势。而人民币的命运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自2012年4月16日,央行将银行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内波幅限制倍增至1%后,人民币汇率日波幅便逐渐扩大。而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同样上下震荡,业界认为是外国资本在联合攻击人民币。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外国资本攻击?人民币未来走势怎样?人民币汇率改革前景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普通人如何投资理财……《牛刀说货币(货币狼烟)》由牛刀所著,为您一一解答。 政府决策层、金融界以及期望财富增值保值的普通人,都有必要读读这本书。 《牛刀说货币(货币狼烟)》为《中国问题报告》系列书第一本,第二本预计2013年初面世。 目录 推荐序1 曹建海《大危机需要大改革》 推荐序2 王克健《一本有思想、特色和深刻思考的金融读本》 第一章 箭在弦上:中美汇率战 对美元来说,谁是操盘手?我不得不考虑的一个人就是巴菲特。巴菲特2011年9月去白宫,提出所谓“向富人征税”只是一个遮蔽公众舆论的幌子,其根本问题是商讨如何与人民币抗争的问题。 中美金融战,谁是操盘手 美元加息的时间点从哪里来 美元的发展历程 美元与人民币的对战 京东、苏宁、国美之战的预示 中国的全民投机有去无回 一问一答 第二章 汇率模型: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对美元如果贬值到12.6元,那中国持有不动产的人就彻底惨了。持有现金的人如果是在6.3元的时候换好美元,再在12.6元换回人民币,可以买两套现在同样的住宅。 美好想象总是遭遇残酷现实 金融狙击战与人民币的反击 人民币兑美元最后会贬值到22.73元 一问一答 第三章 中国资本:人民币分布图 静观当代中国有三种资本:一种是国家资本,一种是民间资本,一种是民族资本。这三大资本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不仅仅影响经济基础,也影响上层建筑。 第一节国家资本迅猛扩张 货币资本变来变去 中国的金融业是国家的主要资本 越大越亏的央企 国家财政收入是每年的可变动资产 第二节民间资本的兴起与消亡 资本纵横谈 第三节民族资本正在衰落 中国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的衍生和发展 民族品牌的没落 民营资本面临的重重困难 延伸阅读 一问一答 第四章 中国货币:货币的数量和历史 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40%,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九分之一,但中国货币总量却高于美国2.65万亿美元。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什么? 第一节货币数量与人口数量及GDP的关系 第二节人民币的发展阶段性瓶颈 人民币未来趋势 人民币与强大的对手美元相争 一问一答 第五章 转型维艰:大危机急需大改革 在安徽一个县城,一望无际的住宅让我感叹,接待我的县长告诉我,现在真的不能做了,一开门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债务。最近三年来,该县与全国其他2200个县级建制行政区一样,不顾一切保增长,目前累计债务170亿元人民币,而该县财政实际上只有6.5亿元,还贷款的利息都不够。 第一节我们离全球化究竟有多远? 第二节对中国经济的冷思考 经济神话层出不穷 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 转型之难 一问一答 第六章 周期与趋势:给政府决策和家庭理财的建议 在美国经济衰退之际,美联储最大的使命就是把衰退的时间缩短到11年,而在经济繁荣的周期设法维护17年。2012年,是这一周期的分水岭,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开始进入通缩与衰退,而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第一节新周期的特征 高盛抛出“金砖四国”的真正意图 在新周期经济中的中国机会 第二节在周期中谈趋势 关于当前的泡沫经济 第三节人民币的新战略 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 人民币崛起必须解决的内忧 人民币价值回归,中国经济才有未来 一问一答 后记 经济危机如何引发社会问题 十年间,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了500%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00%,而农业人口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150%。一旦不能控制好就业增长或物价稳定,那几亿农业人口的生存状态将一泻千里。 经济危机的降临 附记 金融小词典 试读章节 2011年9月的一天,巴菲特走进白宫。这一历史事件被记者们描述成,巴菲特与奥巴马会晤,并向总统先生谏言,向富人征税,以解决目前华尔街的困境,并对“占领华尔街”活动作一个交代。全球财经界都报道了这条新闻。果真如此吗?非也。2012年4月17日,奥巴马“向富人征税”的提议遭到国会的否决。也就是说,如果巴菲特走进白宫只是提出这个建议,相当于无功,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巴菲特和奥巴马究竟谈论了什么问题,对全球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可能永远都是一个历史秘密。 这么多年,巴菲特都没有进过白宫。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走进白宫?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并时刻关注事态的进展。这件事情之后,是2011年11月G20(20国集团)峰会时,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会晤后,在峰会上发表讲话时说:西方国家逼迫新经济体国家货币升值,这是我们坚决不能答应的。奥巴马当时没有回应,但是,第二天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30分,伯南克发表声明:适当的时候,我们将采取提高基准利率的手段,打破一切资产泡沫。这分明就是对我国政府首脑声明的激烈反应。我当时非常吃惊,也发了一篇微博,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毫无疑问,中美两国之间的一场金融战,正在白热化。市场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我也没日没夜地关注事态的发展,对这场金融大战进行全面的考量,并设想解救的办法。我首先考虑的是,对美元来说,谁是操盘手?这样,我不得不考虑的一个人就是巴菲特,我心里的感觉是,巴菲特去白宫,提出所谓“向富人征税”只是一个遮蔽公众舆论的幌子,其根本问题是商讨如何与人民币抗争的问题。而且,操盘手很有可能就是巴菲特团队。这样,我就假设一个问题,如果我是美元的操盘手,我可以怎么做?以求达到什么目的? 我们先来分析伯南克的“提高基准利率”。从事金融行业的人谁都知道,所谓“提高基准利率”就是加息。美元加息,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是促使美元回流本土,全球流动性会瞬间枯竭,导致的恶果比几年前的次贷危机更加严重。次贷危机期间,全球流动性瞬间枯竭,中国、韩国、日本、东南亚、欧洲、拉美等国和地区创巨痛深,中国短短三个月时间,大量出口企业倒闭,4000多万外来工失业,返乡潮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处处可见。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元加息,是人类经济史上的重大的事件,美国不可能轻易作出决定的,而一旦作出这个决定,将摧毁的不仅仅只是资产泡沫,而且还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二是美元加息影响的是全球经济,绝不只是中国经济,这样的加息将会影响到其他国家。那么,全球经济一下子将陷入深深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这是美国不愿意看见的。所以,美国必须找出一个只针对中国,也就是只对人民币加息的手段,才可以打破中国的经济泡沫。究竟将会发生什么?我苦思冥想不得结果,全球财经界也没有人针对伯南克的讲话作出其他的评论。 正在我百思不解之时,2011年11月30日,美联储及其他五大央行,包括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宣布,联手将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也就是Swap,美元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这下我明白了,这种金融手段最终产生的结果只会对中国产生作用,并将殃及巴西、印度和俄罗斯,而不影响其他国家经济的正常增长。很快,中国央行作出反应,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资金4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600亿美元。随后,我们都已经看见,从12月5日开始,人民币连续触及跌停跌停再跌停,外资纷纷出逃中国。是的,逃走一点热钱,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问题是,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不是逃走一点热钱这么简单。 P3-5 序言 一天清晨,当我在上海外滩和平饭店北楼隔江眺望陆家嘴金融中心时,一条辽阔的天际线,在清晨的阳光中,展现着一个新兴城市的繁荣。我真的希望飞出一群鸽子,它们沉浸在清晨的阳光中,愉快地飞翔。那阳光像金色的水流抚爱着鸽子的翅膀。多么美好啊,多么安详! 我却没有笑起来,也没有那种心灵的愉悦。我想到的是摩天大楼指数,预示的是经济的衰退。因为陆家嘴本身先期崛起了一幢亚洲最高的楼——金茂大厦,就已经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奠定了地位,当时的天际线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后来又崛起了一幢新的环球金融中心,将天际线切割成了两块,那种象征经济繁荣的骄傲不见了,给世人的感觉是互相攀比和炫耀。中国并不富裕,大量的底层民众生活非常艰难,我们却大量建筑高楼。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摩天大楼指数的咒语,应该很快应验了。 作为一个对国际金融进行长期研究的财经评论人士,我深知在这个城市的天际线下,将要发生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争夺战,它将会比常规战争更加激烈、更加冷酷、更加残忍,掠夺财富于无形,击溃经济体系于暗中,甚至改写一个经济体的历史进程。 由此,我想起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时,在英国伦敦的大街上,一个男人,当时,还不喜欢打着V型手势,也没有叼着雪茄,而是两手一摊,仰面寒风,感叹道:My God,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天。这一天,英国股市狂跌,作为一个把资产都放在股市上的英国绅士,他的身价顿时缩水一半。他感到两腿发软,只是没有倒下去。这个人后来成为二战英雄、英国首相,他就是温斯顿·丘吉尔。 金融战争,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但是,对经济的破坏作用往往在一夜之间产生。亚洲金融风暴后,一向以快人快语著称的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在1997年9月宣称马来西亚在此次大劫案中损失极其惨重,共丢掉了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马哈蒂尔咬牙切齿地骂道,那个该死的乔治·索罗斯使得马来西亚40年来的经济成果毁于一旦。马哈蒂尔发誓,永远不给该死的索罗斯发签证。 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不断加强,是当时全球唯一一个敢和美国叫板的国家,却在一个晚上土崩瓦解,最后彻底解体。很多人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前苏联的巨变,却没有多少人从经济层面去发掘缘由。事实上,前苏联的瓦解,与当时经济衰退有关,美国以军备竞赛的方式一手把前苏联拖入了经济的绝境。这种战争没有明火执仗,不需要去别国的疆土上,更不用使用核武器,然而,杀伤力一样强悍;这种战争不是国家之间的争斗,但是,背后一定与国家利益有关;这种战争不是血肉相搏,却杀人于无形;这种战争重则瓦解一个国家,轻则掠夺全民财富。所以,我们绝对不要小瞧它。 我曾多次讲过,经济问题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规律性,另一个是周期性。所谓规律性,是指繁荣、衰退、调整和复苏,任何经济体都无法违背。一个健康的经济体,要努力维护繁荣,尽可能缩短衰退,要下大力气调整,促使尽快复苏。在经济繁荣期内要力图克服资产价格泡沫,一旦泡沫泛起,将摧毁一切繁荣。经济衰退时,尽可能避免的是弱势群体的困境,全社会都要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解决好衣食住行的生计问题,渡过难关。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总统里根的儿子都在纽约大街上的寒风中排队领取救济金。经济调整时,应该充分调整到位,珍惜时机,抓紧时间转型。对中国来讲,就是要迅速提高全社会的消费力,才能促进生产,不能把制造业全部逼入破产的困境,这个绝对没有好处。在经济复苏时,很多人会回归自然,相当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的破坏和空气的污染,很多白领回归乡村,乡村音乐将会很流行,都市生活会逐渐被年轻群体抛弃。 另一个是周期性,我在写作《中国通胀 世界通缩》时,专门研究了全球经济周期性的变化,这才是经济的大趋势,这种趋势不是人力和财力所能扭转的。根据这种趋势,从2012年开始,美国经济将开始复苏,而全球许多国家,包括欧元区的国家、金砖四国、东南亚等国都将走进严重的衰退之中。因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基本消失,我们一切都得重建,还要积蓄新的经济增长的动能,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这种周期性是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所有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只是技术性的,这种技术性的调整对大趋势毫无用处。也就是说,即使中国将来像美国一样实行零利率也无法刺激经济增长。 关于货币战争的历史,我不再多谈,因为很多读者都知道。历史的演变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未来则存在很多不同。而不同在何处,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才是我们要探询的问题。在现代全球国际利益的竞争中,战争的开始是加入WTO,战争的结束就是金融风暴。也就是说,从中国加入WTO开始时,就注定这场金融风暴一定会来,各国应对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日本的结果是,房价泡沫破灭,全球贸易才得以保持,日本在经济上虽然不可能再出现高速增长,但是,国民创造财富的动力没有丝毫减弱,制造业品牌一直傲视全球,为日本创造了维持国民生活福祉的最大财富。亚洲四小龙,在这场金融风暴后,最后能够为国民创造财富的也是制造业,所以,国民渡过一段短期的艰难生活,照样能享受到国民应该享受的福利。 有人问:中国经济有没有新的增长点?很简单:新能源热早已过去,已经不能创造财富;生物医药有点希望,但无法拉动整个经济;信息产业换代太快,却没几个公司真正赚钱;文化和教育产业火暴,但是是从年轻人身上割肉隐患无穷;中高级人才严重缺乏阻碍了产业升级,房地产、基建、加工制造业,还是中国经济的发力点。 我们没有选择。房价泡沫破灭,忍受的痛苦是短暂的,制造业全体倒闭造成的恶果是长期的。究竟我们是考虑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这不仅仅只是关乎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没有时间回避,也不容我们回避。中国怎么应对,我们应该怎么应对,都是我们急于考虑的问题。 作为国家来说,要引导社会努力创造财富,而不应该去维护泡沫。货币战略的制高点是财政实力,而财政实力来自国民创造和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中国经济界对积极的财政政策,集中理解为政府投资,这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极大误解,因而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在凯恩斯理论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三个内容:第一,勤俭建国;第二,均衡税负;第三,社会保障。这三者都做好了,才有了经济实力,这是真实力。当然,还有软实力,那就是文化和教育。 作为个人来讲,国家应鼓励个人和家庭适当持有外汇。因为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人民币的所有资产都可能受损,持有外汇可以避险。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这场战争,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常识,找出应对的方法,以及未来我们如何实现财富的增值和保值,本人不揣冒昧,斗胆就教于大家,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同时,感谢磨铁图书的泽阳女士,感谢为本书顺利出版的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我的热心读者。谢谢大家! 牛刀 2012年7月16日于上海 后记 截至2012年7月26日,北京已发现77人因暴雨死亡。北京大暴雨灾祸是一场社会性灾祸,却来自于经济灾祸。 网友分析说:作为一个北京活地图,我告诉你们一个下雨行车的诀窍——尽量走市区里面的路,不要走环路,长安街、平安大街、东单大街、西单大街什么的都是有保障的。咱们老北京城的排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从前的路没大问题,有问题的都是新修的路。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应该受到拷问的不仅仅只是下水道的设计问题,而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偏偏祸不单行。江苏地震开始发作,在高邮已经爆发4.9级地震,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教授预测中国60年内将有4次特大地震,预测地点分别是在唐山、台湾、四川、江苏,现在以上三个地方都应验了,还有一个地方没有发生,就是在江苏。江苏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重灾区,一旦发生7级以上地震,那无数的商品住宅将会出现成片成片地倒塌。 经济危机的降临 经济危机是指这个经济体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并不指经济崩溃或“经济”消失,崩与不崩,经济都在那儿,所以,崩溃的确切含义是社会溃败和经济秩序的崩乱,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完全割裂的一种状态极度扭曲后,产生的经济现象。 我的一帮深圳哥们儿,平时经常去东莞,以往每月都要去4到5次,但是这次回深圳,他们居然陪我喝茶,说是去东莞的时间少了。我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说没那么多闲钱去消费了,原来去一次只要720元人民币,来回一折腾要花1000元。现在要1220元,来回一折腾每次要花2000元,而现在每月收人减少不说,钱也不经花,对未来很恐惧。我说是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常说,通胀可以刺激消费,实在是可笑之极,明明是通胀遏制了消费,哪来的刺激? 2012年前两个月,深圳的规模工业增加值为730.65亿元,同比减少3.O个百分点。如此大面积的负增长,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的首次。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深圳,进出口形势更是急剧恶化,前两个月进出口同比下降3.5%,其中出口下降6.0%,而2011年同期进出口则增长了60.5%,出口增长高达62.6%。华为一位总裁助理告诉我,华为去年净利润下滑50%,今年上半年又遇上华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萧条,正在裁员。中兴通讯上半年预计大幅亏损,预亏当日股票跌停,今年以来股价跌去60%。所有大中型制造业基本陷入全线亏损,第二产业用电量跌入十年以来最低谷,上半年仅为3.7%的增长(正常增长需要达到10%的增长),很多企业的用电量有造假嫌疑。 深圳如此,上海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位家住上海外环的好友在QQ上和我聊天说,他们家楼下以前有6家晚上亮着红灯的发廊,现在有5家关门,只有一家营业。实际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出口全部处在负增长的通道,失业人数逐月上升,大衰退正在来临。 天涯一个热帖说明了中国经济大衰退的缘由。作者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条: 1.融资渠道极度困难。银行几乎不给微型企业贷款。就长三角来说,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下都算微型企业,但是这些微型企业却负担了长三角95%的劳动人口和85%的税收,但是这样的企业,却贷不到款。浙江从2009年开始就有民营企业大量倒闭,后来老板们变聪明了,走之前去狠借一笔高利贷,然后全家出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接二连三地听说浙江那边有全民借贷,资金链崩盘的新闻。 2.疯狂上涨的人力成本。涨工资是好事,但是物价和工资一起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我想看帖的人一定有这种心态,觉得我们做企业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工人工资高了就抱怨。其实不是的!工资涨,你涨得过物价吗?涨得过房价吗?稳定的经济发展才是关键!人力成本上涨我们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涨。这会打破民营企业原有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布局,90%的企业倒在了生产线更新换代的前夜1 3.房地产打击了民营企业家们的动力。很多企业家都和我爸一样,后悔没在赚钱的时候多买几套房。以我爸为例,2002年的时候一年就可以赚100万元了,那个时候可以买3套房。当然,我爸是投资机会没掐准的负面例子。然而,那些掐准了的企业家们呢?2006—2011年持续炒房,没人去在意企业的发展。很多关了工厂的人过得并不好。以我爸的一个朋友为例,2004—2009年,平均每年购入两套房,2010年工厂日子不好过,直接关厂了事。2010年的时候,他出手两套房,每套获利300%!这个于他来说是好事,但是这真的是我们的政府想看到的吗? 《理财周报》发布的2012年3000家中国家族财富榜显示,这3000家中国最富家族在一年中蒸发了5866.48亿元身家,这一数据接近于5倍澳门2011年的GDP总量。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管理层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两次降息,唯一的市场表现就是房价恢复上涨。这时,冲进楼市的资金越多,去泡沫化的力度就越大,房价就会跌得越多。 每一轮经济危机的爆发,我最先关注的是外来工的返乡。 我心里很清楚,他们的来去是多么的心酸、多么的无奈。2008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一样受到冲击,珠三角和长三角出口企业纷纷倒闭,外来工返乡潮开始。随后,江西、贵州、湖北等地出现群体性事件,什么原因?经济危机导致社会危机爆发。现在,返乡潮又在开始了。 中国有13亿多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口7.8亿多(参与劳动挣取收入人口,俗称青壮年劳动力)。7.8亿人口里面包含2000多万统计为常态失业的城镇人口,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就业总量为3.5亿左右,其中有6500多万人口在国有单位就业(含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俗称体制内人员),农业就业人口4.18亿左右,其中有1.8亿出外务工,即所谓的农民工,剩余的就是在家务农人员了。 简单地讲,中国的经济社会主角就是那6500多万的体制内就业人口,外加占据体制外就业人口10%左右的老板、高中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总计差不多1.4亿人左右。中国目前可统计的年居民收入总和大概为19万亿元人民币左右,1.4亿人口包揽了其中的50%以上。4.18亿的农业就业人口,背负6.72亿的农业总人口,他们的年收入总和是多少呢?不到4万亿元。 在当前的生存支出和物价水平下,6.72亿农业人口,靠4万亿元的年收入来养活,坦白讲,基本处于人不敷出的边缘。在消费统计里,中国农村年均消费支出在2.6万亿元左右,剩1.5万亿元,需要储蓄,需要给子女支付教育费用和给老人支付医疗费用等。实际上,对很多农村家庭而言,只要家中有一个人患上重病,这个家庭基本就破产了。 从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中国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了500%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00%,而农业人口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150%。如果将生产和消费作为GDP生成的两头的话,那么,中国一半多人口的功能主要在生产这块,他们的消费对GDP的构成和拉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估算,中国股票账户市值的’70%基本属于体制内的人员。以此推算,每年不到15万亿的城镇居民收入起码有100万亿元以上也是由这部分所获取,而银行负债表上超过40万亿元的“储蓄存款”里的70%以上也是归这部分人所有。不确定地讲,中国过去几年来大部分的大额消费,包括购置房屋和汽车等,基本就是由这6500万人~1.4亿人所贡献。由此可以看到: 1.就国内的生产和消费而言,大量从事劳动的人口只在为满足少数人的消费而生产,如果没有外部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无法构建出正常的经济循环。 2.中国每年生成的可统计的居民收人,占劳动人口8%~16%的人获取了其中的60%以上,这导致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口生存境地很窘迫。他们对失去收入来源或减少收入来源,以及对物价的上涨极为敏感。一旦不能控制好就业增长或物价稳定,那大家的生存状态将一泻千里。 这几年的投资拉动增长,获益的是1.4亿人,受到高通胀、高房价压迫的恰恰是中国财富的主要创造群体,包括1.8亿外来工。只要这些外来工大量返乡,就表明制造业全面死火,其他的经济活动很多是玩虚的,玩不下去。而这些外来工由于彻底失去改变命运的信心,必然会产生危机。 而在城市,一大批在房价高涨时倾尽心血交付首期的蓝领和白领家庭将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被迫卖出住宅,房价迟早会发生断崖式下跌,这是挡不住的。 书评(媒体评论) 借助本书的一个观点:“大危机需要大改革”,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经济的命运、人民币的命运和我们生活的命运呼吁吧! ——曹建海 撰写一本有思想的、有自己特色和深刻思考的金融类读本并非易事,它需要对国际金融和经济走向的高度概括性把握,对国内金融和经济走向的精准切实的了解,这本书的面世,正是从上述两个方面奉献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 ——东方昆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王克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