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展报告(2010)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汪同三//郑玉歆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推出的系列发展报告。报告聚焦中国社会热点,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报告力图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整体上的描述,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较全面、较深入的剖析,对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客观的评价。报告旨在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出谋献策,同时为大众了解认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有益的帮助,也为从事经济理论和实际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中国社会热点,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力图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整体上的描述,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较全面、较深入的剖析,对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客观的评价。

目录

报告一 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报告

 一 概述

 二 基本观点与理念

 三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四 中国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五 中国城乡差距分析

 六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环境、资源的协调性状况

报告二 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发展报告

 一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 1980~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

 三 1980~2007年各地区的生产率

 四 各地区产出增长的来源分析

 五 小结

报告三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

 一 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依赖状况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宏观调控的经历

 三 当前投资宏观调控的重点

 四 4万亿元新增投资对国民经济各行业拉动效应分析

 五 本轮投资宏观调控需要注意的问题

 附录1 不同国家的投资率(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变化(1978~2007年)

 附录2 计算说明

报告四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一 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背景

 二 2008年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政策和新规划

 三 2008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四 2008年各大区域的发展动态

 附录 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十件大事

报告五 中国能源战略发展报告

 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降耗形势

 二 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

报告六 中国环境与发展报告

 一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的演进

 二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的革新:经济手段的前景与挑战

 三 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的融合

 四 环境政策如何促进环境与发展的进一步协调

 五 结论

报告七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

 一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二 循环经济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

 三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实践

报告八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一 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综述

 二 电子商务服务市场发展情况

 三 电子商务环境建设

 四 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五 电子商务区域发展情况

 六 国外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七 问题和障碍

 八 政策建议

 附录 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大事记

报告九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报告

 引 言

 一 总体财务风险情况

 二 行业财务风险情况

 三 重点行业分析

 四 结论与建议

 附录1 财务风险排名后30位公司

 附录2 财务风险排名前30位公司

报告十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一 基本情况概述

 二 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发展历程

 三 海外高层次人才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四 海外高层次人才发展趋势

 五 问题与对策

 附录1 BP结构断点检验模型

 附录2 灰色预测模型概述

试读章节

3.循环经济诞生的理论背景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1990)-书中首先提出。但中国理论界多认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是现代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地球如同飞船,人类生活于其中。资源本身是有限的,资源再生能力、生态恢复能力和平衡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人口增加和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加大,导致资源消耗速度和生态破坏速度远超过地球自身的恢复能力。当资源不断耗尽,环境变得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就会走向毁灭。因此,必须建立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这将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显然,在鲍尔丁的循环经济思想中,环境问题仅居次要位置,其立论基础仍然是自李嘉图以来的资源相对稀缺论,这也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对于资源稀缺问题,古典经济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例如马尔萨斯提出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减轻土地资源有限性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李嘉图提出通过引入科技进步因素,提高单位产出,引入贸易,发挥比较优势;穆勒不仅认同技术进步的作用,更提出了改革收入分配的初步思想。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资源的稀缺性主要反映在土地和劳动力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限,尽管后来的马歇尔提出了资源环境的要素投入功能和自然环境价值问题,但除庇古外,总体而言,早期的经济学家们大都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鲍尔丁不仅认识到资源稀缺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将资源过度开发使用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更直接提出要建立在系统内部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这是一个巨大进步。

从理论渊源来看,实际上是马克思而非鲍尔丁更早对废弃物(马克思称之为废料)循环利用进行了系统分析,甚至有学者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尽管没有直接使用“循环经济”的提法,但有关思想与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完全一致,并从社会制度、科技进步、权责关系和法治观念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实现循环经济的具体条件问题。例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详细描述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和工人劳动环境问题。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在于“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对自然界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如果说这些论述是比较零散的,马克思的贡献比较系统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出废料(实际上就是废弃物)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循环使用,即大规模社会劳动产生的废料仍然具有交换价值,可以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回到生产和消费循环中,从而提高利润率。二是提出节约包括废料循环再利用产生的节约和最大限度提高原料和辅助材料的利用产生的节约,后者是前者的基础。这分别相当于今天所讨论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也就是减量化。三是指出环境改变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科技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资料的使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例如亚麻厂采用水渍法和机械梳理法对亚麻进行精细处理,可以大大减少亚麻损耗;科技进步还可以革新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使用,并提高废料利用率,甚至变废为宝。

坦率地说,马克思仍然是从资本节约和提高利润率角度来讨论资本家对资源和废弃物的解决利用问题的。由于分析问题的目的不同,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资本循环为目的的马克思,没有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减少排放与环境保护和污染问题联系起来。因为,在马克思所处的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家既没有制度约束,也没有动力去改善环境。相比较而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推动现代循环经济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显著。

可持续发展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人类发展由于资源枯竭的风险而面I临‘“增长的极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当代人的健康,也正在使人们走向“幸福的坟墓”。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大工业生产的两重性,大规模生产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在创造高速增长和巨大财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污染了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生态环境事实上已经从单纯自然意义上的人类生存要素转变为社会意义上的经济要素。这是因为,自然生态环境吸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排放废弃物的能力开始饱和甚至超载,符合人类生活需要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出现短缺,要继续利用它进行生产必须再生产出新的环境容量,需要人类投入资源进行“制造”(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劳动“产品”之一,不仅是生产条件,也是生产要素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大众的环境意识开始苏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环境发展大会(1992年)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2002年)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人们开始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采取实际行动。

从资源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目标着眼于未来,因此需要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从环境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着眼于现在,又需要用尽可能少的废弃物排放降低物质财富创造和生活消费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二者密切相关。尽管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争议和批评,但在社会经济领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它的重要性在于促使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意识到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解决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问题。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体现循环经济思想的“零排放工厂”、“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理念开始逐步出现,并涌现出了基于废弃物再利用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等物质闭环型经济活动,循环经济的内涵也从古典时期的节约资源转向主要针对日益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并逐步证明循环经济正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模式之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影响的扩大,也推动了各种新的理论研究逐步摒弃传统上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忽视。尤其是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凸显,直接推动了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下文将进一步分析三者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学科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概念的诞生和发展,不同学科融合的共同内核也奠定了循环经济概念的基石。P224-2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