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谁是真英雄?陈平、王陵对吕后分封有什么不同的表态?张良激流勇退之后如何安度晚年?……《每天一堂历史智慧课》向你讲述这些需要细细品味的历史事件。
王翦为何老来贪图财物?姚崇在临终前如何为子孙消灾?宓子贱为何不许百姓割麦子?……《每天一堂历史智慧课》向你传授站在高处才能参透的历史智慧。
徐阶如何扳倒严嵩?扶苏为何要自杀?袁崇焕为何被崇祯杀害?……《每天一堂历史智慧课》与你分享更好生存的历史经验。
纪晓岚以幽默化解危机,石苞身正不怕影斜,韩安国死灰复燃,……《每天一堂历史智慧课》教会你更好地待人接物。
《每天一堂历史智慧课/趣味历史系列》编著者文道。
历史是一座巨大的智慧宝库,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每天一堂历史智慧课》虽不能将这座宝库完全开发,但尽可能地从其中选取一些精彩的历史故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每天一堂历史智慧课/趣味历史系列》选取的内容围绕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管理、处事谋略等方面,以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其中的历史智慧。
由文道编著的《每天一堂历史智慧课/趣味历史系列》适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员、在校学生以及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孙叔敖原来是位隐士,被人推荐给楚庄王,三个月后做了令尹(宰相)。他善于教化引导人民,因而使楚国上下和睦,国家安宁。
有位孤丘老人很关心孙叔敖,便特意登门拜访,问他:“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问:“您说的三怨,是指什么呢?”
孤丘老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来怨恨。”
孙叔敖笑着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态度越谦卑;我的官职越大,我的欲望越小;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对别人的施舍就越多。我用这样的办法来避免三怨,可以吗?”
听到这样的回答,孤丘老人感到很满意。
孙叔敖按照自己说的做了,因而避免了不少麻烦。但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几次被免职,又几次被复职。有个叫肩吾的隐士对此很不理解,就登门拜访孙叔敖,问他:“你三次担任令尹,也没有感到荣耀;你三次离开令尹之位,也没有露出忧色。我一开始对此感到疑惑,现在看你的气色又是如此平和,你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孙叔敖回答说:“我哪里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啊!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是不可推却的,离开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决于我自己。因此,我才没有觉得荣耀或忧愁。况且,我也不知道官职爵禄应该落在别人身上呢,还是应该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别人身上,那么我就不应该有,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那么别人就不应该有,与别人无关。我的追求是顺其自然,悠然自得,哪里还有工夫顾得上什么人间的贵贱呢?”这样一番话,让肩吾对孙叔敖很钦佩。
后来,孔子得知这件事,很感慨地说:“古代的真人,有智慧的不能使他意志动摇,美女不能使他淫乱,强盗不能劫持他,就是伏羲、黄帝也不配和他交游。死和生对于人是极大的事情了,可都不能改变他的操守,何况是官职爵禄呢?像他这样的人,精神穿越大山无阻碍,潜入深渊也不会被水沾湿,处于卑微地位不会感到狼狈不堪,他的精神充满天地。他越是给予别人,自己越是感到富有。”
孙叔敖后来得了重病,临死前告诫儿子说:“楚王认为我有功劳,多次想封赏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为了回报我生前的功绩,一定会封给你土地,你千万不要接受富饶的土地。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地方叫‘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名字很不好听。楚国人信奉鬼神,越国人讲求吉祥,都不会争夺这个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可以长久据有。”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给他儿子一块相当好的土地。他儿子辞谢不受,只请求寝丘之地,楚王也答应了这个请求。按照楚国的规定,分封的土地不许传给下一代,唯有孙叔敖儿子的封地可以世代相传。 在孙叔敖自己看来,他三次当上令尹,又三次离开,完全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所以,孙叔敖才能平和地对待得失荣辱。在他看来,该上台的时候上台,该下台的时候下台,这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认清这个规律,就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如果有幸在历史和人生的大舞台上一展才华,那么要感谢环境与众人给了你机会。而表演过后的及时退台,更是体现了你的智慧。万事万物都有运行的规律,参透这个规律,始终保持清醒,认清自己在大环境中的位置,才不会迷失自我,不会失去方向。
P14-P15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之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许多关于生存、关于抉择、关于博弈的故事。同时,历史也是一片无尽的海洋,那些闪耀千年的智慧就是等待我们采撷的珍珠。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还是热兵器时代的坚船利炮;无论为求取功名而在官场沉浮,还是因淡泊名利而幽居山谷;无论是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还是在暗地里默默较量……每一次策略的选择,都离不开智慧的决断;每一次实力的抗衡,都是一种智慧的博弈。
“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仅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而且蕴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还有可吸收借鉴的智慧。历史中关于生死存亡的博弈时刻在上演,而人类社会中关于优胜劣汰的命运也在不断延续。只有悉心走进历史棋局,分析历史人物行为,才能感悟处世智慧、洞悉生存策略,也才能游刃有余地游走在今天的社会。
无法理解现实,是因为不够了解历史;无法掌控现实,是因为不理解历史人物的抉择。历史是一座丰碑,镌刻着人类社会的兴盛与衰退、成功与失败、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更暗含着人类未来的命运。但凡在历史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不注重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从历史的成败与兴衰中掌握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无常命运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和成功的哲学。
历史无时无处不是智慧的结晶,这些智慧的结晶扣人心弦而又令人深思。历史事件无法重演,也不会重现,但是今天的人们却可以走进历史、解读历史,从中获取提升自我的智慧,找到让自己无往不胜的力量。一计良策,可以赢得一场战争;一条策略,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点勇气,则可能扭转战机,反败为胜。
成功的智慧并没有高深得让人无法揣测,相反,它时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索,就会获得豁然开朗的超然心境,成为集勇气与智慧于一身的智者。进退开合是一种人生策略,权衡抉择是对人生的考验。若想获得成功,达到他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就要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智慧。
学习智慧也决不是叫你玩弄手段,而是运用智慧的能量赢得你想要的。因为任何事情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逆转的时机,把握这点,对人生的选择、计划的实施、战略的决策等至关重要。只有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机遇,快速地抓住机遇,并据此作出人生抉择,我们才能成为命运的主宰。
因此,本书在内容上选取了历史上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管理、处世谋略等方面的智慧故事,汇集成一个巨大的智慧宝库。全书共分为19章,每章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章与章之间结构紧密、环环相扣,叙述方式通达洗练、一气呵成,同时辟以独特的视角,将一则则饱含智慧谋略的故事,汇聚成借古喻今、见微知著的智慧精华。
本书逻辑清晰,理论概括精当,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叙事翔实,是一本解读历史人物、提炼智慧精华的难得佳作。总而言之,本书能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中攫取智慧,进而体会由智慧生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