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长容短——我的教育随笔》由徐红著,主要内容:这十几年间,教育好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好像又没什么变化,很多故事十多年来周而复始地在重演,我不知该伤感逝者如斯,一去不返,还是更相信逝者如斯,江河依旧?
作者从百余篇随笔中遴选出八十余篇,作为一辑,就以“护‘长’容短”为名。身为一所承担教育实验的学校的校长,我始终把“充分发掘学生智慧潜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作为坚守的理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护长容短--我的教育随笔 |
分类 | |
作者 | 徐红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护长容短——我的教育随笔》由徐红著,主要内容:这十几年间,教育好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好像又没什么变化,很多故事十多年来周而复始地在重演,我不知该伤感逝者如斯,一去不返,还是更相信逝者如斯,江河依旧? 作者从百余篇随笔中遴选出八十余篇,作为一辑,就以“护‘长’容短”为名。身为一所承担教育实验的学校的校长,我始终把“充分发掘学生智慧潜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作为坚守的理想。 内容推荐 《护长容短——我的教育随笔》由徐红著,这一组随笔是十多年来随遇而记,有感而发的积累。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一个,他们每天在演绎属于他们的多彩生活。 作者成了连续剧的观赏者,常常被剧情感染得或喜或悲,或惊或奇,有时又不自觉地被牵进他们的生活,成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我们常常一开始出演对手戏,慢慢地演化为朋友,逐渐走进他们的世界。 他们向往自由,张扬个性,渴望理解,需求尊重。每天他们都会做些让我们成人看不懂的事,那是他们成长的肌体、滚热的血液促成的,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烙上了青春的印记,而青春是美丽的。 《护长容短——我的教育随笔》适合教育工作者阅读。 目录 我的学生各个不同 校有小儿初长成 每一个生命都有天赋才能 咖啡时间 特需课程 W同学故事小记 W同学故事续记 再见W同学 小苍的悬疑 因为好奇而学习 批评家的故事 隐逸者 和解 较量 你只需回答“不”和“是” 告状 惩罚 “缺一支多一支都不行” 你开的飞机我最敢乘 证婚 树瘤 双面人 记叙文检查 花仙子 种菜达人 他是实验的小豆豆 我是一个卖梦的人 我是一个卖梦的人 我们在有趣地阅读 守望者 中国的孩子有没有想象力? 与孩子们讨论哲学 以德报怨 误读《小米》 美丽的冲动 我们能平分什么 纯真是儿童的专属? 爱情故事 励志故事新读 包书皮 我看到他的笑容 大手牵小手 花车 快乐,原来是可以营造出来的 半导题 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我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我们教会了他们什么? 如鲠 着魔 钝悟 青春的躁动 诚信风波 教育的天敌 我看见一片黑暗 自省 有恩与无恩 女儿学琴往事 如果给你三天自主安排的时间,你会怎么做? 校服 午间三十分钟 世外桃源 新桃花源记 听课有感 命题作文《我的生活很精彩》 孩子的梦境 我愿成为放风筝的人 我是一个放风筝的人 我的藤野先生 微笑 致意 记忆 和 美国中学没有班会课 小看美国的德育 美国三弟兄 罗浮宫里的母子五人 一节音乐课 主角、配角、报幕员 祖孙对话 一对父子 老板娘的愿望 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女儿 莫逆之交 感人的颁奖会 他要走了 好人一生平安 珍惜 写在后面 试读章节 校有小儿初长成 有两个小孩,男孩叫史季轩,女孩叫张天融,2002年考进上海市实验学校,当时给我留下些许印象,男孩白白胖胖嘟嘟圆,一双东张西望的眼睛;女孩黑黑瘦瘦精精小,一副乖巧懂事相。男孩的妈妈有些紧张兮兮,说自己的孩子动作特别慢,读实验学校是否适应;女孩的妈妈比较自信地站在一旁,听我跟男孩妈妈解释,我不记得怎么回答她的,但是记得了两个孩子的样子和他们的家长的神态。 再一次见到他们是在四年后,他们到了中学部,男孩依然白白胖胖嘟嘟圆,眼睛却是笃笃定定地看你,像是天天看的熟人,没丁点紧张;女孩依然黑黑瘦瘦精精小,在夏令营的舞台上,手上绑着一对白色的羽毛翅膀,边舞边唱《隐形的翅膀》,让所有中学部的老师和学生都记住了这个小天使,提起她,会说“那个长翅膀的小黑天使”。 转眼三年初中也过去了,在验收升高中的阶段,我与这个半大男孩有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正面接触。原因是他验收考数理化近乎满分,但是语文只考了2分。他被我叫到了办公室,很有礼貌地敲门,我起身开门引他进来,并说请坐,他就坐到我那宽大的椅子上。我站着看着他,心里忍不住暗乐,这小家伙,压根儿不知道校长的座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敢坐的!我问:“你语文成绩怎么这么低,想不想直升高中理科班啊?”他一本正经地跟我分析:“直升卷数学120分,理化100分,英语50分,语文30分,我算了一下,语文作文再怎么写也得不了满分,所以把时间都放在数理化上面,反正算下来总分进理科班没问题。”嘿!他考试还在算账。我说:“这样吧,你理科到高中理科班去学习,语文到小学部去回炉,反正小学部离中学部只有一站路的距离,你叫你妈买辆自行车,骑过去上语文课,实验学校本来就是搞实验的。”他笃跚跚地坐在我的椅子上看着我,倒被他看出我的虚张声势。后来他升到了高中理科班,给他配了个年轻而认真的语文老师,老师天天叫他做剪报写评点,他居然喜欢上了这个老师,也不再听见他语文有什么问题,倒是经常听理科老师说,他上课要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老师插嘴,要么就是埋头做自己的书,可是成绩却总是近乎满分。 那个半大女孩则成了学校积极的活动家,不管学校什么节,她上台吹拉弹唱样样能行;学校大小活动,她都是彬彬有礼的礼仪小姐;对外交流,她是翻译兼志愿者;学生干部里,她担任要职;社团里她是主角,她所在的“模拟联合国社”代表学校到北京参加活动,她是其中年龄最小又最活跃的一个成员。 到实验学校的第九年,他们都进入高二。九年前的一幕又在我办公室重演,男孩女孩的母亲又来到我办公室,谈两个孩子的规划,男孩想考中科大少年班,女孩想考国外大学。男孩女孩还是这个模样,只是长高了些,我问他们本人的想法,男孩说可以一试,女孩说非常向往。于是学校帮助他们设计度身定做的课程,男孩跃级到高三学习,女孩联系到比利时欧盟国际学校留学,这所学校是实验的一所姐妹学校,是欧盟官员子女学习的学校。 到实验第九年末的七月,男孩如愿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女孩如期从比利时回国,又准备去德国一所中学留学。两位妈妈约我中午小聚,平时我绝少接受家长的约请,这天我答应了。 在桂林路和宜山路口一家新开的饭店门口,我见到了男孩,习惯了他穿校服的模样,看他穿了一套休闲的夏装,恍然间觉得他突然长大了。他非常仔细地引我上楼,怕我迷失在曲曲折折的饭店长廊里。一会儿女孩和她的妈妈也来了,女孩穿着漂亮的连衣裙,莞尔一笑,美丽动人。大家聊起九年来两个孩子在实验学校的生活,男孩的妈妈说:“当时考进实验时,我很犹豫孩子能不能适应这所十年一贯制的学校,当我问你时,你非常肯定地告诉我,实验选上你的孩子,就一定会培养好你的孩子,就冲这句话,我们选择了实验。”我肯定忘记了我曾经说过的话,但家长却记了九年。女孩的妈妈说:“我一直说她过于紧张,我家孩子就这么快快乐乐地成长,她将来未必读哈佛,但一定会读一所有特色的学校,比如宋氏三姐妹上过的威斯利学校。”两位妈妈提议合影,我坐在中间,两个孩子站在我边上,就像母亲与成年的孩子离家前的留念照。 九年,一晃九年,两个小孩初长成,他们在实验学校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当他们出落成大男孩、美少女的时候,他们又将踏上新的学程,15岁,多美好的年龄,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也许我和他们的妈妈都难以想象。 P1-3 序言 七八年前,我就读过徐红写的几篇教育随笔,不长的篇幅,娓娓道来,有故事、有人物,还蕴含了教育者的思考与感悟,还真像秦牧先生的《艺海拾贝》。徐红的随笔或精彩叙说、或白描勾勒、或幽默淡定、或轻松洒脱,大有寓教育智慧和知识于闲话趣谈之中的味道。于是我曾推荐给同事,他们都被来自教育一线的鲜活案例所打动;我也曾印发给学生看,我对学生说,学教育,一定要先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人和事。我还答应徐红,“等你写满百篇,我就帮你写序”。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徐红真的把近百篇教育随笔发到我的邮箱,并附上写序的请求。我饶有兴趣地阅读了她的作品,学生、老师、家长都成了她叙述的对象。在她的笔下,每一个学生都各有千秋、别具一格,每一个老师都与学生发生着寻常又不寻常的故事,每一个家庭都因着孩子而或悲或喜。在这些微型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折射着当今教育的许多表象与真相。看似零散的篇章,还用“我”做线索,非常巧妙地组织在四个板块中:“我的学生各个不同”、“我是一个卖梦的人”、“我与学生共同成长”、“我愿成为放风筝的人”,并用“护长容短”这很能反映徐红教育理念的词语作为书名。 这几年来,徐红真有了很大的进步,她不仅仅将她所看到的现象描述出来,而且还带着她对教育的独特视角和理解来思考这些现象。她的教育叙事并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对感悟的凝练,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研究。她的教育随笔也绝非随手记下的只言片语,而是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就像秦牧用优美的散文阐说写作的理论,徐红用随笔这种自然流畅的形态,表述着她在13常教育经验中发现的教育真谛,形成教育理念,揭示教育知识。应该说,教育随笔,是一种学校教师揭示并记录教育知识的很好方式。 徐红现在所在的上海市实验学校,我曾经担任过校长,这是上海一所独树一帜的学校,它在学制、课程、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都进行了大胆而积极的探索,“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已经成为实验文化的核心价值。徐红继任校长后,一面坚持第一线上课,一面继续推进改革实验。近几年,学校的课程改革、学生的培育培养、教师的专业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同时她还见缝插针,积累了近百篇教育随笔,实在是令人敬佩。 徐红非常热爱她的工作,和孩子们在一起,她能保持难得的年轻的心态。我对徐红还有更高的期许,我曾经对她说,丰富而生动的个案对教育知识的产生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不能满足和停留于此。我们还必须揭示案例的典型性、发现成功经验的复现性和提升系统知识的可能性。我们还需要在叙事随笔的基础上,系统、逻辑、有条理地表达我们从案例中发现的知识。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有更大的价值,我们发现的知识才能与更多的同行分享。我以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不仅是教育问题的解决者,还应该成为教育知识的发现者,还应能帮助教师成为教育问题的解决者和教育知识的发现者。我相信,凭着徐红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执著,她一定会向着教育家的目标不断迈进。我也非常希望,上海市实验学校能够在培育学生的同时,成为一个教师发展、知识发现的地方,一座上海乃至国家的教育实验室。 张民选 2012年10月9日 (张民选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 后记 认识徐红是在三十多年前,我尚未嫁,她方十八,梳一条黝黑粗长的大辫子,眼睛很亮,一脸稚气。同住在大学逼仄的宿舍里,四年中,抬头低头不只是见,还要撞着;又有相同的食性,会忍不住一起溜去小镇,吃一份粗陋但香气四溢的锅贴,回来时,幸福得脚步都有弹性,遂成闺密。 徐红是速成的,不是快餐式的“速”,而是以聪明、年轻、无畏和对自己的不惜,来提速自己的成长。大学的四年中,她早起于晨曦微露,月当中天,才轻轻地溜回宿舍,将所有的时间都扔在图书馆或不熄灯的阶梯教室里。只因为第一次进学校阅览室时,她大声说:“我要借一本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管理员问她:“哪一本?”她回答:“人间喜剧呀!”管理员微笑,说:“那是巴尔扎克的全集名,去查查目次。”她转身走了。到毕业的时候,她的英语科从高级班结业,又以外国文学研究的论文获得学位。 徐红的勤奋让人看着不累,因为你能看到她在享受那个过程。她总是那么兴致勃勃,脸色红润。做学生时,用手电看塞万提斯的小说至半夜,蒙着被子不敢笑出声来,双层铺却摇得下铺的室友从梦中惊起。正像她现在管着一个偌大的学校,回家后连煮一锅泡饭都不想,仅以一碗泡面充饥,却从来没有怨言。说起她的学生或者新的教学设想,就兴奋不已,刹不住车。在这本断断续续写了十年的教育随笔中,你能读到的是她对事业的迷恋、倾心和“不可救药”的执著:那些在与学生交流中的“口角”、尤其在与实验学校的高智商孩子“斗智斗勇”中的煞费苦心和绞尽脑汁,由她娓娓道来,竞如故事一般。对她来说,工作着,真的是美丽的! 我们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曾经大言不惭,说毕业以后要做学问,著等身书。后来,我食言了,而她却笔耕不辍,现在,厚厚薄薄的书,放在写字台上,与她等身已绰绰有余了。要补一句,她不擅长写长句长文,文笔简练直白,否则,那写字台不要也罢;还要补一句,她行文没有教师腔,却时有戏谑或口语,轻松自然地表达了真实的思想和亲切的愿望。 因为长久的友情,更因为我作为教育图书的老编辑,徐红希望我对这本她私下特别喜欢和在乎的书,从“专业的角度”给一个评价。我把我的二审意见录在下面: 形式为短章,或有情节,故轻松可读;涉猎少年教育学、心理学,有《爱的教育》的影子,许多思考出人意料却颇有见地,透露出作者在教育领域的阅历和丰富经验;书名中的“护”“容”两字在书稿中有自然的呈现,对孩子的宽厚和爱戴在行文间流溢,对教师的天职做了很好的诠释。 其实,最简单的评价就是“老到”,无论从经验、思想,还是文笔说,徐红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所谓有了“一桶水”,随意倒出“一杯”来,里面的各种“矿物质”都很齐全。 我知道徐红不喜欢“老到”这样的词,可是有了三十多年教龄,要不“老到”也难,虽然她的容貌一点不老,前面勒口上的照片是近日刚拍的,那件漂亮的连衣裙还是我亲手缝制的呢。 徐欢欢 于《护…容…》付梓前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