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希望将老子的思想原原本本地呈献给读者。使他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我们作心灵的对话,给我们以睿智的启示与警醒。本书为了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老子思想的精髓。
愿本书能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一块绿荫,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风雨亭,对抗庞大、芜杂、纷繁的外界侵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德经/典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春秋)老子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道德经》希望将老子的思想原原本本地呈献给读者。使他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我们作心灵的对话,给我们以睿智的启示与警醒。本书为了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老子思想的精髓。 愿本书能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一块绿荫,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风雨亭,对抗庞大、芜杂、纷繁的外界侵扰。 内容推荐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宇宙之本根,蕴含天地变化、阴阳变幻之机妙。称“道经”:下篇言处世之方略。蕴含进退之术、长生之道,称“德经”。其精练的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宏大框架。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希望将老子的思想原原本本地呈献给读者。使他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我们作心灵的对话,给我们以睿智的启示与警醒。本书为了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老子思想的精髓。全文设置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心得以及经典事例,并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和生僻字注音,使全书更便于阅读和具有时代感。 目录 道德经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道德经下篇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试读章节 读解心得 对于人才,首重其德还是重其才,无数的大小腐败案例可以看见,有才无德者,造成的祸害更大,他们可以巧取豪夺,变本加厉,成为社会发展的毒瘤,使社会价值观扭曲,公平正义沦丧。历史上,每当在乱变时代中的社会,所谓道德仁义,这些人伦的规范,必然会受影响,而惨遭破坏。相反地,乱世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活跃,豪杰纵横四海,民生却一片凋敝、凄惨景象。所以有名言道:需要英雄的年代是不幸的年代。作为一个心怀天下、学识渊博的智者,老子看到的太多了,心忧万民的老人怎能不发出沉重的感叹呢,这个世界不必有太多野心和欲望,大家都安贫乐道,倒也是一片清平安宁的好世界。 两干五百多年前的老子不太可能看到现代文明的曙光,他提出的“不尚贤”、“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等主张也难以摆脱愚民的嫌疑。未免也失之简单,究竟是不现实的,实现不了。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曾在殿前烧毁贡献来的巧物,并且下了诏书,“奇技、异服,典礼所禁”。敕令内外臣民,敢有再犯此禁令的,便是犯法,有罪。历来对奇技淫巧、精密工业以及科技发展的严禁,大体上,都是效法司马炎这一道命令的精神。因此,便使中国的学术思想,在工商科技发展上驻足不前,永远停留在靠夭吃饭的农业社会的形态上。但老子毕竟没有权力,他只是提出他所能想到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过于消极,就像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乱象,一些地方往往简单地颁布一道禁令,一刀切地禁止,管理是好管理了,但可能百姓生活就受影响了。如果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权宜之计也可,但要变成一种管理思路就不好了。应该多倾听民间疾苦,拿出智慧,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 严复说:“虚其心所以受道,实其腹所以为我;弱其志所以从理而无所撄,强其骨所以自立而千事。”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主张,应该对老子上述主张痛加批判才是,但严复取老子主张中的合理因素加以发挥。所做正如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经典事例 纣王象箸 商纣王刚刚继承王位的时候,并没有荒淫之象。他勇武过人,曾亲自率领部队攻伐边疆部族,屡立战功,巩固了商王朝的统治,臣子们都以为他是个明君。 有一天,纣王在朝堂上与朝臣议事之后,拿出了一双象牙筷子,请群臣观看。大臣们看了之后,觉得这双筷子做得精致大方,颇为美观,都赞不绝口。但是,其中有一个人看了这双筷子之后,却吓得目瞪口呆。其他人问他是怎么回事,只见他面部颤抖,就是说不出话来。 这个人,原来就是商王朝的重臣——纣王的叔父箕子。群臣退朝后,有些与他相交甚好的大臣便去找他询问缘由。这时箕子才对前来求见的大臣们说:“这双象牙筷子做得确实不错,可是我却担心纣王会因为它而变坏。”众人十分不解: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因为一双象牙筷子而变坏呢? 箕子这时才向大家说出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象牙筷子肯定不会放在铡这样的土制的器皿上,必然要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用象牙筷子玉杯子不可能会以豆子豆叶这样的普通蔬菜作为食物,那么食物必然是牦牛、大象、豹子幼崽这样的珍馐佳肴。吃牦牛、大象、豹子幼崽肯定不会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肯定是绫罗绸缎的衣服无数,房子做得很大,台筑得很高。如果这样的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人们就会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并且进行斥骂,他就会对反对者进行镇压,他的性格也会因此变得残暴。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还能站在朝堂之上吗?”可是众臣听了,都不以为然。箕子见别人都不理解,就没再说什么,只是不断地摇头叹息。 事情果然不出箕子所料,没过几年,纣王就建造了“肉林”,肉悬挂其中。旁边还设上炮烙,用以处罚囚徒以供他取乐。他还修了一座很大的池子,里面蓄满了美酒,他就与宠妃妲已在此饮酒作乐。群臣时常进谏,他渐渐感到了厌烦。后来他大加刑戮,杀死忠臣比干,并使得微子出走,箕子装疯,弄得群臣归周。纣王由于暴虐无道,最终在周武王的讨伐之下丢掉了江山,自己也送了性命。 一双象牙筷子,最后竟然断送了江山,这样的教训沉痛而深刻。老子所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实际上就是对统治者的一种警诫。 玩物丧志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以后,周边的小国都前来朝拜,并且携带许多的特产和珍稀的礼物。其中有个西戎国国君,送给周武王一条獒犬,这条獒犬身高四尺有余,尾大毛丰,能解人意,体格威猛而且善于与人搏斗,与当时中原的犬种大不相同,很是珍奇,周武王于是很高兴地收下。 武王非常喜爱这条犬,每天都和它形影不离。当时担任太保的召公,恐怕武王玩物丧志,于是就想办法劝谏。 有一天,他面见武王。对他说:“现在天下都归附于您,别的国家无论远近,都拿自己最好的东西向您进贡,这固然是由于您的圣德,但是,这些玩赏之物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关键在于人的德行。没有德,物就不值钱;有了德,物才显得珍贵。一个英明贤德的君主,不应该沉溺于声色享乐之中。一个人如果把别人当成玩物加以戏弄,就会失去德行;如果把珍惜之物当成宝贝,每天玩赏,就会丧失原有的志气。犬马这样的畜生并非本地所产,就不应该饲养它,神禽异兽对于人的衣食住行来说没什么用途,也不必饲养;别国送来的珍宝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要过于稀罕它。对于四方进贡的东西,最好是分封赏赐给同姓的诸侯,以表示公平信诚之意。” 武王听了以后,很是赞同召公的观点,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下令将所有进贡之物都分给诸侯和百官,其中就包括那条獒犬。后来,武王励精图治,与文武百官同心协力,打下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 召公所言,正可以说明“虚其心,实其腹”的道理。珍奇之物,只能使人获得感官上的享受,人们会因为对它的强烈追求而迷失方向。只有抛弃浮华,减少欲念,以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为目标,才能从实质上实现天下大治。P10-12 序言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读书又是一件愉悦的事。读书是求知的理性选择,同时,读书又是人们内在自发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读书者总会有不同的读书体验,但对经典之藏,对精品之选的渴求却永远存在。 传统上,读书是求学的手段,千百年来,人类知识的传承,最重要的总是通过书籍的记载与传述。因为有了书,人类才可以文脉延续,薪火相传。西哲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而,先贤们都把读书当作高尚而庄重的事情,赋予读书神圣、光荣的使命感。故此,韦编三绝、悬梁刺股,以及凿壁、囊萤、映雪等等,就成了刻苦求学的典型,千百年来成为人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寒门学子挑灯夜读,富家子弟潜心求学,或诚心拜师,或自学成才,诸如此类的事例,就成了激励学子上进求学的传说故事而广泛流传。 书籍除了自身寓含的教化功能外,还能让人感到身心的愉悦和快乐。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极力去寻找各种承载文明的载体,来填塞文化需求的饥渴。一本残破小书,可以在上百人的手中传递和阅读,看完后仍意犹未尽,不忍释卷。彼时,人们读书如饥似渴,却并无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功利目的,有的只是内心的精神需求,读书的愉悦与快乐正在于此。仲春季节,读书间隙,推窗而立,鸟语花香扑面而来,内心深处则有禾苗拔节的哔剥之声回响;炎炎夏日,一卷在手,品茗读书,摇扇驱蚊,自然能感受到心灵的清凉和愉悦;秋风瑟瑟,听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嘬一口酽茶,想起“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名联,便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数九严冬,寒意砭骨,围炉夜读或雪夜捧卷,书香入腹,情暖人心,又能体验到视通万里、思接干载的悠悠遐思。 无论是求学求知还是寻求精神上的愉悦,读书都是我们的一种心灵之旅,是接受自我内心的召唤和灵魂的导引上路,让自己再次起飞得到新生的力量。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都会在我们读过的书籍中出现,它们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正因为读书之益,读书之趣,我们才对书籍本身挑剔起来。试想,灵魂之伴侣如何可以等闲视之呢?一本书的好坏,总会有无数人来品评,既有芸芸众者即兴点评,又有专家学者细心解析,然而,书籍最终的裁定者是历史而不是某一种潮流。随着时光的淘汰,留下来的经典之作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留在人们的案头,成为经典之藏。 “典藏”之作正如伴随我们的益友,多闻、博大、精彩而有趣,这样的益友,需要人们用心地品读,细心地筛选,最终把最好的“朋友”留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典藏”正是帮助读者挑“益友”的一种尝试,希望能把经典的、有价值的或者有趣的书籍放在读者的案头,让它们像朋友一样陪伴每一位读者走上自己的心灵之旅。 当我们打开书本,走进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自然能够体验那种君临一切的奇特感觉。此时心如止水,宁静安然,恰如室外无言的星月,美文佳句不期而至时,或击案称绝,或吟哦出声,甘之如饴。愿这“典藏”之作能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一块绿荫,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风雨亭,对抗庞大、芜杂、纷繁的外界侵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