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研读经典却不能解其真义,想实证智慧却无法下手。读了《金刚经真义》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佛经的文化原来可以这样贯穿到最实际的柴米油盐的生活过程中,真正成为生活的智慧、智慧的生活。有惑能解、拿来能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圆觉说金刚经(精)/圆觉智慧教育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圆觉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研读经典却不能解其真义,想实证智慧却无法下手。读了《金刚经真义》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佛经的文化原来可以这样贯穿到最实际的柴米油盐的生活过程中,真正成为生活的智慧、智慧的生活。有惑能解、拿来能用。 内容推荐 《圆觉说金刚经》为《金刚经真义》的简本,由《金刚经真义》的60万字缩减为《圆觉说金刚经》的40万字,依然保留了通俗平易的口语风格和先生以亲身生命实证之精化。受圆觉先生之托,谨以此书献给世间所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各界人士,愿共享身心健康之快乐,呈现如来般若智! 目录 力拓智慧传承教育文化之路(代序) 前言 第一章 金刚般若 第二章 平常人 平常事 平常心现 当下入 善护念 其心降服 第一节 法会因由 第二节 善现启请 第三章 无四相 度众生 涅槊无余 行布施 住无住 德福无量 第一节 大乘正宗 第二节 妙行无住 第四章 所有相 皆虚妄 如来非相 无法相 离非法 不住即离 第一节 如理实见 第二节 前五品串讲 第三节 正信希有 第四节 前六品串讲 第五章 无所得 不可说 法无定法 大智慧 现无为 自自然然 第一节 无得无说 第二节 依法出生 第六章 破见惑 断思惑 成果层智 当下明 无所住 现智无身 第一节 一相无相 第二节 庄严净土 第七章 四句偈 勤奉持 无为胜福 续传承 展智慧 如佛再现 第一节 无为福胜 第二节 尊重正教 第八章 波罗蜜 断烦恼 生无量智 如语者 离相寂 无实无虚 第一节 如法受持 第二节 离相寂灭 第九章 正信行 精进修 功德无边 消业障 无空过 果报殊胜 第一节 持经功德 第二节 能净业障 第十章 一切法 皆如义 无我究竟 无过去 无现在 心无未来 第一节 究竟无我 第二节 一体同观 第十一章 福德增 生灭法 有断有常 有是假 无为真 离色离相 第一节 法界通化 第二节 离色离相 第十二章 执佛言 即谤佛 所说非说 无上觉 无法得 无得即得 第一节 非说所说 第二节 无法可得 第十三章 无分别 皆善法 诸法平等 己受持 广宣说 福智无比 第一节 净心行善 第二节 福智无比 第十四章 度众生 无人度 无著无碍 色身寻 音声求 不现净寂 第一节 化无所化 第二节 法身非相 第十五章 学万理 行千法 不执不断 修功德 不受贪 法忍无生 第一节 无断无灭 第二节 不受不贪 第十六章 无所来 无所去 如来如去 有与无 一合相 非理非相 第一节 威仪寂净 第二节 一合理相 第十七章 如是知 如是见 不生知见 有为法 应皆幻 映化即真 第一节 知见不生 第二节 应化非真 第十八章 自由人生 第一节 自由从觉行开始 第二节 与学佛者谈佛学 后记 水能善下方成海——记我眼中的圆觉先生 附录 圆觉智慧教育丛书简介 智慧教育文化无古今、无国界 致谢 试读章节 人处在“无我”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是一种般若境界,这个般若境界是实相。一个真正有实相智慧的人,无论从境界上、文字上、方便上、眷属上展示,是不是都是展现出无我的存在?这样我们就会认识到般若智慧实质是什么样子。般若智慧可以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去认识,认识什么?都是无我的,都是一个智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金刚般若。 有没有实相智慧诞生以后没有境界的呢?可不可能实相智慧诞生以后没有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真正的大般若智慧出现以后,金刚智慧出现以后,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没有!只要有一个眷属般若的出现,那么它一定是实相般若智慧出现了,方便般若智慧、文字般若智慧和境界般若智慧都出现。所以我们认识般若智慧的时候,不能说是五个智慧,而是一个整体的实相智慧,是需要学习的人们从五方面去认识它、践行见证它的。你从境界的角度去看,它是无我的空性、性空即有;从文字、方便、眷属般若上来看,它还是空性、性空即有。四个方面展现出来的内容,跟实相展现出来的内容,实质上是一个东西。你只不过有意识地从境界上去描述它、认识它、看待它,从文字上、方便上、眷属上,这些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面上,去认识这个般若智慧。其实这五个方面只说了一个内容,那就是金刚智慧——金刚智!所以我们很多人,在讲这个东西的时候,把它讲成五个了,这样就把概念给混淆了,把修行人认识的观念搞糊涂了,这样所行之道就走偏了。 实质上境界、文字、方便、眷属这四方面,只要当你证到了金刚般若,这一切都会是自然呈现的。你不管从哪方面去看待智慧的存在,它都是存在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存在于与人交往的万事万物中,而与宇宙的万有本源,既是协调的又是统一的,都是对存在客观的、自然的反映。 那么,是不是具有金刚般若智慧的人才能展示这样的成果呢?平时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每一个人都具有实相智慧,但是展现出来时总是在一刹那问,而不能常处于这种自觉的智慧整体态。我们举个现实中的实例:一个老师有两个学生,老师有一点困难,这两个学生都想帮助老师,于是两个学生分别给老师寄了1000元钱,钱邮到老师这个地方结果却不相同。学生甲给老师邮去了1000元,老师把邮单拿到手上是980元;而学生乙的邮单是1000元。这体现出了什么样的境界?学生甲在汇钱的时候,他认为这个20元的邮寄费应该由老师出;学生乙就只是觉得应该帮助老师。由于人的境界不一样,其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这个里面就体现出一个平常人他现不现智慧的问题。 如果在平常生活当中,我们办一些事,哪怕是一丁点儿事,你出现有我的状态,那么这个“有我”的境界产生的结果就是980元;对于一件事在一刹那间,一个人处在“无我”的境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它就是1000元的结果。那么把这个东西邮寄过来以后,展现出来这个结果的数字,是不是文字?是不是人的文字境界?这个文字是有我的境界,还是无我的境界?“980”又是什么样的文字?表达的是有我。有我的文字表达的是谁有我?是一个赞助者,是一个奉献者表达的有我。这样他在那个刹那展现出来的爱,就没有爱可言了。 真爱在平常之中!你们脑子里边平常有分别,你们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他奉献了980元,为什么他对老师的爱,在那一刹那他展现的却是“0”呢?因为他就爱自己的20块钱。他的爱不在老师那儿,更不在他自己那儿,而是在自己的概念、观念和观点之中。究其原因,他的“爱”是被分别心所淹没,成为自己概念、观念和观点这一分别心的奴隶,成为了因分别心而出现的执著心和妄想心的奴隶,其过程被20块钱所记录。他既爱老师,又爱自己的20块钱,还在不知不觉中爱自己的观念。因为在这个观念当中,有很多的观点——节约、舍不得等,这些都是因为有“我”这样的参照模式的存在而出现的分别心。这样一来,他的爱就被体现在20块钱上面了。其结果,他不是呈现出来的奉爱之心,而是分别之后的“小我”之心。这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是非常常见的事例。 再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有一个朋友想到我们这儿装资料——关于身心修养的智慧教育文化的资料。他带着一个4G的MP3,但是要想装我们这里的资料,容量却不够。当时老师考虑装不下,就对他讲,送他一个120G的硬盘,留下4G的MP3。他说“好”,当时马上就答应了。因为120G和4G没法比。然后他就问了一下:“120G的硬盘得花多少钱?”因为他怕老师吃亏,说如果价钱太高,就别麻烦老师,别买了。一问120G的硬盘在我们这儿卖800元,而那个4G的MP3在他们那个地方得值2000元。他一想,不合算,他就说不换。不管是什么原因,其心理活动所呈现的结果是分别、执著和妄想心使然。结果在他走的时候,MP3让他带走了,硬盘老师也送给他了。 这两个事例,是平时生活当中非常多见的,而且是非常平常的例子。那么,我们现在看一看这个朋友是什么样的心态?他是个利己的利益心态,是属于有我的境界。同时老师体现出什么样的境界呢?是无我的境界,是通过语言、通过行为来帮他认识,做一个无我的、做一个“提得起,放得下”的人。那么在这件事上,他既没有放下,又没有提起;而老师体现出来的是既放得下,又提得起。因为考虑到方便他学习,给他的资料是100G,而最后给他买的是250G的硬盘。然后我们没有要他的那个4G的MP3。 因为他执著于自己利益的见解,他不仅是有我的,而且是非常利己的利益心态。他可以在某方面帮助你,但真实地表达出来的与他奉献者的这种心态完全是两码事。他讲的是这种朋友的义气,是“我”的义气,“我”的情感,“我”对你的帮助。他是有分别的,而他不能体现出无我的境界。文字表达出来的语言是利己的,有我的。他那种方便,也是在自己观念允许的条件下的方便。他是不是眷属?我们这个100G的资料里边包含着很多修身养性的善巧方便之法,过去有一句行话叫“千金不卖道”,可是硬盘中的内容全部是讲道、信道、行道的资料,都是关于如何修养身心、开发大智慧的内容。那么可不可以用利己的心态、世俗利益的心态来衡量这个事物呢?他实际上是处在“我”的观念下的一切思想行为活动,然而他对道的文化、对修身养性的文化,没有一丝一毫的认识。没有!全然地体现出一个利己的、狭隘的、自私的小我境界。 这是什么样的反差?老师是以无我之心去展示这个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通俗的例子中去看人的心态。这样是不是很容易理解“无我便是德”?老师并没有计较利益。像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多很多的。 …… P18-20 序言 谨以此书献给世间所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各界人士,愿共享身心健康之福乐,呈现如来般若智。本书依圆觉先生讲课录音整理而成,通俗平易的口语风格、智慧传承教育文化的生活展现是本书的最大特色。二零零七年末,圆觉先生已隐居精修,留下了宝贵的以生命亲身践证之精华,以慈爱之心奉与世人。 生命和智慧的价值,要以生命来衡量与见证! 圆觉智慧教育工作室 二零零九年五月 后记 水能善下方成海——记我眼中的圆觉先生 在我的眼里,圆觉先生是一位耐人寻味的人,是一位修得大成就的普通人,是一位有慈悲心的人,也是一位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人。 圆觉先生的生辰是阴历十月初十,按传说中的密宗讲法,双十之日是莲花生大士普度众生的大纪念日,我猜想在这一天出生的婴儿都会受到大士赐福吧。 先生本名刘战魁,字圆觉。战魁,这个名字叫起来确实很响亮。“第一天枢,名魁。”从星座上看,魁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叫魁星或魁首,是非常耀眼的星。古时科举取士,中状元称“大魁天下士”。我很是敬佩为先生取名字的母亲,虽没有什么文化竞也这般聪敏。 圆觉先生的前三十年,可以说是苦涩酸辛、屈辱尽现。小时候由于家里人口多,父母的收入人不敷出,生活非常拮据。上小学后,因营养不良而患过肺结核。而且,由于先生先天斜视,从小到大总是让人误解为不友善,常常遭受讥笑和歧视。看来先生的青少年时期是够灰色的了。 参加工作后,先生每天要搬运四五吨制陶泥土,100斤重的泥土包一袋袋地从先生瘦弱的肩头压过,一呼一吸间伴随着浓重的粉尘…… 像先生这样的境遇,让我想起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我并不诧异为什么老天让先生在早年遭受如此的坎坷艰难。 1990年,由于工伤事故,险些让先生失去一只眼睛。由此机缘,先生开始走上了气功健身之路。两年后,做为智能功康复专业的老师,一千便是八年,创造了许多康复奇迹。也正是有了这样成功的实证经历,使先生义无反顾地朝着修身全性、探索生命本真的道路精进。 老子说:“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我喜欢这句话的辨证道理,也忽然明白了:世间本没有奇迹,只有智者直面生命后坚持不懈的思考与探索。 生命在延续,时代在发展。前人的理论与经验精华,必然需要在不同时代特征的现实中被赋予新的内容与内涵,才能焕发其生命力。“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面对传统气功重命轻性、传统宗教界重性轻命这样各执一端的现实,如何开辟一条适合现代人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兼养身心的修行之路?这是先生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 1999年,先生针对国内气功锻炼中存在的内气增长慢、练功不长功、治病疗效差等问题,以混元整体观为依据,并结合多年自身的修身实践和临床康复经验,编创出智能健身呼吸操和梳头操等系列方法。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呼吸操确实疗效好、见效快,是祛病强身和培补内气的简易安全、科学高效的健身方法,使许多人获得了健康、增长了功夫,为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 十多年来,先生为了完善身心,曾先后追随多位大德修行,并潜心研耕混元中医,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孜孜不倦。特别是2000年10月的一天,先生的祖窍玄关顿开,见证到了根本智慧。这既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先生多年来追求生命自由解放的必然结果。身心健康不断深化,整体智能得到升华,更让先生亲身体验到修养意识的重要性。 在众多怀疑和讥讽的目光中,先生不仅自觉自性,还开始了自觉觉他的慈悲之路。先生以自己的修身实践为基础,融合了前人的修行理论与现代的科学知识,结合当今现实社会生活环境,提出了合理、系统而又完整的现代修身养性理论。先生提出:修身养性必须从点滴细行人手,必须从产生意识活动的源头着眼。如果不能主动去修正意识、净化自我,那么祛病健身和开发般若智慧就无法实现。因此先生强调:修身养性内容中的99.99%,都是从根本点下手去修养意识,而练身的内容仅占0.01%(即24小时在功态中)。 先生强调净化自我必须从意识的发轫点处照察起心动念,而且鲜明地提出“修身养性是社会中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只有人人都能够自觉地净化自我,才能符合社会存在的自然之性”的理念。 先生还明确地指出了修身养性应以人的身心整体健康为基础,要把人的生理健康、意识修养同开发般若智慧——整体智能相结合,并作为修行的准则。因为修身养性的内容与过程,既是人获得身心健康的保障,也是人开发般若智慧的根本途径,还是人类由自然本能走向自觉智能的必然要求。不仅如此它还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跃升的理想方式,是所有热爱生命者的必然归宿。 2002年以来,先生看到人们盲目地追随所谓的现代文明,而遗弃了东方文明中古典文化的精髓——智慧教育传承文化,因此使现代文化的发展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底蕴。为了指导现代人的健身锻炼和智慧实践,先生继承和发扬了古人的智慧传承教育文化,以便于帮助人们使修身养性的践行能够进入到见证般若智慧的层面。先生以平易幽默的表达方式,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述了现代的智慧教育理论和具体的下手法。这些宝贵的讲课内容已整理汇编为《圆觉智慧书》,对现实社会各层面的人都具有永久性的指导意义。同时,先生释译著述的《圆觉说金刚经》、《圆觉说薄伽梵歌》以及《圆觉说道德经》,即将陆续出版发行;《智慧整体观》和《智慧养生康复学》也已经排上了出版日程。这几部书都将成为人类智慧文化的瑰宝。 大家都知道,当下顿悟是开发智慧、圆满觉悟的必要条件,其要点就在于打开脑中心的智慧玄关窍,否则身心健康和般若智慧的见证就只能停留在理论上而成为幻想。值得庆幸的是,先生将古人的“棒喝”方法与现代的组场理论相结合,发现并掌握了棒喝的规律,并运用于组场的教学方式之中,因人施教,开创了组场顿开、,顿悟的先河。这一当代开发智慧的新方法——智能开窍法,对人类智能的跃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先生为人和厚,热情开朗。哪怕是从未见过先生的陌生人,来到先生身边也会受到这种生命自然气息的感染,如同回到了自己的家,面对的是相知相爱的亲人。而先生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朴素节俭的作风,衣不在贵,暖身即可;食不在丰,果腹就行。我也亲见了先生穿着十几年前的旧衣给大家讲课。而且先生还把这种俭朴的思想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先生说:爱惜身边每一个人和每一点滴的事物,就是爱惜我们自己的生命。是先生教会我如何感恩,如何在奉爱中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与社会上某些名师大家不同,先生淡泊名利,深居简出,而把全部心力都投入到生命科学的实践中,并将修行成果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世人。 “水能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至亮之光,光而不耀;大智之人,皆如平常。回想魁星的光芒,原来不是因为耀眼而美丽,却是因为照引方向而美好。这个“魁”字,它的内涵真是玄妙。感谢先生,我终于懂得应该向生命之源回归,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什么是责任?当懂得无私给予的时候,责任才能真正展现。 所以我相信,先生必将会为修行文化的完善、人类智能的跃升,以及人类社会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去不断践证并深化生命科学的理论;必将会帮助那些热爱生命、专注于修行的人们,走上身心圆满之路。因为我从先生那里,感受到了无垠的广阔胸怀和无我的真情挚爱。 在此我衷心地祝福、感谢圆觉先生及其家人。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像先生一样,走向圆满觉悟,为实现人类自觉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尽心尽力! 田静 2008年5月2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