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本书屡次被改编为电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傲慢与偏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简·奥斯丁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本书屡次被改编为电影。 内容推荐 简·奥斯丁所著的《傲慢与偏见》的初稿写于1796年1O月至1797年8月,原名《初次印象》,十几年后,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1月28日出版。这部小说以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对他有偏见的伊丽莎白之间的感情纠葛,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婚姻观,强调经济利益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小说情节富有喜剧性,语言机智幽默,是奥斯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目录 译序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附录:简·奥斯丁年表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心思想法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 “亲爱的贝内特先生,”一天,贝内特太太对丈夫说道,“你有没有听说内瑟菲尔德庄园终于租出去啦?” 贝内特先生回答说没有。 “的确租出去啦,”太太说道,“朗太太刚刚来过,她把这事一五一十地全告诉我了。” 贝内特先生没有理睬。 “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租去的吗?”太太不耐烦地嚷道。 “既然你想告诉我,我听听也不妨。” 这句话足以逗引太太讲下去了。 “哦,亲爱的,你应该知道,朗太太说内瑟菲尔德让英格兰北部的一个阔少爷租去了;说他星期一那天乘坐一辆驷马马车来看房子,看得非常中意,当下就和莫里斯先生讲妥了;说他打算赶在米迦勒节以前搬进新居,下周末以前打发几个用人先住进来。” “他姓什么?” “宾利。” “成家了还是单身?” “哦!单身,亲爱的,千真万确!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镑的收入。真是女儿们的好福气!” “这是怎么说?跟女儿们有什么关系?” “亲爱的贝内特先生,”太太答道,“你怎么这么令人讨厌!告诉你吧,我在琢磨他娶她们中的一个做太太呢。” “他搬到这里就是为了这个打算?” “打算!胡扯,你怎么能这么说话!他兴许会看中她们中的哪一个,因此,他一来你就得去拜访他。” “我看没有那个必要。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啦,要不你索性打发她们自己去,这样或许更好些,因为你的姿色并不亚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一去,宾利先生倒作兴看中你呢。” “亲爱的,你太抬举我啦。我以前确实有过美貌的时候,不过现在却不敢硬充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了。一个女人家有了五个成年的女儿,就不该对自己的美貌再转什么念头了。” “这么说来,女人家对自己的美貌也转不了多久的念头啦。” “不过,亲爱的,宾利先生一搬到这里,你可真得去见见他。” “告诉你吧,这事我可不能答应。” “可你要为女儿们着想呀。请你想一想,她们谁要是嫁给他,那会是多好的一门亲事啊。卢卡斯爵士夫妇打定主意要去,还不就是为了这个缘故,因为你知道,他们通常是不去拜访新搬来的邻居的。你真应该去一次,要不然,我们母女就没法去见他了。” “你实在过于多虑了。宾利先生一定会很高兴见到你的。我可以写封信叫你带去,就说他随便想娶我哪位女儿,我都会欣然同意。不过,我要为小莉齐美言两旬。” “我希望你别做这种事。莉齐丝毫不比别的女儿强。我敢说,论长相,她没有简一半漂亮;论脾气,她没有莉迪亚一半好。可你总是偏爱她。” “她们哪一个也没有多少好称道的,”贝内特先生答道,“她们像别人家的姑娘一样,一个个又傻又蠢,倒是莉齐比几个姐妹伶俐些。” “贝内特先生,你怎么能这样糟蹋自己的孩子?你就喜欢气我,压根儿不体谅我那脆弱的神经。” “你错怪我了,亲爱的。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啦。至少在这二十年里,我总是听见你郑重其事地说起它们。” “唉!你不知道我受多大的罪。” “我希望你会好起来,亲眼看见好多每年有四千镑收入的阔少爷搬到这一带。” “既然你不肯去拜访,即使搬来二十个,那对我们又有什么用。” “放心吧,亲爱的,等到搬来二十个,我一定去挨个拜访。” P3-5 序言 译者序 早在上世纪后期,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威尔逊此言决非过甚其辞。奥斯汀所著六部小说,经过二百年的检验,受到一代代读者的交口称赞,部部堪称上乘之作。尤其是这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卒于1817年。其间,英国小说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过渡时期。18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坛涌现了菲尔丁、理查森、斯特恩、斯摩莱特四位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但是到了70年代,这些小说大师都已离开人世,接踵而起的是以范妮·伯尼为代表的感伤派小说,和以拉德克利夫夫人为代表的哥特传奇小说。这些作品虽然风靡一时,但是终因带有明显的感伤、神奇色彩,而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由于有这种作品充斥市场,英国小说自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头十年,四十年间没有产生任何重要作品。1811年至1818年,奥斯汀先后发表了《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寺》(1818)、《劝导》(1818)六部小说。这些说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伤、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从而为英国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傲慢与偏见》属于作者的前期作品。初稿写于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取名《初次印象》。1797年11月,作者的父亲乔治·奥斯汀写信给伦敦出版人卡德尔,说他手头有“一部小说手稿,共三卷,与勃尼小姐的《埃维利娜》篇幅相近”,不知对方能否考虑出版,并问如作者自费出版,需付多少钱。遗憾的是,卡德尔正热衷于出版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哥特小说,对别类书稿概无兴趣,于是回绝了乔治·奥斯汀。大约在1811年冬,简·奥斯汀将《初次印象》改写成《傲慢与偏见》,1812年秋以110英镑的价格将版权卖给了出版人埃杰顿。1813年1月28日,《傲慢与偏见》出版,封面注明:“一部三卷小说/《理智与情感》作者著/1813年”。有资料显示:第一版可能印刷了1500册,每册定价18先令。 奥斯汀曾自称:《傲慢与偏见》是她“最宠爱的孩子”。1813年10月,埃杰顿发行了该书第二版;1817年,又出了第三版。但跟《理智与情感》再版时不同,奥斯汀对《傲慢与偏见》的这两次再版,都没做出什么修订,倒是出版人在发行第三版时,将小说由三卷改两卷,章数重新编排,定价降为12先令。 奥斯汀将这部小说的初稿取名《初次印象》,显然是受到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小说《尤多尔弗的奥秘》的启发。在这部小说最后一章的开头处,圣勃特告诫自己的女儿:“不要相信初次印象,只有养成沉稳、端庄的心性,才能抵消强烈情感的作用”。这本来非常符合《傲慢与偏见》的道德说教意义,但有研究者指出:很可能是由于霍尔福德夫人于1801年“抢先”使用了《初次印象》作她小说的名字,奥斯汀便决定放弃这个书名。而她后来将书名改为《傲慢与偏见》,很可能是受范妮·勃尼的小说《西西丽亚》的启发:在小说的结尾处,“傲慢与偏见”被用大写字母在一段里重复了三次。在《西西丽亚》中,“傲慢与偏见”都集中在男主角身上,而女主角是无可指摘的;可在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傲慢”属于男主角达西,“偏见”则来自女主角伊丽莎白。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英国文艺批评家安·塞·布雷德利指出:“简·奥斯汀有两个明显的倾向,她是一个道德家和一个幽默家,这两个倾向经常搀混在一起,甚至是完全融合的。”显然,奥斯汀在本书中通过四起婚事的对照描写,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 ……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奥斯汀在创造人物对话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致使她的对话具有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含意丰富、耐人寻味两大特色。例如第一卷第十章,达西趁宾利小姐弹起一支苏格兰小曲的当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贝内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曲里尔舞?”达西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傲慢(“很想抓住”四个字足以表明这一点),但他主观上还是想讨好伊丽莎白。可是伊丽莎白听起来却不以为然。她认为里尔舞是一种乡土舞,达西请她跳这种舞,是想蔑视她的“低级趣味”,于是伊丽莎白正颜厉色地说道:“我压根儿不想跳里尔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达西回答了一声:“实在不敢。”这句答话可能做出多层解释:伊丽莎白仅仅看作对方是在献殷勤,宾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结“良缘的表示,而读者只要多读几段便会发现,达西心里可能在想:“这位迷人的小姐着实厉害,我这次只得认输,以后可得谨慎从事。”最后,达西和伊丽莎白正是克服了“傲慢与偏见”的缺点,他们才真正两心相悦,终于结成伉俪。 奥斯汀在《诺桑觉寺》第一卷第五章,曾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赞扬了新小说:“……总而言之,只是这样一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智慧的伟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出来。”其实,若用这段话来概括《傲慢与偏见》,倒是再恰当不过,因为该书的确运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四处洋溢着“机智幽默”,令人感到“光彩夺目”,情趣盎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