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怎么管好叛逆的孩子
分类
作者 杨祖红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由青涩逐渐迈向成熟的一个经典表情,如何使叛逆能够被用于创造而不是毁灭,父母的爱心和智慧的引导很关键。心理分析+正确引导+行为训练=健康成长。不是好孩子需要夸奖,而是夸奖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责骂,而是责骂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本书将会告诉你,面对叛逆的孩子,我们不但要管,还要管的科学,管的到位。

内容推荐

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好多家长无可奈何的道出:“好好的孩子,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孩子越来越没法管了。”于是,有的家长一味批评打骂、有的家长置之不理。殊不知,孩子越打越叛逆,越不管越会变本加厉!

于是,有的家长很困惑,我到底管还是不管?别急,本书将会告诉你,面对叛逆的孩子,我们不但要管,还要管的科学,管的到位。尽管每个孩子的叛逆行为不会完全相同,但本质上不会相差太多。本书就从孩子的几个叛逆时期入手,具体阐述不同时期孩子的叛逆行为和解决方法,为广大家长提供参考。本书还要告诉家长的是: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目录

上篇:父母向左走,我就向右走

 1.我讨厌妈妈

 2.父母向左走,我就向右走

 3.离家出走,家里的世界很无奈

 4.我爱发脾气

 5.不要以命令的口气和我说话

 6.我们不需要沟通

 7.“我的地盘听我的”

 8.为什么我要撒谎

 9.我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不需要你们管

 10.交朋友是我自己的事

 11.再说我就绝食

 12.妈妈,你在威胁我

 13.我的兴趣我做主

 14.反正我也学不好,甭费劲了

 15.打死我也不改——倔强的“萝卜”

 16.我不要“空头支票”

 17.不是我的错——听我解释

 18.为什么你可以,我却不可以

 19.这样穿才有个性——我喜欢“我型我秀”

 20.他们算什么,哪能和我比——自负的孩子

下篇:别做孩子的“阿拉丁神灯”

 21.家有“逆”子——不与人合作

 22.我们想成为他的朋友

 23.他(她)就是个小刺猬

 24.还不是因为爱——尊重是前提

 25.不能说的秘密

 26.就是不肯去学校的孩子

 27.我家孩子冷如“冰”

 28.你到底要不要听我的

 29.给孩子一个顶嘴的机会

 30.你已经落伍啦——难以逾越的代沟

 31.惩罚也要讲原则和底线

 32.不再回避孩子的问题

 33.让孩子没有心魔——嫉妒

 34.学会宽恕,得饶人处且饶人

 35.纠正孩子说脏话的坏毛病

 36.别做孩子的“阿拉丁神灯”

 37.教子无方,不懂谦让

 38.家有孩子一不爱父母爱网络

 39.让孩子也成为“理财专家”

 40.恶习,让我们无从适应

 41.目标太高远,孩子不可行

 42.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

试读章节

(1)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孩子通常在两个时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第一次是在3~5岁时,第二次是在12~16岁时。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好奇心,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勇于提问,爱动脑筋,越是不让动的、不许看的就越想动,越想看。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2)正确看待幼儿“逆反心理”

首先,应理解孩子出现的逆反心理,并非真是什么“行为问题”,恰恰是儿童自我觉醒,要求独立的表现,是形成独立性的良好心理准备条件。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性的道路前进。”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了,他们就能从受人控制逐渐发展到独立自主,形成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愿意并能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去动脑筋想问题,并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看法。

其次,幼儿期自我意识虽已萌发,但尚处于朦胧阶段,仍带有自我中心期的痕迹,有明显的情绪性、他律性、片面性的倾向,总是以自己主观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这种意识是肤浅、零星、不稳定的。因此,父母不能一味地顺从,迁就孩子,否则就会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成人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充分尊重幼儿的自尊心、情感、需要、兴趣,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做到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和心理环境。

(3)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人们常常把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的12~16岁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出现的逆反心理是明显的、突出的,这是他们心理走向成熟的反映。正常情况下,每一个个体最终都要走向独立和成熟,都要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可能永远附属于别人。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1)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勇于提问,爱动脑筋,越是不让动的、不许看的就越想动,越想看。此时父母不要只是一味地明令禁止,一方面要尊重孩子探求新知的欲望,并给予鼓励,同时更要耐心地给孩子讲明原因、说明道理,对于不好解释的一些问题,不妨用简单的事物打个比方说明,让孩子在沟通中理解父母的做法。

(2)尊重孩子的意愿

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既不要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话言听必行,也不要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替身,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企图要孩子按照父母安排好的生活模式生活。而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生存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与意愿。

(3)避免矛盾激化

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出现抵触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软处理、冷处理等方式,来避免矛盾的激化,从而化解矛盾。给相互一个反思,缓解的空间。P6-7

序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不听话、爱捣乱,甚至还学会了跟你顶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甚至总是跟你对着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叛逆、逃学、打架、沉迷于上网,甚至面对你的批评置之不理、动不动就扬言离家出走……

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好多家长无可奈何的道出:“好好的孩子,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孩子越来越没法管了。”于是,有的家长一味批评打骂、有的家长置之不理。殊不知,孩子越打越叛逆,越不管越会变本加厉!

于是,有的家长很困惑,我到底管还是不管?别急,本书将会告诉你,面对叛逆的孩子,我们不但要管,还要管的科学,管的到位。尽管每个孩子的叛逆行为不会完全相同,但本质上不会相差太多。本书就从孩子的几个叛逆时期入手,具体阐述不同时期孩子的叛逆行为和解决方法,为广大家长提供参考。

本书还要告诉家长的是: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所谓父母眼里的“叛逆孩子”,其叛逆的原因,除了少数是孩子自身因素外,大多数是因为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向好的强烈愿望。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行为,只是表面的一个假象,他们只不过是想通过这些行为引起父母和人们更多的关注。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叛逆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找到孩子叛逆的真正原因以采取适当的方法。相信这样,你不再会痛心疾首而又束手无策,孩子也将会快乐健康的成长!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2: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