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五十五天的朝圣之旅,归回到南国之境的大丛林,像放回水里的鱼,奔向天空的鸟,悠游闲适,那五十五日,犹如一梦。
晨起,随窗口的天色、鸟鸣早觉;午间,闻叫香、板声,随众搭衣过堂吃饭;入夜,捧读《大般若经》,一字一句落向心海。
“回来了!”路上行过的同参道友温暖地问候。回来了吗?感觉未曾离开过大家,但似乎有一丝的游魂还滞留在龟兹国。“何时能在《福报》看到你的游记?”我也轻问自己:这五十五天,我到底吸纳什么而归来?回来的那个我,真的仍是五十五天前的我吗?
走完河西走廊,踏入新疆,端视维吾尔族那五官美好的人民,他们的祖先曾无情摧毁了千年前庄严的万人寺院,千年后,他的子民往返寺院的遗址,为万千游客拉着驴车维生。那戴着耳环,身着红衣,三四岁的小女孩,跟着父亲拉车。我拿出水晶吊饰,上面刻有“说好话”。两方虽语言不通,眼波的交流是最真实的心意表达。小人儿收下我的“礼物”,雀跃地唱起属于他们的歌谣。我望着女孩纯净的瞳眸,心里祈愿:愿这里的子民,记起他们曾有过鸠摩罗什大师,一个宣扬正法、度苦难众生抵达安乐彼岸的大师和他们流着同样的血液。
我在每寸土地上搜寻着,公交、巴士、超市、街头,或行或坐。对每个儿童、少年,我怀着希望,希望他们其中的某一位会是玄奘或罗什大师的再来人,目不暂舍。黄沙滚滚的高原,日不落的新疆,入夜十一点,金色的太阳依旧高照,映在我的心却成一片苦涩的红海。那佛首断裂,僧房倒塌,废墟的土堆里,我听见地底的千年喟叹。承载不了这样的千古惆怅,烈日当空,朝拜高昌故城、玄奘大师讲经的说法台遗址,近四十摄氏度的高温,我却冷得发抖。想哭,找不到眼睛;想控诉,找不到口舌。驴车上的小女孩,为我们跳起舞来,双眼天真无邪,视我如可亲的朋友。我牵起她的小手,安静地让四面八方的沙尘扑向我。顶礼玄奘大师的讲经台,风在吹,雨在落。那扬起的尘土,请别为我哭泣。我脚下的每一粒沙都亲吻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子民的鞋履,如果信奉不同宗教的你和我能醒悟:应摧毁的是人们心里的贪嗔痴,而不是对方的殿堂。因为,种族、肤色虽有差别,不同的个体却有共同追求:你和我都祈望此生幸福、快乐、安然。
朝礼颓废的佛窟,这些形影模糊的大大小小的洞窟,依稀可辨有菩萨的璎珞、有佛的背光。回程,坐在驴车上的小女孩睡去了,合上她黑黑的长睫毛。车轮在行进,终点已在不远处。被沙尘包围的我,探出头来,才发现那荒野的土堆上,一轮灼灼的夕阳遍照,也照在我与这对维吾尔族父女的身上。我们的起点不一样,但我相信,我们的终点必定是一样的。
走在思慕的梦土上,即使尘归尘土归土,大师讲经台上,纷纷飘下的细雨,落入我的心湖,仍是一场下不完的天乐赞颂的曼陀罗香华……吹入衣袖的沙,请别为我哭泣,那里的每一粒沙,都驻足过诸佛对一切众生的祝福。
千里之外,我打梦土走过,带不走什么,也无能为大家带回什么。带回的只是丝丝感触,我们何其幸运:生在有正信的佛国,能听能闻甚深的佛法,阅览唾手可得的经文,这一片和乐净土,却是有人用性命用浪漫的青春为我们换来的,只是你我从未深刻地领悟及珍惜过。
P3-P6
四五月,庵里有檀香味道的兰花,一夜之间,全然绽放。人走过,感觉连毛孔都钻入这浓香。一年易逝,丝绸之路再回首已过三百六十五天了。每周的“丝路花雨”专栏,弹指间已写满四十篇。
“还有什么旅行参访的计划吗?”同参道友们偶尔再问起。我低头沉思,心里想,下一站去哪里呢?山居岁月,犹如天人地舒适。一切依钟饭号令行事,叫香响起,搭衣排班,穿过选佛场,步入云居楼五观堂。重回丛林寺院的我,例行的编辑事务之外,日日夜夜读经,禅观,早已忘了年月。时间对我而言,如瓶中的流沙,点点滴滴无声无息地流去。
我读着华严,华严也读着我。每天晨起,我在洗脸的水面上,顿觉岁月的无情。怎一眨眼,三十年从指缝悄然逝去。捧着碗的我,粒粒米入口,细数这学佛的生涯,只剩惭愧与感谢。不敢以知识分子或作家或学佛的行者自居,对于人生,对于调伏自心,常有困守无策的窘境,我不过是一个捡字叠砖的工人,一字一句砌成一座湖一道桥,粗糙的手工制品不尽纯熟,但寸心回报十方的善念,希望能给人们读到。
戈壁,对于生在台湾湿润海岛的我,何其陌生。沙漠,对于长于北方雨都的我,何其需要忍耐。到了甘肃、新疆,极目所望皆是寸草不生的烧红岩礁,汗却流不出一滴,才稍稍体会环境的险恶,也佩服生活在塞外朋友们的大力安忍。
走在伊斯兰教的地域,所遇到的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朋友皆和善,热心为我指路,他们的水米菜肴滋养了我五十五天的行旅。沙漠的英雄,玄奘、罗什、班固、班超、解忧公主等等,感谢他们一路的支持,不论欢快、寂寞,甚至在病中,因为有他们的朝夕相伴,我的丝绸之路行旅才拥有奔驰向前的力量。完成丝绸之路的朝圣之旅,回眸,心里仍充满感谢,感谢师长、同参道友,以及檀信无私的护持。
再长的路也会有尽头,再多文字也得写下一个句号。心灵的花雨仍在远方纷飞,丝路的星月仍在荒野中闪亮。如果你还有梦,还存有对圣境的向往追求,那么,这场花雨的纯净芳香,必定会召唤你的灵魂,让你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大陆版序
因雪冰的居中的因缘,让《茶汤里的觉醒》《活出莲花的芳香》两本书可以漂洋过海,从台湾海岛走到大陆广大的土地。2015年的春分直到霜降,书通过审查,进行编辑作业,在国玲等编辑专业的费心和热情下,经过烦琐的流程,编印精美的两书顺利与无数喜欢佛法的朋友们结下无尽的缘分。
茶与禅是丛林生活的意涵所在。
禅僧在喝茶中,从六根觉受冷热浓淡,到开启自心佛性、悟心。茶何等平易,又何等珍贵。《茶汤里的觉醒》中有篇《你喝着茶,茶也喝着你》,文中这么写着:开悟的禅师,我想,他们都是懂得喝茶的行者,在无边的风月浪走,以三千世界为游乐场,由于他们的清明,一杯茶喝来,载入的是纯白的雪景及天清地明之正气。
是呀,在茶汤里,你可以炫耀茶的出身、茶价的高贵、茶色的端庄、茶席的华丽;亦可在茶汤里,学习当一个谦和温良的侍茶童子,祈愿人人在平常冷热的茶汤中,问道、觅心,而后悟道。
如果说《茶汤里的觉醒》一书是禅堂静默的笔记,那么《活出莲花的芳香》则是用参学的足迹,具体性地把定慧的美与好,禅思的狂热与寂静,一一毫无遮蔽地呈现。这两本书,想要揭露的不过是动与静皆有禅心的芬香与生活的妙用。
两书能圆满出版,最要感谢的是家师星云大师以养兰之心培育徒众,让佛法借用文学的手播撒到十方世界。祈愿这两本小书,让人们理解佛法与文学的精要,引发对佛学的探讨以及性灵提升的兴趣。
是为序。
释满济
二〇一五年冬于台湾佛光山
释满济所著《活出莲花的芳香》是一本风格清新的朝圣之旅游记。作者寻访丝绸之路上的佛寺,记录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所感。游记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而是一场忘记时间、空间的穿越之行。在行走的途中,遇见灼热的本心,朝拜慈悲的佛陀。作者朝圣路线:西安-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阳关-玉门关-哈密-吐鲁番-库尔勒-乌鲁木齐-库车-巴音布鲁克-伊宁。
人间行走,心无尽,愿无穷。
人为什么要旅行?为了放逐,为了遗忘,为了疗伤,为了重生。……每个人所处的世界何其渺小,你的世界,绝对不等于全部的世界。
如果说,轮回的是心事,无关风月,我们一世一世的来去,因为想念未了,为了要赴那一次雨停踏花之约。
释满济所著《活出莲花的芳香》告诉读者,行者,用双脚丈量风景用谦卑面对众生,用愿心点燃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