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爱情和工作双双受挫
1907年8月,麦克阿瑟提前从兵营学校和工兵兵种学校毕业,前往密尔沃基地区工兵司令部报到。麦克阿瑟对这次任命很满意,因为他的父亲正赋闲在家,撰写回忆录。到密尔沃基任职,就代表他可以常常和家人团聚了。 密尔沃基的工程兵部队主要任务是开挖河道,修筑港口。麦克阿瑟很高兴被派到密尔沃基工作,但对工作性质却颇为不满。突然之间,他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如果他干得出色,以后就很难离开工程兵部队了;如果干得不好,他将很难有提升的机会,说不定同样无法转到作战部队。
麦克阿瑟这才发现,当上工程兵部队的指挥官虽然较容易升迁,但却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越陷越深。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麦克阿瑟虽然在仕途上走进了寒冬,但却迎来了爱情的春天。这一年,他恋爱了。和以往的恋爱不同,这次并不仅仅是和漂亮姑娘玩玩那么简单,他真的坠入了爱河。那是一个叫范尼贝尔·冯·戴克·斯图尔特的美丽姑娘,她出身高贵,富有教养,阅历广泛,正是那种让麦克阿瑟欲罢不能的类型。
几乎整个秋冬季节,麦克阿瑟都在一丝不苟地给斯图尔特小姐写情诗,诉说着内心的相思之苦。他甚至创作了一部27页的诗歌剧,向她求婚。
诗歌剧的内容很老套,讲述的是一对互敬互爱的年轻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马尔考姆和亚瑟的幸福生活。战争爆发了,作为步兵上校的丈夫应征上前线。
男主人公道格拉斯回家时伤势严重,女主人公范则精心照料他恢复健康。这时,战火也烧到了他们生活的平静山谷。道格拉斯毅然归队,率部和敌人死战。经过几天几夜艰苦卓绝的战斗,敌人终于被击退了,但己方也伤亡惨重。
道格拉斯英勇牺牲,范守了寡。她强忍巨大的悲痛,为她勇敢的军人丈夫而骄傲,并无悔地去面对漫长而孤独的寡妇生活。
麦克阿瑟似乎想通过这部诗歌剧向斯图尔特小姐表达这样的思想:真正的爱情都是凄美的。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与生俱来就应该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做好随时独守寂寞的准备。
遗憾的是,斯图尔特小姐似乎并不愿意在孤寂中度过下半生。麦克阿瑟写了几个月的情诗,除了让他的文笔更加优美,字体更加漂亮之外,什么作用也没有。
密尔沃基工程兵部队司令官贾德森少校对麦克阿瑟颇为不满。一方面,麦克阿瑟一心追求斯图尔特小姐,根本没有把工作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贾德森少校发现这名中尉的名字远比他肩上的少校军衔吸引人。
有一次,他们到马尼托沃克城(属于威斯康星州,麦克阿瑟的父亲发迹之地)里办事,住进了当地唯一的一家宾馆。麦克阿瑟被领进宾馆里最好的一个房间,而贾德森却得到一间狭小而阴暗的房间。
如此一来,两人本就紧张的关系更加紧张了。到了冬天,麦克阿瑟索性离开马尼托沃克,到密尔沃基和父母团聚去了。
将军开始为儿子寻找新的出路。当时,巴拿马运河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麦克阿瑟想到那里去一展身手,但陆军部却打算把他送回西点军校去任战术教官。这一下,他从父亲身上继承的那种倔强劲爆发了,他不断和陆军部交涉,最后终于达成妥协,重返工兵第三营,任K连连长。
工兵第三营已经离开马尼拉,驻守在国内的利文沃斯堡。那里是麦克阿瑟少年时代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麦克阿瑟少年时代不同的是,此时的利文沃斯周围已经建起了好几所陆军军事学校。野战部队指挥官学校专门招收兵营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陆军参谋学院则招收野战部队指挥官学校的前50名学员;陆军通信学校是全军最优秀的兵种学校之一。
工兵第三营并不承担具体的工程任务,而是其中两所学校的示范部队。如果学校研究出了什么新的作战理论,就会动用工兵第三营去实验这一想法。
麦克阿瑟的K连是要塞中最差的连队。不过,他有信心在此后的一年中将最差的帽子摘掉。要塞附近有一个不大的淡水湖,麦克阿瑟经常率领全连到湖边训练,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搭建几架浮桥。
他还不断鼓励士兵,对众人说他们是整个要塞,乃至全军中最优秀的士兵。麦克阿瑟的鼓励很快就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到一年的时间,K连就从要塞中最差的连队成了最优秀的连队。
麦克阿瑟的任务还包括到赖利堡给骑兵学校讲课,主要内容是工兵和骑兵如何在战争中协同作战。骑兵学校的学员们很喜欢这个英俊潇洒的教官,校方也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1908年的工作鉴定中,工兵第三营营长托马斯·里斯将中尉的表现如实向总参谋部作了汇报,并推荐他破格进总参谋部工作。然而,意外发生了。贾德森少校也向总参谋部递交了一份工作鉴定,并在其中写道:“他工作专心的程度非常一般,缺乏学习热情,上班时间不在办公室的时间过多……我认为麦克阿瑟中尉的行为不值得嘉奖,他的任务完成得也不令人满意。”
贾德森少校的报告虽有恶意报复之嫌,但所述基本上是事实。在密尔沃基执行任务期问,麦克阿瑟忙着追求斯图尔特小姐,确实很少关注工程事务。贾德森的报告让麦克阿瑟感到恐惧,马上针锋相对地给陆军部写了一份长长的报告,反驳贾德森的说法。
在报告中,他振振有词,同时又小心翼翼地说: “我认为,贾德森少校所看到的并写进我的军事档案中的那些无可更改的缺点言过其实了。” 陆军部的头头们没有理会麦克阿瑟的报告,而是采纳了贾德森少校的说法。这一下,不光麦克阿瑟觉得自己要倒霉了,就连母亲也认为他的前途暗淡,已经没有必要再在部队待下去了。
1909年4月,母亲背着他给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爱德华·哈里曼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极力称赞儿子的才能,并希望哈里曼能给他提供一个较有前途的职位。她说:“坦率地讲,我想看到我的儿子找到一个比在军队更有前途的工作。”
……
P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