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青春期男孩的百科全书,从生理变化到成长烦恼,从心理秘密到安全健康,从学校学习到艺术才华,从情绪情商到风度品质,内容全面,可读性强。
一本能够让父母和儿子一起阅读的亲子书,一字一句都凝结着父母的疼爱与呵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意与细致入微的关怀。
一本送给天下父母的青春期男孩成长笔记,可以让父母从中得知儿子那些不肯讲出来的烦恼和秘密,理解儿子产生种种变化的原因,教育儿子时不再束手无策,成为儿子青春期最知心的良师益友。
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的最好礼物,父母培养杰出男子汉的最佳读本。闫晗编著的《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大全集》集通俗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男孩青春期指南,不仅适合广大父母了解儿子并学会与之更好地沟通,也使男孩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和身心变化,成为心智健康、快乐上进的阳光少年。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只有经过青春期,男孩才能从童年过渡到成年,从幼稚变为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对每一位父母而言,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长大,除了骄傲和自豪之外,面对青春期孩子越来越难以琢磨的内心,父母也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面对青春期男孩出现的各种问题,父母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孩子的青春期与孩子一起成长。
闫晗编著的《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大全集》不仅是一本专属于青春期男孩的百科全书,从生理变化到成长烦恼,从心理秘密到安全健康,从学校学习到艺术才华,从情绪情商到风度品质,内容全面,可读性强。也是一本能够让父母和儿子一起阅读的亲子书,一字一句都凝结着父母的疼爱与呵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意与细致入微的关怀。《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大全集》更是一本送给天下父母的青春期男孩成长笔记,可以让父母从中得知儿子那些不肯讲出来的烦恼和秘密,理解儿子产生种种变化的原因,教育儿子时不再束手无策,成为儿子青春期最知心的良师益友。
学习不好被人歧视
每当成绩单发下来的时候,王兴都会绕开黑板旁边的公布栏进教室,因为好多被老师重视的同学都会凑在那里谈论成绩的事。等到自习课的时间,那些学生会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或者鼓励或者批评。看着那些从办公室回来的同学,或者兴高采烈,或者满不在乎,或者嘟着嘴一脸委屈。那时是王兴心里最不是滋味的时候,他也想被老师叫进办公室,哪怕是被批评也好呀,只是老师们好像忘记了他的存在,从没有理过他。
数学课上,王兴又走神望着窗外。数学老师看到很不满,但没说什么,只是在低头翻教材的时候撇了撇嘴。这个细微的动作被王兴看到了,他觉得数学老师瞧不起他。为什么,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上课有点小动作,他就会开玩笑似的批评一下,为什么我犯错误的时候就不理只是不屑地撇撇嘴。王兴又生气又委屈,心里难受却又不知道怎么办。第二堂课王兴逃课了,自习课的时候王兴刚回到座位就被班主任叫走了。王兴实在憋不住了,就把自己心里的委屈和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沉默了好久,说:“王兴,你觉得自己笨吗?老师觉得你不笨,是你自己太小看自己了。如果你能端正态度,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有很大成就的。”王兴看看老师,心里一下子很激动,“老师,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我落下好多功课了呢。”“当然来得及,好好加油,有不会的积极问老师们。”
几天后,老师们在办公室都在谈论王兴的事儿,说王兴一下子变得积极了。甚至有些任课老师还向王兴的班主任夸赞王兴。
给男孩的悄悄话
青春期的男孩子也是非常敏感的,会很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在学习成绩还是衡量学生的标尺之一时,成绩不好的男孩子,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大家都在歧视他。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歧视存在与否是值得商榷的。
差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很多是由于青春期的自卑感,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子们就更关心自我价值,关心别人是否注意到了自己,希望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学习成绩就会成为得到注视的对象,有的学校还会把成绩贴在教室里面,以促进学生学习,但是,差生就会产生这种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又会显得更为敏感,他们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自信心也会不足,就会给自己标上差生的称号,而无法心平气和地去学习,显得急躁。所以说,这种自卑感更确切地说其实是一种信心不足。
但是,学习成绩是恒久不变的吗?成绩的好坏和个人的努力有关,要知道,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现状的,所以,差生不会是一个摘不掉的帽子。差生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能自甘沦为差生,这样才能找回自信心。
此外,要知道,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是单靠成绩来确定的,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也就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升学也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所以,不要以差生自居,不也要揣测别人怎么看自己,要改变现状,成为优秀者;不要把成绩作为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实现人生理想的路有很多条。但是,无论怎样,都要努力学习该学的知识,成绩不是唯一标准,德行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同学不喜欢我怎么办
自从转学后,贾谊整天闷闷不乐的,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丝毫没有引起他的兴趣,没有任何的新鲜感,原本性格内向的他变得更加沉闷了,在学校几乎不与同学来往。每天放学后,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回家,而他却常常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一天晚上,他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在这里上学,我能回到原来的学校吗?”妈妈一听,满脸疑惑关心地问:“儿子,怎么了?想以前的同学了吗?这可是这里最好的中学了,现在我们一家都在这生活了,不可能再回去了。”
“妈妈,我想我以前的同学了。”
“现在,你不是也有新同学了吗?妈妈相信,你很快就会交到好朋友的。”
“妈,班上的同学一点也不喜欢我,不喜欢和我交朋友。”贾谊伤心地回答道。
“你怎么知道同学们不喜欢你呢?你主动接近同学了吗,主动和同学打招呼了吗?”妈妈关切地问。
“妈,我是新同学啊!我害怕主动接近他们啊!班级的集体活动,他们也没有邀请我参加,放学后没人愿意和我一起回家。”贾谊一脸的委屈。
“儿子啊!你刚到一个新的班集体里,这正是锻炼你胆量的好机会。你要学会主动融入班集体,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你,知道你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交到朋友,才有同学喜欢你啊!”
贾谊听后,大声说道:“妈妈,谢谢您!我会努力的,我会让同学们了解我,喜欢我的。”
妈妈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高兴地说:“儿子,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
给男孩的悄悄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个性的人会欣赏不同的人,所以,有的男孩子担心同学们不喜欢自己,如果同学们都不喜欢你的话,说明你的性格里存在着一些不足,那么就要检查自己个性里的不足,来获得同学的喜欢了。
其实,个性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是有些方面会让人不喜欢,比如过于自私等。被同学不喜欢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青春期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和同学关系不好的话,肯定会影响情绪,会出现消极的心理,孤独感和失落感都会找上门来,长期下去,还会导致抑郁。改变这种现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会融人同学。要避免过于孤僻,不要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要积极主动地融人同学之间,多参加同学之间的活动,做一个善于协调的人,让同学因你的存在而感到轻松快乐。
2.多向人缘好的同学学习。多和人缘好的同学交往,用心学习他们招人喜欢的长处,并把它运用到自己交往里。从而学会和不同个性的人打交道,并真诚地接纳他们。
3.多参加活动,培养自己的性格。一个人如果性格过激活过于自我的话,就会少朋友的。多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找到自身价值的所在,增加自己的自信,做阳光的青春期男孩,为其他同学带去青春的色彩。
总之,放下担心,努力培养自己的性格,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同学,让自己成为同学喜欢的人。
P61-62
对每一位父母来讲,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长大,一定是非常骄傲与自豪的。然而,步入青春期的男孩,却让不少父母感到不知所措。尽管孩子心理上的变化父母没那么迅速察觉,但身体上那些悄悄的变化却是想掩盖也掩盖不了的:个子高了,身材魁梧了,手腕更有力了……不断滋生的青春痘和刚刚露头的小胡子,这些变化和表现都在意味着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
青春期,一个听上去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词语,然而对很多父母来说简直就是一道令人头疼的紧箍咒。它的科学定义是由儿童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生理上逐渐发育成熟,同时也有了与儿童明显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但他们又不同于直正的成年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还没有完全独立,这种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的地位,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成为社会学上所说的“边缘人”。他们的地位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向他们提出的要求的不确认性,使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理变化和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他们对有关于“性”的话题充满好奇甚至跃跃欲试,他们对师长、对社会总是怀有莫名的反叛情绪甚至充满敌意。在这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师长因为无所适从而听之任之,或是因为恨铁不成钢而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很容易亲手把花季少年变成问题少年;如果孩子们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也许会因一念之差而毁了自己的人生。因此青春期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变成了不可逃避、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他们的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等人格特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学会了关注、分析、反思;开始带着怀疑、警觉的态度认识、评价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开始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开始有了“欲与天空试比高”的志向……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时不时地顶撞父母,不再像过去那么听话了,甚至会公开地向父母叫板:“别管我,将来有没有出息是我自己的事!”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有能力独立地处理一些事情。他们渴望别人把他们看作大人,当成朋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希望父母给予他们足够宽松与自由的空间。然而父母却并不一定能认识和理解他们,所以他们跟父母较劲了、疏远了,可是他们内心还有自卑、虚荣与嫉妒。
作为曾经同样经历过这段“成长的烦恼”的人,父母应该最能理解儿子面临各种情形时心中的不安与困惑,了解儿子充满疑问,却又无人可问的无助与迷茫。可以说父母是青春期儿子最合适的老师。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是合格的老师。一方面是因为面对儿子突然的变化,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与儿子沟通时往往还是简单而粗暴,只能端起家长的架子强硬管教。这种方式对于敏感、叛逆的青春期孩子简直是火上浇油,不但不会起到帮助儿子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儿子与父母更加疏离,甚至针锋相对;另一方面,儿子进人青春期后,面对自身产生的种种变化,或紧张、或尴尬,很多问题即使面对父母也羞于启齿,再加上那种自以为成年的心理让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起了自己的隐私,跟父母的知心话也越来越少了。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原本亲密的父子或者母子,在最需要沟通交流的时候却产生了严重的障碍。父母应该以最恰当的方式教育儿子。
其实,很多时候方法决定效果。换一种交流方式也许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既然口传心授不适用,不如把所有我们经历过的、我们想到的、我们看到的困扰儿子的种种情形和问题列举写出来,并给出最佳答案和解决方法,作为一份礼物,送给青春期的男孩。
《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大全集》是一本专属于青春期男孩的百科全书,从生理变化到成长烦恼,从自我防卫到心理剖析,从学业指点到修养提升,从形象气质到礼仪交往,几乎无所不包,面面俱到;它也是一本能够让父母和儿子一起阅读的亲子书,一字一句都凝结着父母的疼爱与呵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浓浓爱意与细致入微的关怀;它还是一本送给天下父母的青春期男孩成长笔记,让父母可以从中得知儿子那些不肯讲出来的烦恼和秘密,理解儿子产生种种变化的原因,面对儿子的教育时不再束手无策,成为男孩青春期最知心的良师益友。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只有经过青春期,才能使男孩从童年过渡到成年,从幼稚变为基本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上的人。面对青春期男孩出现的各种问题,父母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孩子的青春期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