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生与世系
陆小曼(1903—1965),名眉,别名小眉、小龙,笔名冷香人、蛮姑。江苏常州人。
常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美誉,出过两位皇帝、一千五百四十六名进士(其中状元九名)。常州历史上曾涌现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史学家,如清朝的黄仲则、盛宣怀,近现代的吕思勉、赵元任、刘海粟、华罗庚等,“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更是全国闻名。
陆氏是世袭大族,源头可追溯到战国时齐宣王少子陆通。六世祖陆贾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十六世祖陆闳奉旨立谱,其时为东汉初年,所以陆氏宗谱是中国最早的宗谱之一。陆氏宗谱自东汉始修以来两千余年,连续不断,相当完备。在唐代,三十八世祖陆庶奉皇命把陆氏分为四十九支,每分支都有一个有特点的名号。陆小曼所在的“樟村陆氏”属于“侍郎支”。唐朝名相陆贽、宋朝诗人陆游、爱国名臣陆秀夫等,都属于“侍郎支”。五十八世孙陆德舆曾独修《樟村陆氏宗谱》。陆小曼的祖父陆荣昌也曾在光绪年间为修宗谱垫资。陆氏宗谱从战国陆通起,到现在已有八十余代。延绵不断,枝繁叶茂。
樟村现属常州郊区丁堰镇。1920年修陆氏宗谱时,樟村陆氏共分十大支派,陆小曼这支属北园村派。北园村原址紧临天宁寺,即现在的红梅公园内。
清成丰、同治年间,陆小曼祖父陆荣昌(1840一1901)因避“长毛”(即太平天国)之乱迁居上海。陆荣昌(《樟村陆氏宗谱》中载:“荣昌,行二,字致和,朝议大夫,钦加运同衔赏戴花翎,候选同知,国学生。配刘氏,子三:子芳、子梁、子福。”子福即小曼父亲。该宗谱系民国九年,1920年修成,本世纪初重新发现),字致和,是樟村陆氏北园村派第七十八世孙,享年六十一岁。荣昌公在世时建树颇多,他去世后,夫人刘氏及儿子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给予很多支持。为此,1916年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荣昌公亲笔题写匾额:“饥溺为怀”,夫人刘氏也获“本固枝荣”匾额。
陆小曼父亲陆子福(1873一1930)(《樟村陆氏宗谱》中载:子福,行三,字厚生,官名定,又字静安,号建三。邑庠生,即补知县,度支部员外郎,资政院一等秘书,二等嘉禾章,财政部参事,赋税司会办。配徐氏,武进鉴渊公长女;继配吴氏,武进中丞第耔禾公长女),字厚生,因他少时聪慧,每考必中,长辈因此替他改名为陆定。陆定是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高拜石先生在《小曼的三个男人》(引自《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九集,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版)一文中对他的外形有个描述:“此人(指陆定)面目白净,举止文雅,所学也颇有根底。与庄蕴宽、曹汝霖、费保廉等都有很深厚的交情……陆定生平嗜饮食,鱼翅可尽两盆,吃西餐非三四客不饱,中年后发福,矮胖体型,配着圆圆面孔。”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在民国初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曾下令逮捕了陆定和其他很多同盟会会员。不久,袁世凯杀害了其中的十三名同盟会会员,陆定由于曹汝霖、张一鏖等人的营救,免遭杀害而获释。自从这次风险后,陆定感到宦海无定,灰心仕进,转而从商,应聘为中、意两国合资所办的震华银行当总裁。北洋政府成立后,陆定经同乡翰林汪洵之推荐人度支部(后为财政部)供职,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十余年,是国民党员,也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据说我国银行界零存整取的储蓄,就是他第一个试办的。中华储蓄银行因北洋政府发行的“九六公债”发生停兑风潮而倒闭。(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陆定的首任女婿王赓因在北洋政府中任职,而北洋政府财政拮据,因此王赓经常向岳父陆定的银行透支借贷,影响了中华储蓄银行的经营,陆定因此破产。)陆定晚年处境不佳,闷闷不乐。徐志摩和陆小曼定居上海后,他和夫人也随着女儿住在一起。那时,他虽然只有五十多岁,但看上去十分衰老。他患有糖尿病,于1930年因病逝世,终年五十七岁。
陆小曼母亲吴曼华,小名梅寿,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之长女,上祖吴光悦,做过清代江西巡抚。她是陆定的第二任妻子,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九月十四日,信佛教,多才多艺,于古文有较深功底。族弟漱六山房主人(即清末小说家张春帆,常州人)在《曼华女士小史》中说:“(曼华)生而韶秀曼丽,且聪慧绝伦,妙解音律,笙笛皆其所长,兼工棋,诗词清丽可诵。”吴曼华二十岁时作诗一首,其中两旬日:“云蒸江树白,霞涌海波红。”人称神似杜工部。在清末,陆定一度担任贝子贝勒学校的教师,这些王子王孙写的文章作业,陆定带回家中,由吴曼华帮助批改,可见她具有相当的文字基础。她更擅长一手工笔画,陆小曼嗜画,受其母亲影响至深。“小曼”两字也来源于母亲。据说她的身材也是瘦长的,小曼的体态也主要得自母亲。吴曼华卒年不详。(据资料推测,大约死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