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沧桑长城(长城的人文历史)/旅游人文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赵星铁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平阳公主、吴三桂、胡适、詹天佑……一个个原本没有联系的人物因为长城而走上同一个历史舞台,演绎出一场场荡气回肠的戏剧。

在本书中,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还原历史真相,将一个真实的长城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有翔实的历史资料,显示出长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对长城景色及其价值的独特评述,并通过丰富图片资料,为文字添加更多的阅读乐趣,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对长城感兴趣者的读物,亦可以作为旅游者游览长城的辅助工具书。

内容推荐

长城,这条横亘在中国北方的巨龙,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运用集体的智慧,修筑了这条屏障,并通过子孙后代不断的修缮和扩充,铸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那么,长城就是挺起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长城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长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中华民族的千年沧桑,长城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迈入新的世纪,那金戈铁马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记忆不会褪色。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依旧鲜活如新。透过《沧桑长城》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笔者带您拨开尘封的记忆之门,重现那精彩的历史瞬间。可以说,一部长城的故事就是中华民族千年沉浮的最好注释。

本书按照地理位置,从长城的最东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到西部大漠中的玉门关和阳关,选取了长城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十个关隘,挖掘历史中的故事,在力求真实的情况下为读者展现长城的风采。

静止的建筑固然是创造史上的奇迹,但是,有血有泪的英雄和精彩悲壮的战斗使这座本来仅仅只是作为防御北方草原民族南下的城墙有了新的生命。

吴三桂、戚继光、聂荣臻、胡适、詹天佑、平阳公主……这一个个原本没有联系的人物因为长城而走上同一个历史舞台,演绎出一幕幕荡气回肠的历史剧。在这部历史大戏里,有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枭雄;有殚精竭虑、为国争光的学者;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杰;有浴血奋战、为民族存亡而生死不惧的精魂……

本书与其他叙述长城的作品不同之处在于,侧重对故事叙述的同时,加入了对长城及沿线风光景点的描写。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或与海天相接、或盘旋于崇山峻岭、横亘在茫茫大漠的长城,每一处都有它自己的特色。秦皇岛的长城处在最东端,连接着大海与高山,是沧海桑田的最好见证:北京的长城游人如织,红花绿树掩映之下工整的城墙让人几乎忘记发生在这里的血雨腥风;西部的长城更具沧桑,破败之中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更让人有深沉的感触。长城,不仅有雄浑壮丽的气魄,也有风景赛江南的隽秀;不仅有笑傲天下,谁与争锋的霸气,也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绝唱。

在本书中,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还原历史真相,将一个真实的长城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有翔实的历史资料,显示出长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对长城景色及其价值的独特评述,并通过丰富图片资料,为文字添加更多的阅读乐趣,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对长城感兴趣者的读物,亦可以作为旅游者游览长城的辅助工具书。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万里长城第一关

第二章

 军事要冲

第三章

 建筑史的奇观

第四章

 美景与古迹的完美结合

第五章

 炎黄子孙的骄傲

第六章

 抗战圣地

第七章

 充满传奇色彩的边关重镇

第八章

 天下第一塞

第九章

 丝路文化的见证者

第十章

 三千年文化的缩影

后记

试读章节

更值得一提的是卧虎山长城的建筑风格,它兼具雄险奇秀的特点,以年代久、变化多、布局巧、设施全成为长城建筑史上的杰作。它将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丽之美完美融和。这段长城平均每150米,每个深沟峡谷或险要山头都建有一座敌楼,这在万里长城中也是难得一见的。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杨辛先生说:“敌楼已成为长城上美妙的景观,它就像气韵生动的植物的节,没有它,绵延万里的长城就显示不出内在的律动与节奏。如果把长城比作一件巨幅草书,敌楼就是线条流动之中的顿挫。”在绵延5公里长的卧虎山长城段上,自然景观奇特,地势险要,与其他长城段有很大不同。这里有万里长城上惟一的姐妹楼,有最长的水关长城,有极为罕见的扁形楼、圆形楼、半边楼、双垛口和“刀把楼”,还有由北齐长城、明砖长城、明石长城、长城支城等汇成的壮观的“长城之结”。这些都构成了古北口长城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卧虎山长城无现代一砖一石,构筑雄险,历史沧桑感完整,让人感觉仍是1000多年前的古战场。它的珍贵价值也体现于此。卧虎山长城的建筑水平亦很高超,设施完善,构筑坚实,布局严谨,作为军事工程,攻守兼备。整段长城设有大小关隘5处,烽火台2座,敌楼30多座。战墙与障墙交错,单边和双边勾连,大、小天梯纵览。敌楼建筑,匠心独运,因山而异的形式,富有变化的布局,丰富多彩的装饰。有方形楼、圆形楼、扁形楼、拐角楼;有平型顶的、船篷顶的、穹隆顶的六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的。从用途看,有作战楼、库房楼、铺房楼等,可谓一楼一式,式样繁多,各具特色。如此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也为其他地段长城所不及。尤为巧妙的是,楼内呈空心,史籍上称为“空心台”,是按驻军的官衔等级、驻防人数以及地势险要程度分别来建造的。从内部结构来看,有砖结构、砖木结构、砖石结构;又有单室、双室、多室之分;房间布局有“田”字、“井”字。就连门窗也新颖别致,有边门、中间门、有砖券和石券,还有技艺精湛的雕花花岗岩石门。券门四通八达,前后左右运兵自如,上下两层有石梯相通。在通往敌楼的通道上,筑有一道道障墙。障墙上有■望孔和箭孔,即使敌人攻上来,也可凭借障墙,居高临下,阻击敌人。即或城墙失陷,仍可据障墙、敌台固守。还有挡马墙、障碍墙、射击孔、投雷孔、■望孔等,设施齐备。

蟠龙山长城位于古北口长城体系的中段,也就是在司马台长城和卧虎山长城之间。全长5公里,有敌楼40多座。将军楼和二十四眼楼为建筑精华。将军楼地处蟠龙山的制高点,为指挥机关所在地,楼呈正方形,宽10.1米,楼南北共有4个箭窗,东西各有3个箭窗,东、南、西、北各有1门。24眼楼造型为正方形、双层,每层每面3个箭窗,共24孔,故名。著名敌楼(烽火台)将军楼有22个门洞,是较为罕见、气势宏伟且保持原貌的多门洞敌楼。这里崇山峻岭,深沟险壑,令喜爱大气与苍茫的游客流连忘返。雄关漫道的蟠龙山长城犹如一条巨龙盘于高山之上,冬季尤为壮观。而如今蟠龙山长城已经成为一条经典的徒步线路,一路沿着城墙前进,感觉犹如在穿越历史,偶尔发现带有“万历七年××造”字样的城砖,正在城墙的某个角落里默默地打量着来往的游人。已经被钢架支护加固的二十四眼楼孑然一身,高耸入天空。

古北口自古就是京师的边关重镇和重要门户,它的西面有潮河和高峰卧虎山,东面是蜿蜒起伏的蟠龙山,口门两侧山峰陡峭,蟠龙卧虎,两山对峙,紧锁关门。关口以北是现河北省的滦平县,过去称口外或塞北。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雄踞北方的燕国,为了加强防御,最早在古北口筑墩设防。长城沿山脊建造,忽高忽低,左右盘旋,长城两侧悬崖峭壁,难登难爬。特别是东部司马台城段,长城似修在一座绝壁山脊上,望京楼是古北口长城的制高点,此楼高入云端,海拔986米,站在望京楼一览群山小,视野非常开阔,景色异常壮观。东观“雾灵积雪”,西望“蟠龙卧虎”,北看“燕山叠翠”,南瞧“水库明珠”。纵观古北口长城,像一条巨龙翻腾于云山雾海之中。古北口长城上的敌楼闻名天下,这里的敌楼战台,密度相当大,楼台高低不一,城段宽窄多变。楼与楼平均距离156米,近的只有30多米,楼内建造也各具特色,有平型顶、船篷顶、穹窿顶和六角钻天顶、八角藻井顶等。敌楼分上下两层,纵横六条拱道,十个券门,这样运兵自如,进退方便。敌楼大小也不一样,根据驻兵多少和地势险要程度,有一眼楼、二眼楼、三眼楼、四眼楼、五眼楼直至六眼楼。大楼可驻兵上百人,小楼也可驻十人。在潮河两岸的山崖上,有两座敌楼并肩而立,一高~矮,人称“姊妹楼”,以及横跨在潮河之上的“水门关”,在万里长城的建筑中,是非常独特的。

古北口长城的建筑成就和独特的造型艺术,在明代所修建的6000多公里长城中是少见的和最奇妙的。这段长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一朵集建筑和艺术于一体的奇葩。尽管历经了数次人祸和天灾洗劫,古北口已是满目疮痍,但正是古城墙上的那些累累伤痕丰富着古北口长城的内涵,用纷争来诠释这段长城的历史,用历史来创造这段长城的景观,用景观来证明古北口长城的独一无二。

其实除了长城本身以外,古北口风景区还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景点。古北口老城建城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它依山而建雄踞在南北两山之上,中为峡谷,谷中有条小溪,名叫红门川,从龙王峪发源,由东北到西南横穿过全城,西入潮河。古北口城每到转角的地方都建有战台,大小不一。靠墙基外凿成立陡的石壁,使山势更加陡峭,难于攀登,利于防守。P20-23

序言

编撰《旅游人文》丛书的初衷很明确,就是为中国特色的大众旅游做一件实事。

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相对于豪富、贵族等少数人出游的大众旅游,始于二次大战之后。所谓大众旅游,是指平民百姓、工薪阶层涌人出游行列,并逐渐成为旅游主体。西方的大众旅游大体上经历过观光游到观光度假游两个发展阶段。大众旅游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旅游业的诞生;大众旅游是旅游史上一个里程碑。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众旅游出现要晚了约三十多年,也没有经历过豪富、贵族等少数人为旅游主体的历史阶段。中国大众旅游是在文化传统厚重、文化普及缺失的土壤和背景下,伴随改革开放步伐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的大众旅游不能同西方大众旅游同日而语。就客体层面而言,厚重的文化传统如何开挖、提升;主体层面而言,旅游人文缺失如何弥补、加深,都成为中国特色大众旅游所要解决的课题。

中国大众旅游在轰轰烈烈中行进,又是在蹒跚学步中流动。三十多年来,大众旅游的实践,渐渐使旅游大众获得旅游知识。可以这样认为,20世纪末叶二十多年的大众旅游,为旅游大众补上了旅游文化的课。在21世纪,中国的旅游大众已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要“下马观花”了:

他们从单一的观光游进入休闲式观光游,用更多时间解读景观文化:

他们不满足景区里的单调指示牌,要求出现景区标识系统,以求得到景观信息;

他们对静态实景已打不起看劲,渴求动态景观与之配合;

他们甚至希望借助高科技手段,将景区数字化处理,呈现虚拟场景,进一步提高文化档次。

以上种种,归结到一点,就是对旅游景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的一种人文企求。基于此,本套丛书作了如下安排:

一是寻觅。即寻觅实体景观中看不见的人和事,对已消失的文化景观,稽古勾沉,虚拟显现。

二是融合。将寻觅到的消失景观与实体景观融为一体,使游人看到古今相通、虚实场景组合的新景观。

三是解读。在新旧景观叙述中,细细道出其中的文化韵味,使游人有所感悟。

本套丛书包括:《足音泰山》、《沧桑长城》、《天下黄河》、《秘闻故宫》、《诗景长江》、《小桥一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各个分册的作者努力实现可读性、学术性统一,图文并茂。丛书编委会做了选题、审读的工作。

丛书作者均是上海市民,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作为广义的志愿者,以此作为献给盛会的一份薄礼。

丁季华写于华东师大丽娃河畔寓所

2009年3月18日

后记

雄伟壮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强不屈、充满智慧的精神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伟大奇迹。“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已成为世界各国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为使游人能对万里长城的历史变迁、沿线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作者编写了此书。有关万里长城的资料和书籍较多,本书与其他书籍稍有不同的是,选取了万里长城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十大景点,并从每处景点的建筑背景、民间传闻、历史典故着手加以介绍,以求有所创新。

本书参考和借鉴了大量文献和资料,同时也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母雪梅、熊靓婧、何赛男、赵晔做了许多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承担了初稿编写;赵星铁负责全书的撰写、修改及定稿。

借此,我们由衷感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责任编辑张树老师,以及本丛书首席顾问丁季华教授和其他专家、学者,正是在他们的热情关心、鼓励和大力支持下,本书才得以顺利编写、问世。

本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诚挚地希望各位专家、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9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2: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