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科协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项目、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桑榆编著的《奇奇导弹公司》为其中一册,收录有:《匹诺哥电脑画像公司》、《瓷城少年密密陶》、《智尔伟疯了》、《隆隆救灾》、《隐形机三闯鲜花城》、《空中神探“谍谍”》、《滴滴娇学艺记》、《奇奇导弹公司》、《不夜城》等数十篇科学童话故事。它似一个百花园,可以让小读者们尽情地欣赏品味;又似一个科学宫,可以让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上天人地,漫步遨游;当然,它也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家长、童话作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借鉴和研究,为繁荣科学童话创作添砖加瓦。
《奇奇导弹公司》是“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之一,由桑榆编著。
《奇奇导弹公司》中的科学童话作品,有的入选《语文》课本,有的被海外报刊选载,有的还制作成动画和音频,有的是获奖作品。科学童话融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小读者在愉快阅读的中,可以得到科学知识的滋养,有利于开拓视野,培养想象力,激发起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瓷城少年密密陶
1
元素星球联合国会议大厅里鸦雀无声。
忽然响起一阵震耳铃声,头戴博士帽的金秘书长昂首挺胸地拿起一份白皮文书,推了推金边眼镜庄重地说:“现在,宣读‘锡矽国国名混淆案’决议:
多年来,由于锡帝国与矽共和国国名读音相同,相互强求对方更改国名,并由此多次发生过冲突,扰乱国际安宁。现经本联合国立案调查,决议如下:锡帝国国名不变,矽共和国改名为‘稀泥废石国’。”
秘书长刚刚读完决议,大厅里一片哗然。
“呜啦,我们胜利了!”支持锡帝国的各金属元首们得意地欢呼、鼓掌、抛帽子……
突然一声嘶喝:“不行!”圆胖的矽矽总理犹如睡狮猛醒,发出地震般的吼声。
“我抗议,我们矽共和国地大物博,子民遍布全球,你们哪一家也离不开我们,我们坐不改姓、行不改名。”
“第十四号元素国——矽共和国,是非金属国的主心骨,不好随便更名改姓!”非金属元素国的元首们呼啸了。
氧元帅、氢女王下令,把氧丸、氢丸,以一比二的比例灌进高压合成水枪,瞄准锡锡总统的得力支持者黑铁将军、铜鼓国王。空气凝固,战斗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一名少年走到主席台边,稚声稚气地说:“尊敬的秘书长,您是正义、公平的象征,可是今天做事怎么这样不公正?”
大伙儿眯细眼,细细打量这个口气好大的少年,只见他皮肤像瓷釉那般白皙,身穿枣红色皮夹克,手里捧着一本书——《精密陶瓷工艺学》。
“陶瓷人,哈哈,矽国乡下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胆敢训人。哈哈哈!”黑铁将军笑得满脸络腮胡子活像一只大刺猬。
“将军,时代在变化,老眼光不合时宜了。”
“你是谁?”秘书长问。
“我叫密密陶,又叫碳化矽,是矽国瓷城少年。您宣布矽国改成‘稀泥废石国’,太伤人。”
“唷,你不服?那比试比试,看你是不是稀巴烂泥!”锡锡总统挑衅地说。
密密陶与矽矽总理一咬牙应了战。
2
锡、铁、铜三国首脑出奇不意地提出越野赛车,他们想:“陶瓷娃娃,太脆弱,哪里是对手。”
比赛就要开始,这是一场奇特的十万千米越野赛车,不只比速度、比能耗、比翻山越岭的本领,还比试赛车的“智慧”。
黑铁将军匆匆开出一辆飞弹式合金钢赛车,锡锡总统选用了铜鼓国王的火箭式智能赛车。
这时,密密陶瓷盔、瓷甲,驾驶一辆封闭式全瓷赛车进了场。
“嘘——”这辆陶瓷赛车太不出众,就是非金属国的观众也替密密陶暗捏一把汗。
两辆车并列在起跑线上。
“砰!”信号枪一响,铜车像离弦的箭一般飞速向前,把瓷车一下抛下好远。
密密陶以每小时500千米的速度平稳前进。 “前面是70度山坡。”铜车电脑报告。锡锡总统接通铀能高压电箱,铜车上山如履平地。
瓷车慢慢开到山坡前,密密陶按按电钮,瓷车两侧顿时展开一对轻质薄瓷飞翼,“嗖”地,瓷车腾空上山。
下了山,前面是一架半月型立交桥-。
“桥头埋着‘爆破停车炸弹’,请绕道慢行。”智能电脑一边报告,一边发出红色闪光。锡锡总统从路边拐了个弯安全地上了桥。
瓷车接近立交桥,车头上的陶瓷“人造鼻”侦查到埋在地下10米的停车炸弹。密密陶取出“硬质陶瓷钻探器”,满身是汗地排除了交通障碍,继续前进。
瓷车虽说更落后了,但是在场的观众没有不为密密陶知难而上的精神所感动的。
过了拱桥,过了沼泽,过了草地,眼前是一条百米宽的平坦大道。
“瓷娃子落后太多啦!”锡锡总统心中乐开了花,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8万千米过去了。
“加油,加油,密密陶加油!”非金属国的人一片啦啦声。
“呜儿”的一声,密密陶收起双翼,拧开氢气阀门,打开电控陶瓷涡轮发动机。这台没有烟尘、没有污染、不需要冷却系统的装置,99%热能被利用的汽车心脏,要大显神威了!瓷车像流星一样,在跑、在奔、在飞。
离终点只剩下1000千米了,瓷车咬着铜车飞驶。
突然,铜车报警器发出呼叫,“车壳接近熔点!”胜利在望的锡锡总统大吃一惊。可不是,车壳暗红发光,他下意识地摸了一下头盔,“霍!”手上燎起一颗紫泡。
“要命,瓷车竟能耐2000℃高温,要超过我了!”他咬咬牙,挥挥汗,用临近车壳熔点的速度前进。
一个急转弯,距离终点只有100千米了,这时,天已经黑了。“嘣”的一声,铜车内燃机崩裂,锡锡总统“咚”地被抛出百十米,头上隆起一个大包。
“哎哟哟!”锡锡总统抱住磕破的头,疼得直淌眼泪。
“窝囊!”看台上,金属元素国的成员们高叫着。
黑铁将军、铜鼓国王急忙把飞弹式合金钢赛车送过去。锡锡总统擦擦冷汗,扭开车身四周的八只探照灯,车子像一只电光螃蟹,准备超速挺进。
说时迟,那时快。瓷车顶上亮起了“小太阳”——一种能把太阳能变成电能的陶瓷灯,以它耀眼的蓝光照亮了整个体育场。
在一片惊叹声中,瓷车闪电般冲刺到达终点!
氢女王派人在半空中挂起10颗“小太阳”,全场通亮,鞭炮齐鸣。密密陶英姿勃勃地和金秘书长并肩站在瓷车上,向沸腾的观众挥动霓虹星光花束!
3
元素星球联合国郑重决定,给矽共和国重新授名挂匾,仪式将在瓷城举行。
授匾这一天,109位元素国元首或乘激光飞机,或乘悬浮列车,喜气洋洋地来到瓷城。
上午10点,张灯结彩的镂花摩天瓷宫里,金秘书长致辞:“矽国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其中碳化矽、氮化矽等精密陶瓷一马当先。现在,我代表元素星球联合国给矽共和国授国名金匾。”
金秘书长在热烈的掌声中,揭去覆盖在金匾上的彩绸。霎时,“硅国”两个斗大锃亮的金字耀人眼目。
“好!”瓷宫里爆发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矽矽总理咧开大嘴,憨厚地笑了。大家一起簇拥着他,向他贺喜。
从此,矽共和国成了令人羡慕的硅国,密密陶又叫碳化硅。制造玻璃、水泥的重要原料矽酸盐改叫硅酸盐。
陶城的精密陶瓷产品吸引了各国元首。黑铁将军兴冲冲地买了上万把砸矿石砸不烂的陶瓷铘头;锡锡总统看中了锋利无比的钢玉陶瓷车刀、不霉不蛀的陶瓷木材;铜鼓国王还订购了100艘金属复合陶瓷远洋货轮;银铃女首相喜爱微型陶瓷汽车、陶瓷剪刀、菜刀……金秘书长买了近百台瓷芯磁流体发电机、陶瓷汽车,准备支援能源紧缺的元素国。
贵宾们正准备满载而归,忽然,身穿宇航服的密密陶,热情地对大家说:“现在,邀请诸位观赏太空风光。”
“轰隆隆!”一架大型“元素星球号”耐超高温陶瓷航天飞机,喷出燃气,载着各国元首遨游银河太空去了。
P5-9
我国的白话文自然科学知识童话(以下简称“科学童话”),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
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l期上,刊登了陈衡哲写的科学童话《小雨点》。这是至今所能看到的最早公开发表的白话文科学童话作品之一。
1936年至1937年,《中学生》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我国科学文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士其写的《菌儿自传》。这是我国第一部中篇科学童话,也是一部科学性、思想性和文艺性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
从1920年到1949年,我国从事科学童话创作的作家有陈衡哲、韩襄、贺宜、吕梦周、董纯才、高士其、郭以实、何公超、金近、施雁冰等。其中尤以董纯才创作的《凤蝶外传》和《狐狸夫妇历险记》最为著名,被人誉为中国科学童话的“奠基之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先后发出了“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和“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于是,科学童话创作犹如注射了兴奋剂,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后,1978年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和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座谈会、科普创作座谈会,更多的科学家和作家投身到科学童话的创作中来,从事科学童话写作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发表科学童话的阵地遍地开花,中央及各省市的科技报刊纷纷刊登科学童话,《我们爱科学》、《智慧树》、《少年科学画报》、《少年科学》、《儿童时代》等杂志,还专门辟出专栏。更有影响的是,《人民日报》、《新观察》都开始注意和提倡科学童话创作,先后发表了老作家袁静等写的科学童话。
人们欣喜地看到,这一时期作者的视野开阔了,跳出了从生物世界撷取题材的小圈子,开始注意到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电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基础科学和新科技知识方面的题材,作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当代科学童话的风格和写作特点。这些科学童话,不但传播了科学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想象力,也对广大读者进行了心灵美的教育。
科学童话具有双重魅力。它是童话,充满幻想,十分迷人;它又传播科学,给人智慧,十分诱人。孩子们读了它,就如著名科普作家郑文光说的那样:“会锻炼出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头脑,一种力图窥探物质世界奥秘的意志;他会逐渐学会观察他周围的丰富世界;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爱学习、爱思索、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人。”
我们将近百年来我国原创科学童话的精品力作选人这部丛书中,它似一个百花园,可以让小读者们尽情地欣赏品味;又似一个科学宫,可以让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上天人地,漫步遨游;当然,它也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家长、童话作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借鉴和研究,为繁荣科学童话创作添砖加瓦。
祝我国的科学童话创作更加兴旺!
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高端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