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愿你给予半生归来仍是自己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珍妮·桑蒂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因获取而生存,因给予而生活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2004年12月26日上午,26岁的捷克模特佩特拉·内姆科娃(Petra Nemcova)和她33岁的摄影师未婚夫西蒙·阿特里(Simon Atlee)正在泰国的考拉度假村度假。他俩两年前在摄影现场相遇之后,开始了童话般的长途爱情之旅。佩特拉生活在纽约,西蒙生活在伦敦。他俩根据工作的需要会经常一起周游世界,他们去过葡萄牙、迈阿密、开普敦、智利、佛蒙特等地。佩特拉计划通过泰国之旅给西蒙一个惊喜,因为他从未去过那里。在泰国的前几天,他俩一起潜水,晚上睡在星空底下。这简直是太美了!西蒙感到幸福极了。可一切来得那么突然。

有历史记载的规模第二大的地震,就发生在这天早上。这场地震在印度洋沿岸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海啸。当第一条地震波袭来的时候,佩特拉和西蒙正待在他们的小屋里。“我听到了人们的尖叫和从屋里跑出来的声音。大家一片狂乱,”她说,“这简直不像是真的。”接下来,海水冲进了他们的小屋。顷刻间,他们被冲了出去。西蒙拼命喊道:“佩特拉,佩特拉,这是怎么啦?”小屋的玻璃全碎了,佩特拉被卷进了满是碎片的激流。洪水带走了所有倒下的树木、所有被摧毁的建筑和整个树林。水流的力量太强大了,你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任其摆布。

佩特拉并不知道,此刻之后,她将再也见不到自己生命中的爱人了。西蒙又一次拼命叫喊:“佩特拉,佩特拉!”“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海啸让14个国家满目疮痍,23万多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其中就包括西蒙。

很快,佩特拉意识到自己的盆骨断了,腿脚无法移动,只能靠自己的双臂。“我只有撕心裂肺地大喊。海水的力量推着我的臀部,让它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地破碎。”她说。她移向一棵半截浸在水中的棕榈树,将其紧紧地抓住。她看着人们从身边冲走,大多数都是孩子。他们喊叫着求助,可是她无能为力。“我的双腿无法移动,什么也做不了。我多么希望能帮他们,”她说,“半个小时之后,你再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声音,谁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后来,水位开始下降,但这也增加了她的疼痛,因为此前海水对她的断裂的盆骨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她挣扎着在树枝上找到能够让她的下肢依靠的地方,结果却昏倒了。她猜测灾难到底有多大,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人发现——“你不知道自己会在那里待上几个小时还是几天。你什么都不知道。”她说。

在接下来的八个小时里,她紧抱那棵棕榈树。最后,两个泰国男子发现了她,于是前来相助。“我已经是一丝不挂了,海水把我身上的一切全冲走了。”佩特拉说。汹涌的激流撕去了她的游泳衣。“他们试图为我遮挡,不过这是你最不愿意想的事。其中的一个男子问我能否搂住他的脖子,这样他就可以把我背起来,但我疼得动都动不了。他给我拿了些果汁,然后他们就离开了。我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回来。当时我想,如果夜幕降临的话,我该怎么办呢?那时海水会更冷。不久之后,其中的一个男子带着几个泰国人和瑞典人返了回来。他们都冒着生命的危险——他们可能会被海水冲走;不幸可能会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但他们每个人都为了别人而忘了自己。看到这些人都做着难以置信的事情,让我感到很吃惊。”多美的举动啊!①

第二天,佩特拉被直升飞机转移到了一家医院。她的盆骨断裂得太厉害,又靠近椎骨,就连医生都说她没有瘫痪简直就是奇迹。因为内伤,肾脏还出现了血肿,她失去了身体一半的血液。在接下来的几周,她先是在泰国的医院,然后又到了捷克共和国父母亲的家里休养。

但是,等伤痛刚刚恢复,她就立刻返回泰国,看有没有她能够帮得上忙的地方。

我们很早就学过,舍比得要好。我们得到教导要付出,在帮助有需要的人的时候,自己也感到快乐。但是,就给予而言,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驱动力?像佩特拉·内姆科娃这样的人,本可以待在自己舒适的家里,永不再去泰国,是什么驱使其返回灾难现场去帮助别人(而且最后还成立了基金来救助灾难的受害者)?在因帮助别人而感到满足的同时,有时候我们不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数个世纪以来,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一直在思考给予的原因。“因为有舍才有得。”阿西尼的圣·弗朗西斯说。“人生的唯一意义就是为人类服务。”托尔斯泰说。“我们因获取而生存,因给予而生活。”温斯顿·丘吉尔说。或者用中国的一句格言来说,就是:“如果你想要一小时的幸福,就去打个盹;如果你想要一天的幸福,就去钓鱼;如果你想要一年的幸福,就去继承一笔财产;如果你想要一辈子的幸福,就去帮助别人。”

P1-3

目录

序 给予的秘诀

前言 给予让你真正快乐起来

第一章 因获取而生存,因给予而生活

第二章 发现目的时,幸福随之而来

第三章 从事业到乐趣

第四章 给予是应对悲伤的良药

第五章 家族基金会的力量

第六章 从成功到有意义

第七章 该轮到你了:快乐给予的行动计划

致谢

序言

给予的秘诀

假如你要问人们为什么会给予,他们会一语中的:我会感觉更好……其他人需要,我刚好有……我想与人分享……这样做是对的……这些善意的答案被一层朦胧的光晕所环绕,如果让其显得更清晰一点,答案则似乎是这样的:给予这种行为让你走出了自我,你超越了自己的局限。志愿者组织“慈善聚焦”(Charity Focus)已经向非营利性组织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网络相关服务,该组织的创始人宣称:“在没有经过无私的服务、从而引起内心变化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其他人可能会认为,内心变化先于无私的服务,但这没有关系。“无私”意味着你被带到了一个超出了自我的地方。

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就会越多,因为你会让世间富足的东西在你的生活中流通了起来。事实上,任何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送给别人的时候,才会增值。那些没有经过给予而增值的东西,既不值得给予也不值得接受。如果在给予的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那么你并没有把礼物真心地送给别人,也不会产生增值。如果你给得很勉强,那么给予的背后就没有驱动的力量。

当给予产生了友爱、喜悦、和平、群体、慈善、关爱和自我价值的体验时,价值增长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人预见到了完全建立在给予基础之上的经济,这将是治疗不受限制的资本主义(和许多其他的痛苦)过度行为的理想方式,但是,普遍给予的基础只是超越当前自我意识的增值过程。仅仅通过扭转局面,期待通过你大度的给予得到回报,这是不起作用的。自我价值的增长带来了关爱和喜悦的直接体验。你会立竿见影地体会到狂喜的感觉。

只有当你渴望这种立竿见影的狂喜时,给予的秘诀就显示出来了。然后,你会完全产生这种认识:我必须放弃自我。意识不到这一点,你就会在你一生中纠结于此。在放弃自我的时候,你就打开了一个通向幸福的通道,这个通道谁也不能从你手里拿走。有人曾经说过,当你送完最后一分钱的时候,就会得到永久的快乐。其实,这一分钱只是一种象征。当你在这个世界上不再有个人利益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永久的幸福。

当你看穿自我不断的需求时,就会不再有需求,然后每一口呼吸都充满了幸福。这就是生活的节奏。我相信你已经感觉到了。在你真正放弃自我的时候,它就来到了你身边。到了这个境界,世界上所有的钱都不会买到让你回程的车票。你会希望永远待在那里。

迪帕克·乔布拉(Deepak chopra)

2014年

内容推荐

《愿你给予半生归来仍是自己》一书作者珍妮·桑蒂成功地把感人的故事、有洞察力的见解,以及如何找到‘获取幸福的给予的方式’的实用建议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本书向读者表明,如果选择走给予这条路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给予带给自己的冲击力和精神奖励。她的付出和个人经验将会带给许多人以启迪。

编辑推荐

《愿你给予半生归来仍是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开创性的幸福观。通过珍妮·桑蒂为一些世界上最慷慨的人作慈善顾问的激动人心的职业经历,让读者能够洞悉不仅让这些人获得成功,而且真正感到快乐的原则。用一种非常可读的和令人信服的方式将科学与策略编织在一起,激励每一个在慈善事业中寻求更有策略的目的、洞察志愿行动或更加理解他们目的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