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中国周朝第四代王,周康王之子。周昭王头脑简单,整天只知玩乐,不理朝政,在诸侯中的威望早已丧失。
昭王在位卜几年,碌碌无为,各诸侯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一天,忽然从鲁国传来消息,说鲁魏公杀死了哥哥鲁幽公,自立为王。这还了得,弟弟谋杀哥哥又夺取了王位。昭王本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鲁国,因为鲁国目无天子,又做出如此无礼之事。但是昭王生性胆小怕事,思前想后还是不了了之。鲁国的行为在其他诸侯国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各诸侯也因此认清了昭王,对昭王更是不屑一顾,特别是楚国。
楚国的祖先是淮夷的一支,原来居住在淮水下游,是商王朝东南部力量最强大的一个部落。周围后来逐渐强大起来,灭了商朝,但是淮夷不服周武王的统治,与纣王的儿子武庚串通一气,反抗周朝的统治。这时周武王已离开人世,其子周成王年幼,周公辅佐成王代理朝政。周公得知淮夷与武庚串通一气反抗周朝,便亲自率领人马打败了淮夷和武庚。把这场叛乱平息之后,淮夷在周朝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向西沿长江发展,后在长江中游一带定居下来,以游牧业为生,发展生产,加强军事训练,这就是楚国的前身。后来,楚国的势力不断扩大,东至群舒,西达群蛮,西南到百濮,东北是邓国。周文王时,周朝很重视与楚国的往来,但是楚受商朝的影响很深,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楚民族的影响远远胜过周朝,所以楚民族保留了许多商朝的特点。楚国就这样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到了周成王时期,楚国的势力明显增强,周成王为了拉拢楚国,封楚国贵族熊绎为“子”爵。
楚国的力量一天天壮大,到了昭王统治时期,楚国已严重威胁着周王朝在汉水以北的大小诸侯,对周王朝也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而昭王除了玩乐就是用兵打仗。他对南方连年用兵,激起了各民众的憎恨和反抗。特别是楚国,本来力量就十分强大,一看昭王如此,就把贡赋年年减少,对周天子召开的会议要么不去,要么迟到。
对于楚国的不尊敬,周昭王心里十分不平衡。而鲁国等其他诸侯国也纷纷效仿楚国,对昭王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尊敬。周昭王非常想找回王者的威风。
根据《竹书纪年》里的记录,周昭王征楚一共三次。
第一次南征是在周昭王十六年。这一次战争很顺利,周昭王姬瑕和他的贵族团率领王军六师,沿汉水东岸南下,楚国附近跟周王朝亲近的诸侯国纷纷加入大军,一路浩浩荡荡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竹书纪年》里的此次战争只有一句话,“十六年,伐楚,涉汉,遇大兕”。也就是说,大部队渡汉水时遇见了“大兕”(即为犀牛)。当时北方人很少看到犀牛,觉得很稀罕,于是特地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
这一战周军大败楚军,俘虏了大量楚兵,得到无数战利品,重新夺回了铜山。不但周王室很高兴地铸了许多铜鼎铜兵器,连跟随在周王后面的各贵族们也分到了许多铜,于是除了用来造兵器酒杯等必需品外,大家集体都铸了许多鼎来向祖宗报告,向儿孙显摆。
但是时隔不久,等周王朝六师都高兴地班师回朝以后,打了败仗的楚国,收拾好人马,重新整顿军队,又振作起来,又重新欺负那些周国的跟班国,又截断了扬越铜器的进贡路线。
这就等于说,上一仗,周王朝白打了。P3-4
大江东去浪淘尽。天地悠悠,谁主沉浮?千古霸业也不过如历史长河中的过眼烟云。然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风流人物,我们却无法忘怀。他们,正如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历史的相机已经把他们光辉灿烂的瞬间收藏。几千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时光老人已经疲惫。但是,中华民族却愈加璀璨夺目,充满着蓬勃的朝气,正是因为那些风流人物在推动着历史的车轮……
周末秦初是一个风起云涌、朝代更迭频繁的时期。这期间,经历了西周的灭亡、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七雄争霸,秦围迅速崛起,秦王赢政一展雄才大略,扫灭六国,一统天下。
西周,曾经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朝代:周武王深得民心灭掉惨无人道的商纣王、周成王继位后,不忘先父遗志,也不忘周公的教导。他勤于朝政,把周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强。成王死后把王位传给了康王,康王也是励精图治,周王朝有了新发展。然而,当王位传到周昭王时,西周却开始走下坡路。周厉王实行暴政,导致国人暴动。周幽王宠爱褒姒,为博得美人一笑,不惜用烽火戏弄诸侯,从而大失民心,最后致使镐京被打破。镐京打破后,周平王万般无奈迁都洛邑,标志着西周覆灭。
西周覆灭后,就进入了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的周天子已经是名存实亡,各大诸侯势力膨胀;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新的现象,各国公室的大权旁落,政权执掌在大夫家族的手中,并且世族集团又不断地发展壮大;齐桓公励精图治,称霸中原;晋文公称霸;秦穆公独霸西戎;楚庄王北上称霸;吴越两国争霸;各国大夫集团的兼并斗争;春秋诸夷的分布及族属渊源;诸夏与诸夷的斗争与融合;华夏民族的形成。至此,华夏民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谱写壮丽篇章。
战国社会以“战”字当头,战争的规模及惨烈程度均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就战争的性质来说,也由过去以争夺霸权为主变为纯粹的兼并战争,并最后发展成秦统一六围的战争。先足,七雄并立形势的形成。接着,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即所谓“变法”。变法的国家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几个国家都通过变法,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了后来,又出现了新现象:合纵与连横的谋略,这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秦国(非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更是中国历史寒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秦国的崛起包括:赢姓的起源、“秦”的来历、从氏族到建国、春秋时期秦国的兴起和壮大、秦孝公的丰功伟绩、秦惠文王的谋略、秦武王的谋略等等。这些都为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同奠定了基础。
秦王赢政是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帝王。纵观赢政的一生,他的确是一个暴君。但是,从推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他还是功大于过的。他是一位暴君,但也是对历史功不可没的君王。可人们对他的身世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一。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义是令人不可思议:吕不韦干政、缪毒乱政。最后,他义罢黜权相吕不韦、平定缪毒之乱。扫清了障碍之后,终于收回权力,实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秦始皇统一六国,离不开他的重要辅佐人物——李斯。李斯为秦始皇制定的统一六国的谋略分别有:攻赵谋略、灭韩谋略、灭燕谋略、灭魏谋略、并楚谋略,灭齐谋略。六国被灭,四海统一,大秦帝国终于建立。之后,秦始皇又南平百越,北击匈奴。
本书将周末秦初所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史学家的评论及重要的文献论证。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生动有趣,将历史如电影般地重现在读者面前。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希望你能从本书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姜正成编著的《周末秦初那些事儿》内容介绍:周末秦初,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期。两周覆亡,进入东周。东周又分为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英雄辈出。战圜时期,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然而,战争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的车轮不断滚滚向前,秦王赢政一统天下,谱写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历史仿佛就在昨天,让我们一起来同味《周末秦初那些事儿》吧!
姜正成编著的《周末秦初那些事儿》描述了生动而具体的历史故事,阐述了周末秦初的那些事儿。主要讲述了西周钓覆亡、春秋战国时期一些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秦国的崛起、秦王嬴政的那些事儿、六国毕四海的那些事儿。希望给广大热爱历史的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和启发。